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1255再铸鼎 > 第285章 步步紧逼

1255再铸鼎 第285章 步步紧逼

作者:修改两次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01 12:00:26 来源:顶点小说网

1262年,2月17日,惊蛰9日,奉符县。

“好汉,好汉,莫打了,我们投降!”

奉符县城南侧,汶水旁边的一处小型营寨,在一轮炮击之后,为首的一个东平军百户果断识时务,举手投降了。

第八营副营长周二成上尉见状,喊道:“老实点,一个个走出来,把刀枪扔下!”然后拔马回来,向段明远报告战况。

段明远抬头看了看北方巍峨的泰山,又翻了了一下地图,说道:“你派一个连,先送这些新俘虏回西堡,那边正缺人力呢。今天还有点时间,我们再去南边看看,喏,就是这个B29区域了。我先带骑兵过去,你稍后带队跟上!”

“是!”周上尉行了一个军礼,继续看着俘虏投降去了。

段明远见没什么问题,把手一招,带着整个骑兵连向南奔去。

不久后,就遇到了一个村子,他一招手,队伍停了下来,然后喊道:“换上大宋旗号,我们去前面征收一点合理负担!”

……

前几日,高正的第一团成功攻占了泗水县,控制了整条费县通道。而第三团这边新泰道的后方也有林小雅和季国风主持,所以后方和补给线算是基本稳固了。

随着战略形势有所变化,高正派人与段明远取得了联络,要求两团配合,分头出击,搅乱东平路腹地。这次行动不以攻城略地为目的,只是四处袭扰,吸引东平严忠范军的注意力,顺便歼灭各处的守军,削减敌军有生力量,并且在各地征粮,破坏严忠范的经济基础,打击他的威信……

2月18日,宁阳县。

“我世受君恩,绝不从贼!”

宁阳城头,一个军官模样的男子喊出这句豪言之后,突然拔刀自刎,一副忠臣烈士的样子。

不过豪情没什么用,周围的城垣已经破碎不堪,城门都被打烂了,守军人心惶惶,在他死后顿时作鸟兽散。然后,东海军就从城门冲了进去。

高正摸了摸鼻子:“怎么感觉我们像反派一样?”

与段明远一样,他也正带着第一团的一半兵力在外进行劫掠,哦不,是战略后勤打击任务。南边的兖州有不少驻军,他暂时不打算去碰,于是就瞄上了北边的宁阳县。东平路几十个县城,严忠范就算有几万兵力,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宁阳县本属腹地,防守很是松懈,很快就被装备了枪炮的第一团攻下,守将杀身殉国了,唉,说起来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呢。

说完,他查看了一下运输车的容量,发现差不多已经满了,于是对旁边的胡福生上尉说道:“东西太多了,这次进城只拿财货,粮食就不用征了。对了,换上我们东海的旗号,进去开仓放粮!时间应该还充裕,去城里雇些人手,不要直接放粮,煮熟了再送出去,省得被他们拿回家里屯起来。”

说完,他回头看了看南边的方向:“我们都这么折腾了,南边打起来应该容易些了吧?”

……

2月21日,惊蛰13日,滕州。

现在的滕州所在的位置并非后世的滕县,而是在相当于枣庄市薛城区的地方,西边是南清河,东边控扼了一小块盆地,地形相当险要,不但易守难攻,还有一个可以安全种田的地方,就算打持久战也不怕。

不过,当八千大军从东边的峄州攻过来的时候,这点地利也无关紧要了。

李庭芝虽然带来了两万人,但人一上万,无边无际,这么多人想如臂指使地调动哪是那么容易的?想一下子挤进滕州这个小地方更是不可能了。他这两万人,留了五千在峄州-沂州-海州一线,既是留守后路,也是用来转运粮草。然后,又兵分三路,一路沿沂水南下,配合淮安北上的夏贵部属攻拔邳州,一路向西南佯攻徐州,最后李庭芝才亲率一路进攻滕州,不过只有七千余人罢了,加上宁惟俞助阵的南面旅第三合成团才有八千人。

这一路八千人从峄州兰陵县出发,以日行二十里的龟速,走了八日才到达滕州城下。别觉得慢,李庭芝可是带了20门火炮的!其中有16门一千斤的“平虏将军”和4门两千五百斤的“神威大将军”,都装在设计拙劣的四轮车上,运输起来简直是个噩梦。为了运这20门炮,李庭芝从峄州民家差不多征调了五百匹各类牲畜,一路人吃马嚼,道路又泥泞,走了八天抵达滕州甚至能算神速了。

到达之后,李庭芝也不劝降,非得试试他这几门大将军不可,又就地折腾起来。这看得宁惟俞直摇头,主动请缨北上看守兖州方向的严家军了,李庭芝居然还有些不放心,又派了两千人与他随行。剩下六千人将滕州城团团围住,一边架设火炮,一边打造起攻城器械来。

到了今日,终于准备妥当了!

身着东海陆军标志性的红白军服,肩上佩着少尉肩章的陆秀夫带着几名东海士兵走进滕州城西的宋军大营,在宋兵稀奇的目光注视下,来到大帐门前,与门口的卫兵说明来意,然后下意识地就要喊报告,想想又觉得不对,但是又想想也没想起应该喊什么,于是照例喊了一声:

“报告!”

陆秀夫原先在第一团服役,是高正钦点的参谋组之一,不过因为他与李庭芝熟识,所以等李部登陆之后,高正就忍痛割爱,把他派去了第三团辅佐宁惟俞,顺便也充当一个联络官。

帐内的李庭芝将他唤进去,见是他后一愣,然后笑道:“是君实啊。你这身行装看了多少次还是有些新奇,不过也颇为英武。今天是什么事?”

说起来,他对陆秀夫这个子弟还是寄予了厚望的。当初李庭芝送陆秀夫去考进士,是笃定了他能高中的,准备等他历练个几年就征辟入幕。没想到造化弄人,这孩子居然因为意料之外的事误了礼部试,然后居然又跑去东海国了。这也罢了,但是后来居然没入文职,而是去读了武学,真是惊天奇闻!

好吧,其实也不算奇闻,即使在重文轻武的宋朝,这样的事也是有先例的。徽宗朝时,有个名叫李珙的文人,就是屡次礼部试不第之后,转而考武举,结果得了武状元,后来建树颇多,嗯……最终杀身报国了。

现在这陆君实去读了东海国的武学,未必也不是一件好事。李庭芝算是看出来了,这东海国深不可测,不知道有多少好东西藏着掖着,他去学些回来,将来肯定也是能用得上的,因此现在对他也颇为笼络,就等着哪天挖过来了。

一边说着,李庭芝命人给陆秀夫搬来座椅又上了茶,但陆秀夫仍然笔直地站着说道:“报告制置,我军今日发现兖州方面敌军向后收缩,应是我军其他部队在北方袭扰所致。我团参谋组认为,今日正是对滕州城发动攻击的好时机,还请制置决断!”

李庭芝笑了笑,这小子现在的用词,已经完全是东海人的风格了,不过这一板一眼的性格还是跟以前一样。“行,就这么决定了,今日攻城!君实,你也留在这看看吧?”

“是,遵命!”陆秀夫点了点头,这也是宁惟俞给他的任务之一,观察一下宋军的炮术,看看有没有长进。

事不宜迟,既然决定攻城了,宋军就立刻发动了起来。

本来他们已经将滕州城团团围住,但是今日反而特别放开了北边的通路,自然是为了削弱守军的斗志,反正北边有东海军拦着,跑出去也无所谓。

这次宋军的布阵比较特殊,四门重炮“神威大将军”都放在西边,而轻一级的“平虏将军”则全部放在了南边,东门一门炮也没布置,只放了一些步兵堵截逃兵,不知是什么战术。

等到击鼓开战之后,陆秀夫才看出了点门道。西门的四门重炮在集中轰击城墙,应该是想将城墙破开,而南面的众多轻炮则使用了与林宇类似的战术,炮火压制城头,登城梯趁机推进。

这个火炮压制的效果其实有限,因为城墙顶部在远处的投影只有一根线,炮弹是很难正好打到的,要么低了打到城墙上,要么高了飞过头去。但是,这种炮击对于士气的打击仍然是很有效的,面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有可能打到身边的炮弹,再勇猛的士兵也无法不提心吊胆,更别说这些初次迎接热兵器时代的可怜守军了。

步兵的进攻还没有展开,火炮已经率先开火了。陆秀夫暗暗记了一下,每门重炮大约五分钟能开炮一次,而轻炮则只要两分钟,相比东海炮兵仍嫌太慢,但以新手的标准去评价的话也算可以了。

在轰隆的炮火中,李庭芝似乎陶醉了,半晌过后,他对陆秀夫喊道:“君实,你看哪边会拔头筹?”

陆秀夫指着南面,竭力大声喊道:“神威大将军虽猛,一时却也奈何不了城墙,但城上守军已经破胆,边将军只要派兵一鼓作气登上城头,必可瞬息而下!”

这神威大将军虽然有两千五百斤,但实际威力也不比龙吟炮强多少出去,想轰塌城墙,非得持续轰击好几天才行,有这功夫,登城梯早凑过去了。

李庭芝哈哈一笑:“所见略同!”

即使如此,他也没让重炮减慢速度,仍然不紧不慢地轰击着。不久后,南边的边居谊指挥步兵发动了冲击,先头部队正是由他一手训练出的新军“武锐军”。这些精锐士卒身披坚甲,经验丰富,早就习惯了炮声,现在听着轰隆的巨响非但不害怕,反而感觉格外安心、格外有信心,就等着一鼓作气登上城头,拿对面鞑子的脑袋换赏金呢!

边居谊一声令下,火炮停止了轰击,战场突然为之一静。然而对于城墙上的守军来说,火炮的骤然停歇不但没让他们安心,反而带来了更大的恐惧。很快,他们的恐惧就证实了,武锐军推着已经近到咫尺的冲车靠近了城墙,守军颤抖着射出弓箭、扔下巨石,但是毫无效果。

武锐军很快按顺序登了上去,争先恐后杀散周遭的守军,然后结阵向两边推进。不多时,六架冲车就取得了全面胜利,城墙被完全控制,城头上挥舞起了宋旗。

见状,李庭芝也赶紧命西面军停止了炮击,然后战鼓大作,东西两面也发动了全面进攻。但这也只是锦上添花了,滕州守军早就失去了抵抗意志,大部分守军就地投降,只有一小部分往北逃去,撞进了第三团的防线里……

“哈哈,果然如你所说,是南面先破城啊!”李庭芝笑着说道。今天可真是舒畅啊,就是还有些耳鸣。

“不不,还是制置运筹帷幄谋划有方。”陆秀夫虽然为人正经,但是该拍的马屁还是会拍的,更何况今天宋军确实打得不错。

若是支支宋军都如此,何愁华夏不能复兴?

“好了,”李庭芝也起身披甲,准备进城了,“北路已经切断,接下来就可以图谋南路了!”

……

2月24日,春分,济南府,长清县。

“轰!”“轰!”

这个时空的1262年可真是热闹,到处都在响着火药的巨大爆炸声,南边响,北边益都军的地盘也在响。

一连串“狼牙”后装炮的响声过后,攻击长清南墙的一支蒙军千人队伤亡惨重,不得不退了下来。他们这么一退,西墙的攻城部队压力也大增,同样不得不退了回来。

“可恶!”

西南边挂着“史”字旗的蒙军大营中,千户史枢见了这副景象,气恼地把手中的鞭子扔到了地上。“这李逆,哪来的这种利器?!”

史枢是史天泽之兄史天安之子,也是史家的杰出后辈。之前他率三千劲卒在燕京附近屯田,李璮造反后,忽必烈立刻派他和元帅阿术一起急行军至东平,与严忠范一起围堵李璮。

历史上,就是因为这支先头部队在野战中大败了李璮,才导致李璮攻势受挫,只能退守济南,然后丧失了对北清河的控制,使得蒙军可以大举渡河,用绝对优势的兵力围住了济南。

但是这个时空,情况显然大不一样。李璮起事更早,准备更充分,不但控制了济南,还控制了济南西侧的关键城池长清县城。

长清县夹于泰山和北清河之间,可供通行的走廊地带只有数里宽,而且被一条清河的支流截断,地势险要。李璮控制了这里,一来看住了济南的西大门,使他可以在济南从容布置防御、囤积粮草,二来也控制了长清至济南的这段清河河道,使得蒙军无法大批量渡到南岸,一时无法对济南用兵。

另一方面,宋军和东海军南面旅在东平路南方的攻势,极大地牵制了严忠范的力量,使他的兵力左支右绌,无法对史枢和阿术提供有力的支援。这也导致了他们迟迟无法攻下长清县,因为为了快速行动,两人从燕京带来的部队都是马军,并不利于攻城,只是在城下干耗粮草罢了。

在宋系三方势力的步步紧逼下,局面竟然朝他们呈现出了优势!?

史枢骂了两句,背着手踱步了好几圈,然后取出一张简陋的地图,看着上面沉思道:“不行,得想别的办法。”

(sdingdiannn/ddk248666/1745558.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