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1255再铸鼎 > 第581章 黑龙江上 八 补给

1255再铸鼎 第581章 黑龙江上 八 补给

作者:修改两次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01 12:00:26 来源:顶点小说网

1269年,7月8日,哈州。

“看到没有?这个就是芽眼。切的时候从上面开始,转着切,每块都要有这么一个芽眼……刀子不能连用,切完一个之后得入火烤上一阵子再切下一个,这是为了消毒,不然病毒会在土豆间传染……”

城外的一处垦好的农田中,刘恒信少校亲自上阵,把一枚土豆切成小块,给一帮佃农教导它的种植方法。

几天前,东海郡大显神威,先是舰炮轰击,然后重甲步兵翻墙,轻易夺取了哈州这座重镇,之后就一边整顿城中的事务,一边等待后续的补给船到来。

哈州的权力结构不算复杂,最顶端是朝廷派来的领主,中层是大约六七十个专业士兵,下层则是从汉地迁移来的三四百个军户,平时种地提供粮食,战时还要每户出人充当步卒。虽然人不多,但是周边也没什么威胁,也就是去向土人收收贡品、调节一下争端,这点人也够用了。因此军户们实际上出战的机会并不多,大部分时间都在种地或者砍树、做工,总体来看更像是包身工。

东海军把专业士兵们打死了大半,剩下的俘虏控制起来,对军户们威胁了一番,又施以怀柔之道,许诺保证他们的安全,让他们继续种田谋生,局势也就稳定了下来。到了今天,刘恒信闲着无事,甚至有余裕出城来指导农事——发展农业是这次北上探险的重要任务,只有农业发达了,补给充足了,东海人才能在黑龙江流域站稳脚跟。现在他们在哈州控制了这么多会种田的军户,正好让他们来负责具体的实施。

他家里是种田大户,父亲刘大春承包了两个一平方公里的农场经营着,耳闻目染身体力行下,他对于农业方面也颇有见解,现在来做这事也是对口。实际上,也正是因为他家的这个背景,才使得当年他能读得起书,参军之后才能一路升迁到少校的位置上。这次他能当上黑龙江号的舰长派遣过来,也与之有一定的关系。

佃户们听了将信将疑,学着他的样子开始对土豆进行切块。他们之前并未见过这种作物,听这位“将军”之前说的,种这东西不用种子,只要把它切块发芽种下去就行了?可真神奇啊。

这次北疆开拓特遣支队带了不少作物过来,其中土豆产量大、易种植,也适合湿冷的气候,自然是重中之重。除此之外,也有小麦、粟、大豆、水稻等传统作物,尤其是水稻——虽然一般人印象中水稻是高温的南方才种植的作物,但其实东亚地区夏季普遍高温,在大多数地方都是能种的。只不过在淮河以北的传统中原农耕区,水稻生长期过长,会妨碍与冬小麦的轮作,同时耗水量大,所以一般不会种。而在更北边的黑龙江地区,由于气候过冷,本来冬天也种不了小麦,一年只能种一季,无**作,同时水量充沛得很,所以水稻反而成了一种不错的选择。历史上的19世纪后期,正是由于水稻在亚寒带地区的种植,才使得东亚地区农耕文明普遍向北扩展——清朝移民大量出现在了东北地区,而日本也向北扩张到了千年来不曾顾及的北海道。当然,也不是什么稻都能种,这次他们带来了从印度、龙牙半岛、占城、安南、广南、江南、高丽、日本各地搜集来的二十多种不同稻种,希望能碰碰运气,找到一种最适合当地环境的吧。

刘恒信看着佃户们切块,不时指点一下。在他身边,王雷准尉带着几个兵,看似在树荫下懒洋洋地乘凉,实际上眼睛却一直盯着少校身边的前军户们,以防里面有想不开的或者对前主子特别忠心的突然暴起发难。不过情况似乎还好,这些人看上去挺憨厚又唯唯诺诺的,被刘恒信这么一指导,一个个都受宠若惊,并没有什么别的动作。

过了一会儿,城中新架起来的望塔上突然发出了“当当”的钟声,人群不自觉地往那边看去——王雷反而更警惕地盯紧了他们——原来是西边的江上出现了两艘大船的帆影!

刘恒信拍了拍手上的土,说道:“哈,补给终于来了。你们就这么切着,切完之后先晾起来,然后准备点草木灰洒上去,这既能消毒,又能补充钾肥,我明天再来看!”

……

哈州简陋的码头上,一下子挤进了烈焰级“摘星”和顺风级“运52”两艘大船,顿时就有些拥挤的感觉了。

这样的码头自然不会有什么卸货机械,刘恒信从城中征了一批民夫过来,人拉肩扛把船上一箱箱用标准箱装好的煤搬到岸上。黑龙江现在的气温也有二十多度,对于夏季来说不算难受,但干起活来依然累得汗如雨下。

“就这么堆在这?”摘星号的舰长史方和少校皱着眉头看了看岸上的“堆货场”,“被雨淋了怎么办?”

史方和与刘恒信差不多是同期入伍的战友,这一路上带领两艘海船乘风溯流来到哈州,可真是扭扭捏捏提心吊胆的。不过现在正是夏季盛水期,黑龙江水深足够,通行能力不错,总体来说还是有惊无险。

刘恒信摸了摸鼻子:“淋就淋呗,就当洗煤了……开玩笑的,这几天我在忙屯田的事,等过阵子就想办法在这里搭个库区出来。这边什么都缺,就是木材不缺。说起来,倒是可以搞个木材加工厂出来。”

史方和摇了摇头:“那你还真有时间了……不过电报收到了吧?出门这段时间你找谁在这边坐镇?”

之前潘学忠已经用无线电发来了最新指示,也就是给了刘恒信两个任务,一是在哈州大兴屯田,把这里建设成北疆支队的坚固基地。二是探索任务也不能停下,等两艘江级补满煤炭后,就继续向上游前进,直到消耗2/3燃料再返航。回程时是顺流,即使不用煤也能漂回来,所以冗余不用留太多。这么一来,刘恒信就只能在两个任务之间选一个了,而他选择了继续带队探索,于是在他返回之前,就只能换个人来坐镇哈州了。

刘恒信惊奇地看了看他:“提督派你来难道不是替我的么?”

史方和赶紧摆了摆手:“哪里,我只是给你把煤和物资送来,等卸完了货,我就得赶紧出海,去日本人口库提人呢!”

所谓“人口库”,指的是劳工部搞的“移民集体培训基地”,也就是把天南地北搜罗来的移民事先集中到一起,集训生活一段时间,使得他们提前适应东海风格的生活,避免移民后再次形成族群隔阂。

全体大会派北疆支队过来,自然不会只是打打杀杀这么简单,也安排了相应的移民计划,使得文化扩张跟上军事扩张的脚步。同时移民也可以从事工农业生产,就地为军队提供补给——纵使东海军的火力已经如此强大,占据了补给品大头的仍然是食品而非弹药。

不过移民数量不会很多,一来人口库的库存就那么多,各地都要,不可能全分来黑龙江,二来新移民只有消耗没有产出,一次来太多也撑不起。

刘恒信挠了挠头:“居然是这样?那我就得安排一下了……算了,让李佳儿带着王雷他们留守就行了,反正他们也会骑马,正好留着练练。说起来,这边放牧的条件是真不错,下次真的可以搞些牲畜什么的过来养。”

史方和叹了口气:“你安排吧,别好不容易打下来,一走又丢了。不过问题也不大,差不多再过十天,望月和运51也就过来了,说不定提督自己也会过来。这天南地北的地方,等蒙古人知道我们来了还不知道要几个月呢,打回来更不知道是哪年了。”

刘恒信看了看右边的黑龙江号,哈哈一笑:“打回来?他们凭什么打回来?还是等着我们打过去吧!”

在两艘新船卸货的同时,黑龙江号和松花江号也在把煤补充到自己的煤舱中。她们的装载过程要轻松一些,江级虽没有中桅,但对应的位置安装了一具支撑到两侧钢肋上的人字桅,即使因煤烟的干扰无法挂帆,也可以作为起重机的支架安装上吊臂,能直接从码头上把煤吊运到煤舱里,省了不少人工。

江级的煤舱最多可搭载25吨煤,在经济工况下以5节速度巡航,可续航1800km。探险要为回程保留1/3的煤炭,也足够前进1200km,以“旧地图”估算,这就能前进到上游的大兴安岭地区了。不过往西去是逆水,这个航程要打个折扣,但是这季节可借助风力加速,又是个有利因素,具体能前进到哪里还不知道。但不管能到哪,只要走上一趟,测量沿途的经纬度和大致的风土人情,他们对黑龙江的掌握就能远超曾经控制过这里的所有政权,今年的任务也就达成了。

除了补给品,史方和还随船给刘恒信带来了一个连的海军陆战队,刘恒信又跟他要了八门鲨炮,装到了哈州城墙上。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在城中安装了一台自产的无线电设备,内部仍然使用了传统的氧化亚铜检波器,灵敏度不尽如人意,但在区域内通信是足够了。

之后,他整理了一下,在城中留下了一个山地步兵排和两个海军陆战队排防守,由李佳儿上尉率领,自己带着剩余的一个山地步兵连和四个海军陆战队排,继续踏上了西去的征途。

江级的锅炉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预热,烟囱中冒出的烟已经由黑转淡,蒸汽压力也达到了一个大气压以上的适宜值,一被侧橹推离码头,主轴离合器便闭合起来,螺旋桨开始转动,推动尖锐的倾斜式艏部激起一点点浪花,向西行驶过去。

(sdingdiannn/ddk248666/197735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