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1255再铸鼎 > 第345章 千里路

1255再铸鼎 第345章 千里路

作者:修改两次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01 12:00:26 来源:顶点小说网

她听了下来,先是若有所思地点着头,又转起了笔,有些疑虑地说道:“听上去很可行,但真的能行么?换位思考的话,要是我是商人,对这轻飘飘的纸片还是有些发怵啊。”

遭遇史若云的质疑,周弘文有些脸红,但很快镇定了下来,将文件翻了一页,说道:“当然,首席,你要对我们的事业有信心啊!现在南北货物价格的崩盘,实际上是市场恐慌情绪下的过激反应。然而仔细想想,以现在的地板价囤积货物,等到明年市场有所恢复再出手,这个生意真的不能做吗?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是不可否认确实是有可行性的吧?

对明年市场的乐观预期,这就是这个方案能运行的根基之一。

根基之二,通过这个手段,我们可以把市场上的相当一部分货物作为抵押品集中到自己手中,这样一来,即使明年市场恢复不佳,我们也可以通过垄断惜售的手段人为抬高价格,进一步保证盈利预期。

根基之三,首席,别忘了,我们东海军可是刚刚大胜过一场的啊!按后世的话来说,我们商社也算是有一定国家信用的了,就算没有抵押物,光凭这国家信用,我们就该能发行出不少国债去的才对,更别说还有上面两个根基打底呢!实在不行,你允许他们明年这时候拿金原券按面额缴税,不就能镇住他们了?”

史若云的眼睛亮了起来,白洛也似乎发现了什么的样子,拍桌叫道:“还有一个潜在的好处!今年市场这么惨,不少宋商心有余悸,明年肯定不敢来了。现在我们发给他们贷款,他们明年不来,我们正好把抵押物处理了换钱,但这也给他们留了个念想,想着明年不来还款就亏了,所以回归的可能性就大了不少。这有利于海贸的可持续发展啊!”

几人一言一语,瞬间就把这个方案捧上了天,周弘文在旁边听着,鼻子都不禁翘了起来。果然,遇到真正的难题,还是得我这种深藏不露的大师出马啊!

既然大部分问题已经解决,史若云当即拍板道:“好,事不宜迟,我现在就召集一个经济危机对策小组,老周你也进来,我们尽快完善一下,在大会中申报,早日把这个方案推行下去!”

……

7月16日,立春4日,即墨县,马鞍山。

马鞍山就是后世的即墨市马山国家地质公园,由数座小山组成,因其中有一座有着自然的垮塌断面,如同被从中间劈开一般整齐,形成了独特的石林景观而闻名。

此处山区最高点海拔不过二百米出头,放在哪里都是个不起眼的高度,不过在崂山西北辽阔无际的平原之中,此地是唯一的制高点,因此也就有了一定的战略意义。中央市-东海市的光报链路中,马鞍山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义勇师在这里设置了一处营房,最多可以驻扎两个营的兵力,不过随着战略重心的西移,此地常驻的兵力并不多,现在也就是一个通信班和一批铁道队在这里。

目前,马鞍山更大的战略意义,在于它盛产优质石材,是中央市周边的重要石料供给基地。严格来说,东海商社并不缺乏石料,境内到处都是山,随随便便就能找到产好石材的地方。但是石料好找,运输却不容易,甚至可以说运输成本才是石材成本的大头,所以马鞍山这样靠近城市的来源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喏,这就是马山石,质量在石材里可算上品了。”在马鞍山主持工作的陆平拿着一块石头,对来视察的史若云介绍道。“放在后世,这里为了保护景观,都是禁采的,市价可不便宜,不过现在我们也管不了这么多了。”

史若云拿着看了一下,并没发现什么特别的,于是转而问道:“就是拿这个铺路?”

陆平点点头:“为了使用寿命考虑,还是尽快给三合土路覆盖上石板为好。路的使用寿命,一看材质强度,二看排水。再好的路,路基被雨水浸烂了,路面也撑不了多久。我们发明了一种办法,就是让石块相互堆叠,再用少量水泥黏合,从而形成密封的隔水路面,能够保证雨水不浸入路基之中,修一次,保用十年没问题。”

史若云一皱眉:“才十年?太短了吧?”

陆平一挠头:“嗯,这是以我们的标准,若是以古代标准,就算过了十年,剩下的仍然要比现在的官道强多了。”

“但是得花不少钱吧?而且你这还要修铁路,也太……”

陆平连忙正色道:“铁路不是花钱,是省钱!首席,你得知道,这石板路的最大成本不是石头,而是石头的运费,近距离修修还行,远了成本就上天了。但是,按我的方案,铁路公路一起修,先用水路把钢轨运去中央市,然后一路铺铁路到马山这里来,之后就可以用铁路廉价地把石材运出去,一路再铺到中央市,这成本不就低了?用不了几个钱!这条路打通之后,之后不管是往北延伸还是往南延伸,都就简单多了。等等,你不用问,我直接回答吧,这两个不冲突!铁路运力大但是不方便,公路要更灵活而且可以修支路出去,两个是互补的!”

史若云被他一阵抢白,哑口无言,只得叹了口气,说道:“好吧,好吧,我今天不是来跟你挑刺的,是来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们部的那个‘千里路’计划,有戏了!”

……

昨天会议后,史若云亲领、周弘文主导的“经济危机对策小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立了起来。与之前常见的数人规模各搞各的小组不同,这个小组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广泛地向股东们宣传了自己的主旨,并邀请他们积极地提供意见和建议。

在几十个臭皮匠的努力下,这个东海商社首次大规模实行的金融政策被迅速地完善了起来,当初周弘文遗漏的部分被补足,同时也与其他计划结合了起来。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这个计划将得到充足的发展,并在实施后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最终甚至深深地影响了东海商社和整个世界的经济政策。

伴随着东海军在军事上的胜利,东海商社的权威也建立了起来,未来发行的首批债券不但在公开市场上募集了不少资金,还通过半摊派的方式,向潍州姜家、益都李家、东平严家、宁海州程家以及东海境内一系列权贵筹措了大量的现金,甚至还在江南也试发行了一部分,不少东海商社的熟人都友情认购了一些,最终汇聚了一笔高达六十万贯的巨款!

在这笔远超管委会预期的初始资金的支持下,代号“金原券”,俗称“东海票”的债券从一开始就稳稳地建立了信用,胶州市场被注入了流动性,经济体系再度活跃了起来。濒临破产的商人有了希望,囤积的货物再度有了出口,今年这个年终于是能过下去了。

实际上,最终实施的方案,已经远远超越了周弘文最初的计划。

债券政策与建设部提出的一项大规模基建计划“千里路计划”结合到了一起,后者是一个囊括了建材生产、人员培训、铁路修建、公路修建、桥梁修建、配套设施修建的庞大计划,号称要在五年内修建五百公里的道路,为东海经济的进一步腾飞提供基础。

梦想很好,就差钱了。而金原券募集的天量资金,有相当一部分就注入了这个计划之中。

千里路计划由东海商社主导,各部门精诚协作,但这还远远不够,最后实施时不可避免地将大量工作外包了出去。这些外包业务,有相当一部分都分包给了本地的商人和士绅们,这一方面是弥补他们因摊派债券而产生的不满,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他们转行的需求。

在这次经济危机之后,他们看到了奢侈品贸易的脆弱,转而开始投资一些更稳固的行业。传统来说,这一般是指农业,但现在东海商社给他们提供了一种更为有利可图的产业,那就是建筑业和工业。在此带动下,东海国内的产业结构也开始慢慢转型,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同时,这也适逢其会地解决了新来“移民”的就业问题。军方从前线迁移了大量人口回来,这自然是好事,但商社消化起来也需要时间和成本。不过现在基建大兴,就不需要费心了,只需要让他们去各地做工就行了。

通过这个经济刺激计划,资金层层流入了商人和工人们手中。前者拿到钱,就解决了一部分奢侈品的市场需求,但在当前这个环境下,资金还是更多地被用于投资新的产业,以赚取更多的钱。后者拿到钱后,自然就会买粮买肉买衣买房,而他们又不可能像传统农民那样自产自销,所以就产生了强烈的消费需求,从而为新兴产业提供了一个庞大的市场。而千里路计划所新建的道路,也降低了物流成本,为内部商业的繁盛提供了基础。

商人们和工人们都富裕了起来,改善了东海国内的经济环境,从而让东海商社也有了更多的收入来源,能够更有力地支撑最初那笔债券,甚至还有余力扩大债务规模,整个经济体系良性地循环起来了。

历史,从这一年开始,真正走入了分岔路。

当然,这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慢慢才会发生的改变。在七月中旬的这个时间节点上,东海人仍然需要为一大堆事情头疼着。

(sdingdiannn/ddk248666/181070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