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1255再铸鼎 > 第553章 沙漠风暴 一 古里营

1255再铸鼎 第553章 沙漠风暴 一 古里营

作者:修改两次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01 12:00:26 来源:顶点小说网

1267年,4月15日,印度,古里,故临堡。

时间到了四月,正是印度的所谓“夏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几乎滴雨不下,温度奇高,很是难受。若是熬过这个月到了雨季,反而会凉快些,当然那时就要饱受无尽的雨水的困扰了。

古里南部的中里河畔的一处高地上,由于地势稍高又有风,住着要稍微好受些。这里坐落着一个四角形的小型棱堡,周围的丘陵地带散布着直线分割的大块耕地,地中有不少黑皮肤的农夫正在耕作着。而在堡中,这里的主人们却躲在凉爽的石屋中商议着什么。

“今天叫兄弟们过来,是为了商议战争保险基金的增值方案的。”

棱堡内部的会议厅中,杜为先中尉走上讲台,开门见山地讲出了主旨。

台下坐着好几十个年轻男子,都和他一样,穿着东海军的作训服,说明他们有着共同的军方背景;但是没穿统一的红马甲,而是各自有着不同的休闲搭配,这说明这次会议不是一次严肃的正式军事会议,而只是一次普通的议事会。

东海商社开辟了途径古里的贸易路线后,鉴于这个大商港的重要性,在此留下了一部分人员,在中里河畔建立了一个据点,也就是这个故临堡,名字取自古里的另一个汉译名。古里城的南毗王受他们的威势所迫,装作无所谓,而东南边的耳那国派了少量兵力来试探过,结果崩了一嘴牙之后就不再来了。

中里河畔原先因战乱而荒废了不少土地,现在这些土地就被留守的东海人据为己有,其中大部分用作了公田,但也有相当数量分配给了每个士兵。这些士兵有的是本土来的嫡系军官和士兵,也有的是宋朝招募来的水手,还有少量是高丽、日本乃至龙牙半岛的外来人,但现在他们都有了统一的文化背景。他们从临近招募来农夫耕种,自己收取租佃,由于价格公道再加上周围人口密集,吸引不少人过来,算下来每年收到的租子也着实不少,一个个都成了拥地几百亩的地主。

去年高川过来之后,宣布故临堡纳入西洋公司管辖,每个人都要尽军事义务,但同时也确认了这些人员的公民权,并且允许他们组成一个小型的自治体,对当地的民政事务可以自行商议决定。从此,这座小堡及周边的土地就真正成为了“他们的城”,这个故临堡也成了东海控制区内第二个完全由公民构成的自治体(第一个是瀛山岛的瀛山县)。

从短期来看,这可以降低商社对这里的维护费用,公民们热情高涨,不但自行练武,承担了防御费用,甚至还能向上反哺一点。但从长期来看,在第一代公民的热情耗尽之后,第二代公民就未必会对上头的事如此尽心了,甚至可能产生离心倾向。不过商社也顾不了那么远的事情,先把眼前的搞好再说吧,故临和本土既有文化纽带,又依赖于本土提供的军备和商品,二十年内都不用考虑什么独立问题。

这些公民兵里面,杜为先并非故临公民中军衔最高的,不过他炮手出身,数学很好,所以被众人推举来管账。他今天所说的,是关于“战争保险基金”的议题。故临的规矩,公民收入要交公两成,一成是公用的税赋,另一成就是纳入这个基金,单独储存核算,一旦发生了战争,损坏了堡外的田地,就用这笔钱来进行赔偿,所以叫“保险基金”。这边收入不低,几年下来,这笔钱也近千了,公民们跟东海商社打拼,思维是比较活跃的,眼看着这么多钱躺着发霉也不是个事,于是就想合议一下去搞个投资把它们盘活起来。

“做买卖吧,咱们可以再添条船,跑没翼一趟就赚回来了。”

“但是风险太大了吧,万一沉了可就要倒贴货款了。别的钱赔了也就赔了,这个基金赔了可就坏事了啊。”

“要不放出去吃息?我看古里城里有不少婆罗门庙都是对外放贷的,月利怎么都有个一成,咱们也可以借给商人们赚这个钱。”

“但还是不够稳妥吧,万一他们卷钱跑了怎么办?”

“只借给有根底的商家呗,而且多散出去几家,风险就小了。”

“有根底不就是有势力,万一他们不还怎么办?”

“嘿嘿,有人敢不还?问过老子手里的‘风暴’了吗?”

见讨论的火候差不多了,杜为先咳咳两声,打断了他们,说道:“大家说的有理,放贷收息是比较稳妥的。但是那些婆罗门的放贷法子过于原始,不好用。我看啊,最近本土银行业搞得挺兴旺,我们也可以学一下,自己开家银行,吸储放贷,岂不美哉?不光可以放给外人,咱们自己人要做事也可以去贷款,不是两相得益吗?”

说着,他又掏出一本《银行学》放在桌上:“上次随船送来不少书报,我看这本书就写得相当有道理,谁有兴趣可以拿去看一下,学知识总是好的嘛。”

看到这本大部头,绝大部分公民兵都发怵起来,很快就有一个黑瘦子用生疏的普通话喊道:“杜大,我们信你,你说开银行,就开吧!”

杜为先轻轻一笑,说道:“那好,不过咱这银行总得有个章程,有人监督账目,还得起个名字……”

“咚——咚——”

正在这时,窗外传来几声钟响,打断了他的话。故临堡中经常响钟,比如晨起、有商船到达时都会敲响,但这几声钟声则不寻常,这是东海海军到达时才会敲响的欢迎声!

杜为先一愣,紧接着就下意识地立正,朝窗外河口的方向行了个礼,然后对堂下说道:“我们的船来了,先出去迎接,银行的事过后再说!”

……

自由贸易号缓缓驶入中里河,等到停泊进故临堡码头的时候,已经近两个小时过去了。在这段时间内,散布各处的公民兵早已集结在堡外,带领他们训练好的四百余名“古里营”士兵,等候在码头上了。

“同志们辛苦了!”高川从舷梯上走下来,看到整齐的军阵,心生豪情,装模作样地打起了招呼。

而古里营的土著士兵们则在军官的带领下,用生疏的汉语喊出了回应:“为东海而战!”

东海商社建立故临堡这么个据点,还下放了自治权,自然不可能仅仅为了在古里打下一个钉子这么简单,更多的是为了利用这里充沛的人力资源——当前的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域,几乎有用不完青年男子,相比千里迢迢从中国移民过来,还是就地募兵要更为方便快捷。同时也要更廉价,只要开出一年十塔尔的饷银(相当于二十东海银元),就有蜂拥而至的应募者,几年下来,已经攒到四百多人了。故临堡的公民兵们在这里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商社训练这种廉价的兵员,以满足开拓的需要。同时,他们也可以“借用”这些士兵为自己开疆拓土,不然你以为堡周围这么大片土地难道真的是白捡的吗?

这些印度士兵大多皮肤黝黑,身材矮小,是典型的“达罗毗荼人”。他们穿着本地商人生产的脏脏的白色作训服和靛蓝色马甲,精气神自然不能跟正牌的东海兵相比,但以当地的标准来看,他们都面色红润、补足了营养,动作“整齐划一”,很有精锐气象。实际上,高川就是为他们而来。

经过漫长的等待之后,章恺他们终于从大不里士返回了,也带回来了好消息:外交任务圆满成功,阿八哈汗大手一挥,不但把忽鲁模思(霍尔木兹岛)及周边岛屿包给了西洋公司,还稀里糊涂地把附近一直到印度的海岸线都划给了他们。当然,这段海岸线基本都是无人区,本来也不在他的治理之下,也真的就是随手一划,并没什么实际意义。说不定,阿八哈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看似让东海人占了便宜,实际上却是诱导他们去与那一带的残余部族势力乃至印度的德里苏丹国对抗呢。

但这并不要紧,这个时代的人对王权看得超乎想象的重要,只要有可汗命令这张虎皮在,很多事情就好办多了。土地入手再加上阿曼地区的风起云涌,一个庞大而获利甚厚的计划在西洋公司的参谋室中成型,而这个计划就需要足够的武力做后盾,再从本土调兵已经来不及了,因此高川就决定把古里营给调过去。

等到高川走到场地前,营长徐民大尉先是朝他敬了个礼,然后就转向队伍一侧,喊道:“报数!”

紧接着,士兵们就从右到左,操着生疏的汉语,开始报数起来。

“一,两,三……满伍!”“一排到齐!”“二排到齐!”……

最后,徐民将数字汇总起来,小跑到高川面前,报告道:“报告首长,古里营应有五百一十七人,实到四百六十五人,另有五十二人执勤。请您检阅!”

高川挥挥手,说道:“很好,稍息吧!”

说实话,他来之前对这支军队的训练情况并不太放心。毕竟古里堡只有不到百名公民,相互之间都熟识,没法形成完善的监督体系,他们要是贪污点经费、训练时不上心,那几乎没人可制约。但现在来看,训练度还算不错,或许是因为现在时日尚短,他们尚未到动那些心思的地步。但不管怎么说,未来还得想个办法才行。

说完,他又对徐民问道:“这些兵怎么样?”

徐民犹豫了一下,说道:“跟汉兵没法比,但也能用。不瞒您说,印度这边的人是分四等的,和尚和神婆一等,兵将一等,普通民人一等,奴婢又是一等。邦国之间打仗,通常只有第二等的兵将去打,他们一般有家传的武艺和甲衣,力气也大些,确实是好战士。我们募不来那样的兵,只能从贫民里募,虽说如此,倒也不差。他们就是有些笨,但好歹听话能吃苦,只要有口饱饭,五十公里拉练都能挺着走下来。不客气的说,我们这些兵,论单打独斗肯定赶不上一般的印度兵将,但列阵而战,就是一千个兵将过来也照样把他们打趴下!”

“是吗?那好啊!”高川打了个哈哈,又将信将疑地看了看这些低种姓的印度士兵。

出于历史原因,他对印度人的战斗力相当怀疑,总觉得中看不中用,一上战场就该露馅了。但实际上,普通的印度平民吃苦耐劳又有服从性,在线列步兵时代是非常优秀的士兵,只要有合适的指挥,就是一支强大的力量。历史上,英国在印度殖民地募集的部队相当好用,参与过大量的战争,历次殖民地冲突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在后来的一战二战也有不错的表现。到后来62年一触即溃,与其说是兵的问题,不如说是上层军官无能——将熊熊一窝啊!

这几年里,公民们带古里营出去大大小小也打了好几场了,大胜说不上,但总的来说可以称得上“临危不惧,进退有度”:在敌军发起进攻的时候能保持住方阵,在对方被火炮轰散之后又能统一队形前进不争抢人头,能做到这一点,就称得上一支强军了。

“很好。”高川听了徐民讲解的几个战例,终于放下心来,一挥手招来西洋公司的几个雇员,抬下了两个大木箱,打开之后露出里面白花花的现大洋,哦不对,是东海银元,对着士兵们喊道:“放赏!一人一元,等到了华罗城之后,再赏两元;此后每战得胜,都必有奖励!”

士兵们莫名其妙拿了赏银,欢喜无比,效忠的口号喊得更响亮了。稍后,他们就在各级军官的带领下,回去收拾东西,准备出发了。

高川本来计划当月就出发,结果不巧撞上了恐怖的西洋夏季风暴,因此只能缩在古里堡里,等到下个月风暴过去,才乘舒适的西南季风北上到了华罗城。

(sdingdiannn/ddk248666/1965683.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