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1255再铸鼎 > 第537章 贫民窟

1255再铸鼎 第537章 贫民窟

作者:修改两次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01 12:00:26 来源:顶点小说网

1266年,8月20日,胶西县,三和集。

三和集是胶西城南的一处新兴的外来人口聚居区,位于云溪河南岸。

云溪河是连接胶西城和大沽河的重要水道,沿岸少不了码头和商铺,因此也就有大量的就业机会。但这些设施多集中在北岸,而南岸多沼泽地,不怎么适合开发,有着大量的无主地。所以,从西边和海外前来胶州打工的人群自然地就聚集到了南岸,白日过河打工,晚上回来睡觉,渐渐地也吸引来了不少商店和廉价娱乐活动,有了些生活区的样子。

若是换了十年前,这么多“流民”敢跑到胶西城门口,早就被县衙的老爷们给赶走了。但是现在变了天,胶西城里是商会主事,而商会的老爷们无一没几处产业的,乐得有这么多廉价工人可用,因此不但不管,反而还出资在河上修了座桥便于南北来往,此后这片贫民窟就越长越大了。后来不知道是哪个股东看到了,给这里起了个名字叫“三和”,于是这里就以“三和集”的名字传承下来了。

类似的地方在城阳、蓬莱、临沂等地都有出现,或许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不过,虽说这里一片脏乱差的样子,看上去是个典型的贫民窟,但实际上这里的居民收入并不低,肯干的话一个月赚个几块银元并不困难,放在别的地方也是高收入了。只是,这些贫苦的劳动人民乍一有钱,并不愿意把这些钱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宁愿忍着住窝棚,也要把钱存起来,而上面又不可能投入什么资源来对这里进行改造,所以就只能这样了。

现在临近中午,天气炎热,雇工们下了工歇息吃饭,正是集中最热闹的时候,南北人群来来往往。一行五人也随着人流,从云溪桥上来到了南岸,进入了三和集内。

这五人高矮不一,但无不身材壮实、脸色红润,又身着统一的红黄短衣,腰间还挂着兵器,一看就是有组织有武力的,因此一下子就引发了集口看场子的几人的注意——三和集爹不疼娘不爱没人管,但这么多人聚居肯定需要维持秩序,因此内部自然就产生了一些势力填补这些空白,也就是所谓的黑社会。

这些黑社会不但要向居民收保护费,还要担起责任来,帮助他们免除盗匪流氓的滋扰。因此他们就要瞪起眼来,紧紧盯着每日来往的人群,一来要把新来的移民记住好收钱,二来也要防止同行来砸场子。现在这五人一看就不寻常,因此便一下子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呃,不过他们毕竟干上这行才没几年,也没什么底气,不敢跟硬手过招,因此便躲在一边,支使了一个机灵的牙人过去,探探他们的底。

这五人正经过一个小面摊。摊主是母女二人,锅已经架起来煮着了却尚无生意,两人在一旁坐着糊纸盒,看到这几个壮汉有停留的意思,连忙起来招呼生意。

“大兄弟们,是要吃面么?俺家的面可好吃了,一分钱吃饱,要不要来几勺?”

“不,大嫂,我们是……”为首一个叫孙明周的大汉看着这位大嫂脏兮兮的手指,连忙摇了摇头,“我们想招募一些水手,敢问去何处方便些?”

“原来诸位是来募人啊!”回答的却不是这位大嫂,而是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一个黑小子。

他凑上前来,殷勤地对孙明周说道:“俺叫周二,人都叫我包打听,客官叫我周打听就行。你们要是想募人的话,去东边河滩戏台那里便可,好多汉子都在那边等着上工呢……各位要是路不熟,我也可以给引一下。”

孙明周上下打量了一下他,摸出一块一分的小钱牌扔了过去,说道:“行,领路吧。有什么新鲜事,也讲来听听。”

周打听接过钱牌,眉开眼笑地说道:“好好,各位请跟我来吧。几位兄弟是要募水手?正好我们这刚来了一帮北人,颇多水上出身的,有些技艺……”

说着,他们就从狭窄而泥泞的街道走过去。街道歪歪曲曲,街旁有一连串的小食摊和低矮的棚屋,还有些微型作坊。作坊里有缝衣服的、修鞋的、钉木器的、榨油的……即便是中午也不怎么休息,里面的人匆忙扒了几口饭,就继续投入到忙碌的生产活动中去了。

孙明周他们穿过街道,走到了东边的一处开阔地上。这里原先是云溪河的一处河滩,上面石子遍布,也不好挖窝盖房,反而成了三和集附近一块难得的宽敞空间,集里的居民憋闷了便来这里散散心,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聊天喝酒、信息交流的地方,甚至还有好事者用石头和木板堆了个戏台出来。

他们到达这里的时候,便见到河滩上到处有三五成群的男女或坐或站,有的拿着些东西在那吃,有的只是在干聊着天,不时有些工头模样的人喊了一嗓子,就有人站了起来跟着过去了。

他问了周打听几句,大概弄清了情况,就走到了那个戏台上,扔给看门的一块钱牌,接过一根棒槌把台上的锣鼓一敲,将场下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然后高声喊道:“招人了!孙天和商行的少东家下南洋,招人上船!要身板好的,给二十元安家费,每月七块饷保底,干得好有赏,还能分南洋的肥地!愿意来的赶紧来报名,可以去官府过契!”

所谓的“官府过契”,指的是东海商社提供的一种公证服务,在册企业招聘到工人后后可以去各地的公证处登记,这样能给家属留下一个凭据,万一出了事可以找上门去。不然的话,在信息不发达的现在,要是有什么黑心雇主把人骗上船,干了一年白工最后直接扔下海,谁能知道,谁能追责?有了公证之后,就对雇主形成了威慑,要是频繁出现工人莫名其妙失踪的情况,别说家属,交警都会找上门的。但反过来说,在这之前,由于有这种潜在的风险在,工人们是很不愿意上陌生的船的,现在有了公证的约束,雇主反而更容易招募到人了。也是双赢啊。

有过契的保证,再加上孙天和商行的名头在胶西很响亮,开出的价码也不低,立刻就吸引了不少人过来围观。

“大哥,你看我行么?”

“去南洋?什么时候回来啊?”

“我我我,你看我这掌上的茧,都是帆绳勒出来的,还有我兄弟,都一起捎上吧!”

“还有地可以分,有几亩啊?发媳妇吗?”

问题一大堆,孙明周听得不胜其烦,先是提起中气大吼一声震住他们,然后才扯着嗓子解释了起来:“我们孙家拿了官府给的特许状,可以在南洋开疆辟土,教化蛮夷!尔等虽说只是一把穷汉子,但也是我华夏子民,到了那边就是人上人了,别说几亩地,只要你肯干,几百亩几千亩都有,还有数不完的小妾和仆役可用!当然,想搏这场富贵,你们也得出力才行,吃不起这个苦的,就等着明年随船回来吧!”

他这么一吼,不少人就被这么忽悠住了,也有人反而打起了退堂鼓,但更多的人还是一脸迷茫——什么情况?

胶西是个信息发达的海贸港口,上了船去海外赚了钱衣锦还乡的例子比比皆是,不少人都亲眼所见,因此一般人对于出海并不像别的地方那般抵触。虽说如此,但以往商船招人,也就出海打打杂赚点钱,怎么这次搞上什么“开疆辟土”了?

眼见着报名的热情一下子被浇灭,孙明周有些急了,正要再煽动一下,人群中一个高而瘦的男子钻了出来,对他问道:“兄弟,你说孙少爷在南洋开辟土地,是不是就是自己说的算,自己有一套规矩,我们这些跟着去的也能在那边落地生根,不需再被这边的事牵挂?”

孙明周听了眉头一皱,这家伙难道是犯了事想躲出去?但愿意去南洋打拼的人可不多,少东家催得急,也不能计较这些了,于是点头说道:“是的,只要你们肯干,就能在那边赚出一个世家大族出来,跟旧时的老爷一样,驱使成百上千的仆役和佃户,在地里种出成吨的香料和檀木,运回中土卖钱,然后换回大宅子、高头大马和好车去!”

高瘦男子听了,把心一横,说道:“好,那便算上我刘横生一个,我也是提得动刀的!”

说来也是没办法的事,刘横生是胶西本地人,本来也有家有业混得不错,不过去年跟人借钱开了一件丝绸作坊——这本没什么,但他不知道脑子搭错了哪根筋,冒用了人家辛记的名号,结果今年被揪了出来,被人家告上法院,判了一大笔赔款,最后背了一身饥荒,不得不躲到这三和集来。但在东海地面上总归是躲不过去,还是干脆出海躲远点吧!

自打招募会开始,这是第一个明确报名愿意跟从的,于是孙明周哈哈一笑,说道:“好,你先去一旁候着,等人多了一起回去。这段日子,先去城北那边集训,包吃住,按月发饷——但是一拿了饷,可就不能反悔了。等到北风起就出发,出发前给安家费!”

有了这么个先例,其余一些心动了的人也下定了决心,接连走了过去报名。孙明周松了一口气,总算能给少东家交代过去了。

……

“阿嚏!”

孙洪言手里拿着一杆崭新的“鸟铳”,正爱不释手地上下摩挲着,突然打了个喷嚏,赶紧掏出手绢来把枪擦干净,然后自言自语道:“或许是药屑入鼻了?”

这“鸟铳”,其实就是陨星枪的滑膛版,结构和主要零件都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公差稍大了一点,被判定为不合格,没有刻上膛线正式列装部队而已。虽说如此,但由于生产过程普遍机械化,现在金口一机和莱阳钢管这两个“军工企业”的质量控制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公差大”也是相对而言的,放在外面都是一等一的好产品。

现在军队的陨星储备已经相当充足,大会对自己的军力也有了足够的信心,决定放开鸟铳的对外销售。当然,即使开放,也是有严格限制的,只有身家清白的公民、注册海商和重要盟友才能购买。孙洪言作为东海商社的传统伙伴,今年又申请了一张海外自治领的牌照,所以获得一批购枪配额简直是顺理成章的事。

他身边的莫汝荣笑道:“大少,莫不是又有哪位佳人想你了?”

莫汝荣原先是东海军的人,一度做到了中尉连长,前途远大。但他在崇明岛驻守的时候鬼迷心窍,迷上了一个窑姐儿,克扣了连里的粮草换了钱去打赏人家。他对贪污这手艺显然不熟,很快就被人检举到了上面,军委会大佬们震怒,把他作为典型狠狠批了一顿。但毕竟涉及的额度不大,按军法只打了他一顿鞭子,关了一年最后逐出军队了事。

本来他名声臭了,这辈子就算毁了,但又走了运,被孙洪言看中了一身本事,聘来培训他的“开拓队”。这下子,不但有笔丰厚的收入,还能远遁海外躲开乡友的白眼,也算是个不错的归宿了。他现在手里也拿着同样一支鸟铳,这是在陪着孙洪言检验新到的这批火枪呢。

孙洪言擦完鼻子,说道:“哈哈,说不定还真有。昨天晚上我姐连着祝家的小丫头把我狠狠骂了一通,八成这会儿又在背后念叨我呢。不说这个了,”他又摸了摸面前一个木靶子,上面有一个刚用鸟铳打出来的小孔,“这枪是真不错,可惜劲力还是小了些,要是有更大的口径可卖就好了。”

鸟铳虽然工艺非常精良,但是毕竟口径太小,所用的球铅弹只有9g,身管又短,所以当成滑膛枪用威力是很小的,这也是大会同意解禁的原因之一。旁人或许察觉不出来,不过孙洪言一早就与海洋部的人有交情,上手过真正的军用火枪,自然能发现其中的差异。

“子弹是笨蛋,刺刀是好汉。”莫汝荣说着,从武器箱里抽了一根长长的刺刀出来,娴熟地装到枪口,然后左手握枪杆,右手握枪托,做了个刺杀姿势,气势为之一变。

这让旁观的孙洪言不由得心中一凛,等到他放下枪,表情松懈下来,才感觉缓解了些。

莫汝荣恢复了笑容,说道:“其实开拓队没法长期训练,即便配上风暴枪,隔远了也未必能打中几发。真正决定胜负,还是要列阵而战,白刀子进红刀子出,靠纪律和勇力取胜。东海军中虽然用的是火枪,但练得最多的还是白刃见红,有了拼刺刀的勇气,打起枪来才能心不怵。这鸟枪虽不如列装的步枪,但至少比弓弩强多了,而且有这刺刀在,即使没子弹也是一把利器。大少放心,让我来训这开拓队,虽不敢跟正规军比,但打起土人来,不敢说以一敌十,以百敌千肯定没问题。”

孙洪言这才感觉到自己请了这位专家真是值了,掏出两张大钱牌塞给他,说道:“莫兄有心了,有你辅佐,我们必能在南洋闯出一片天地来!”

(sdingdiannn/ddk248666/1957900.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