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1255再铸鼎 > 第681章 舆论洪流

1255再铸鼎 第681章 舆论洪流

作者:修改两次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01 12:00:26 来源:顶点小说网

1273年,6月17日,华亭县,浸香书坊。

“《震惊,御街之难的真相竟是这……”坊主陈维纲拿起一份新到的底版,刚读了一段,就不禁哑然失笑,“又来了,他们就不能换个词吗?”

作为华亭县最大的印刷工坊之一,浸香书坊承揽了大量报刊的印制工作,因此也能在掌握到大量的第一手消息。这两个月来,天下大变,陈维纲不仅能在第一时间知道最新的时事变化,还能隐隐感觉到舆论界正在被一股洪流冲刷着,好几份报纸不约而同地刊登出对上届朝廷不利的消息——这在以前也有,但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远不及现在。现在的这一批文章写得极其高明,让人看了不由得觉得大宋差点就要毁在贾似道手上,甚至都要感叹东海人做得好了……要不是这类的文章陈维纲看得实在是太多了,他也不会对此产生疑惑。

但他能看出来,不代表别人也能。对于大部分识字之人来说,报纸已经成为一个可靠而权威的消息渠道,对于上面的消息,他们不说深信不疑也总是偏信的。现在被这股前所未有为所未闻的舆论洪流冲刷过之后,他们的观念也潜移默化地被改变了,对旧朝廷的认可度大幅下降,相应地对东海国的恐惧也减轻了不少。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舆论战。

陈维纲继续读下去,接下来几篇也是类似的内容,这让他不禁摇了摇头:“这都是谁写的?”

旁边的纪铭哧笑了出来:“还用说吗?肯定是东海人放出来的口风,意在抹黑贾师宪,好为他们自己正名。不过也不尽然,你看那个落岚轩还有那个象凤先生,都不是会拿钱办事的,也跟着撰文起哄。估计他们是早就对贾师宪不满了,读了东海人的雄文后有所启迪,自己也跟着开始写了。”

纪铭作为一个本土出身的“社会活动家”,前几年的运作一直不温不火,虽然搞了不少事出来,但反响都不大,也就是在报纸上写点文章打出了点名声来。直到这两个月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华亭县的诸大族心思浮动却又不知所措,这才记起有他这么个人才。于是他便一时间炙手可热起来,成为各家的座上宾。

有了机会后,他便趁机提出了一个“华亭宿老公议治事”的方案,还真得到了不少认同。只不过华亭县是真有些家大业大的,一时还没法立刻做出决定。纪铭一面游说,一面也在时刻关注局势变化。他之前与陈维纲打过不少次交道,也知道他这里消息灵通,因此经常来往这边,万一又出了什么什么大事好及时做出应对。

陈维纲惊奇道:“这你也知道?”

纪铭得意地说道:“我认识一位张兄便在吴淞报社做编辑,他可是跟我说了不少内情呢。不过这倒无所谓了,此事对我们有益无害,我们该想的是如何借这个东风,推进我们自己的事业才对。”

“别老我们我们的,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坊主,这等大事还是你自己去做吧。”陈维纲皱了一下眉头,赶紧与他撇清干系,“对了,昆山的事你知道了吧?”

纪铭有些酸溜溜地说道:“知道了,昆山的鹿小友还邀我去那边参谋议事呢。真没想到,昆山竟比我们华亭动作还快。”

上海镇就在华亭县治下,而且华亭本身也是人文荟萃之地,可以说是整个江南新思潮的发源地了。结果没想到,明明有自己这个有识之士在奔走呼吁,可是华亭在这场千年未有之大变革之中仍未能拔得头筹,被昆山县抢了先,这让纪铭有些酸溜溜的。不过昆山那帮子人虽然建立了议事会,但毕竟是开天辟地头一遭,心里没底,所以广邀各地名流英豪共赴昆山议论天下大势,纪铭好歹也是有些名声的,自然也在受邀之列了。

陈维纲叹了口气,说道:“是该议一下啊。唉,这世道是变得越来越快了,谁知道前面又有什么变局呢?再者说了,他们……你们这是公然对抗朝廷,就算再怎么有理,靠昆山、华亭区区几县也是成不了事的,还是要拉上更多州县一起才成啊。”

纪铭把手上的折扇捏了起来,往左手掌上一拍:“就是这个道理!”

……

6月28日,昆山县。

“啊,是乐庵先生,快,请坐上首。”鹿可言面带微笑,对着一位长须老者如此说道。

鹿可言便是当初在昆山县聚众议事的那名后生,在他的首倡之下,各界名士纷纷响应,时至今日,举世瞩目的浙西北(昆山、华亭一带现在属于两浙西路北部)英雄大会终于召开了。鹿可言现在意气风发,众望所归担任了大会的主持人,现在正在引领新到的豪杰入席就座。

虽说这次大会是新思想催生出来的新玩意,但即便是东海国的议事会也得讲究个资历牌面,更别说传统观念更为浓郁的江南了,所以到场的豪杰们还是得互相认个眼熟,按名望辈分排个座次,然后才正式开会议事。现在这位刚到的“乐庵先生”,就是孝宗朝名臣大儒李衡的后人,在昆山素有名望,年纪也大,因此自然该往上座。

“这哪行?老夫虽然辈分长了点,但这可是新鲜东西,还是得靠你们年轻人来谈,我上去不是添乱吗?”乐庵先生谦虚道。

鹿可言笑着说道:“哪呢,一会儿议论起来,各方人士吵闹起来,说不定得出火气。还得您这样有名望的才能震住啊。”

说着,他便引着乐庵先生往前面走去,后者本也只是谦虚,半推半就就坐了过去。

既然最大一个都坐好了,别的也没什么好说的,又折腾了一会儿之后,豪杰们便都入座了。

现在江南地区已经出了梅雨季,正是炎热无比的盛夏时期,最为令人难耐,议事堂内的人也不免很快出了一身大汗。但这仍无法阻挡他们火热的心情,讨论很快进入了白热化……

不过这白热化有点过了啊。

“我们嘉定也……”

“我是卢泾畔……”

“我家前年被收了三百亩公田……”

“朝廷的税制实在是太随意……”

“各县该自编团练,携手……”

“嗡嗡嗡……”

议事堂内坐了上百个人,都是来自周边地区的名人,初逢这么大的场面,每人都想出出风头,争先恐后地发言,结果闹得场面一团糟,最后谁说话说了什么完全听不清,会议完全进行不下去啊。

鹿可言看到这混乱的场面,一下子懵了,连忙转向身边的纪铭问道:“容肃兄,现在该如何是好?”

纪铭也手足无措,他写些文章鼓动别人去做事还行,可真遇到这种场面自己也没办法啊,于是只好继续转头向右边的一人问道:“汪兄,你们东海国那边开会难道也这么乱么?”

这人正是东海国的汪洪,实际上他是统计组的人,这阵子正在上海活动,顺手被王泊棠抓了丁派到这边来旁听,顺便“指导”一下,也算是专业对口。

纪铭等人并不知道他这一层身份,只知道他是东海国民,但即使知道了也无所谓,本来他们就深受东海新思想影响,对东海各项体制多有借鉴,而且此时也确实希望东海国能有所干涉,帮助他们抵御朝廷的威胁。

汪洪摇摇头,从桌上拉了一个香炉过来——屋内人多,为了除臭,摆了不少香炉——把上面的细香柱按灭又掰成好几段,往左一推,说道:“鹿兄弟起来主持吧,人员不得随意发言,必须先举手,然后你点名才可起身讲话,每次发言以这一小段香的时间为限。”

实际上东海议事规则还有很多细目,不过一时间也没法跟他们解释太多,只能先用最简单的来了。

鹿可言如获至宝,连忙道谢,然后站起身来,正要先找块惊堂木拍桌子让他们安静下来,一个意料之外的声音就帮他完成了这一点——

“不好了,大事不好啦!”

声音是从室外传来,吸引了众人目光后,场面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很快就有一人匆匆闯入了室内,脸上带着惊慌的神色。

鹿可言刚站起来就遇到这个情况,愣了一下,随口问道:“何兄,这是出什么事了?”

刚进门的何姓青年双手扶着膝盖,刚喘顺两口气,就抬高声音说道:“周知县送来的消息,太后们、官家和朝廷已经封了张世杰为‘沪国公’,带着一将新军北上‘加强江防’来了!”

周知县就是昆山本县的知县,按理说鹿可言他们这么胡闹是公然跟他作对,他该管一管才对。不过他也是扬州士绅出身,立场与昆山同行一致,思想很是开明,同时他是旧朝廷任命的,对陈宜中的新朝雅政不怎么看得上,因此也就由着这个“议事会”动作,甚至还给他们通风报信。

但就算他不管,也另有管事的来了!

“什么!”场上不少人立刻震惊了起来,“贼子乃敢?!”

张世杰最终还是没有在战时就义,虽然当时在城门上很英勇,但后来当谢太后她们被带回皇城之后,他还是在她们的命令下投降了,做了东海军的俘虏。

虽然他在临安防御战中战败,但平心而论,不是他不努力,而实在是东海军过于强大,就算再有十个张世杰也翻不了天。单就战时的表现来看,他还是可圈可点的,在劣势情况下尽可能给东海军找了些麻烦,而且忠心尤为可鉴。这一点对于东海国来说未必受用,但考虑到接下来的局势,还是有一定利用价值的。所以,临安条约签订之后,东海军撤离临安,这名悍将又被平安放了回去。

在当下这种特殊时期中,皇室和新朝廷急需一支忠于自己的武装力量来重掌局势,而在外的军阀立场摇摆,能保持中立不投靠别家就不错了,还能指望他们怎么效忠呢?因此,张世杰就成了新贵们唯一能倚为柱石的大将,最终非但没追究他的战败之责,反而多加勉励,又加官进爵,着他整顿新军,为朝廷重建军力。

实际上,临安周边的新军虽然被东海军击溃,但东海军打得相当克制,并未大幅杀伤有生力量,对他们那些破枪旧炮也看不上。所以新军只是编制被打散了,人员没少太多,装备也仍然很充足。

张世杰只要稍加整理,新军很快就恢复了大半元气,连补充新兵都不怎么需要,甚至还淘汰了一批之前表现丢人的。如此去芜存菁后,他将新军整编为六个将,集中在临安城北临近大运河的一处小港旁边整训,争取早日脱胎换骨,洗刷“咸淳之耻”。

不过,还等不及他与东海军再次对上,昆山等地的乱臣贼子们就先跳出来了。于是陈宜中等新贵恫吓无果后,果断让张世杰带兵北上,以实际的兵锋震慑他们。既然是震慑,也就不讲求什么保密和兵贵神速之类的,反而大肆宣传还登了报纸,行军也大张旗鼓慢腾腾的,消息自然就先一步传到了昆山来。

听了何兄的讲解后,鹿可言倒吸了一口凉气:“朝廷居然真敢动兵?这,这可……”

“这可如何是好!”

突然一个中年士绅站起身来,然后朝上首一拱手:“我突然记了起来,我有个侄子在上海行商,他儿子快满月了,我得去给他贺喜才行。诸位,我先走一步了,你们继续谈啊……”

(sdingdiannn/ddk248666/200671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