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1255再铸鼎 > 第282章 震怒

1255再铸鼎 第282章 震怒

作者:修改两次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01 12:00:26 来源:顶点小说网

1262年,2月14日,惊蛰第6日,开平。

“混账!”

盛怒之下,忽必烈将一个青绿色的贡品莱州砚扔到了地上,咔嚓一声摔成了两半,还好里面没有墨,侍从们不用费力洗地板了。

“阿海是废物吗?!明明都告诉他要看紧海疆了,结果先是榆关,后是滦州,几万大军,连个李南山都拿不下,还被他跑了!该杀!”

这段时间,征讨李璮的大军还在南调,军事上没什么大新闻,只在几天前,前后接到了榆关受扰和滕州被攻击的消息,都在预料之中,也不算什么大事——可是到了今天,却突然接到一个惊天噩耗,有南船溯滦河而上,接走了已经被围困在城中的李南山!

这还不算什么,更令人惊奇的是,阿海的文书里说什么夷人会妖法,几千人在河边围攻一个小堡攻了两天,结果自己死伤了好几百,最后被他们乘船扬长而去。胡诌吧?仗哪有这么打的!

“那什么东海人是吧,以前朕还有些印象来着,是胶州的一帮海匪吧?难怪李璮拿这么一帮海匪都没办法,原来是早有勾结啊!哼,名为海匪,但是如此擅长水战,朕看八成和南朝也有些关系,说不定就是官兵假扮的!姚先生,朕看正如你所说,这些人今日能攻滦州,明日未必不能来攻燕京啊!”

忽必烈正在气头上,群臣本不愿在这个时候招惹他,但姚枢现在被点到,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去说道:“陛下所说有理,只是燕京此时大军云集,贼人即使攻来,也无可乘之机,等大军南下,再调阿海集中守御燕京即可。”

忽必烈也没什么好办法,说道:“可。既然如此,大军粮草筹措得如何了?”

殿中左侧,一个棕发蓝眼的色目人立刻出列,禀报道:“回可汗,臣已遣人于燕地民家征调食粮,供应大军绝无问题。”

忽必烈点了点头,说道:“好。征粮够用了就行了,不要惊扰了民家。”

诸臣纷纷称赞陛下仁善,姚枢一边低头行礼,一边侧目看着那个色目人,皱起了眉头。

此人名曰阿合马,西域大食人士,擅长理财。今年,王文统收监,财政大事一时无人主持,忽必烈就启用了他掌管左右两部总理财用。此人倒确实一时缓解了不少难题,但在姚枢看来,他用的都是饮鸩止渴之法。之前阿合马不顾王文统立下的规矩,超发了交钞,现在征调粮食,虽然确实收上来不少,但现在这季节收的可都是今年的种粮啊!这几个月倒是够吃了,今年秋天怎么办?

正当姚枢思索着要不要私下参阿合马一本的时候,殿外突然传来急报,看模样,似乎是东平严忠范送来的消息,很快一份文书送到了忽必烈御案之上。

忽必烈看了之后,突然眼睛圆瞪,惊讶地把信拍到了桌上:“什么,孔家被一锅端了?南朝李庭芝北寇?徐邳李杲哥畏缩不前?可恶,怎么这么多姓李的?”

……

这个月初,李庭芝率领一支约两万人的大军在海州登陆,东海商社从本土把王泊棠派了过来充当联络官。他们与高正会面商议后,决定将李部大军移驻峄州,南面旅派出第二合成团随行,合力向西攻拔滕州。

峄州位于沂州西南、滕州正东,州治兰陵县,原先也是李璮的领地,今年李璮北撤后,被沂州守将孟德接管。孟德兵力不多,接管之后还一直提心吊胆担心西边的严忠范或者南边邳州的李杲哥来攻。但是可能是这个位置有些鸡肋,这两方敌军始终没有往这边派兵,现在正好拿来安置李庭芝部。

李庭芝带来了两万人,还有二十门火炮,浩浩荡荡,看着比南面旅的两千多人可是威猛多了,还是正牌的大宋官兵(这算优点?),令孟德安心了不少。同时,他们也不出意料地引起了严忠范派出的密探的注意。

既然有了李庭芝牵动严忠范的神经,南面旅就可以动起来了。

高正从本土把步兵第一营调到了沂州,看守后路和补给线,其他三个合成团兵分三路,第二团随李庭芝攻滕州,其它两个团攻入泰山山脉,朝着东海商社的最终目标莱芜监进发。

从地形图上看,泰山山脉和南清河正好围成了一个“D”字形,西边竖着的是南清河,东边半环形的是泰山山脉,围出了一片谷地,莱芜监就位于这个谷地的东北部。

这个谷地,西边是一大片平原,又有河运,进出很容易,而东边则是高大巍峨满是密林的山地,几乎不可通行,交通就很麻烦了。莱芜监其实就位于胶州的正西方,直线距离不远,然而却不可能走直线过去,必须先西南到达沂州,再向西北进山才能到达。

沂州和莱芜之间的这片区域,就是著名的“沂蒙山”。沂蒙山并不是某座山或者山脉的名字,而是指蒙山和沂水附近的这一整片苍茫广大的山水地带。

想从沂州穿越沂蒙山到达莱芜,有两条通行能力还算不错的走廊地带。一条是溯沂河的支流祊河而上,走费县道到达泗水县,再北上去莱芜。另一条是沿蒙水上溯,经新泰县到达莱芜,著名的孟良崮就是在这条路上。

其实还有一条,沿沂水一直溯流而上,也可进入沂蒙山深处,与莱芜只有十几公里之隔,然而这十几公里要跨过茫茫大山,可不是容易过的。此外,在莱芜北部也有两条山道通向更北边的淄州,不过只能走小批量的行人或商队,走不了大军。

所以对于南面旅来说,可行的道路也就是费县道和新泰道两条路了。论通行能力,是费县道更宽阔些,但论距离,则是新泰道要短一些,而且东海人在新泰县已经有过布置,对于沿途更熟悉。

于是高正决定兵分两路,派遣段明远带第三团走新泰道直取莱芜,而自己则亲率第一团走费县道捣入东平路腹心地带,吸引东平方面的注意力。

这里其实也是本次战争安全部所设定的主要目标战场之一。泰山谷地被山脉和河流分割成了众多的小块平地,正适合东海军这样小而精悍的军队进行作战。不然,跑到西边中原地带去与蒙古铁骑对战,那就是自寻死路了。

不过有些遗憾的是,初春时节,土地刚解冻,又下了两场小雨,土地泥泞难行,大大拖延了行军速度。

2月5日,第一团沿河到达费县,简单休整后,步兵和铁道队先行,前者尽快行军,后者推着简易的压路机,为后续的炮兵和骑兵开出一条道路。

2月10日,虽然奋力前行,但也足足花了五日,第一团才抵达了泗水县。泗水县位于泗水源头、费县道的另一端,控制了这里,基本上就堵住了严忠范通过费县道袭击沂州的道路,并且南面旅还可以反过来威胁泗水下游。

但是第一团过泗水而不入,只在城外征用了一批船只,之后就立刻沿泗水直下,在一日之内到达了下游的曲阜!

高正用出了老办法,用火枪压制城头,然后用龙吟炮轰开了城门,披甲戴盔的士兵们一拥而入,控制了这座古老而色彩浓烈的小城。

……

2月11日,惊蛰第3日,曲阜。

“啧啧,不亏是孔府,在这雪去春未来之际,仍然也别有一番雅致。”

高正背着手,随意走在孔府的庭院中。这里也不知是怎么弄的,假山石上透着嫩绿,周边流水潺潺,一看就是搜刮了不知道多少民脂民膏。

他的身后,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点头哈腰地说道:“将军若是喜欢,不若在此多住上几日?我家一定尽力侍奉!”

高正回头,嘲弄地看了他一眼,说道:“罢了吧,孔兄,你还是收拾一下,赶紧带着家人跟我走吧。”

这位孔兄露出一脸为难的表情:“将军,可是我家家小太多,一时筹措不便,还请多宽限几日。”

“哦?”高正哈哈笑了几声,“孔兄这是不愿意回归正统了?或者是觉得衍圣公的位子还是让与他人更好?也罢,要不然我让孔浈来置办此事如何?”

一听孔浈这个名字,“孔兄”立刻连连应道:“好说,好说,我这就去准备。嗯,还请将军,一定要连李浈也带上!”

说完,他赶紧在几个东海兵的监视下,往一间屋子跑去了。高正不屑地笑了笑,又摇了摇头。

这曲阜孔家,在金元之际的传承是一笔糊涂账。

当初赵宋南渡,孔家大部也随之南下,在衢州重立宗庙,也就是“南孔”。而留在北方的支脉则继续曲阜孔庙的祭祀,被金朝封为衍圣公,建立了所谓的“北孔”。

后来蒙古人入侵山东,当时的北孔衍圣公孔元措随金人避居汴京,而蒙古人占领曲阜之后,又另立了他的族兄孔元用为衍圣公。这一时期,宋、金、蒙三国共有三个衍圣公并立,也是历史上一段“佳话”了。

蒙版衍圣公孔元用死后,其子孔之全袭爵。这孔之全就是刚才与高正说话的那位孔兄,这人比较倒霉,衍圣公的位子还没坐多久,蒙古人就把金朝给灭了,从汴京俘虏了金版衍圣公孔元措回来。然后他们也不客气,又把孔元措扔回了曲阜,让他继续做衍圣公,而这孔之全则除爵做了曲阜县令,人生的大起大落真是刺激。

不过后来又出问题了。孔元措无子,就过继了他的一个侄子孔浈为子,死后也由孔浈袭爵。但是这个孔浈本不是嫡子,而是庶出,由一小妾而生。

当时,蒙古入侵,局势混乱,孔元措去汴京避难,危难之时也顾不得家里那么多人,像这样的非嫡系小妾和庶子自然不会带上,孔浈和母亲就这么流落了民间。其母孤苦无依,只能改嫁于一李姓人家,孔浈也改名为李浈,从小在李家长大。

孔元措回到曲阜后,因为无子,所以寻回了李浈定为嗣子。这本来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孔元措死后,之前我们的这位孔兄孔之全的嫉妒心就发作了,向当时主管汉地事务的忽必烈告发孔浈非孔家子,要求将他除爵,言外之意自然是换自己上。

一时间,孔家各势力明争暗斗,互相攻讦,丑态尽出,看得忽必烈是一阵恶心,既废了孔浈的衍圣公爵位,却也没有封新的衍圣公,就让这个位置这么空悬着。

原本的历史上,一直要等他灭了南宋之后,才把南孔嫡孙孔洙请了来,要封他为衍圣公。不过孔洙却谢绝了此位,还是把这个臭不可闻的“衍圣公”让给了北孔。

在当下,北孔一家并没有衍圣公的爵位在身,政治价值大不如前。不过聊胜于无嘛,抓在手里也是一步闲棋,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上了呢?所以高正到达泗水县之后,没有直接攻城,而是抢先去了曲阜把孔家人给控制住,省得他们收到消息后惊慌失措又跑了。

还好曲阜防备不足,轻松被东海军拿下。孔家人丁太多,散居各地,不可能全部抓起来,但是关键的孔之全和孔浈都控制住了,也算是达成了目标。

不过高正并不打算在曲阜久留,这里胜在历史悠久,但是地理位置并不算紧要,还是先回去把泗水打下来,沟通了补给线,再说别的吧。

他命人打开府库,让士兵们好好吃了一顿,把带不走的粮食分发给了曲阜的民众,就带着孔家一行人和他们“捐献”给东海国的一批财物向泗水杀回去了。

(sdingdiannn/ddk248666/174187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