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1255再铸鼎 > 第434章 南下:贸易

1255再铸鼎 第434章 南下:贸易

作者:修改两次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01 12:00:26 来源:顶点小说网

东海商社在泉州并非初来乍到。实际上,经过江南工作组的努力,四海商会已经在泉州开了分会,宁波公司也建立了一条来往庆元府和泉州的定期航班,触角已经初步延伸了过来。

不过,泉州四海商会在架构上并非庆元四海商会的分公司,而只是交叉持股的合作机构。泉州这边,四海商会经营模式与庆元府那边如出一辙,都是以一个宽敞透明的交易中心为核心,向外围扩展出仓储、物流、金融、餐饮、住宿等衍生服务,但是股权结构却以本地豪商为主,庆元府四海商会只是以整体的名义在其中持有20%的股份,而反过来泉州商会也持有少量的庆元商会股份。这削弱了东海商社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但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这些地头蛇把控了泉州大部分的商业渠道,没他们合作是搞不定的。

但这倒不是说泉州商人们与东海商社是对立的,正相反,(至少到目前为止)双方的利益并没有冲突,反而商品来源形成了互补,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和合作意向。

泉州商人建立了四海商会,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庆元府见识过了之后,认可了这种模式的先进性,请东海商社和部分庆元府商人过来指导,开了分会。这个过程中,他们是需要东海人的技术指导的。而东海商社也更需要他们这些本地商人来进行贸易,至于商会那点经营收入其实只是聊胜于无。

泉州四海商会的负责人名叫谢明辛,是本地豪商谢应瑞的族侄。

谢家在泉州根基深厚,生意做得很大,而且有乐善好施之名。宝祐六年(1258),泉州饥荒,谢应瑞自掏腰包四十万贯赈灾,无数人因此活命,宋世祖听说后给了他一个进义校尉的衔(话说泉州这样的富地都能闹饥荒,我大宋真是……)。

谢明辛在谢家子弟中并不算最出类拔萃的那批,但也正是因此,天才们都去读书准备科举了,他才被派去庆元府那边处理生意,而且还不是当头的,所以又进了四海商会在里面学习兼打杂。结果在商会里面,谢明辛对各种新鲜事物接受起来很快,办事很麻利,为魏万程等人赏识,教授了他不少数学和财会知识。

等到泉州四海商会筹建的时候,他便被谢家召回来主事。他既是本地人,又是经过东海系统培训出来的,属于双方都能接受的人选,因此直接做了商会的总经理。

远洋舰队到达的当天,谢明辛听到消息,就带人去港边迎接了。

彼时泉州城已经闭门,但还好城市的发展已经超出了城墙之外,四海商会就建在城外离码头不远的一处高地上。它是以泉州另一家大户陈家的一处庄园为基础扩建而成的,虽然筹建不久,规模尚未上去,但是周边酒家、青楼等服务设施已经一应俱全,足以好好招待客人们了。

第二天,狄柳荫和韩松带着礼物,打起了济阳伯的仪仗,出门拜访泉州的诸多大员去了;朱龙草去了城里观光;李涛继续在船上留守。四个东家都有事情要做,具体的繁杂事物就要由手下们来处理了,什么检修船体、让水兵轮流放假、购买补给什么的,都有具体人来做,商务部的章恺来到了四海商会,与谢明辛讨论商贸的事宜。

章恺是福建浦城人,祖上也曾是世家大族,不过到了他这儿已经是远支,家道也中落了。他也不好读诗书,反倒喜欢些机巧之物,曾与人合伙出海行商,去过高丽、日本。去年战时,他的合伙人畏惧风险,躲回了家乡,但他一向有些愤世嫉俗、家国情怀,反倒逆流而上,加入冒险者协会闯出了一点名堂,后来干脆被商务部吸收了进来。这次远洋舰队南下,途径的福建一带是重头戏,正好他就是当地人,于是就被狄柳荫叫来了。

谢明辛见到章恺来访,不敢轻慢,寒暄了一会儿之后,便请他入了上等雅室,并命人取来最新的行情汇报,与他谈起了生意。

两人的谈话方式相当有东海风格:一张大方桌,两人对坐,左手边各有一个算盘,还有一个大茶杯,右手边是东海式的墨水瓶和细毛笔;胸前摊着两本记事本,一本记正事,一本随意涂鸦;两人中间则摆放着各类数据文件,随时取阅。

“丝价略高;瓷价相当;茶价相当,但品种不同……”

章恺一边听着谢明辛的介绍,一边翻看着泉州的市场行情,一边在本子上记录着。

总体来说,福建当地的商品出产量不大,主要是作为商品的中转港,来自于江南的华货与来自于异域的番货在此汇聚。舰队在江南采购的商品,在这里卖出的话也能收益一笔,但他们是要下西洋的,相对于远洋贸易的超额利润,并不值得现在就出手。倒是从本土带来的北货,可以出手一些。

章恺又向他询问了一些商品在南洋地区的行情,与之前商务部收集的情报印证之后,做出了决定:“那么,皮毛之类的,再往南恐怕是不会有多少销路了,就在这里出清吧,只留几箱供南洋权贵猎奇即可;山珍的话,南洋番人未必识货,只需给广州那边留一些,剩下的也卖出吧;东海货也会在此售出一些,大概是这个数。总计起来,差不多是五六万的货值,那么,泉州这边有什么可买呢?”

贸易贸易,买卖买卖,只卖不买怎么行?

谢明辛脑子迅速转了起来,在平衡了几家利益之后,开始推销道:“你们是要往南边去,那么香料檀木之类的蕃货肯定是不行的。论利厚的小货,泉州其实颇有不少,但你们第一次下南洋,最好还是以易出手的丝、瓷为主。丝的话,市场上最多的还是新来的江南丝,这个你们自然不会买,但也有些本地丝绢,虽不多但别致,可以买上一点;闽瓷相比赣瓷,也别有风味,可以补上一些。哦,对了,福建多山,产的茶也不错,寻常茶砖和上等龙凤团茶都有,这个我建议你们多买些。”

章恺点点头,这与他料想的大差不差,出洋贸易的话,最方便的还是丝瓷茶这老三样。其中丝和瓷广为人知,最好脱手,茶还要差一些。他想了想,又问道:“除此之外,还有甚么矿物没?”

谢明辛也知道东海人收集矿物的喜好,说道:“福建多山,各类矿物皆不少,闽铁品质颇优,又有铜坑、银坑,铅、锡等也有,还有明矾等物。只是,这些在南洋可不好销啊。”

章恺开始写一个单子:“无妨,南下的时候不买,等北归的时候捎上便是。我先与你留些定钱,你帮着采购些,明年我们回来的时候带上。那么,还有什么吗?”

谢明辛又想了想:“嗯……刚才说到铜坑,其实你们大可以带些铜钱出去,南边的那些土人最认这个,丝绸瓷器都不如。”

福建有钱监“丰国监”,铸造铜钱,而这些铜钱有相当一部分通过海贸流出了国外,深受各国人民所欢迎。

章恺一愣:“带铜钱出去,市舶司不管的吗?”

谢明辛笑道:“放心,谁敢查你们啊!”

章恺又想起入晋江时江口寨子那些南宋水兵纪律涣散的样子,相比胶州湾口的海军真是天壤之别。既然如此,那么多半给点小钱就能买通了……这泉州还真是商业天堂啊!

谢明辛似乎又想起什么的样子,又补充道:“对了,说到矿物,还有一物,你们可以带些出去,在南洋、大食都有厚利,也就是硝石。”

章恺一愣,立刻就想起了火药,问道:“等等,这不是军国之器吗?怎么会出口的?”

谢明辛摇头道:“不,他们不是用来做火药,而是用来制冰的。南洋、大食炎热,贵人多赖此物清凉,故有厚利。或许有些人拿它玩玩焰火,可能也有胆大的敢入药的,但还没听说他们会做火药。”

硝石有遇水成冰的特性,故被生活在炎热地带的阿拉伯人喜欢,经过贸易带回了中东地区,并且称之为“中国雪”。这也是为什么当火药技术一被蒙古人带过去就迅速传播开来的原因,因为原料早就准备好了。

章恺半信半疑地点点头:“好吧,那么你们能供应多少?”

谢明辛随便想了一下,说道:“如果要现货的话,多了不敢说,至少装满你们一条船是没问题的。再多就要等几日了。”

章恺吓了一跳:“这么多?”

谢光明自信地说道:“嗯,因为蕃商买的多,所以闽地有人专门集硝为业的,采买起来也方便。

硝石不易得,但其实生产起来倒也不难,平时厕所角落就能刮下硝土,还可以有意识的堆硝田,而且南方还有天然硝石矿。市场上硝石少,与其说是供应不足,不如说是需求不足——因为平时用的不多,所以生产的也不多,那么一下子冒出来大量需求的时候,当然就买不到了。而福建这地方,因为阿拉伯人的长期需求,所以硝石的生产量很大,差点吓到章恺。不过他很快就乐了,这敢情好啊,本土硝石虽然大体上供需平衡,但需求量越来越大,如果能从福建买硝石回去,那可是大好事啊!

于是他很快做出决定道:“那好,给我来上一点……也不用太多,但我给你下个订单,等明年回程的时候跟矿物一起捎上……没问题吧?”

(sdingdiannn/ddk248666/1894769.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