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1255再铸鼎 > 第474章 国使

1255再铸鼎 第474章 国使

作者:修改两次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01 12:00:26 来源:顶点小说网

1265年,乙丑,东海商社登陆第十一年,南宋咸淳元年,蒙古至元二年。

1月1日,日本,西海道,太宰府。

日本尚未行《新明历》,但今日立春,当地亦是当作“春节”来庆祝的。以节日为名,武藤资赖回到了阔别数月的太宰府,与儿子少贰资能议论要事。

太宰府位于博多东南、明堂川上游,是日本数百年来的外交机构,也是镇西奉行驻地,时至今日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小城镇。之前武藤资赖就是从此地卸任后又去了佐贺,没想到眨眼间就回来了。

“父亲安好。”少贰资能恭恭敬敬对他行了个礼,又有些奇怪地问道:“今日春节,本应儿子去拜会父亲才对,为何父亲反倒亲身过来了?”

武藤资赖摆手道:“这些礼节就不必了,今日我来,是有要事找你商议的……”

他沉默了一会儿,最终还是决定说出口:“当初,将军源氏在博多开埠迎商,如今已过百多年矣。你觉得,此事是好是坏?”

少贰资能奇怪地答道:“大宋商人带来了中原货物、书籍,我国也可售出特产,换取铜钱,难道不是好事吗?”

武藤皱眉看了看他:“是好事,但对谁是好事?对于商人是好事,对于经商的富有御家人也是好事;但对于更多的武士们来说,对于天皇、日本和幕府来说,是好事吗?”

“啊,这……”少贰一愣,思索了一会儿,才说道:“的确,有人得益,然而却与幕府无益……”

武藤长长叹了一口气,然后说道:“资能,我欲上书幕府,重启锁国之策,你怎么看?”

只要锁了国,就不会有那么多外人来往,就不会有商业和金钱扰乱人心,御家人们就能各安其份,日本就安稳了啊!

少贰眼睛都瞪大了,声音颤抖起来:“父亲,这博多背后可是无数人的生计和家财,不知多少守护和大族牵扯在这里面……您本来就与幕府有隙,辞任镇西奉行也有避嫌的意思,若是这么上书,幕府或许会顺着意思真的考虑锁国,但为了平息别人的愤怒,难道不先会拿您出气吗?”

武藤一想,好像也是这么个道理,犹豫了一会儿,又道:“但至少要让幕府重申新制,保护御家人,不能让商人肆意侵夺田产……对了,最好能抓几家最大恶极民怨滔天的出来,杀鸡给猴看。”

少贰点了点头:“这倒是可以,符合幕府的想法,其它强力御家人也不会反对。只是,在博多经商的家族众多,该拿谁开刀呢?”

武藤想了想,反问道:“近来有哪家名声最臭呢?”

少贰感觉有些奇怪,市面上品评哪家商人最有钱的有不少,品评哪家名声最臭的还真没有……不过,仔细想想,按这个思路,有钱不就等于恶,不就等于臭吗?

于是他试探着说道:“名越家的一支分家越后家,在博多经商,颇有家财,哦不,聚敛颇多,名声很臭。”

武藤点头道:“名越家是北条家庶流,与嫡流不合,可以拿他们做文章。还有吗?”

少贰继续思考道:“名越家的话……与他家交好的萨摩岛津家也可敲打一下,还有与他们有生意往来的博多唐商谢太郎国明……”

“谢太郎国明?”武藤突然打断了他,“我对这家有些印象,他是不是跟将军大人有交情,还跟海外的那东,东海商社来往密切的来着?”

少贰惊道:“是有此事,但是,父亲,您要知道,那东海商社来头可不小,不能轻动啊。”

武藤眉头一皱:“据说他们在西边有个国,还曾战胜过灭了金国的蒙古人,是有此事来着?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轻慢我国吧!之前我召集肥前国御家人,一个个问去,竟有不少武士和民人被那些东海人雇了去的,这不是掘我们的根吗?商人们堪称国贼,他们就是外敌了!”

少贰无奈地摇头道:“即便您不喜欢他们,这也是国事,得上报朝廷和幕府决定。”

武藤喝了口进口的清茶,不耐烦地摆手道:“报就报,就连之前那些事,一并写了报过去!”

见父亲决心已下,少贰也不好多嘴,想了想,又说道:“如果父亲决意如此,那我这边有几个人,您倒是可以一见。”

“哦?”武藤有了兴趣,“是谁?”

少贰低声道:“是蒙古人的国信使。”

……

太宰府本是日本朝廷的外交机构,在驻地东南修建有供外使居住的馆园。不过,自从平安时代中期开始,日本的对外官方交流就已断绝,馆园也挪作他用。直到前不久,才重新收拾出来,供一伙来自于北方的使节进驻。

馆园之中,国信使殷弘看着园中水池边的竹筒不断点着头,有些厌烦:“这都拖到立春了,日本人怎能如此轻慢?”

他的身边,副使高丽人潘阜笑道:“殷使莫要着急了,他们倭人办事就是这么怠慢的,所以当初李丞相才多番劝阻。不过博多这边采买宋货倒颇为便利,我之前带人去那边游览,买了些美酒和甜点回来,不来品鉴一番吗?”

历史上,蒙元于1274年发动对日本的战争,但这场战争并非临时起意,而是经长期的交流演化才发生的。在控制了高丽之后,忽必烈自高丽人赵彝处听说了日本的情况,对这个国家产生了兴趣,并遣使访日,要求交流,屡次了无回音后才决定动兵。

这个时空,忽必烈早在前年就派了以蒙古人黑的为首的一个使团前往高丽,要求高丽人协助他们出使日本。但高丽人不愿意趟浑水,用诸如“蠢蠢小夷”,“骄傲不识名分”,“欲舍之则为大朝之累,欲取之则风涛险阻,非王师万全之地”等说辞劝阻黑的。黑的也怕海途凶险,迟迟不能动身。直到去年,忽必烈的亲信陈嵬亲自来了高丽督办,用原本的副使殷弘替换了主使黑的,又征募了一批高丽文人,使团才终于成行。

使团乘船低调抵达博多,又到了太宰府,但太宰府的官员们始终不肯引导他们去见朝廷或者幕府,就这么把他们安置在馆园里,没好消息也没坏消息。实际上,现在的日本人根本不想跟外国官方势力有任何交流,自然就不会把他们这些使节引入中枢。但是他们又害怕担责任,不敢把他们驱逐走,就只能让他们呆在馆中,什么也不做,期望他们有朝一日等烦了自己离开。

殷弘摇了摇头,站起身来,叹道:“也罢,正巧肚子也有些饿了,那就尝尝……”

“殷使,潘使!”这时,使团中一名随从兴冲冲地进了院中,喊道:“大宰辅有回应了,镇西奉行少贰要见我等!”

殷弘一拍巴掌:“可算是有信了!那么事不宜迟,赶紧安排吧!”

不久后,殷弘、潘阜两人就在日本侍从的引领下,见到了武藤资赖、少贰资能两父子。

双方按照各自的礼节行礼,又随便问候了几句,殷弘便问道:“这位武藤大人,不知我们何日可以去面见日本国王呢?”

听到他将天皇称之为国王,武藤眉头一皱,但没有立刻发作,而是问道:“在此之前,我想问一下,贵国遣汝等使节前来我国,是所为何事?”

殷弘正了正身子,答道:“是为了联合日本国,共讨东海贼!”

当下,国际局势相比历史上有了巨大变化,未曾设想的道路出现了。在陈嵬的主导下,蒙古使团的对日外交风格从过去的强硬转变成了“联合”。因为根据他获得的情报,东海和南宋与日本都有频繁的贸易往来,若是能切断这个渠道,必然对削弱他们的力量大有帮助。而蒙古新败,威望大不如前,要是还简单粗暴指望通过施压来让日本臣服,那简直是痴妄,所以只能软化态度,以怀柔手段,希望与他们交好。

这一手段的转变,配合日本社会受到的相比历史上更严重的商品经济冲击,产生了意外的效果,如同河流偶尔向侧旁溃堤,却意外找到了新的河道。

“哦,是这样?”武藤一扫刚才被冒犯的不快,产生了兴趣,但也没有立刻就漏了底牌,而是敲打道:“可是,东海国对你们是敌人,对我们却是‘朋友’。要是我们按你们说的做了,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皇帝陛下可以正式册封日本国王,使得日本列于诸册,不再为化外之土……”殷弘这么说着,不过随着通译把他的话转成日语,武藤的脸色却越来越黑。

见状,副使潘阜连忙用眼神打断了他,改口道:“听闻日本国兵多将广,却困于岛上,岂非憾事?若是与我十万蒙古铁骑和百万汉、高丽大军联合,灭亡南朝,入主中原,我朝皇帝便可将山东沃土分与日本国治理,不比当下境遇好多了?”

(sdingdiannn/ddk248666/1922773.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