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1255再铸鼎 > 第172章 马耕队

1255再铸鼎 第172章 马耕队

作者:修改两次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01 12:00:26 来源:顶点小说网

1259年,5月7日,城阳区,刘家庄。

如今过了芒种,正是抢收抢种的关键时期,不管是何处,只要有农田的地方,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一处刚修好的农家小院外,正是一大片即将收割完毕的麦田,此家的家主刘大春正带着几个佃户和家人,在田里对付最后一点麦子。

今年无旱无涝,收成还不错,刘大春的心情也很好,看到自己的小儿子去旁边撒尿,也没阻止,只是喝骂道:“又尿在外面!你今天尿一泊,明天尿一泊,一年下来,不知道得少卖几十文呢!”

不一会儿,这剩下的麦子就收割完毕了,刘大春正指挥着众人将麦子运回院子里,便见东边的田垄上走了两个人过来。他再定睛一看,发现前面领路那个是村长的次子刘喜,后面是个高大的髡发男子,赶紧迎了上去。

“哟,二哥,今天怎么过来了?”

“嘿,大春哥,来贵人了!马耕队明天就到你家了,这位张东家是来先看看的。”

刘大春一听,立刻慎重起来,点头哈腰对那个髡发男子说:“东家,这可辛苦您了!您看看,我这有什么要准备的……哎呦,我这脑子,怎么能让东家在这站着?快请进院说话。”

这男子便是张国庆,他摆手道:“不用了,我就先来看看,你也是我们的军属,不用这么客气。嗬,你这地还真不少,这得上百亩了吧?”

刘大春立刻做出心痛的表情,说道:“哪呢,满打满算才八十亩,还不是俺一家种的,还有两家佃了一半出去呢,今年收成也不太好……”

正在这时,他的人推着满载的独轮车,哼着小曲走过来了,他立刻变色骂道:“唱什么呢?还不快点运进去!”

张国庆有些偷笑,等车队过去,才说道:“刘大哥,你也别急,收税的事不是我负责的,而且该多少是多少不会多收了你的,今天我就是来确定一下耕地的事。你准备就耕这些,还是再多垦点?”

刘大春迟疑地看了一下自家的地,犹豫了一会儿,问道:“是十亩地三斗没错吧?”

张国庆肯定地回答道:“对,十亩地三斗,一百亩三石!”

刘大春咬了咬牙,道:“行,那这次俺就开上一百二十亩,今年好好种上一种!”

“好啊,有志气,”张国庆拿了几张纸出来,“那就请刘二哥做个见证,咱们立下合同凭由,一式两份,咱俩各一份。还有一张单子,等后天马耕队过来,地耕完了,你就把单子给他们,之后收夏税的时候,税官会拿着这单子来,你把劳务费一起给他们便可。”

刘大春做出了决定,神色轻松了许多,问过刘喜之后,痛快地在合同上按了手印,然后将自己的合同和单子小心地收到怀里。之后,他脸上露出了喜色,对着张国庆说道:“东家,咱也是好事,您一路走过来,累了吧?正好我们也要吃饭,您不来吃了再走?”

张国庆此时肚子也有些饿了,也不假客气,掏出几个铜钱塞给刘大春,说道:“好啊,那我就来蹭一顿。大哥,这钱你拿着,我可不能白吃白喝。”

刘大春眉开眼笑,一边把钱装起来,一边说道:“哎呀您太客气了,哪还用钱啊。我这还有一壶‘龙息’,今天拿出来招待贵客。对了,我那小子去当了兵,整天也听不见什么音信,听说前阵子打姜万户都大捷了,您给咱讲讲呗……”

张国庆看看他,又看看附近的农田,说道:“好嘞,你家那个是海军吧?哈,不过都一样,咱们东海的兵,有一个算一个全是好汉啊……不过这边的农事,你也得给我讲讲……”

……

由于东海商社的农业组采用了春耕春种的策略,夏季时只需要收,不用抢种抢收那么忙,所以分配给他们的耕马也暂时闲置了起来。

既然是闲置,他们干脆组织了一个马耕队,向外提供有偿耕地服务。十亩地三斗,一组四匹马每天耕五十亩,就是一石半,扣去马自己吃的和人工费,其实赚不了太多,更多是赚一点社会效益和口碑。农民请马耕队把地粗耕一遍,自己再用牛细耕一遍,劳动强度大减,也就可以种更多的地。从小处说,商社可以收到更多的税,从大处说,社会上农产品供应多了,可以加快社会的变革,总之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至少农业组是这么向大会报告的。

当然,他们就那几匹马,马耕队的规模不可能太大,只能在城阳区和蓝村镇附近提供小范围服务。服务对象也是亲疏有别,优先提供给有家人在商社做工或参军的,其次是有孩子在东海小学读书的,再次是跟商社有贸易关系的,最后才是其他村民。耕地的服务费也不用立刻结清,只要交税时一起交就行了,而且根据管委会的最新政策,义勇旅的士兵可以选择减少自己的工资,以换取家人的免税额,总之是方便得很。

今天张国庆访问的刘大春家,就是因为他的三儿子参加了海军,今年上了冬至号去了南边还没回来,所以得到了马耕队的优先服务资格。

这刘大春家里条件还不错,是城阳区的一个小地主,名下有近百亩地,自己种一部分,租了一部分给了两家外来户,日子过得还不错,家里地下不知道埋了多少铜钱。也正是因此,他的儿子也才有机会去外面见识,最后上了东海人的船。

他这样的情况,在附近也不算少。

说起来,胶东地区有着荒地与租佃关系并存的奇怪情况。

张国庆当初对此很奇怪,既然有荒地,那为什么不自己开出来,非要给人做佃户呢?

事实是,租佃的不是土地,而是生产资料。荒地虽然很多,但是没有耕牛,没有种子,没有农具,没有水利,没有通向外界的道路,能有什么用呢?

这从生产资料的价格上就能看出来。即墨县即使是耕种过的熟地,一亩也不过一贯钱,而一头耕牛却要十到二十贯。为什么不把买牛的钱用来多买几亩地呢?就是因为地再多,没牛也种不了啊。

地主的作用,就是把这些生产资料租给佃户,从佃户的收获中取一部分。客观来说,相比后世垄断了土地的剥削型地主,还是有一定进步性的。当然,比起雇佣农业工人组织起大规模耕种的资本主义农场主,还差得远。

很多逃荒的难民,就是因为没有生产资料,才只能给地主们当起了佃户。但经过多年战乱,地主们的积累其实也不是很足,所以这种就业岗位有限,才出现了当初即墨城南大批难民没人要的情况。

很多自耕农,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难以扩大生产。

东海商社的马耕队,就提供了一种相对高效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农民解决一大困难的耕地部分,让他们可以在现有的条件下扩大生产。

这样,今年得益于马耕队,城阳区的耕地面积有所扩大,但张国庆下到基层后,又发现了新问题。农民耕种一定数量的土地后,宁愿闲着,也不愿意利用周边的荒地,就比如这刘大春,即使有马耕队服务,也只愿意扩产20%,这又是为什么呢?

几天后,张国庆找到了陈潜:“我有个提案,你们得帮我个忙。”

(sdingdiannn/ddk248666/1391409.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