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1255再铸鼎 > 第489章 不忘初心

1255再铸鼎 第489章 不忘初心

作者:修改两次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01 12:00:26 来源:顶点小说网

月21日,日本,石见国,江津。

“别看了!”韩松拍了一下林宇的肩,后者正在眺望着东方的海面,虽然那边一片风平浪静什么都没有,“都入冬了,这季节哪来那么多台风?再看也看不出什么来,快到了,让你的人准备起来吧。”

林宇打了个激灵,随即说道:“自从上了你这船,我就一直感觉不踏实,生怕一阵风吹来,我的两个营就得喂鱼去。毕竟,这里可是日本啊。”

韩松哈哈一笑,说道:“蒙古那是倒霉,冬天都能遇到台风。不过哪来那么多意外呢?哦,对了,我跟你说,我们这烈焰级可是见识过真正的风暴的……”

说话间,他们所率领的船队已经接近江津港的岸边了。

这支船队包括12艘各类舰船,搭载了由第一山地步兵营、第17普通步兵营和两个连海军陆战队组成的日本干涉军第二团——两个月前,全体大会决定对日开战后,总参谋部把之前做好的一份预案稍稍修改了一下,拿出了一套“日本干涉军”的组成方案。

根据这套方案,东海军将出动四个主力合成营,辅以四个普通步兵营、两个海军陆战队营,编成两个旅四个团。每团都配上一艘烈焰级、三艘星火级和六艘顺风级用于运兵兼制海作战——这个运载吨位以客船的标准来说稍嫌挤了些,但短途机动够用了,太多反而乱——每旅又配上额外的三艘星火级和六艘顺风级用作后勤补给和备用。总计动用兵员六千人,其中陆军四千、海军两千,海陆配合,将能够在日本漫长的海岸线和薄弱的陆地纵深条件下发挥出极为灵活的作战优势。神出鬼没、直捣黄龙这些成语简直就是为他们而发明的。考虑到日本糟糕的陆路运输条件,甚至可以说,比起镰仓幕府,他们才是更像是在主场作战!

呃,好吧,这些兵力可以说打场通商战争都够用了,但是开战都两个月了,整个日本干涉军还是磨磨蹭蹭的,一点“直捣黄龙”的意思都没有,唱主角的反而是陈远琪和高川他们搞出来的那些玩笑式的“倒幕军”。

直到倒幕军打赢了大保原合战,日本干涉军才动了起来,先是出动了以第二标准合成营为主力的第一旅第一团接收了博多,又占领了至关重要的下关,夺取了九州岛与本州岛之间的关门海峡,打开了倒幕军前往山阳道(本州岛西南侧的行政大区称作山阳道,西北侧称山阴*,两道合称“中国地区”)的通路。

此后,尚在瀛山岛的第二旅开始向下关迁移,准备以此为前进基地向本州岛出发,但真正出发前尚需要继续“休整”,而林宇和韩松则带领第一旅第二团直接来到了石见国。

来干什么的还用说吗?自然是为了这里的石见银山啊!

全体大会发动这场“日本干涉战争”,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能被日本人牵着自己的鼻子走”,换句话说就是不能从自己口袋里掏钱,反倒要让日本人为战争买单。那么这就要求收入大于支出,也就是从日本获得的现金流为正,这可就有些麻烦了。日本现在实在是太穷,就算抢或者要求战争赔款都拿不出什么东西抵债来(虽说,如果真的有得选的话,天皇或将军肯定是非常乐意花个几百万买个实权的,然而他们并不能拿出来),那么就只能自己挖了啊!

这个江津港,并不是离石见银山最大的港口,但却是石见国目前最大的银矿输出地,同时也是最繁华的一个港口。因为这里是整个山阴地区最大的河流“江之川”的出口,而在多山少地的山阴,江之川是难得的天然通路,支流众多,主干一直连接到内陆深处,大量商品通过这条河进行流动,这个江津作为它的出海口,自然就成了“小上海”一般的存在。同时,江之川入海前拐了一道弯,几乎恰好把石见银山圈了起来,可以说是银山的天然防卫圈,那么显然,东海国想稳固控制住银山的话,江之川和江津自然是必得之地了。

不过此时江之川已经封冻,第二团来这里,更多的只是打个前站,并且进行一点“外交”工作。

舰队的到来让江津港的居民有些惊奇,毕竟冬季封冻期海船是很少来这里的,因为鲸海上风浪大,而这里的海岸港口条件很不好,停泊不进河港里的话很危险。但也并未太过惊慌,因为经过几年的交流,他们对东海国的旗帜和船舶已经很熟悉了,知道他们都是“好人”,并不需要害怕。

实际上,东海军也确实没打算对他们怎么样。因为按成分划分的话,江津居民大多是自由市民或商人,属于可以拉拢的对象,算是“好日本人”,跟腐朽的幕府贵族完全不同,应当“亲善”才对嘛。

日本这样的封闭庄园经济体制下,消息传播得很慢,现在开战都两个月了,许多偏远地方的人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呢。不过江津港商人汇聚,消息还算是比较灵通的,自然知道最近的来龙去脉,知道东海军是在与幕府打仗。但是,利益上的立场,还是使得他们更倾向于东海军——幕府的驱逐令,驱逐东海人的同时也损害了他们这些与东海人进行交易并且获利颇丰的商人的利益;而且,最近的一道德政令,又使得一些曾经向武士放过贷的商人损失惨重。两相比较下,该支持谁还用说吗?

更别说,幕府将军也是“站在”东海人一方呢。虽说北条家又重新立了宗尊的幼子为新将军,但那无疑是伪令,是叛逆!

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东海舰队刚试探着在江东岸找了一处还算堪用的港湾泊下来开始登陆,江津港的商人们就推着小车挑着扁担过来兜售食水了。

“好了,先搬帐篷,铁丝网稍后再说!”林宇发号施令了一通之后,转身看着陆上的一圈小贩,忍不住笑了:“好啊,这也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了吧?只是,我们这王师还得自己掏钱。”

韩松整了整领子,戴上了大盖帽,说道:“没事,等新闻报道的时候省略几句就行了。好了,伊东家的人过来了,我先下去了。呃,你派几个长得高的过来给我镇镇场子,山地步兵就不用了,迷彩服的气势他们欣赏不来,还是选点普通步兵吧。”

林宇往西南一看,果然有一行人抬着小轿,从冰面上战战兢兢地过来了,于是说道:“好,给你找二十个,全是一米六五以上的,保证吓死他们。嗯,我也跟你去看看吧,看这伊东家到底是些什么人……”

海军由于船上空间狭小,挑选船员的时候往往倾向于身材更矮的人选,而陆军就没这个禁忌了。这几年东海国营养条件还算可以,虽然不能跟后世比,但山东一向出大汉,挑几个超过165cm的士兵出来做仪仗队还是很轻松的。

很快,林宇就选出了二十个高大的陆军士兵,跟着韩松和几个海军军官,就在刚刚建出一个雏形的营地之中,见到了匆匆赶来的伊东家的代表,也就是东海人的老朋友伊东守。

自从当年伊东守与韩松搭上线,几年来双方一直保持着贸易来往不曾间断,近几年更是因为银矿贸易而大发其财,关系自然是很好的。只是,最近的一段时间,他的心里是越来越不踏实,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他的父亲、石见国守护伊东信义的身体越来越差,眼看着就没几天了,而他只是庶子,幕府那边很有以此为借口收回石见国、转封给北条家自己的御内人的意思。这让他急切万分,拿着海贸赚回来的铜钱去镰仓活动,希望能保住这个位子。然后,这一活动,就活动出事儿来了,幕府产生了疑问,石见国地狭民贫,他哪来那么多钱?顺藤摸瓜一查,好啊,原来是你小子把东海人引来的?!

这之后,就出大事了……

双方也是老熟人了,韩松与伊东守一见面,就随意抱拳打招呼道:“伊东君,近来可好?伊东守护的身体还好吗?”

伊东守苦笑了一下,回礼道:“托您的福,父亲大人……还算好吧。韩君,你们可是要去讨伐幕府?但是……这江之川已封冻,这江津恐怕不是好地方吧?”

说话间,他眼瞅着对方背后的营地眨眼间就颇具规模了,海上的大船上下来的武士怕不是有好几百之多……这帮大神来了,想再送走可就难了啊!

韩松哼了一下,脸色变冷,说道:“怎么,石见国难道还没有下定决心加入倒幕军吗?眼看着就要过年了,站在幕府那边可不是个好主意啊。”

伊东守打了个寒颤,立刻说道:“当然,当然,北条政村倒行逆施,我们当然要遵从将军的号令,尊皇讨奸!呃,只是,只是我石见国小民弱,父亲大人又抱病在床,恐怕不能……”

韩松又冷笑了一下,看了一下伊东守柔弱的手脚,说道:“伊东守护不能出征,不正是你这个长子代父出征的好机会吗?至于国小民弱……倒也是,不过不要紧,等到倒幕成功,将军和天皇论功行赏,一定会奖励伊东家的。嗯,我看石见国这破地方就不用要了,转封到……尾张怎么样?”

尾张国大约就是后世名古屋一带,位于本州岛中部,是多山的日本难得的连片平原地带,农业发达、人口稠密,同时又靠近京畿没有“秽土”之虑,是当前日本一等一的好地方。

“甚,尾张?”

伊东守先是露出了欣喜的表情,若能从穷困的石见国转封去富庶的尾张国,那可真是发达了。但随后又立刻转成了疑惑和忧虑:尾张虽好,但它位于畿内和关东之间,是东西交锋的必经通道,自然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倒幕军真的能打到那里去吗?就算能打过去,难道又能真的打倒幕府?若是不成,尾张国可就成了交锋前线了啊!

眼看着石见国现在因为银矿有了些起色,若是丢了这里反而换到一块战乱地带上去,那不就成大傻瓜了吗?

再说了,东海人让我去尾张,是安的什么心,难道不是想着独霸石见的银矿?这可不……等等,如果他们非得来抢,难道我能抵抗得住?

罢了,唐人有句话说得好,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啊。

他又看了看韩松背后那一排高大的“武士”,咽了一口口水:“好,好!我这便召集武士,参加倒幕军。只,只是,在将军转封之命下达之前,我家尚需履行石见国守护之职……”

韩松哈哈一笑,转怒为喜,笑着说道:“那是自然……嗯,我军也不便长久叨扰,不过因为倒幕事业,还需要在石见国停留几日。我听说此地东北有仁摩、大森二地,伊东君便将此二地让与我军如何?”

伊东转念一想,回忆起了韩松所说的这两个地名。它们位于江津以东、大田以南,是两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仁摩靠海,大森靠山,中间有一条小河相连,没什么产出,好像也有些银矿,不过也只是石见国无数银矿中的一小部分。因此,他没怎么心疼便同意了:“好,好,我这便回去,将此二地的地头委任于韩君!”

韩松心中狂喜,但面上却没表示出来,只是淡淡地点头道:“那便有劳伊东君了。”

成了!石见银山到手了!

实际上,石见银山的潜力在此时尚未发掘出来,虽然也已经有小规模的银矿开采,但这样的小银矿遍地都是,根本看不出什么特别的。所以伊东守才会轻松把它让出来——哦不对,应该说,所以他才会无意中明智地做出了正确的抉择,轻松保住了地位和性命,不然真的死抱着银山不放的话,那就不是情谊能解决的问题了。

韩松刚才所说的“大森”,就是石见银山旁边的一座小城,或许只能被称作小山村,现在没什么名气,但是地理位置很重要,西边紧邻银山,同时又临近两条小河,一条向北在仁摩町出海,一条向南汇入江之川,可谓银山的出口。后世的德川幕府就在这里设立直辖的御所,用于控制银山。

现在东海军只要取得了仁摩、大森这两个地方,就能开始对银山进行大规模开发了!

多年的梦想,终于达成了……这也算是不忘初心了吧。

(sdingdiannn/ddk248666/1931258.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