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1255再铸鼎 > 第63章 金口新区

1255再铸鼎 第63章 金口新区

作者:修改两次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01 12:00:26 来源:顶点小说网

1257年,七月十一,金口堡建设基地。

“老实点,还想不想吃饭了?”

“走快点,别晃悠!”

一个又黑又瘦但很结实的独眼监工挥舞着皮鞭,将一群衣衫褴褛的高丽长期契约劳工赶下沙船“创世号”。栈桥上,还有四五个这样的监工,手里拿着皮鞭和木棍,把长期劳工们驱向西边不远处一座小山山脚下的营地。

前不久第一舰队返回后,带回了数十名高丽战俘,正好东海商社最近在开发北边的金口港,于是就把这些长期契约劳工投入到这里的建设中。连带着之前的一些长期劳工也沾了光,他们中的一些表现好的被提升为长期契约监工,负责监督新人干活。

这些新监工一个个都神情兴奋、精力旺盛,把自己受过的苦加倍施加到高丽人身上。什么,语言不通?那不更好吗?监工们不管他们能不能听懂,只要不按命令行动,就是一阵鞭子棍棒下去。在这个过程中,高丽人的汉话水平被迫飞速提升起来。

同时俘虏的那艘沙船,因为是平底,也正好适合金口堡附近多浅滩的海岸,所以简单修理了一下就投入运输事业中了。还给起了个名字叫“创世号”,寓意是在荒凉的金口新区创建一个适宜居住的新世界。

这艘船由于是为内河和近海设计的,并没有福船那样高大的艏艉楼,只在艉部有一间小屋子,甲板几乎是平的,平底吃水不深,差不多能运输四五十吨的货物,一艘顶十几艘小渔船。

开发金口地区是今年的决定。东海地区有数万亩适宜开发的土地,当初管委会面对这么多的土地还发愁怎么才能充分利用起来,分配的时候很是大手大脚,这一块种小麦,那一块种大豆,再划出一大片种草做牧场,面积不大的小块土地干脆种上柞树或果树,工业区和居住区也占地不少……到了今年财政状况改善,又招收了不少新劳工,准备先让他们去垦田历练历练的时候,管委会赫然发现,已经没多少“空闲”的土地了!

当然不是说真没空闲土地了,只要把休耕的土地稍微挤一点出来,或者开发一下丘陵地带,又能多出很多可耕地出来。不过东海商社不愿意做这种低效率的事,宁愿去开辟新的地盘。于是他们就决定,把在待开发地区列表上排名第二位的金口地区开发出来(排名第一的是白沙河以南的青岛地区,但此时太敏感没法大张旗鼓地开发),在此处咽喉地带建设一处堡垒,在周边地区开发农业和航运业。

金口地区是去年第一舰队勘探出来的,此时很荒凉没什么人烟,但是当地港口条件好、有多条内河可以通向即墨、莱阳等县腹地,适宜耕种的平原也不小,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此时金口地区的地形与后世大相径庭。在后世的地图上,这里就是一大片陆地,没什么稀奇的。但在此时,这块地上有着一个巨大的海湾深入内陆,提供了大量可避风的泊位。东海商社将这个海湾命名为金口湾。

湾东南方有一个“巉山岛”,通过一道狭窄的陆桥与大陆连接起来,成了一个半岛。这道陆桥也把金口湾与鳌山湾分隔开来,最窄处差不多只有500米,是真正的字面意义上的咽喉地带。

陆桥以西有一道东北-西南方向的小型山脉,管委会决定在此山和陆桥之间建设一个屯堡,也就是金口堡。

金口堡既能控制住巉山岛和西边的平原,又能同时在金口湾和鳌山湾建设港口,把两片海域连接起来,可谓这片区域的核心了。不过这两侧的港口都位于正在慢慢淤积的浅滩上,尖底海船停泊不了,只能通行平底的沙船或者小型内河船。

金口堡今年五月份才开建,现在连个雏形都没有。建设基地上只有两圈木栅栏,里面扎了一些简易的帐篷,靠近山脚的地方有一处建设中的砖石建筑,十几名劳工在工地上忙碌着。

另一边的空地上,一些穿着红甲衣的义勇队员手里拿着木制假枪,保持持枪姿势满头大汗地站着。安全部在这里驻扎了两个什,一个月轮换一次,也不帮忙盖房子,而是按计划正常训练,只起一个震慑作用,既对外又对内。

长期契约劳工们下船之后,就被赶去西边山脚下的营地了。他们将在这里从事一些凿石、烧炭等等的重体力工作,为金口堡提供建设材料。

等到他们走完,岸上的汤桦树指挥几个劳工上船,和水手一起把船上的货物搬运下来,装到后面的四轮牛车上。汤桦树是建设部的人,现在是金口堡建设基地的总指挥。

许嵩涛这时候也从艉屋里走了出来。

第一舰队返回东海后,又抓紧时间再跑一趟,不过这次去的是起点号和白羊号,金牛号和纵横号留下检修。所以许嵩涛暂时无事,带着几个水手操纵创世号跑跑短途运输。

“老汤啊,你们不准备在这陆桥上挖条运河吗?”许嵩涛下到岸上,对着汤桦树打起了招呼。

“运河?或许吧。现在金口刚开发,有南边一个港运输材料就够用了。等以后北面的商业区建设起来,或许是该挖条运河。不过这片海滩淤积太严重,就算有了运河也只能走些小船。”汤桦树一边记录着到岸的货物,一边说。

许嵩涛点点头,大点的海船连这片港区都开不进来,更别说运河了。“不过,商务部不是规划要从北边的五龙河运输原材料吗?看来到时候只能从外海绕过巉山了啊。”

“什么,有这事?”汤桦树有些诧异,似乎是第一次听说。

“上个月全体大会你睡觉了吗?商务部觉得现在的运输路线太长,想直接通过五龙河去莱阳取货,现在正在研究呢。”

汤桦树挠挠头,他还真没注意,“那就先用海船运吧,现在金口堡建设任务重,不可能抽出人力挖运河的。”

今年王泊棠跟着薛之远去了一趟莱阳县,在薛之远的指点下,给薛家家主送了一幅崂山风景图,成功博得了这个老头的好感。之后一番谈判,东海商社与薛家达成了协议,以每贯二十斤的价格收购生铁,每月差不多可以收购八千斤。

这个价格着实黑了点,折合每斤38.5钱了。原先莱阳生铁的生产成本不会超过一斤10钱,售价也不过25-35钱一斤。但这几年到处都在备战,钢铁价格一路上涨,而东海人又是不知根底的新客,自然拿不到优惠价。他们急需原材料,就算如此高价,也只能忍痛买了。

八千斤听上去不少,不过换成公制也就不到五吨,在工业时代简直不值一提,可是在现在已经是薛家冶三分之一的产量了。

现在,这些莱阳生铁先由薛家通过大沽河运输到即墨西北方,再转陆路运输到墨水河,再由东海商社运回东海,又麻烦又危险。

而且,这些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煤炭而不是木炭炼的,硫磷含量很高。

古代大部分的铁都是用木炭炼出来的,不过宋朝时已经开始用煤炭炼铁了,但这算不上技术进步,只是节省成本的举措罢了。因为相比木炭,煤中有不少硫、磷等杂质,炼铁时会进入铁中,导致质量大大降低。直到后世发明出将煤炭炼成焦炭的方法,除去煤中的杂质,才能用焦炭炼铁。

莱阳县既产铁又产煤,这倒是个好消息,至少煤炭来源有着落了。但薛家用煤炼铁,这就很坑了,所以武备组就提出了直接收购铁矿石和煤炭,运回来我们自己炼的建议。

不过这样对运输的压力就更大了,所以商务部看看地图,发现金口湾北部的五龙河向北一直延伸到莱阳县境内,就想着通过五龙河直接去莱阳运输铁矿石煤炭,现在已经派人去考察了。

寒暄一会儿,劳工们搬完了货物,许嵩涛就领船南下了,今天还得再运几趟呢。

这次的货物是一批机械构件和建材,汤桦树等人驾着牛车把货物运回了金口堡,把建材送去工地,就开始组装起来机械来。原来这是一台粘土搅拌机,主体结构简单,由一台从代耕架发展而来的人力机械提供动力,亮点是减速结构和铁质的桨叶。这个桨叶大约长半米,虽然外形有些丑陋,但也是机械组费了好大的底气才锻打出来的,在这个时代也算上一件利器了。

汤桦树赶快让人拿到工地上给正在生产砖块的劳工们试用,果然比手工搅拌方便了很多。在搅拌缸中加入粘土和水后,由四名劳工转动绞盘,带动桨叶慢慢转动,将黏土搅匀。这搅拌机一次能制造半吨的砖用粘土,相比之前的手工搅拌大大提升了生产速度。

汤桦树调整了人力分配,把一部分搅拌工人放到了下个工序制砖胚上。制砖胚说起来简单,只要把粘土放进模具里压实就行了,但为了满足巨量的用砖需求,这道环节也吞噬了大量的人力。下一阶段,机械组会提供一种简陋的制砖机,以提高制砖效率。

制好了砖胚,再下一步就是拿去小土窑烧了。这些土窑烧出的砖,不会直接拿去盖房子,而是用来盖一座16门的小轮窑。

所谓轮窑,就是把砖窑建成环型,内部分隔出多个窑室,轮流烧制。如此一来,一间窑室烧砖时的热气可以提前加热下一间窑室,节省了燃料和时间。这种轮窑技术要求简单,既节省了燃料,又形成了连续不断的生产过程,大大提升了产量,不但能烧砖还能烧石灰,正适合东海人现在的条件。

磨刀不误砍柴工。建设部初期曾经严重困扰于建材不足的窘境,建设了很多小土窑,每烧出一点砖就要拿去盖房子,即使投入了大量人力仍然供不应求。后来他们痛定思痛,暂停住房的建设,把珍贵的建材拿来建设了一个小轮窑,大大提升了生产砖和水泥的速度,之后才有足够的建材来盖房子。今年东海堡里终于建起了一百多间小平房,让所有股东都能从东海102上下来,住到地上了,不得不说很大程度上是拜此所赐。现在建设金口堡,自然也要从磨刀开始。

“好嘞,”汤桦树看着即将完工的轮窑,高兴地自言自语起来,“三天内应该就能完工了,这下子终于能正式开建了。啧,机械组的制砖机什么时候好啊?”

(sdingdiannn/ddk248666/1391300.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