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1255再铸鼎 > 第616章 共克时坚 五 偃旗息鼓

1255再铸鼎 第616章 共克时坚 五 偃旗息鼓

作者:修改两次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01 12:00:26 来源:顶点小说网

1270年,5月18日,成武县。

“报告!”

孙镇河少校匆匆回归了已经被东海同盟军占领的成武县中,对里面的旅长范龙城和教务长陆秀夫行了一礼,然后开门见山地问道:“少将,为什么要收兵?”

孙镇河现在是第三野战旅里面的第一快反营的营长,之前他带领快反营追杀溃逃的元军,正杀得痛快,结果却突然被召了回来,难怪一脑子问号呢。

范龙城叹了口气:“不用打了……后面来了最新指示,要议和了。”

“啥?”孙镇河大张了嘴,一脸的不敢置信,“打得这么顺,怎么就要议和了,是谁出的馊主意?哎,文臣误国啊!”

范龙城对此也不太情愿,一脸的憋屈:“哼,都瞻前顾后的,觉得战争耗费太大,说什么见好就收,呸,鼠目寸光。”

陆秀夫表情尴尬,劝说道:“也不是没道理,现在国内旱成那样,我们这前线紧吃,后方吃紧,打下去确实不太妙。”

孙镇河听了,更是气愤了:“我们又没吃国内多少粮!前面元国城池里粮不多的是?缺粮我们正好去夺来啊!”

陆秀夫摇头道:“确实有粮,但我们又不能学蒙古人……而且蒙古人那做派也没什么效率,靠抢的话才能抢几多?而且我们自己就得吃多少,又得浪费多少?现在后面和议,让元人自己乖乖送粮上门,可比抢容易多了。而且军事行动耗的不光是粮,还有钱呢,现在管委会要把钱省下来救灾,停止进军也是应有之义。”

孙镇河还想说些什么,范龙城摆手止住了他,又看向陆秀夫无奈地笑了一下。这小子骨子里还是个儒生啊,还是信悲天悯人的那一套。但也没错,如果汉人失去了自己的信念,又和蛮族有什么区别呢?

……

5月19日,成武县外。

“哈,你是蔡国公张家的公子?”一名元军伤兵听到张弘范自报家门后,忍不住笑了出来,“那俺还是严家的呢!”

这里是成武县外战场附近的三野驻地。三野编制齐全,保障营内含野战医院,不过一场大战之后,自己的伤兵没多少,反倒主要用来救治元军俘虏了。这也不亏,救过来也是一条劳动力。

就在前不久,穿着一身东海风格的修身短衣的张弘范走进了这个野战医院里,向几个养伤中的元军俘虏询问之前的战况。俘虏们一开始以为他是东海人,态度颇为恭敬,无话不谈,但当他自我介绍是张柔之子的时候,他们却不禁哄笑了起来——这位东海国的公子也太会开玩笑了!

张弘范一脸黑线,但也没办法,只能悻悻离开了。

八年前泰山一战,张弘范成了东海军的俘虏。后来三方签订了合约,不少俘虏在缴纳赎金之后陆续被放还了,唯有这个张弘范给再多钱都不放回去。没办法,他的名头在股东中可是太响亮了,谁敢放虎归山啊?

所以这张弘范就被软禁在了东海国,但张家私底下会给他送生活费过来,所以他生活倒是无忧,在东海市买房又买车的,其实还不错了。几年下来耳闻目染,他的生活方式也渐渐被东海国所同化,要不是特意提起,还真认不出来他本应是个元人呢。

之前,元朝派了密使三人前来会谈,郑绍明和黄鹤不知道怎么就想起张弘范了,让他也参与了进来,反正他熟悉双方情况,也好做个中人。不过左谈右谈也没什么进展,甚至还一度谈崩了,直到前几天胜负已分,东海人才把张弘范和三名密使送到了成武县战场,让他们亲眼看看战果,然后就是摊牌的时候了。

张弘范摇头叹气着回到了旅部中另一处小帐篷里。

在里面,三名元使刘鼎、郝纪元、安童正面色铁青地看着桌上的地图,而他们对面则坐着黄鹤、范龙城和一名统合部的高级秘书。其中范龙城板着一张吓人的黑脸,秘书面无表情,而黄鹤挂着礼貌的微笑,可瞅着却怎么都有一丝嘲讽的意味。

黄鹤见他回来,便开始说话了:“各位,现在的形势大家都知道,所以我也不多说了,还是以和为贵的好嘛!这样,辽阳、单州等地我们不可能放手,但也退一步,在外围划出的这片缓冲区,你们元国仍然可以派遣官吏、挂出旗帜,但不能驻军,如何?”

“真的?”元使中最年轻的安童惊喜地问了出来,但他很快发现周围几人的表情没怎么变,然后就回过了味来,“呵呵,可以遣官升旗,只是政令出不了府衙,对吧?”

黄鹤笑而不语,大家心照不宣就行了,何必说出来呢?

旁边年纪最大的刘鼎盘算了起来。东海人的这个条件,表面上是让步,让朝廷仍然可以宣称收复了这些土地,但实际上却是形同割让,让了面子得了里子。唉,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这是抱薪救火啊!

但是没办法,谁让其势已成,朝廷制不住呢?

说来,朝廷又大败亏输了一场,这个条件也不错了,甚至说很优厚了,不然再打下去,那些墙头草世侯还不知道帮谁呢……等等,不会还有什么别的索求吧?

想到这里,他抬起头来问道:“黄部长,可还有别的条款?”

黄鹤哈哈一笑:“当然,我们这次增补清河之盟,怎么会只留一条呢?不过也请放心,我们是不会出什么苛刻不平等的条款的。”说着,他就把一份清单推到了三人面前,“元国和我国可以并应该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签署这份价值五十万元的贸易合同,当然,鉴于元国的财政难题,你们可以用粮食支付,价格就算每石0.9元好了!哇,这个价格,多少人都卖不到呢,我们可真是大出血了。”

刘鼎听了他的条件,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这可真是狮子大开口,一下子就勒索五十万石的粮食啊!

他又看了看桌上的清单,上面是东海人提供的贸易品,左边是品类,右边是价格,也就是说他们要用这些“价值五十万元”的商品换取朝廷的五十万石粮食,真是厚颜无……咦,不是很贵啊。

他扫了一眼,找到了他挺熟悉的棉布、钟表眼镜等栏目,发现价格并不昂贵,反而可以说很厚道……这是什么意思?

黄鹤看出他的疑问,立刻解答道:“我不是说了么?这是一份平等互利的合同,你们出粮食,我们给对价合理的商品,互惠互利,谁都不吃亏嘛!如果觉得五十万石的额度不够,我们还可以追加。”

东海人的首要目的,当然是从元朝那里榨取到足够的粮食以满足本土的需求。这五十万石粮食,如果要靠东海军去抢然后一点点运回去,估计把中原河北打成白地都搜刮不到,而如果让元国人主动搜集起来送上门来,那就简单多了。同时,如果这个搜集过程完全依赖于元国落后的税收体系,那么还是要耗费不少功夫,但若有东海商品这个利诱,让各地领主有所分润,主动参与进来,事情就更顺利了。

这些商品虽然市价相当于五十万元,但是在产地的采购价要远低于此,综合算起来仍然是大赚了一笔的。而且,现在东海国面临的问题不止是粮荒,还有国内市场萎缩以及就业压力增大的困难,把这些商品交换出去,也是给国内企业减轻了压力。

现在是困难时期,总之要先把难关挺过去,别的战略问题只能延后了。

三名元使加上张弘范相互看了一会儿,最后刘鼎拍板道:“好,我们同意了!还请黄部长尽快拟定文书,我们送回长安,请陛下定夺!”

黄鹤呵呵一笑,顺手又掏了一份合同出来:“都在这了……时不我待,还请诸位尽快动身吧。我国的情况你们也知道,确实旱情紧急,所以才愿意以和为贵。听说元国丰收,五十万石粮食应该不算什么,这种困难时期,大家更应该共克时坚嘛!这份合同对你我可谓互惠互利,如果还不能成的话,我们就只能自己去取了。”

三人一凛,突然感受到了一股悲哀……以往蒙古大军都是任意宰割(字面意义)别人,什么时候居然沦落到这种被人随意拿捏的地步了?

……

5月20日,辽东郡,辽中镇。

辽东生产建设兵团当前主要开发的土地在盖县-辽阳一线,那一带地形较高、无旱涝之虞,经过了千年各民族验证,是辽东最适宜生活的地块。不过,为了安全考虑,他们也在外围地区设立一圈军屯所,以对外敌进行预警、隔离土匪恶霸、保护腹地的安全,这辽中镇就是其中之一。

辽中镇北方,一队并未着甲的东海骑兵正在巡逻着——这么热的天再披甲的话,不用被敌人打死,自己就把自己热死了。而且他们都带着深受喜爱的真陨星枪,骑着迅捷的青岛马,即使遭遇上百契丹兵也不惧,根本没什么着甲的必要。

走着走着,挂着上士衔的队长左离突然挥手止住了队伍:“等等,听,是不是有声音?”

士兵们连忙竖起耳朵来,一人答道:“好像,是有马蹄声?”

另一人立刻接茬道:“是不是又有辽兵来找事了?真是不怕死啊!”

他们现在侵占的土地,有相当一部分都是辽王的地盘,所以之前的几个月里经常有零散的辽兵渗透过来,试图骚扰劫掠。在他们看来,即使堂堂之阵打不过东海军,但凭着来去如风的骑射功夫对付腹地那些种地的农民总可以吧?但是没想到,那些农民可都是退伍没多久的预备役,实在不是好惹的,往往辽兵的影子刚出现,一处田庄的男女老少就警戒了起来,妇孺老人进屋拿枪防守,男人们上马披甲杀了出去,辽兵们根本不是对手。几个月来,辽兵损失惨重,后来也歇停了,不敢再招惹他们,只求他们别打过来了。

所以,辽中镇的这些守备部队最近也没找到什么活干,每天只是无聊地巡逻,难道今天终于有什么情况了?

左离止住了他们叽叽喳喳的发言,又侧耳倾听了一会儿,随着声音越来越清晰,突然脸色一变:“不对,太多了,不是简单的骚扰。快,咱们抄个小道,去前面看看!”

于是他们钻进旁边的松林,娴熟地控着马向北边声音来源的方向迎了过去,不久后,果然发现了端倪——一眼望不到边的马群正在从北方向南运动而来!

“天哪,这么多……咦,没人?”

士兵们发现马群奔驰之后,先是惊慌起来,但很快发现了不对……怎么只有马,没有骑在上面的人呢?这不是骑兵进攻,而是马群迁徙啊!

左离也感到摸不着头脑,但还是很快做出了决定:“段力,你带阿黑和松子回去报信,我们先在这边盯着!”

不久后,报信的骑兵们将消息带回了辽中镇的棱堡内,而堡中的自制电报机则将这个消息瞬时传递到了辽阳城外的四野驻地中。

谢光明收到这个消息之后,不惊反笑,遣人把高级俘虏中的乃颜带来,对他说道:“收拾一下,你族人把赎金送来了,你可以回家了!”

乃颜去年底跟着头辇哥参战,没什么表现,但却倒霉地被困在浑河大营中,之后便被四野俘虏了。他这个名号令谢光明感觉有些耳熟,发密电回去找文化部一查,果然,这家伙在历史上曾经起兵举族反抗忽必烈。这就有些奇货可居了,于是好生养了起来。

今年本土大旱,为此全体大会不得不偃旗息鼓,停止了军事行动,与元国议和,专心内政。但是,他们也没把希望完全放在元国遵守和议上,与此同时做了另一手准备,也就是将乃颜这个大患放虎归山,让他去给忽必烈找麻烦去吧!

当然,也不是白白把他放回去的,而是索要了两千匹健壮母马作为赎金。这些马在辽东,无论是交通、耕地还是繁育小马,都能发挥巨大的价值。今天辽中镇的左离他们所探到的马群,就是这批赎金了。

(sdingdiannn/ddk248666/199031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