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1255再铸鼎 > 第65章 星火级(第二更)

1255再铸鼎 第65章 星火级(第二更)

作者:修改两次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01 12:00:26 来源:顶点小说网

1257年,十月初八,寒露,阔马造船厂。

“为了这荣耀的一刻,让我们祝福‘寒露号’吧!”

张正义抬起一坛自酿的老酒,和周围海洋部的人一起用力向前推去。酒坛吊在绳子上向前飞去,一下子撞在一艘木船的船头上,哗啦一声撞了个粉碎。

今天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因为东海商社自主设计制造的第一艘海船终于下水了!

为了纪念这一代表着东海商社造船事业真正开始的船型,海洋部将这种船命名为“星火级”,并为它举办了一个盛大的下水仪式,还请了张正义亲自来开光。

为向先贤致敬,星火级用节气命名,由于最近的节气是寒露,所以就从它开始了,同时也特意选在这一天下水。双喜临门的是,当初星火级一次开工了两艘,所以几天后就能见到第二舰“霜降”啦。

此时距离之前的“金牛”和“白羊”下水只过了七个月。这不是说星火级用七个月就能建成了,而是在金牛和白羊建成前,阔马造船厂就按部就班地开始了两艘四百料福船的建造。等到海洋部已经积累了不少海战经验,决定根据他们对帆船的理解,大幅修改船只的设计的时候,这两艘四百料福船已经备好了木料,把龙骨铺得差不多了。这时候需要修改的话,只要改动上层船体就行了,所以才能赶在今年南下季之前下水。

古典造船业就是这样的,有些工序是很难缩短时间的,就算堆上再多人力也没法大幅压缩一条船的建造周期。但是你可以通过同时开工多艘船,来提高成品船只的下水频率。阔马造船厂现在是人力占用大户,正式员工就有过百人,算上学徒等辅助人员都快二百了,更别说还有大量的人力通过伐木、烧炭等等间接为他们服务,因此产能相比最初也大大扩充了。

说起来惭愧,来自现代的东海人居然是土著手中学来的流水线造船作业。

第一舰队从明州返回后,参照北轮造船厂的先进经验,对阔马造船厂进行了改革。他们把造船全过程分为五道工序,每道工序指定专门的劳工负责,完成一条船的某道工序后不是去下一道工序帮忙,而是去下一艘船上继续做此道工序。这样子,经验不足的劳工可以专注于某种特定的工作,得以快速提升熟练度,而总体的生产效率也明显提升了。

最初的磨合期过后,现在阔马造船厂可以同时开工五艘船,每艘船的完成度不同,每两三个月就能下水一艘。

星火级诞生后,原先试造的小福船既没有性能优势,也没有多少成本优势,因此停产了。海洋部已经决定了,阔马造船厂大部分产能用来生产自主研发的船只,最多再造些内河小船,普通的福船或者沙船通过外购解决。

相对于福船形制的起点号,星火级做出了多项改进。其中最显眼的一条就是甲板整体高度有所提升,但完全取消了艏楼,甲板整个前三分之二部分畅通无阻,极大地方便了物资(主要是火炮和弹药)的搬运。艉楼的高度相对就降低了一些,不过由于前面没有了艏楼的阻挡,视野反而好了许多。

之前起点号等船改用了海翼帆,总体来说显著改善了动力,但实践中也发现了几个小问题。比如说三根桅杆前大后小,在风中产生的升力也不一样,如此一来在部分风向中就会产生一个不平衡的偏转力矩,使船有偏航的趋势。虽然可以人工修正,但也挺烦的。

所以,星火级在船首前方安装了一根类似欧式帆船的首斜桅,上面布置了一面三角帆,如此一来侧后风吹来就能产生与主帆方向相反的升力,平衡偏转力矩。

同时,这面额外的首斜桅三角帆也能提供额外的动力。

还有一点,之前的船上为了不阻碍海翼帆的转动,并未像欧式帆船那样用许多斜拉的支索把桅杆固定住,而是和中式帆一样只设置了少数支索,这大大限制了桅杆的高度。而有了首斜桅之后,就能从首斜桅顶部这样一个较高的位置开始拉支索,以一个很大的角度连接到三根主桅杆的顶部,再一直拉到艉楼后面固定住,这样既不妨碍帆的转动,又增加了桅杆的强度。所以星火级的主桅杆达到了15米,比起点号的12米高多了。

另一项重要改进是采用了舵轮驱动的升降式穿孔船舵。

升降舵算不上创新,传统中式船只一般用的都是这种舵,相比之下欧式船多采用固定式船舵。升降舵在浅水时可以将舵升起以避免触礁,深水时可以把舵降得比船底更深,以取得更强的舵效,能够更好地操纵方向。不过这需要一套升降机构,带来的缺点是强度不高,在大洋深处的恶劣海况中容易折断。但现在星火级也不会去大洋,升降舵正合适。

东海人做出的改进是用钢材加固了舵体并增加了石墨轴承,还在舵面上打有多个小孔,在不影响舵效的前提下,显著减少了转动时的阻力。同时,他们还把传统的操舵杆换成了熟悉的舵轮,用绞盘带动铁链操纵舵的方向,转起来就像方向盘一样,操纵起来比以前顺手多了。

除此之外,星火级的船体结构仍然和传统福船差不多,船长22米,宽7米,吃水2.5-3米,和起点号的尺寸几乎一模一样。实际上,这个船体原先就是起点号的逆向工程,当初为了稳妥起见,将新船做得尽可能与起点号一致,以免自己瞎改搞出毛病。

船身的主要材料还是杉木,不过用柞木做了龙骨和肋骨,并且增加了肋骨数量,以加强船体结构,更好地适应火炮的后坐力和海翼帆带来的强动力。这是向成本妥协的结果,柞木是几年前造船厂刚建的时候韩松就让人砍好阴干备用的,数量有限,得省着用。虽然经过几年的摸索,烘干木材的效果也不错了,但龙骨这样重要的部位还是不太敢用,只能慢慢等阴干木材。不过易耗和不重要的部位,都大量采用了烘干的杉木和松木。

福船标志性的方形艏和水密隔舱也没有取消。

陆平这次也参与到星火级的设计中,虽然他身在建设部,但心一直挂在帆船上。他研究过很多船型,曾经很疑惑,为什么传统中式船的艏部大多都是方头方脑的?这样不是阻力很大吗?后来他去造船厂问了胡进宝,然后实船考察了一番,才搞清楚原因。

中国船匠并不是不懂尖头阻力小的道理,福船在水线之下的部分,也是很科学的流线型。之所以水线之上是方形的,是因为如果做成尖形,就会在内部形成一个三角形的船舱,不好放置货物。反正这部分也不在水中,所以干脆砍掉,还能节省一点木料和船重。

陆平听了眨眨眼,觉得很有道理,本来还想做成尖头试验一下,现在决定还是遵循前辈经验的好,不要一次上太多新技术弄巧成拙了。

另一项水密隔舱,由于海洋部第一次自己造船,心里没底,所以即使增加了肋骨,还是保留了这项强化结构的设计。

但他们也没完全照猫画虎。原先的隔舱板是木头拼成的一整块厚薄均匀的木板,但根据材料力学,主要受力的就是隔板边缘的一圈,内部起到的作用其实很小。所以造船厂把隔舱板和肋骨结合在了一起,先在肋骨两端加了一道横向的木梁,再在中间立一道竖向的木柱支撑起来,形成一个“T”字结构,然后再在空白处铺上薄木板以隔水。这样在保有原来功能的前提下,船体的结构强度提升了不少。

结构强度提升之后,船舱内部原先一些无所谓的零碎就可以一扫而空,整体结构简洁了许多。原本起点号船体内部的不少舱室是错落布置的,现在星火级就简单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是水密隔舱分割的底舱,放置压舱石和粗笨货物,上层是贯通的夹舱,住水手和放置轻便货物。

当初画概念图画到这里的时候,海军组的人一度深受鼓舞,雄心勃勃地要把这层夹舱设计成一层炮甲板,在舱壁上打出若干个炮窗,放置上火炮。这样星火级立刻就能变成一艘火力惊人的炮舰,到时候海战只需要躲在安全的舱壁后面打炮就行了,简直美滋滋啊。

但是最后一计算,不得不向现实妥协。由于星火级仍然是条不到二百吨的小船,船舱空间很有限,所以这层贯通甲板是处于水线之下的,不可能开炮窗。如果再加高船体,那么对原设计修改过大,他们对稳定性很没有把握,所以只能取消了这个设计,火炮仍然要放置在露天甲板上。当然,即使做不成炮甲板,也是有好处的,底舱分了两层之后,就有空间多设计几个居住舱室,至少高级水手可以改善一下居住环境了。

再说了,以商社现在的铸炮能力,就算有炮甲板也是白搭。就这么点炮,连露天甲板都放不满呢!

火力不足仍然是个大问题,炮不光少,还弱。现在的60mm虎威炮发射900g(2磅)炮弹,只能对付一些小船,稍大一点的船打上去就跟挠痒痒一样,大多数时候只能攻击敌船的动力,或者发射霰弹洗甲板。

虽说海军组已经发展出了一套适合接舷战的战法,应付海盗是够用了。但考虑到将来可能有的更大规模的海上冲突,他们还是想要更大的火炮,以快速处理具有数量优势的敌船。

武备组今年搞出新型火药后,雄心勃勃,做了个计划,试图一步到位直接制造100mm口径的火炮。这级别的火炮能发射3.6kg(8磅)的炮弹,威力远超虎威炮。海洋部一度深受鼓舞,设计星火级时就以搭载这型火炮为目标。

不过现实很骨感,这炮还不知道哪年才能问世呢。计算下来,这样的火炮至少要四五百公斤铁才能搞定,而现在的技术条件最多只能搞定二百公斤级,所以工业部还在忙着搞产业升级,一时半会是折腾不出新火炮来的。

所以现在寒露号只能凑合着用虎威炮和“近战武器”虎蹲炮。

虎蹲炮由于射程太近,而占用的炮手数量和虎威炮一样,已经被义勇队弃用了,但由于搬运轻便,接舷战前来一轮效果显著,所以仍然被海军保留着。反正船上不在乎那点载重,随便找个位置一塞就行了。

不过有个好消息是,由于武备组搞出了低膛压的新型炮药,所以最新一批虎威炮的设计有所改进。新型虎威炮虽然口径还是60mm,但是重量降低到了120公斤,机动性提升了不少,所以……安全部准备换装新虎威炮,把他们现存的旧虎威炮全淘汰给海洋部了。好吧,虽说是旧炮,不过威力还是一样的,也就是重了点,对于海船来说问题不大。拜此所赐,寒露号能够搭载五门虎威炮,总算是能初步自保了。

总之,经过多年努力,海洋部终于获得了一型外观优美、帆装先进、“火力强大”的船只,可喜可贺。

之后进行海试。由于采用了更大的帆,风向最好时寒露号一度达到了9.5节的航速,加强后的船体在这个速度下也依然很稳。

这样的机动性,几乎可以傲视东亚海面了。海军组对它很是满意,打得过的小船逃不掉,打不过的大船追不上,可以很好地满足战略需求,有几人甚至摩拳擦掌要去当海盗了。

不过对于海洋部的主要任务——贸易来说,这么高的速度其实没什么卵用。反正都要等上几个月风期,早到个一两天没什么区别。所以真到出海的时候,还不如尽量多装点货物,加深吃水,速度有个五六节就够用了。

星火级与起点号这样的四百料福船大小相仿,但起点号撑死装个七八十吨货物,而星火级装了一百吨后仍然能和满载的起点号差不多快,运输能力大大提高了。

如果不装货物,星火级极限情况下最多能塞进去一百名乘员,只是这时候居住条件和贩奴也差不多了。正常情况下额定搭载二十五名军官与水手,其中十人负责操控船只,十五人负责火炮。虽然有分工,但其实也没那么细,经过海洋部长期的素质教育,现有的水手基本都成了全能选手,既会操船又能开炮,还懂文化至少认识拼音,必要时甚至还可以去陆上比划比划,可以说全是精锐了。

为了最大化发挥这些老水手的作用,海洋部准备在这次南下季塞四十个船员进去,新老搭配,以尽快培养更多的水手。

现在新来的水手已经不能立刻“插一脚”了,必须先进行一年的实习,实习期内只能拿每月3贯的固定工资,一年过后才能分到半脚,再过两年才能分到一脚。即使这样,由于有了之前一年暴富引发的示范效应,来应募水手的人仍然络绎不绝,让海洋部选出了不少好苗子,看得隔壁安全部实在是羡慕。

(sdingdiannn/ddk248666/1391302.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