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1255再铸鼎 > 第249章 大巡礼 二 标准化(加更2/2)

1255再铸鼎 第249章 大巡礼 二 标准化(加更2/2)

作者:修改两次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01 12:00:26 来源:顶点小说网

这座“大楼”外面看着挺大,但是一进来,就会发现里面的空间利用率,呃,实在是低的可怜。

整个大楼的结构就像一个横躺的“日”字,四周和正中一道都是长廊,中间用厚墙围出了两个“口”字型的房间。但是再进去一看,原来这不是“口”,而是“回”,里面还有四堵墙呢,只有这四堵墙围成的小房间,才是这座大楼真正的工作区域。

之所以这么设置,是为了给这些装满了“精密”仪器的小房间维持恒温。

作为标准化工作的重地,必须尽可能减少变量才行,恒温自然是必须的。但是他们又没有空调,该怎么办呢?于是就只能采用变通的办法,既然没有空调不能降温,那就单向升温吧!

崂山学宫所在的这处山谷,临近海岸又有较高的海拔,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气温低于25摄氏度,只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加热和通风,就能把温度维持在23度的合理水平上,也算是能将就着建立一个恒温环境了。至于湿度,就只能随缘了。

这座大楼的三重结构,就是为了对温度尽可能进行控制。最外一层是调控室,有六个独立的加热室和通风系统,墙上到处挂着商社自制的粗大的酒精温度计,定时有人巡视抄录读数,以便升高或降低火力,或者适量增减外来空气,来尽量保持恒温。中间一层是稳定室,以减缓外层温度的波动,同时也设置了来自附近热源的热风口和来自外界的冷风口,可以自主调节温度。最内层才是真正的实验室,经过外面两层的控制,虽说恒温程度不能跟后世比,但也不差了。

这结构倒也不是东海人首创,如今很多富户冬季取暖时为了避免火炉的烟气,就把屋子建成了类似的结构,只是东海人把它做到了极致罢了。商务部甚至有人在琢磨,能不能把这套系统作为现代生活的典范向外出口?

也因为这里一年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有恒温的舒适,所以虽然地处偏僻,仍然有不少股东和学宫毕业生来这里工作。当然,这么关键的地方,工作人员也是优中选优的!

“啊,首席,柳医生,不好意思,为了减少冲击,咱得先在这缓冲室呆上一会儿,让衣服暖暖,然后才能进去。呃,两位,麻烦把这帽子先带上吧。”

黄仪带他们进了缓冲室,却没立即领他们进实验室,而是搬过两把椅子让他们坐了下来,还递来两个遮头发的白布帽子。

“嘿,”柳木接过两个帽子,顺手转交给张正义一个,“以前我也就是在外面坐坐,还是第一次来这儿呢,你们的规矩可真多。”

张正义戴上帽子,说道:“细节不可小觑,应该的。黄组长,你们这做得不错啊。”

“哪里哪里,都是管委会的指导……”

闲着无事,柳木和黄仪攀谈起来,而张正义站起身,在缓冲室各处溜达着看了看。

这里虽然是缓冲室,但也并没空着,沿墙摆了一圈桌椅,上面堆着大量的书籍和文件,墙上挂着不少规章流程、值日表格、生产数据一类的东西。

此时正有几个研究生在伏案工作,埋头对着一些数据奋笔疾书,也不知道是真在写还是见来了这么多大人物装着在写。

由于缺乏窗户,室内是点着油灯照明的,虽说用的油是珍贵的鲸油,但是亮度怎么也不能与电灯比。光照条件应当说是比较昏暗的,看得张正义暗暗摇头,很是担心这些年轻人的视力问题。但是商社现在就只能提供这种条件,也是苦了他们了。

过了一会儿,黄仪看了看表,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就带他们进了里面的度具工作室,也就是生产各种尺子的地方。

他们这地方规矩还真不少。一开门,里面是一个微型走廊,对面还有一扇门。黄仪把背后的门关上,然后敲了敲前面的门,等到门后传来一个清脆的女声“请进!”,就咳了一声,然后一招手,迅速把门打开,带着两人像做贼一样闪进了屋内。

“咦,是首席啊,呃,这位,是……刘牧?”

张正义定睛一看,说话的是一个娇小的女生,听声音正是刚才喊“请进”之人。她盘着头发,戴着厚厚的棕色眼镜,其中一个镜片边缘还有一个缺口,两只袖子上都戴着袖套……

这位肯定是股东之一了,但一时竟有些面生。他想了想,才记起她是工业部的夏烟,平时忙于工作,不喜欢交流,很少抛头露面,大会也经常缺席,怪不得没什么印象呢。

张正义点了点头,还没说话,柳木却抢先开口了:“呃,夏烟妹子,咱叫柳木,不是刘牧,虽然见得少,也不能这样吧?你的名字我可记得清楚着呢。”

夏烟脸一红,低下头去,过了好一会儿才抬起头来做了个“嘘”的手势,用细若蚊鸣的声音问道:“嗯,首席,刘大哥,你们今天来是……?”

柳木把手一挪,张正义抬头看了看,压低了声音说道:“没什么,就是随便看看,你方便给我们讲解一下吗?”

“嗯,好……也没什么,都是很简单的工作,就是需要细心些。”

随着夏烟的指引,他们向前看过去。

实验室的布置其实跟外面的缓冲间是很像的,墙上挂着鲸油灯照明,四周布置了一圈工作台,上面放着很多……以后世的标准来看很简陋的机械。

此时,几个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正在里面忙碌,其中一人站在一台机器面前,正在给一把米尺刻上刻度。

现在给尺子刻线,可不能再用把木条和尺子一比照着描的方法了,为了尽可能降低误差,这里使用了特别设计的手工机械,将微小尺度的分划转化为大幅度的机械圆周运动。

只见他把一根扁木条固定在一个夹具上,操作正前方的一把机械刻刀,在木条左侧边缘的位置刻下了一道长线,然后开始转动右边的一个手柄。手柄行程很长,等到转动一圈的时候,发出“咔嚓”一声脆响,就轻轻地卡住了,此时夹具正好向左移动了一毫米,白大褂再次操作刻刀,刻下了一道短线。

如此这般,等他重复一千次,这把尺子就刻完了。

张正义他们为了不打扰实验室人员工作,并未上前,而是远远看着,感慨万千。

“这种搞法,一天也做不了几把尺子吧,生产效率实在是感人啊,但是,但是……”柳木看着,不禁小声感叹了出来,虽然听起来是不给黄仪和夏烟面子,但看他的表情,却有种朝圣的感觉。

“但是啊,这种生产方式,这种机械设计的技巧,和它背后的标准化思想,却是如今的整个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望尘莫及的。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力量啊,而不是什么坚船利炮。”张正义接上了他的话头,高屋建瓴地总结道。

他这么一说,夏烟连连点起头来。

黄仪有些不好意思,连忙说道:“其实,这些机械还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比如可以将手柄与刻刀联动,转动一圈的时候刻刀自动下刀,继续转动的时候又自动升起,这样只要持续转动手柄,一把尺子喀喀喀就刻好了。

不过,机械越复杂、零件越多,积累的误差也就越多。以我们现在这点可怜的加工能力,这种机械不是做不出来,只是做出来之后,恐怕也未必会比手描精确多少。现在只能精益求精,从测量器具这最初的一步开始就做好,一点点努力,尽量提升商社的整体工业水平,以后再反哺量具的制造。”

张正义点头道:“对的,没错,必须把基础打好才行啊。别担心,整个商社一定会尽力支持你们的。不过,你们总不会一直守着这些原始的机械吧?”

黄仪答道:“当然不会,不过我们标准组下阶段的工作,重点不是提升效率,而是尽量提升精度。比如这种刻线机,我们准备把进给手柄再分成两段,一段快速进给,一段精确进给,从而使定位更精确,争取把精度再提升一个数量级。对了,如果顺利的话,最迟再过一年,我们就能自产游标卡尺了。”

听了这个,张正义眼前一亮:“真的?这可是好东西啊,你们加油,我等着听你们的好消息!”

“是是,我们一定尽快!”

之后,黄仪又带他们参观了标准组的其他设施。不仅是尺子,这里还有制造砝码、天平、温度计、指南针等多种产品,有力地支撑了商社的工业体系。

除了这些有形的东西之外,标准组还负责一种无形的、但同样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标准的制定。

这些标准,大部分是由各部门提出、标准组整理发布,比如建设组提出的《GBJS04-4道路及配套设施设计建设指导规范》,工业部木工组提出的《GBGY11-4轮式无动力车辆标准化设计及制造规范》,工业部的重磅标准《GBGY666-5公差与配合》等等。

但也有标准组自行研究提出的标准,比如去年推出的《GBA01-5标准化物资运输箱及标识体系》,将常见的各类箱子标准化为一系列固定的大小,使得不同的箱子可以有序地堆叠起来,并且设计了一系列标志,使得箱子表面可以标明易碎、受潮、朝向、轻重等等属性,而且与之前木工组设计的标准化车斗是兼容的,极大地方便了货运行业,受到了各部门的好评。

各种标准的推出,自然是对供需双方都有好处,生产方可以照章办事,把精力集中在有限的几种产品中,而需求方也不用到处找人定制,只需要选择合适的标准件就可以了。

当然,离实现这个目标还很远,东海商社的标准化仍然只是刚刚起步,影响力还很有限,大部分只是商社内部采用,辐射出去的不多。

但是,这个庞杂而完备的体系,很快就将展现出强大的优势,横扫一切不成体系的手工业生产,将东海商社的意志强加到每一个生产者和消费者头上。

(sdingdiannn/ddk248666/1683289.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