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1255再铸鼎 > 第112章 山河防线 一 棱堡

1255再铸鼎 第112章 山河防线 一 棱堡

作者:修改两次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01 12:00:26 来源:顶点小说网

说起来,人类的军事史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个体防御力的提升带来的却是军队团体战术攻击性的加强,而攻击力的提升却反而让军事防御能力更强了。

盔甲,这种保护人类不受伤害的护具,被人类穿上之后,反而造就了冲锋陷阵无往不利的精锐甲士和具装甲骑,在战场上往往能发挥一锤定音的作用。

火枪,这种能击破盔甲的高杀伤性武器的发明和改进所带来的并不是攻击方的所向披靡,而是使得战术更倾向于防御。发展到极致,就是一战时无尽的阵地战与堑壕战,防御方凭借高射速的机枪,可以轻易击退成千上万名士兵的冲锋,而攻击方手中的步枪就算同样致命,也难以奈何躲在工事后面的敌人。双方僵持在长长的防线两侧几无寸进,直到另一种具备超强防御力的兵器——坦克出现,才改变了这一点。

而火炮这种有着战争之王美誉的武器也同样如此。它的出现让旧时代的城墙不堪一击,世间似乎再无牢不可破的防御,固守一城不可行了。然而事实的发展刚好相反,当火炮被架上城墙,工程师们根据火炮的特点对城墙做出修改,原先高大的城墙变得低矮而厚重,原先四四方方的形状变成了无死角的星形,就诞生了当时几乎无法正面攻克的强大堡垒——棱堡。

与正方形的传统城墙不同,棱堡采用了星形的多边形结构,这意味着敌军无论攻击城墙的那哪一部分,都会受到多个方向的打击。而棱堡狭窄的接敌面积又意味着,无论敌军有多少,每次都只能派一部分人过来送死,这样的行为无疑是非常打击士气的。同时,棱堡低矮厚重的城墙使得它很难被远程武器摧毁,更别说后来还发展出外斜坡、多层棱堡这样的更为复杂的防御体系,几乎令任何一个攻击者都为之绝望。

当然,绝对牢不可破的堡垒是不存在的。17世纪著名的军事大师兼棱堡建造专家,法国的沃邦元帅,就发明了多种攻陷棱堡的方法,果然解铃还须系铃人啊。

不过,这年代连棱堡都没有,自然就不会有攻打棱堡的大师了。而东海人,就在试图建造这个世界上第一个棱堡。

当初夏有书提出筑基计划的时候,选择在“移风店镇”修建一处重要的要塞,用于控制山河防线。这个集镇的名字实际上是夏有书取的,当地此时只有散落的村庄,并没有聚集成市镇,只不过当初夏有书翻着地图选择修建棱堡地点的时候,选中了这里,又见后世地图上最近的行政区是移风店镇,就把这个名字安到这里了。

但是后世的地图毕竟跟现在的实际情况有些出入。安全部和建设部组成的联合小组实地考察后,并没有看中当初夏有书选中的地点,而是在大沽河西岸沿着一处名叫“落药河”的支流向西北方上溯了一段,选中了落药河西岸附近的一处小土坡。

这里有多处优点。第一,土坡地势相对高一点,这样就可以相应降低城墙高度,省一些建材和宝贵的工时,后期排水也更容易。第二,这里离大沽河距离适宜,能尽可能扩大控制范围,远了会失去对大沽河的控制,但是过于近又没有意义,相当于浪费了棱堡的防御效果。第三,这里通过落药河联系到大沽河,物资运输很方便。第四,这里离胶水县城旧址更近,便于与胶水县的要塞相互支援。第五,这里仍然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胶州地界,在这里大兴土木,不容易刺激到归属于李璮势力的莱州官府。

建设部首先在这个土坡上打了口井,确保饮水供给无碍后,才确定在这里建设山河防线的第一个棱堡。由于靠近落药河,陆平将其命名为“落药要塞”。

说实话,当初陆平接到这个项目,是相当兴奋,掏出了珍藏多年的棱堡设计图,准备大展拳脚好好干一场。不过当他拿到夏有书递过来的示意草图之后,顿时就萎了,这和他印象中的棱堡不太一样啊。

“老夏……你这设计没问题?我看这不像什么要塞,倒像是客家围屋啊。”当时他颤抖着这么问道。

夏有书给的示意图,并没有采用经典的六角棱堡设计,而是用了普通的四角形,边长只有五十米,四个像箭头一样的角向外伸出,草图上还画了几道辅助线,示意这四个棱角是如何消除射击死角的。

不过,它的城墙并不是城墙,而是完全空心的。

外墙两层砖,内墙一层砖,两墙相距三米,中间并没有用夯土填充,而是空了出来,显然是准备留作居住区或者仓库的,怪不得陆平说这是客家围屋呢。

听了陆平的质疑,夏有书嘿嘿一笑,说道:“陆平,你可不能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啊。”

陆平有些莫名奇妙:“什么意思?”

夏有书从陆平自己的设计图里抽出一张,指着它说:“防御设施设计要考虑时代背景。历史上的棱堡设计那么厚,是为了抵御火炮轰击,但我们的敌人又没有火炮,就算有投石机之类的,在我方火炮的打击下也进不了射程,那我们干嘛要把工时浪费在夯土上?”

听到这里,陆平有些反应过来了,拿起草图看了看,说道:“哦,也是啊。那这么说,我们的棱堡,与其说是堡垒,不如说是个释放火力的平台,不过就这三米的高度够吗?”

“确实不太够……”夏有书皱了皱眉头,“不过我是考虑到工期问题。盖高点固然好,但要是工期太长就麻烦了,所以先盖一层三米的凑合用吧。再在地基上下点功夫,外圈挖出一米的壕沟,把地基垫高一米,这样总的落差就有五米了,加上本身小土坡地势就高些,勉强也够用了。等挺过这一阵,再看情况加盖一层,就固若金汤了。对了,我不是专业做建筑的,这就是个示意图,你看这结构没问题吗?”

“没什么毛病,说实话这技术含量还不如我们那时候的农村自建房呢,别说加盖一层了,两层也没问题。唔,这么一算,光这城墙,居住面积就接近五百平米了,你们准备驻扎多少人进去?”

“常驻两个连吧,加上辅助人员,也就二百出头,即使加上人均两吨的物资,也绰绰有余了。不过考虑到极端情况,最多时可能要额外容纳一整个营入驻,所以光城墙围屋还是不够的,得在墙内建几排营房。当然,这个先不用急,先把城墙建起来再说。”

“行。”陆平心算了一会儿,然后把示意图收了起来,“我看这工程量也不算太大,我估计也就一千立方的土方、二十万块标准砖、二十多吨的水泥。回去我找老孔他们仔细算一下工程量,再组织一下人力,咱们时间紧迫,明天就开工!”

……

月5日,大沽河中游,落药要塞建设基地。

在王泊棠等人前往南方,试图用外交手段争取时间的同时,本土的东海人也没有闲着,而是热火朝天地开始了建设。

当初光秃秃的小土坡已经大变样,土坡的边缘被挖出了一圈整齐的四角星形的壕沟,挖出的土被堆在内侧,然后被工人夯实,将土坡又结结实实垫高了一层,成为棱堡的地基。

土坡顶部,之前打的那口井周围,也挖出了几间地下室,用于工人的临时住所。毕竟天已经越来越冷,单薄的帐篷不太保暖了。等棱堡建成之后,这些地下室也不会浪费,而是会成为要塞的仓库。

落药河边的位置,驻扎了四个连的新兵,正在喊着号子训练。这些新兵都是入伍十天以上的“老新兵”了,经过最初的折磨之后,阵列已经走得有模有样了。新兵们现在训练第一,是不会去工地上帮忙的,但他们的存在仍然对工程有着很大帮助——他们有力地震慑了旁边的战俘营,让俘虏们不敢生出别的心思。

现在有大约一百二十名俘虏被安置在这里,从事一些低级的体力劳动,比如挖沙子、敲石子、挖土等等。更有技术含量的夯土、砌墙等工作需要责任心,是不会让他们参与的。

附近的村民也有不少被东海商社开的工钱吸引过来,在工地上做些煮饭、打扫、搬运之类的杂活。工地上吃的粮食和腌菜,也就地向他们采购,这样又节省了不少运力,每天只需要运一些渔获过来给劳工和士兵补充蛋白质就可以了。说起来,东海人占领胶西县之后,城里的粮价因为恐慌有所上涨,但是粮商出于混乱的局势不敢下乡,所以农村的粮价反而下跌了,要不是运力实在太紧张,商务部都想做次粮食贩子赚点小钱了。

而运力之所以紧张,自然是用来运输各种战略物资了。

一条长了一对轮子的车船慢慢悠悠开进了落药河上的码头,正在工地上转悠的陆平见状,点了一个面相凶恶的监工,让他去带几个苦力帮忙卸货。然后自己也去了码头,远远地就看到夏有书从船上跳了下来。

“哈哈,砖终于到了,这地基都要打完了,我还以为要休息一天了呢。老夏,你怎么亲自过来了?”

夏有书拍了拍身上蹭到的水泥,说:“落药要塞一日不建起来,我一日不放心啊。等等,这就开建了?我还以为你们要跟金口堡一样,先搭个轮窑,然后就地烧砖呢。”

说话间,监工已经带着几个衣衫褴褛的俘虏推着自由轮走了过来,开始从船上往下搬砖。陆平看了看他们,回答道:“金口堡情况不一样,那是预期有大量建设,所以建个轮窑省运力。而这里都不到二十万块砖,专门建个窑太浪费。再说了,轮窑也不是说建就能建好的,费工时不说,建成之后还要花大量时间干燥,说不定这边棱堡都建好了,那边新窑还没开工呢。我们今年在城阳区刚投产了一个24门的大轮窑,正好用来给这边供建材,水运还算方便。”

“也行吧,你是专家你说了算。”夏有书看着车船上的六名船工下到陆上开始活动腿脚,“说起来这小船还真是能装,看着不大,居然装了三千块砖。”

陆平带着他往工地上走,说:“还不到十吨呢,正常运量。这还是第一次运,不清楚水文,不敢多装,不过我看这落药河水深还可以,下次装个五千块应该问题不大。听说阔马那边在研究百吨级的内河船,如果能成,那可就厉害了。”

“一百吨?也不算很大嘛,我看那条大沙船就至少有三百吨了吧?”

“没呢,平底船看起来大,但是吃水浅,实际排水量要比尖底海船小不少。大沙船进了内河,排水量撑死二百吨。海洋部想做一百吨的平底船,至少得二十五米长,比星火级都长了。不过骨架要求也低,做大不难,实在不行外购一批平底船回来改装就行了嘛,反正这船型也玩不出花来了。

难的是动力,现在这三十吨级的小车船,就得六个人蹬,速度还慢如蜗牛。做大了之后,怎么布置桨轮和传动轴就更麻烦了,到时候总不能回归划桨吧?哎,还别说,其实划桨也不错,这明轮船看起来挺先进,真算起来效率是不如划桨的……算了,这是机械组和造船厂头疼的事,我们先管自己吧。”

说起帆船的事,陆平滔滔不绝起来,不知不觉就到了工地上。

他把几个建设部的股东和资深劳工召集起来,开始分配任务。很快他们便行动起来,有的取出早就准备好的砂子和水开始制作水泥砂浆,有的指挥工人把砖块搬运到已经画好石灰线的区域,有人带着工人开始先在线上铺上一层砖,以作为砌墙的基础。

夏有书看着忙碌的场面,感到非常欣慰,找到陆平问:“陆平,这速度不错啊,这样是不是能提前完工了?”

“还行,”陆平一边指挥着劳工们干活,一边抽空回答他,“十天可能有些困难,十五天基本就有个样子了。难点在于屋顶,由于是火炮平台,必须是平的,所以得想点办法,说不定得用上水泥预制板。现在天越来越冷,要是温度太低,水泥强度会有问题,可能需要加热,到时候得多费些时间。对了,我们用的煤都是从莱阳来的吧,这个供应必须要保障啊,这是你们的活吧,做得怎么样了?”

“问题不大,谢光明已经带人去了。莱阳就没多少守军,吓唬两下就好了,他带了六个连的新兵过去,就当拉练了。”夏有书看了看东北方,摸着下巴说道。

(sdingdiannn/ddk248666/1391350.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