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1255再铸鼎 > 第573章 大哉乾元 下 (2/4)

1255再铸鼎 第573章 大哉乾元 下 (2/4)

作者:修改两次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01 12:00:26 来源:顶点小说网

山东战乱之时,蒙军饱受火炮之苦,也深刻理解了这种武器的厉害。因此,自那时起,他们便坚决走上了自力更生大造火炮的道路。

铸炮当然不简单,但毕竟工业时代之前的铸造技术并没有决定性的代差,而他们又拥有不少人才,既有中原搜罗的铸匠,又有来自波斯精通数理的学者,还有一批理解火炮应用的将领,同时还有东海军这个“名师”在,有现成的模子可供模仿,所以他们的进步非常快。

以名将张弘略和郭侃之子郭秉义为主导,蒙军建立起了一支有模有样的炮兵。他们根据自身体验和从东海、南宋收集来的情报以及以往的战争经验,摸索出了一套炮兵用法。虽然受条件所限,各方面仍不尽如人意,但无疑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他们现在所使用的火炮,就是一种自产的千斤级别的青铜前装滑膛炮,在中原铸匠、炮兵将领和伊尔汗赞助的波斯匠人共同努力下铸造而成。此炮发射四斤炮弹,最大射程超过两里,威力中规中矩。虽然重了些,炮车也笨拙,但蒙军马多,一门炮可以配十几匹马伺候,机动性也还不错。从各方面来看,这门炮相比龙吟炮还有巨大的差距,但相比历史同期一下子跨越了几百年的进度,看来有榜样在学的就是快啊。

那木罕给这支野战部队足足配备了二十四门千斤炮,炮弹落入密集的人群之中,血肉四溅,哀嚎四起,队形不免散乱起来。

面对这种超越时代的火力,海都一下子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他之前也从阿里不哥那里听说过火器的厉害,不过阿里不哥对他也留了一手,没说得太明白,现在他亲眼见识到,一下子就傻眼了,这怎么办?

但是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了。于是他一声令下,己方便向前压过去……谈何容易啊!

海都的这支军队,并非一支团结一心训练有素的军队,而是大量不同部族兵力的聚合体,打起顺风仗来自然勇猛无比,但一旦遭遇了真正的硬点子,那可就不能怪他们自保为上了。

于是,这一大批浩浩荡荡绵延里许的数千骑兵,却根本没冲出气势来,反而争后恐先,队形也越走越松散,看的海都跳脚大骂。

更让他感到忧虑的是,随着这一支庞大骑兵的压进,对面的步兵却毫无动摇的意思,反而有不少人走到了阵前,不知在干什么……哦,现在知道了。

这些人把手中的一人高的“短矛”架在了地上,不久后就冒出了白烟,然后前方的骑兵出现了伤亡——这又是一种火器!

这是很有特色一种大型火枪,或者叫袖珍火炮更合适。火枪的作用蒙军也是曾经亲身体会到的,但是研发几年,却始终无法制造出东海军那样轻便而强力的火枪,只能另寻它途。最后他们制造出了这种一支足有二十斤重的大铳,过于笨重,只能放在支架上发射。在不方便的同时,这种大铳威力却足够大,可以在二百步外对敌军造成伤亡,绝对称得上一件利器。

大铳笨重,难以单独编成队伍使用,蒙军多是把他们编进既有的步兵方阵里。基于长矛和刀盾手的传统方阵各世侯手下都有一批,直接征召过来,再编上一些火枪手。战时长矛兵抗住战线,火枪兵外出开枪袭扰,如果遇到敌军反击,火枪手就缩回方阵旁边,由刀盾手进行掩护,继续伺机开火。这种队形在之前与阿里不哥的战争中表现出了强悍的战力,现在面对海都之时,这些已经身经百战的汉军士兵同样娴熟地演练出了火器的威力。

火枪手在外不断开枪,不断对缓慢的海都军造成打击,使得他们丢下了上百具尸体。等到对面忍受着伤亡终于靠近了阵线,火枪手们却麻利地收拾好火枪,钻回了长矛方阵之间的空隙中,躲在了刀盾手的盾牌后面继续装填射击。而且距离近了之后,威力更是强悍,几乎一枪就能带走一条性命,实在是令人胆寒。

海都骑兵们擅长的骑射对这个战法毫无作用,因为根本对射不过火枪。一小批人组织起来试图冲过去近战,结果没想到,一声号令之后,长矛手们一瞬间将丈许长的长矛向前放倒,形成了一片钢尖组成的森林,令冲过来的骑兵们心底直生寒意,人吁马嘶,无一敢靠近的。

这些汉军绝非廉价的炮灰兵,而是有类隋唐府兵,都是在家乡有着大片职田的有产者。他们生活有保障,家里又有牵挂,因此能经得起严苛的训练,具有足够的纪律性和勇气,能够直面骑兵的冲击和骚扰,毫不动摇。反而对面的骑兵被他们的气势慑住,不敢太过靠近,只能远远地随便射几箭就转进。

但是这种骚扰收效甚微。骑弓本来就弱于步弓,远远射来就没多大威力,而这边又是有良好防护的——火枪手有盾牌掩护,前排的长矛兵也有盔甲护身。这些汉军都是世侯们的私兵,是他们好不容易才练出来的立身之本,自然不会愿意让一支羽箭就取了性命,很慷慨地为他们配备了盔甲,他们自己也会私下添置一些护具。这次远征选的都是精兵,披甲率高得惊人,对骑弓的骚扰自然不太怕。

骚扰没什么效果,相反,对于海都手下的骑兵来说,冲得越靠前就越容易吃到铅子。看清楚这种淘汰机制后,大队人马自然畏缩不前,纷纷向两边绕过去,袭向侧翼的炮阵——然而那木罕和史炫却不给他们机会了。

一声长号过后,炮声突然停歇了下来,这让海都和他的军队松了一口气。

“停了?为什么?不过总算是——”他看到对面阵中旗帜大动,一下子意识到了有状况,“等等,不好!”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敌阵中突然又传来了一声炮响,然后以此炮为讯号,其余大炮也再次轰鸣起来。不过这次打出的就不是实心弹了,而是成片成片的霰弹!无数铅子从炮口中喷涌而出,袭向对此一无所知的海都骑兵们!

伤亡瞬间在人马群中大量产生,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

几乎就在炮声结束的同时,对面忽必烈军的中军指挥营中即刻响起了进军鼓声。早已待命多时的骑兵们瞬间从阵后冲了出来,士气高昂地冲向了已经肝胆俱裂的海都骑兵们!

这些来自东方的骑兵既有传统的蒙古铁骑,也有新兴的汉家骑兵。到了这个时候,一方养精蓄锐多时,阵型齐整、配合有度,另一方则指挥混乱、阵容不整、士气低落,有什么结果还用说吗?忽必烈军的重骑兵们蛮横地冲破了海都军的阵线,随后轻骑兵跟上,对零散的海都军展开了追杀。

一个照面,胜负已分,更多的海都军开始了溃散。

海都脸色唰一下白了下来,这可怎么办?他又忍不住转口看向了身后的大营,这可是他好不容易一路从西边的河中地区赶过来的,里面牛羊成群、物资无数,还有些好驱使的民夫,难道要就这么沦陷在这里了?

“留得母羊在,不怕没羊羔!”他的亲卫们一下子围到了他身边,劝说起来。

海都最后看了一眼东方的别失八里城,恨恨地说道:“这么一退,还不知道哪年才能回来……算了,先走吧!”

于是,退军的号声响起,海都率领自己的亲军,头也不回地逃离了刚搭起来还没多久的大营。

在他身后,轻松赢下了这一战的汉军步兵们高声欢呼起来,这种欢呼进一步摧垮了战斗中的海都参军的意志,不少人逃亡不迭,就这么投降了。

在更后方,在别失八里城头观战的阿里不哥差点颓唐地跌了下来。被手下扶住之后,他面无血色地说道:“罢了,罢了,我这就向忽必烈请降吧。我自己的命就这样了,希望他能看在血脉相连的份上,饶了他的侄子们吧。”

……

1269年,9月11日,长安。

关中地区在中华文明历史上的地位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自秦以来,此地是多个伟大文明的首都,可谓帝国心脏,人文荟萃。但也正是因此,使得这片地域汇聚了远超承载力的人口,生态环境被破坏,青山不再,绿水变浊,农业产出逐年下降,最终再也无法承担一国之都的职责,文明的重心向东向南转移。

金元之交,关中地区是金朝抵抗蒙古入侵的最后防线之一,双方在这里进行了多场大战,杀得血流成河,最后伴随着金朝的灭亡,这里也彻底残破不堪了。

但讽刺的是,正是因为战争带来的毁灭,使得关中人口骤减,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后,环境反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山野间再度出现了绿意,农业条件也改善了不少。这也算是涅槃了吧。

而从两年前开始,这片已经涅槃重生的古老土地再次热闹了起来,到了今天,更是达到了又一个高峰。

“诞膺景命,奄四海以宅尊;必有美名,绍百王而纪统……

……可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乾元’之义。兹大冶流形于庶品,孰名资始之功;予一人底宁于万邦,尤切体仁之要。事从因革,道协天人。於戏!称义而名,固匪为之溢美;孚休惟永,尚不负于投艰。嘉与敷天,共隆大号。”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长安宫城太极殿中,忽必烈志得意满地看着殿下匍匐在地山呼万岁的蒙汉群臣们,一股豪情壮志油然而生。

别失八里大捷之后,阿里不哥自缚归降,终于为这场旷日持久的兄弟大战画上了句号,同时也使得忽必烈的威望再次达到了鼎盛。在这风头正盛之时,以刘秉忠、姚枢、史天泽、张柔为首的文武汉臣再次上表劝进,劝说忽必烈正式改纳汉法、建立王朝。

而忽必烈本人也正有此意,于是在三辞三让之后,大元王朝就这么正式成立了!

元朝的正式成立,不但比历史提前了两年,格局也大有不同。

由于面临海上的威胁,所以龙盘虎踞的燕京并未被选为新的大都,原先负责营建大都的刘秉忠被转派去关中重修长安城,新的首都也设置在了长安。

为了彰显大元朝的气魄,忽必烈共设置了中都长安、上都开平、北都和林、西都金满(别失八里的唐时旧名)、南都南阳(将申州和周边州县合并而成)五个都城,疆域广大,在现在的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了。燕京并未设置成都城,但仍派了亲王驻守,作为重镇来经营。

不过,这个至元六年版元朝和历史上的至元八年版元朝的权力架构大不相同,不再是一个严格的中央集权式的王朝,而是一堆大小蒙汉领主的聚合体。平坦而广阔的华北平原上,居然大部分土地都被世侯们占据管理,朝廷直属的地方少得可怜。这是因为忽必烈能当这个皇帝,主要是靠下面的支持而不是自家的实力,倒有些像东晋或晚唐的局面。

对于这个局面,忽必烈自然是不满的,之前在对付阿里不哥腾不出手来,现在就可以好好谋划一下集权的事宜了。不过,他也没什么好办法。之前他没法用税赋募兵,为了让世侯们出兵出粮支持他西征,不得不把更多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世侯们,并确认了他们的世袭权力。现在回头一看,很是有些尾大不掉之感,甚至比起七年前还更严重了。总之,此事尚需仔细谋划,也不能急于一时,现在还是先享受一下胜利和建国的快感吧!

不过,有些人就是没眼色,非得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添堵。

当天夜里,典礼过后,忽必烈拿着一份从东北来的急报,脸色铁青:“什么,东海人出现在了黑龙江上?还把哈州给夺了?”

(sdingdiannn/ddk248666/197394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