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1255再铸鼎 > 第421章 西拓:连云郡 上

1255再铸鼎 第421章 西拓:连云郡 上

作者:修改两次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01 12:00:26 来源:顶点小说网

1263年,6月5日,小暑12日,临沂。

小暑时节雨水充足,前几日公审之后,接连几天都下着大雨。不过这不意味着工程队可以休息了,恰恰相反,连日大雨使得周边河流水位暴涨,不少地方都有洪水的危险,越是这种时候,越应该走出去收集水情,以便为运河工程提供决策依据。所以这几天,不少干部和工程师都带着人冒着大雨在各地奔波,而今天雨一停,更是趁着大水没有完全消退开始了大规模勘探的进程。

马原和赵浩初两人,走在一段积了雨水的古运河河道边,一边考察河水流向,一边对着最近的一些事件吐槽着。

“嘿,赵哥,你知道吗?这下了几天雨,就有些村民嚼舌头,说这是有冤情呢。”

“哈,冤情?什么冤情?难道那些贪污犯还冤屈了不成?”

“不是,他们是说,是我们判得太轻了,老天看不下去了。”

“哈啊哈哈哈哈……真是无聊。不是我说,现在这帮子人也太迷信了点。”

“这可不是小事啊,迷信迷信,他们入迷了可是真信的,这对我们的工作不利啊。”

“那我们有什么办法?还能来个破四旧不成?……我看,给他们解释也解释不通,干脆让文化部那杜松林他们派点人来,以神棍攻神棍,让他们迷我们的信算了,还容易控制点。”

“呃,赵哥,你这思想很危险的啊……”

正当他们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的时候,一封信件突然送了过来,交到了马原手上。

马原翻看了一下,无奈地说道:“初一的信,从郡城送来的,看来是下雨耽搁了。唉,真误事啊,要是通了电报就好了。”

东海版本的电报技术经过屡次迭代,现在已经比较成熟了。实际上这电报本来就原理简单没什么花头,突破之后很容易做得比较可靠。虽说如此,电报业务也没有在东海国境内全面铺开,主要是因为成本太高——不是铺设成本高,而是运营成本高。

明晃晃的电线架在外面,就算不含铜,饥渴的乡民也会在几天内给你偷个一干二净。想保住线路,必须投入大量安保力量时刻巡查才行,这费用就海了去了。

所以就算发展到现在这种程度,东海商社投入运营的电报线路也只有中央-东海和莱芜-临淄两条,前者是熟地,有足够的力量监察,后者是荒郊野外,不用担心有人来偷,而介于两者之间的地方,短期之内就别想了。

不过,据悉建设交通部有个胶沂(马拉)铁路的宏伟计划,若是能成的话,那么借铁路巡查的庇护,顺路架设一个电报线路还是很可行的,甚至还能把铁轨本身用作通信导体。那样的话,西南与本土无疑将能结成更紧密的整体,真正的可谓天涯若比邻,《东海新闻》又有个新题材可吹了。

不过那是以后的事情,他们需要关注的还是当下。

赵浩初关心地问道:“连云的信?重要吗?”

马原已经拆开信读了起来:“是关于军方的,徐云找我……啊,初八的船,该死,耽搁这几天真误事啊。赵哥,那我得赶紧回连云了,这边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行,你去忙吧。嗯,你手下那个叫蒋开诚的小学生挺能干的,别带回去,留这儿给我打个下手吧。”

在现在的东海,“小学生”可不是骂人的词,相反是个相当令人尊敬的称呼。毕竟就算是小学生也要经过三年五年的学习才能出师,在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的北地相当了不起了。

这个蒋开诚就是东海商社培养出来的第一批高级小学毕业生之一,毕业后被财政部抢了过来,经过几年的奋斗也成了部内劳工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前不久被孔嘉谊带到了连云(海州城的新名字),现在派来协助马原,表现得还不错。

“行,稍后我就让他来找你报到。”马原对此没什么意见,匆匆应了,便回去收拾东西往连云港赶了。

连云郡人口稀疏、道路荒废,若是走陆路回去,可能就要在荒郊野外露宿几晚了,所以马原没有直接骑马过去,而是带着亲随去了临沂东部沭水边的“临沭堡”。此地是沂水-沭水之间陆路交通的端点,从沂水转运来的货物在这里装船进入沭水,海军在此修建了码头设施和一个棱堡。由于是物资集散地,临沭堡这一年来也吸引了不少人气,一些临近的商人和乡民移居至此,有了发展成一个小镇的倾向。马原准备在此搭船前往海边,虽然要绕个弯,但是顺流而下速度很快,耗时比走陆路还少些。

他们在河边等了一会儿,很快就有工作人员过来遗憾地说道:“报告首长,今天没有客船,最近的是一艘运铁的私营货船,您要不要等一等?”

马原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见还可以接受,便说道:“不用了,就这艘吧。马你们收着,给我开个单子。”

“……行,那您辛苦了。”

事情紧急,马原也没摆派头,直接上了这艘简易的运铁船。

这船确实不能再简易了,连甲板都没有,就是一艘放大了的渔船,全船就一个敞口的大船舱,莱芜来的生铁放在底部,上面铺了一层秸秆,再上面零零散散放着些麻袋,大概是些粮食之类的大宗货物。

这船虽然简易,运营方却不简单,是临沂大户刘员外家的产业。因为这些生铁虽不起眼货值却不低,要是随便托运给一般船户,半路携货跑了怎么办?所以就只能委托给有名望有资产的大户运营了,出了差错就得担起来。

当然,委托给大户,他们下面再怎么分包给小户托运、控制风险,就不需要上面操心了。现在这艘船的船主,就是挂靠在刘员外家下面的一个普通船户,当他从临沭堡海军那里听说搭船的是个“大人物”之后,又惊又怕,对着马原连连点头哈腰,很是拘谨的样子。

马原对此倒是无所谓,掏出一些铜钱塞给船主作为旅费,然后看看船里的秸秆还算干净,便带着亲随找地方坐了下去,招呼船主快快开船,开始了前往连云的旅程。

船上的船员配置是一男二女。其中男人是船主,看上去年纪不小了,现在正读着风操纵帆向——当前是向南顺流而下,尚能利用东南来的侧风。另有一个年级同样不小的壮妇在后面摇橹,加快起步的速度,等到航速起来了,便只是偶尔摇一下控制方向。还有一个看发式是已经出嫁了的年轻女性在她旁边帮忙,但其实没什么好帮的,只是因为船上有外人而不敢到前面去,低着头不敢看马原他们。

马原看到这个团队,有些意外,这年头女性在船上可不多见啊,左右无事,便与船主攀谈起来。

“老人家,不知如何称呼?您这控船的手艺颇为精湛啊。”

“啊,东家可是喊我?不敢不敢,东家喊我郭船夫便行了。嘿,没办法,咱就是吃这行饭的,手艺不行早就没人要了。”

“哦,你做这水上生意有些年头了吧?”

“是啊,打记事起就在船上了,如今都四十年了。”

“失敬失敬,您这工龄在我们那,都退休好几年了。郭老汉家住何方啊?”

“东家说笑了,我们吃水上饭的,船就是家啊!”

“……原来如此,这么说来,后面的是老汉的家人了?”

“嗯,老婆子和小儿媳妇。我家还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已经分家,盘了艘船自己干了,小儿子不愿意干这行,去年冬天临沂招兵,便应了征去了甚么‘海军’。唉,不还是在水上讨生活?不都……啊,东家别误会,我不是说当兵不好……总之,小儿子去当了兵,之前讨下的媳妇不能跟着去,便留在船上打打下手。呸,也帮不上什么忙,还白添了一张嘴吃饭,像这样又丑又穷的丫头,也就咱这样的穷苦人家能看上了……”

闹了半天,原来还是个军属啊。看着他拼命抹黑儿媳妇省得被官爷们惦记上的样子,马原感觉有些想笑,不过也不好说破,随便聊了几句,便不再往船尾的方向看,让郭老汉安心下来,转头朝前面看向两岸的风景。

陈龙他们对连云定下的开发策略是“实外虚内”,也就是优先开发作为边界的沭水沿岸地区。这一带虽然地处边界,离连云较远,但有水路交通,时空上的距离反而更近。而且外面是宋统区,安全问题不大,相反开发边界有助于加强东海国对此地的控制,防止宋朝官府渗透过来,甚至还能反渗透将影响力扩张出去、吸引移民过来。至于沭水内部的广阔区域,就留着作为储备地区慢慢开发吧。

当然,沭水时常泛滥,沿河而居肯定是不行的,肯定需要寻找一些地势相对较高、又有支流通向沭水主干的安全地块优先开发。之前工作组已经选定了几个目标,现在马原有机会沿沭水再走一边,又适逢暴雨过后水位较高的时期,所以正好可以再考察一遍。

小船行驶了一段之后,沿途看到的情景其实是高于马原的预期的。连年的战乱使得连云荒废的同时,也给了生态环境以喘息之机。在几十年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各种野草、灌木、速生林木在荒野上迅速地扩张着,现在沿岸随处可见密集的森林和丛林。它们在阻碍了道路通行的同时,也稳固了水土,使得沭水泛滥的情形不再那么可怕,刚刚的一场暴雨,似乎并没有对两岸造成太大的破坏。

这样看来,沭水开发计划无疑有着一个良好的基础。

“哈,现在战乱结束,局势和平,这里很快就会成为千里沃土……”马原满意地发表了自己的感想,引得亲随们连连赞同,就连郭老汉也讨好地应和起来。

然后,他不禁又开始思考起了更远的未来。

“然后人口滋生、耕地密布、环境破坏……水患再次横行。这到底是水祸害人,还是**害水?所谓王朝兴衰,不外如是吧。”

(sdingdiannn/ddk248666/1884900.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