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1255再铸鼎 > 第189章 五九军制

1255再铸鼎 第189章 五九军制

作者:修改两次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01 12:00:26 来源:顶点小说网

1259年,8月1日。

郑林等人自南方回归后,军方主要人物终于齐聚一堂,再加上南宋、李璮等外交因素带来的压力使得大会促使军方尽快加强战斗力,因此筹谋已久的军事改革终于拉开了序幕。

这轮军事改革变动很大,主要变化在于确立了军衔制和义务兵役制,确定了东海商社未来数年乃至十数年内的军事体制,也是今年商社的头等大事……之一(今年头等大事太多,这只能算之一了),因此被军委会正式定名为五九军制。

对于海军来说,由于编制要随船走,灵活性太强,所以没有做重大的编制变动,只是将海军陆战队扩充到一个营,明年还会再来一个,装备体制也向陆军看齐。最大的变动,是终于有了军衔制度,再次强化了海军中本来就很浓厚的等级观念,一时人人加官进爵、喜得所愿,几乎要弹冠相庆了。

海洋部的所有股东,一人至少发了一个少校,第二舰队提督许嵩涛拿了一个中校,而海军组组长兼第一舰队提督韩松当仁不让成了上校,张船长则成为了海陆军唯一一个少将。

星火级这一级别的舰船被定为副营级单位,由一个上尉担任船长,但目前还只有潘学忠和赢平两个水手晋升到这一级别,其余的都是由少校降级担任。青叶船这样的辅助船只,定为连级单位,由中尉担任船长,这就很常见了,比如现在在第二舰队担任青叶船船长的赵虎子现在就是中尉了。

陆军的变动则大得多。

此次改革中,正式确定了志愿役、义务役和预备役三级兵役制度。

志愿役含军官和士官,前者为担任领导职位的指挥人员,后者为服志愿役、领取军饷的专业士兵,也可担任低级指挥职务。志愿役共两千五百员额,颁发军衔,军官从尉官到将官,士官从下士到军士长。军官和保障营的技术士官无服役年限限制,直到四十五岁(暂定)退休;普通士官服役五年,五年后根据情况,如果本人同意、组织批准,可以延长服役年限,军衔不同延长期也不同。

义务役为普通士兵,每年招收两千五百人,服役27个月,每年立冬正式入伍,第四年立春退伍。前三个月训练期无军衔,训练结束后为列兵,一年后为上等兵,如果有平时表现优秀或有立功表现可升为士官;如果有重大立功表现又不愿意进入志愿役只想当完两年兵走人的,安全部还贴心地准备了一个“准士”的军衔,仍然为义务役,但是可以以相当于下士的待遇退伍。这两千五义务役里面,输送义勇旅两千人,根据测试结果送往各营,役满后可择优成为志愿役士官,其余员额分给海军、警察部门和铁道队。

士兵退役后会进入预备役,每年需要定期训练,在必要时会被组织起来保卫家乡、清剿匪患,甚至重新征召入伍。这也是与他们顷田户的好处权责对等。

义勇旅现在设立十六个营,包括一个保障营、两个炮兵营、两个骑兵营、十个步兵营和一个近卫营,每营约四百人。

每个步兵营分为四个连,每连含三排,每排含三班。每班标配十人,其中两名士官,分别担任班长和副班长。每排设一排长,由少尉或资深军士长担任。每连设一连长,由中尉担任,又按需设一名或多名少尉副连长,用于增加冗余,也便于扩军。每营设一营长,由少校担任,又设副营长、教务长、风纪官等副营级职务,由上尉担任。少校正营长暂时不常设,由副营军官处理日常事务,有需要时再派遣校级军官(目前全部为股东)过来带领。另有一保障排,负责全营的饮食、运输和器械修理等工作,还有一个营部排,负责高级军官的警卫和风纪纠察、通信、侦察等工作。每营共四百人,其中包括约百名军官及士官,其余为列兵或上等兵。

十个步兵营分为甲乙两部,每部五营。一部称守备营,负责本土防御;另一部称野战营,与其他兵种一同按需组成野战军团,负责战略进攻。两部职责暂定每年交换一次,以后会在实战中产生分化。

当然,以上是理想状态,实际上第一年刚扩军,麻烦多多,出现了很多衔职不配的情况。之前的所有义勇旅士兵,至少都从下士起步,只要至少打过一仗,就能升到中士,表现突出的升了上士。其中又有特别突出的,担任了排长甚至连长的职务;之前就担任连排级的,又有很多升到了副营级。但是最新条例规定必须上过军校才能升任军官,而现在军校又还没开几天,所以出现了大量担任排长的上士和担任连甚至副营级职务的军士长或准尉。只有少数本来就有文化底子的,通过了安全部的基础测试,拿到了少尉甚至中尉的军衔,这些人显然也是前途不可限量的。

近卫营的编制方式与普通步兵营一模一样,只是全部由精挑细选的士官构成,训练强度和军饷也要高出一截,新装备优先供给,现在是全体大会的宝贝。

保障营不是作战单位,而是组织单位,其下包括工程兵、通信兵、医疗兵、饲马匠、铁匠、木匠、军乐队、文书会计、厨师、教师、神职人员等专业技术兵种,各自成排或班,颁发技术军衔,根据需要调拨各处就职。

炮兵营下设三个炮兵连,每连三排,每排三班。通常情况下,炮兵以连为基础作战单位,野战时每个炮兵连一般使用六门野战炮。这个数量足够多,试射时可以用不同参数快速校射,但又没多到难以协调指挥。当然,视具体情况,火炮数量也会有所增减。

经过与海洋部的一番暗中交易与妥协,最终敲定,陆军的炮兵营还要定期接受海上训练,以在海军人手不足的时候上船帮忙打炮。

骑兵营使用了同样的三三编制,每营下属三连,基础作战单位也是连,每连下属两个重骑兵排和一个轻骑兵排。与这个时代其他的骑兵不同,东海骑兵大都是平民出身,没有贵族派头,马都是自己照顾,所以没有编专门的辅兵,和炮兵一样,如果需要辅兵,就调步兵营过来帮忙。

其中,轻骑兵配备精良的东海式四分之三板甲,护住整个上半身和腿部前半部分,装备风暴枪、霰弹枪、马刀和两把手枪;而重骑兵则只有护住头部、前胸、后背、手肘和膝盖的普通半身板甲,武器倒是差不多,反正也不差那点重量,有备无患嘛。

这乍一看是说反了,但并不是。骑兵的“轻”与“重”,并不是指的装备,而是指作战任务。集团行动、以冲阵作战为主的是重骑兵;而小规模行动、以个人作战为主的则是轻骑兵。

从需求上来说,东海军其实更需要轻骑兵,用于在作战前与敌方游骑作战,防止对方的骚扰,收集信息并阻拦敌军获取自己的信息,还可以在战后扩大战果。而真正的阵战大可以交给火器去解决,传统用于冲阵的重骑兵作用有限。

但从现实上来说,武艺精湛的轻骑兵训练困难、不易扩充,集群行动的重骑兵反而更好训练一些。因此,安全部只能先较大批量地训练重骑兵,然后再从中挑选出合格人才成为轻骑兵。

轻骑兵需要执行侦察任务,经常遭遇小规模缠斗甚至单打独斗的情况,自然要武装到牙齿。而重骑兵都是刚学会骑马的菜鸟,几乎没什么单打独斗能力,只能靠密集队形集团作战,有一般的装备已经足够了。不过板甲的产能提升很快,等过个几年,说不定可以统一化,初期还是就先这么分化着吧。

而且轻骑兵是一人双马,重骑兵就只有一人一马了。

对于骑兵来说,至少要一人双马才能形成战斗力,机动时骑一匹,作战时换另一匹。不然一直骑一匹马的话,光是走路就耗尽了马力,打起来的时候就别想冲锋了。而商社现在就没那么多马可以供应给骑兵,所以凑合一下,只能给轻骑兵配上一匹战马和一匹乘马,重骑兵就只有一匹战马了。当然如果在别的领域压榨一下的话,也不是真没有马,但是代价太大,而且马多了,对后勤补给也是个压力。

所以现阶段被迫无奈,很多时候只能把重骑兵和炮兵编在一起行动。因为炮兵中有不少马匹和车辆,把他们两个编到一起,一来重骑兵们可以搭炮兵的便车前往战场,二来还可以顺便给炮兵做个护卫,免得还要专门拨步兵过来掩护,简直是一举两得。

现阶段义勇旅没有设置专门的辎重单位,后勤被商社牢牢掌控,内线作战时,由铁道队、海军和其他部门负责运输补给。外线作战时,按需要调拨守备营充当运输部队。

在营之上,还有两个团级单位,防务团和野战团。这两个团都只是虚拟指挥单位,没有固定的下属。野战团正如之前一样,根据需要,抽调兵力进行机动作战,而防务团就是把剩下的兵力组织起来,进行本土防御。具体的调拨指令,需要由管委会取得大会授权后发出、军委会执行,团级单位只能在职责范围内进行指挥。

以上两团十六个营,满编状态总计六千五百人,就是义勇旅现在的最新力量了,相比之前,无论是兵力还是编制,都大幅提升了。

自然,安全部的股东们也人人升官,像跟海军商量好的一样,每人至少一个少校,之前战争中表现较好的拿了中校。高正现在是唯一的上校,穿越前多年的夙愿终于达成,心里好像放下一块大石头一样。

不过话说回来,这好几千人只是个目标,现在还八字没一撇呢,只是搭了十六个营的架子出来。哦,不对,目前还只有十一个营,因为十个步兵营的班子现在混编成五个了,得等到下一批列兵入伍,才能拆出五个来。

好在义务兵招募的形势还算喜人。

六月底,东海商社正式颁布了《田顷法》,宣布每户不超过五名成年人的家庭,只要有人为东海军队服役超过两年或者工作超过五年,或者做出突出贡献,都可以获得一顷土地和特殊的“顷田户”身份。这一块顷田每年只需要缴纳最多十二石的税粮,分夏秋两季征收,此外,还有一系列的徭役和贷款优惠。

七月份,管委会先从这次战争中牺牲、残疾、受伤的近百户海陆军士兵家庭开始,又添上二十户为商社工作多年、劳苦功高、四十岁以上的劳工,每户给他们发放了一顷的土地。

这些新顷田户混编在一起,分了三组分别安置在中央市、东海市和金口市的边缘区域。不但有田,还额外附赠了一套铁质农具,并且贷给牺牲的家庭每户一头牛、残疾的家庭每户一只驴,利息很低,分五年偿还即可。甚至还派了义勇旅过去,帮助他们兴修水利,垦好今秋要种小麦的二十五亩地,条件之优厚令顷田户们不住感恩戴德。

甚至有股东质疑这条件是不是太优越了,把服役年限延长到五年还差不多。但管委会更看重的是顷田农场改造社会的作用,如果轮换周期过长,那么农场数量太少,反倒起不到效果了。

果然,这样的条件立刻在小小的胶州引起了轰动,愿意来给商社做工和当兵的人数猛增。虽然仍有很多人迟疑,但相信东海商社信誉的人还是有很多的,即使现在只能做什么“义务兵”,每月只有300钱的饷(管委会衡量后,还是决定给义务兵少量的津贴,每年也就多了不到一万贯的开支,但吸引力会大不一样,而且还是存在储蓄所的户头上,也就是左手倒右手,又能培养民间使用储蓄所的习惯,何乐而不为呢?),但两年过后就能拿一顷地,还管饭管饱,听说还能教识字,这种事情还不抢着来?反正现在家里小子多,不怎么缺人力,反而吃得不少,送出去就送出去了!

这样的形势下,今年立冬前招满两千五百名义务役肯定是没问题了,等明年再招上一批,就彻底进入正轨了,前途一片光明啊!

(sdingdiannn/ddk248666/139142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