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1255再铸鼎 > 第676章 射雕计划 上

1255再铸鼎 第676章 射雕计划 上

作者:修改两次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01 12:00:26 来源:顶点小说网

1273年,5月5日,中央市。

郑绍明的新理念及相关政策尚在发酵之中,他需要与自己的心腹讨论出具体的方案并战胜全体大会中的政敌们,这是个漫长的过程。但在此之前,他们还有更重要和更紧急的事情要做,比如眼皮子底下的军事问题。

郑绍明接过一份标题为《关于的概述》的厚文件,简单翻了一下,看得头晕眼花,最后还是摇摇头,把它放在了桌子上。

《射雕计划》是总参谋部很早以前就开始秘密制定的最高级别的对元作战计划。

最初,这是一份假定蒙古大军仍按历史进程于1268年围攻襄阳而展开行动的计划。但是,由于历史产生了偏差,并且各势力的实力对比在不断变化着,因此这份计划也频繁进行着修改。到了最后几个版本,这份计划的主要内容已经从襄阳阻击演变成了对元国的全面进攻,面目全非了。

而今年临安事变的发生使得这份计划骤然进入了最终版——无论是管委会还是全体大会都判断事变之后很快会激发各方矛盾,从而引发大规模的战争。与其坐待变化发生,不如主动出击。因此,现在就终于到了把这份期盼已久的计划正式实施的时候了。

而多年的不断完善也使得《射雕计划》详细到了极为复杂的地步,里面分卷别册记述各军种的扩编、训练、装备以及情报收集、战略进攻、后勤等繁杂的内容,已经不是人力能短时间遍览的。因此军方又做了一份概述出来,简单列明了计划的主要内容,以供高层参考,但即使是这份概述也令人眼花缭乱,不是郑绍明能一眼看清的。

“你们还是先简单介绍一下吧。”他对面前的宁惟俞和李涛两人说了这么一句,然后便起身泡茶去了。

两人对视了一眼,无奈地摇了摇头。代表安全部的宁惟俞拿起了那份计划,然后讲解了起来:“那我先简单说陆军的计划吧。

根据射雕计划,未来我们将面对一场前所未有的规模巨大的战争,在河北、中原、长江三个战略方向都存在作战的可能。因此,现在的军队规模远远不够用,必须进行大幅度扩充才行。根据总参的需求和大会的意向,我们将在一年内将陆军兵员扩充到五万级别,也就是比当前提升了一倍,并在未来预备更多的扩充能力。

这次扩军规模如此之大,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准备分三个部分进行,也就是扩编、扩充和装备升级。

第一部分,扩编,指的是基础战术编制单位——也就是合成营——数量的扩充。根据当前敌我情况来看,营级规模的合成化仍然是合适的,既足以在一个细分方向对付大多数敌人、完成作战任务,又可以灵活调动。因此没必要提升基础单位的级别,而是要继续增加这级编制的数量。

我义勇师现有16个合成营,此外还有各军分区的守备营、独立骑兵营、炮兵营、后勤旅、保障营等34个普通营级单位,总计约两万两千人。第一轮的扩编过程中,将在总人数不变的情况下,提拔一批军官并从普通营抽调兵力,将合成营的数量扩充到24个。”

听到这里,在旁边煮水的郑绍明提问道:“一次多了一半的编制,不会影响指挥能力吗?”

宁惟俞很自信地说道:“没问题。我们不是突然扩充,而是早就为此准备了。在此之前各营军官都是超配的,现在即使扩编一半,也不会影响组织度。实际上即使增到24个营仍然有一定的富裕,将来打起来之后,还可以随时根据战功提拔军官组成新营。”

郑绍明点点头:“很好,那你继续。”

于是宁惟俞继续说道:“这么多营,就不可能由指挥部一一调遣了。我们将仿照四野的成功经验,将多个合成营编为野战旅,使得旅的数量增加到四个。原则上,每旅包括四个合成营、一个旅部、一个保障营和一个后勤营。”

郑绍明又打断了:“保障营和后勤营有什么区别?”

宁惟俞干脆起身坐到了茶几边上:“保障营的骨干是非战斗技术人员,一般会随大部队行动,提供医疗救助、军马管理、军械修理、精神抚慰等等必不可缺的辅助工作。而后勤营是从战略后勤旅抽调出来并且填充入普通兵员后组成的,负责来往于后方和各部队之间输送补给,同时本身也有一定的战斗力。”

郑绍明试了试水温,开始取茶叶:“嗯,我知道了……等等,还有个问题,既然有24个合成营的话,不是能编六个旅吗?”

宁惟俞挠挠头:“是的,但不能都编进去,还要留一部分兵力负责本土守备并应付突发情况,前线有需要的话也可以及时支援。有些小规模任务派个旅过去的话太劳师动众,这时候让独立的合成营去就行了。”

郑绍明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有道理。”

宁惟俞突然想到了什么,补充道:“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准备设置一个临时的“师”级编制,负责在一个大战区协调指挥野战旅和其余的独立单位。一般来说,一个师会有一个野战旅和若干个普通营或者临时组成的团级单位,野战旅负责冲锋陷阵,普通单位跟在后面占领城池,并且护住后路保障后勤运输。”

“嗯,是该这样。”郑绍明往他面前推了一杯茶,然后看着宁惟俞期待的面孔,记起了什么关键词:“既然如此……当初我们的陆军叫‘义勇队’,后来逐渐提级成了义勇旅、义勇师。直到现在,陆军兵力还是放在义勇师这个编制下面的,现在有了独立的师级编制需求了,那么这个义勇师的名号也该再提一提了吧?”

宁惟俞激动了起来:“对,义勇师再提一级……就是义勇军了。”

旁边的李涛笑道:“现在可算是到义勇军现世的时候了吗?不容易啊。”

郑绍明端起了茶,也有所感慨,不由自主地看向了东方最初登陆地的方向:“是啊,终于到了这个时候了……”

宁惟俞也喝口茶润了润嗓子,又继续说道:“好了,我继续。如上所述,在将现有兵力改编为更多单位的同时,每个单位的人数肯定就少了。第二部分“扩充”就是指人员的扩充。安全部将按照既定程序,延迟一部分现役兵的退役,并征召预备役和新兵,训练后填充入上述编制中。规划中,经过充分动员后,每个合成营会有八百至一千人的兵力,而每个野战旅将达到五千人的规模,义勇军总兵力达到五万,这几乎可称为势不可挡了。”

他顿了一下,又继续说道:“这么多兵力,所需要的装备也是天量的,那么第三部分就是装备的升级了。从装备的数量来看,我们是不缺的,这些年来储备了大量的军服、军用食品和枪炮等等。但有个问题是,其中不少都落伍了……从理想上来说,自然是让全军都装备上最新的后膛化武器为好,但从现实来说,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定然是新旧装备并存的。即使一时全部换装新武器了,等将来有更先进的武器出来,这个问题还是会冒出来。这不光是个战斗力的问题,还是个后勤难题……”

这些年得益于基础工业的进步,军备水平飞速提升。这自然是好事,但也带来了一些装备管理和后勤上的难题,不同等级不同弹药的装备并存,管理起来很是头疼。相比之下,十年前军中只有风暴枪和龙吟炮两种主要武器,可真是简单明了得很。

而且,这个问题恐怕并非是个一次性问题,即使这次产能全开全换了新装备,将来随着更先进的武器诞生,还是会面临这种局面。所以,对此不能视之为短期困局而轻视,必须作为长期事态而拿出一个应对方案来才行。

郑绍明突然止住了他:“我记得总装不是和总后的马原他们交流过,拿出过一套方案来么?”

宁惟俞点点头,说道:“是的,我刚要说这个……马原他们把装备分成了一线、二线、三线、储备、淘汰五个等级。

一线就是最先进武器不用提,配备野战部队;二线则是稍差一点的,配备守备部队;三线是配备给殖民地军队、训练营或预备役的武器;储备是落伍但质量还不错的,可以封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淘汰是过于破旧或者落伍不能用的,可以回收废品或者外售。这么一整理,梯次换装,倒也不乱。

那么把这个整理出来之后,接下来就是工业部门产能全开,生产装备了。

枪械方面倒是好说,现有的真陨星倒也够了。但现在够不等于打起来还够,所以我们仍然应该储备一批武器弹药,也不麻烦,全力生产新栓动枪和12-65铜壳弹就行了……”

这时郑绍明突然抬起头来:“嗯,都上铜壳弹,不嫌贵了?”

宁惟俞笑着答道:“出厂价是贵了点,但其实子弹也用不了几吨铜。一枚弹壳连10g都不到,铸成铜钱也就五文,一吨铜就能造十万发,成本大头是花在了在加工上。当初研发的时候望而却步,但现在既然已经造出来了,那说明难题都解决了,接下来扩大产量也顺理成章了。两个厂都上了专用生产线,产量是有保障的,成本早晚也能降下来,而且铜壳弹是能复装的,综合算下来未必就比纸壳贵。更何况,现在生产的弹药可能要几个月后乃至一年后才用,纸壳弹储藏不好就容易吸潮,当然还是铜壳弹更好备战。”

郑绍明笑了一下:“好,你继续。”

宁惟俞继续说道:“还有就是新型栓动步枪。它结构其实也没比陨星复杂,都是耐操型的,产线起来了产量也就上去了。听说前线有人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星雨,很不错,就这么定了吧。此外再少量生产一些小口径新枪和子弹也就够了,总不会浪费的。

还有被服食品,这部分也好说,更新换代不快,民间企业也能生产,很容易就储备起来了。

但大炮这方面,就有问题了。现在15式乙已经解决了后坐问题,相比旧式龙吟炮在各方面都有明显优势,将成为我们以少胜多的真正依靠,应当立刻大批量生产,尽力给野战部队全体换装才行。但是,这就要跟舰炮抢产能了……”

说到这里,宁惟俞看向了代表海军的李涛。

陆军所用的15式乙野战炮和刚刚大显神威的17式舰炮实际上是同一条生产线上下来的,只不过长度差了一截而已。这在平时自然有通用性和生产性好、降低成本、便于维修等优点,但在这个整军备战的关键时期就意味着双方要争夺珍贵的产能了。

李涛见两人都把目光投了过来,感觉有些瘆人,只好也坐到了茶几这边,苦笑着说道:“我说,你们不能这样啊,我们的宝贝刚在临安立了功,你们就想着兔死狗烹了?”

宁惟俞嘿嘿笑了起来:“但这兔子不确实死了吗?南宋水师都覆灭了,还有什么海上势力能与你们抗衡?既然如此,还要那么多舰炮干嘛?一艘燎原级装备炮,这都够我们两个合成旅用了啊!”

郑绍明也拱火了起来:“说起来,燎原级服役两艘,即将建成两艘,还有两艘刚开工,未来海军将有六艘可用,这怎么都够了吧?”

李涛下意识想反驳,但一下子也噎住了,他们好像说得对啊!

东海海军现在其实可以说非常尴尬:一方面,随着主力舰逐渐蒸汽化,过去风帆时代的海军运行模式已经严重不适应了,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行——所谓的改革,自然就是装备更多的蒸汽战舰;另一方面,放眼望去,世界上已经罕有能与东海海军一战的敌手了,下阶段东海军的主要任务将是陆战,可想而知资源分配会向陆军倾斜,而这必然会影响海军的改革进程。

甚至,海军说不定还要去帮着赚钱来供养陆军,比如运运货缉缉私收收税什么的,这可真是……

这时候宁惟俞又落井下石道:“看看,燎原号和真炎号建起来足足花了八十多万元,这两艘船就是银子造的啊!平时也就罢了,但现在关键时期,每一分钱都是紧张的,用在陆军上显然有更大的收益嘛!”

(sdingdiannn/ddk248666/2005517.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