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1255再铸鼎 > 第518章 东海科举

1255再铸鼎 第518章 东海科举

作者:修改两次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01 12:00:26 来源:顶点小说网

1266年,5月11日,中央市,竹雅苑。

“枫姐儿的歌声是越发婉转了啊。”

“唉,不知彼能不能等到我为其赎身的那一天……”

在辛守成、周兴等人坐于雅室之中,欣赏着舞台之上的表演的时候,在沁楼一楼的角落中,还有一伙儿年轻士子躲于阴暗处,静静听着前方传来的美妙声音。

自古以来,才子佳人就是民间风月故事中的标准配备。这“佳人”多半都是青楼中人,因为古代美女能抛头露面的地方基本也就只有那里了;而“才子”一般都是穷书生,因为有钱的不用眼巴巴地望着佳人,直接就上手了……

好吧,说实在的,这青楼其实跟私立大学有点像。男人们都想进来,其中有钱的客人自然是越多越好,但若全是一群有钱的大老粗,那么青楼的格调也很快会被拉下来,不利于长久经营。所以,在招徕豪客的同时,青楼也会对有才学之人敞开大门,请他们进来白吃白住,以培养文艺气氛。若是你能在这里闯出名堂、留下一首出彩的诗词,那么店家甚至还会倒贴钱给你,比如著名的词人柳永就是如此。

竹雅苑源自于江南,到东海后也继续保留了这项传统,用廉价食宿收养了一些年轻书生进来。不过这边多年没有文学传承,更重要的是没有科举的推动,所以北地读书人的文艺素养很是堪忧。经过一番筛选,这十三个常在楼里露面的青年知识分子,倒有八个是从南宋过来旅居的。

他们几人看了一会儿,其中一人突然面露颓唐之色,说道:“罢了,还是回去好好复习吧,这考试可不到一个月了。”

其余几人看得正起劲,听他这么一说,顿时也没了兴致,纷纷摇头叹气回屋去了。

他们说的这“考试”,指的可是大名鼎鼎的“东海文化水平标准化测试”,是东海商社设立的一种大型考试兼招聘活动,每年6月6日举行,于63年开始宣传,64年正式举办,今年已经是第三届了。

这项考试其实是从崂山学宫的入学考试发展起来的。当时,崂山学宫的求学者越来越多,超出了教学能力,掌门王闻之便想着筛选一下,择优录取。但崂山学宫是个以理工科为主的学校,但来求学的人却100%没什么理科知识,只懂传统的经史,难不成要用引经据典的考核法来筛选理科人才?后来他灵机一动,设立了一种简易的考试方法,也就是抽取各科基础知识编写成一本入门教材,让他们自学上十天半个月再参加考试。这与其说考的是知识,不如说考的是学习能力,得分高的基本就是悟性好的了,虽说也不完全公平,但足够用了。

当时也没什么个正规体系,考试也不定期,基本是来一波考一波。但考生即使落榜也不会失望,因为就算不满足崂山学宫的需求,但能在这场考试中拿到分数,至少就说明这个人能读书识字,有一定文化水平了。而这样的人才在当前是很稀缺的,因此只要拿着考试结果去东海商社其他部门应聘,基本是一去一个准。

而随着东海势力的膨胀,这种考试自然也越来越吃香了,尤其是62年战争胜利后,报名人数一下子暴涨。因此顺理成章的,它便走上了正规化的进程,最后正式成为一种一年一度的统一定期考试。

鉴于大多数考试者都不是从东海教育体系出来的,因此正式的东海标考还是延续了“教材 自学 考试”的模式,只是分了语文、数学、经史、格致、地理五个科目,相应的教材内容广度也大了不少。但说实话都很浅显,只不过是中学教材的入门版本,有一年的时间自习,足够应试者学透了。显然,若是经过了正规化的东海教育,那么必然会在标考中具有巨大的优势,但是很可惜,到目前为止适龄的高小生和中学生还没有多少人呢,大部分参加者还是想搏个出身的成年人。

东海标考的主要目的,还是给崂山学宫等大学招收学生,但如之前一样,即使不进大学,考试成绩在其他地方也是有用的。不光能进社属企业,就是私营企业对此也很看重,而且想进管委会各部门入职的话,这也是块很好的敲门砖……而后者对于秉持着传统观念的旧读书人来说格外有吸引力,因此标考私下里又被他们称作“东海科举”。

东海管委会自然是否认这个说法的,反复强调这只是“入学”考试。理论上他们头上可还是有个朝廷的,平日里做个买卖稍微逾矩一下也就罢了,私设科举,难不成是想造反吗?

当然,辟谣归辟谣,相关的宣传可不会含糊的。他们在江南报纸上刊登了大量广告,还廉价发售考试教材,吸引知识分子前来考试。尤其去年是会试年,大量举子汇聚临安,其中能高中进士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都只能铩羽而归,等待三年之后再战了。江南工作组就针对他们做了不少工作,其中还真有不少最终被说动,愿意飘洋过海北上试试运气。而今年这个数字更是增长到了二百余人,当然,大部分都在清净的住处准备考试,厮混在这香粉之地的可不多。

因自惭于考试之前一个月还在玩电……沉溺于温柔乡而产生负罪感的几名书生走后,剩下的几人也面面相觑,动摇了起来。

梅坚摇了摇头,向着柱子另一侧的同乡徐渐离走去。

他俩都是华亭县人,去年会试不第,这事本来也正常,考不中就回去再苦读三年呗,反正还年轻呢。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生活节奏开始加快起来,周遭时时刻刻都会出现新事物,尤其是有了一年一度的“东海科举”的消息传来之后,这三年就变得有些难以忍受了。所以,他们去年买了考试教材和例题,读了几遍,觉得并不太难,于是便在家自学了几个月,今年就来考试了。

徐渐离正倚坐在柱子边,左手扶着画板,右手拿着一支铅笔,在纸上龙飞凤舞地画着什么。梅坚走近之后,看到上面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了舞台上女子纱裙飞舞的姿态,不禁感叹道:“开之,你这漫画技艺是越来越精湛了,我看再过几日,便可去报上投稿了。”

徐渐离闻声抬头看了一下,说道:“是明石啊。哪里,无非是照猫画虎罢了,离真正的漫画家还差得远呢。不过最近我画着画着,发现这画技似乎与‘几何’有相似之处,但感觉也很是朦胧,总觉得就要抓住了,但总是寻不到关键之处。唉,还是学艺不够啊,要是能找个人请教一下就好了。”

东海对外输出的印象或文化,多半是毁誉参半,比如快节奏而“奢侈”的生活方式、对财富的追求、尚武、简洁的衣饰等等,既有人欣赏,也有人指责是离经叛道。但唯有绘画艺术这方面,是大部分人都欣赏并认可的,受此吸引而来东海求学的人可实在是不少。

目前东海绘画技术又分为了三个方向,一个是最初打出了名头的精细、真实的风景画,一个是栩栩如生的人像画,最后一个就是风格简约的漫画了。东海漫画的诞生,既是因为一部分股东的喜好,也是因为它顺应了这个时代印刷技术的限制——没法印刷出复杂的画面,只能印简单的漫画了。在此基础上,股东们又把后世一些发展成熟的漫画技巧带到了现在,或许是因为文化的共鸣,总之这样的绘画形式很快流行起来,先是小说配图,后又出现了连环画,最后又有了以画面为主辅以文字的漫画。各种漫画书大量印刷,远销海内外,甚至还出现了漫画版的春宫图,为各方文人雅士所珍藏。

顺带一提,现在东海国的出版业也有了不错的发展,在内容制造、印刷和销售渠道三个方面都蓬勃进步着。各大城市中都能见到成规模的书店,其中不但有传统的典籍、新学的学术专著,还有新兴的小说、漫画等休闲读物,甚至还有教人如何写字、画画、种菜做饭的技巧类书籍,可谓百花齐放。

徐渐离就是来了东海之后,被各类漫画书所吸引,最后自己买来纸笔教材开始了创作。不过,说实话,他现在的水平还稚嫩得很,跟科班出身的完全没法比,只能看出个人样罢了,也就梅坚这样的好友昧心夸奖几句。

梅坚指指后面几个正在离去的背影,说道:“他们又回去读书了,不过我这几日把教材反反复复看了几遍,也没感觉有什么精进,或许是进‘瓶颈’了。我预备过几日去崂山一趟,既是避暑、观摩一下风光,也是顺路去学宫参观旁听一下。开之可要同去吗?”

徐渐离听了,有了兴趣,站起身来说道:“甚好!每日读那鸟书,头昏脑涨也看不出什么来,就这二十多天的功夫恐怕也精进不了什么了,那还不如去散散心呢!也别过几日了,我看就明日吧,反正你我孤家寡人,也没甚可收拾的。如今铁路直通城阳,也方便得很。”

梅坚与他一击掌,说道:“那便如此说定了!”

(sdingdiannn/ddk248666/194804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