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宋成祖 > 第422章 字典

宋成祖 第422章 字典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01 18:20:46 来源:顶点小说网

“官家的诗篇当真是越发气魄雄浑,今后你在朝中,可是要多加小心,侍奉英主,可不用于守成之君,你懂吗?”

吕好问笑吟吟对着黑瘦了许多的儿子吕本中道。

却是吕本中,他眉头微皱,有些不以为然。

“父亲,吕相公和刘相公是位极人臣,为相时间太长,不得不让出位置,更何况他们是去开封,依旧执掌权柄。父亲居然打算请辞,回乡耕田著书,这又是什么道理?”

吕好问呵呵道:“小子,你是不一样了……功成身退,悠游岁月,难道不好吗?”

“当然不好!”吕本中气咻咻道:“父亲,还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有人去做,哪里就到了退居山林的时候?”

吕好问将眉头挑了又挑,沉声道:“你跟我说实话,到底有什么打算?”

吕本中努力吸口气,突然喜滋滋道:“父亲,你知道孩儿这段时间,办了多少学堂吗?”吕本中是奉命去真定府建立学堂的,老吕也挺关心这事的,毕竟这是儿子的政绩,实打实的,关系到日后的前程。

“有几十所吗?”吕好问已经尽量高估。

可吕本中微笑着摇头,“父亲,已经有一百八十多座学堂了。”

“怎么会?”吕好问惊得老脸变色,不敢置信,“怎么会那么多?小子,你不会谎报政绩吧?区区一个府,又是北方的府,怎么会有这么多?而且这么多学堂,要多少书籍,要多少笔墨纸砚,又要多少教书先生?”

吕好问接连提问,因为这个数字完全超出了他的预计,一个府就有一两百个学堂,一个路有多少?全国有多少?

一万?

还是十万?

尤其是真定府,这属于沦陷区,说句不客气的,就是文脉断绝的蛮夷之地,没有个几十年,上百年,根本恢复不起来。

就拿国初的巴蜀来说,也是如此,直到三苏崛起,巴蜀的文人才终于在朝野有了自己的地位,计算时间,也是差不多一百年。

“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再有十年,河北之地就会恢复昔日的文脉,甚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吕好问微微叹息,“我还是想不通!”

吕本中轻叹道:“父亲,孩儿最初也想不通……可是当朝廷大力铲除豪强,在地方推动兴学的时候,民间的力量一下子就爆发出来,每个村镇都把最好的地方贡献出来,甚至还有人家拆了祠堂的砖瓦木料,用来建学堂。”

“荒唐!如何能怠慢了祖宗!”吕好问感叹之后,却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有些东西,自上而下,怎么都推不动,可自下而上,却会显得轻而易举。旧的豪强被解决掉,毫无疑问,意味着新的机会出现了。

下面的百姓看到了机会,自然愿意投入教育,该换门庭,提升地位……杀了地主,分了田,当然不会让人人都过上地主的日子,但是却打开了上升通道,可以努力向上,不至于躺平待捶。

自然而然就有了动力。

这其中的奥秘吕好问未必情况,可他知道了一件事,读书人会比原来多太多了。他们吕家能够世代宰执,在大宋朝独领风骚。这里面就跟吕家的双重身份很有关系。

他们既是高官,又是大儒,两条腿走路,在道学一脉有着相当的份量。

“小子,你说要是把这些年轻学子,争取到咱们吕家门下,又该如何呢?”

吕本中认真想了想,用更认真的态度对吕好问道:“我猜官家会砍了咱们的脑袋吧!”

一句话,险些把吕好问噎死。

“你想气死我啊!我的意思是让这些年轻学子接受咱们吕家的学问,这总不会恶了官家吧?”

吕本中思索了一阵子,还是摇头了。

“父亲,说实话,孩儿觉得咱们家的学问未必能得到认可。”

“为什么?是学问不好?”吕好问急了,这是之一他们吕家祖宗,岂能忍了!

“倒不是学问不好,是不接地气。”

“不接地气?什么意思?”

“父亲请想,这么多人读书,如果还是空谈天理人欲,气理之争,只怕会被人嗤之以鼻吧?”

“呸!这是学问的根本,放在哪里,都是如此,怎么会被嫌弃?”吕好问觉得他这个儿子越来越不对劲了。

只不过老吕稍微沉吟,也不得不承认,儿子讲的有点道理。

就像他们讲学,一次能聚集几十人,就算是盛会了。

过百,过千,那是要在太学这种地方,还要遇上科举,才能登坛讲学,广收门徒。

可是像吕本中介绍的这样,一个府就有那么多的学堂,如果毕业的学生都只会辩经,谁来养活他们啊?

吕好问再三沉吟,“我明白了,这是要学以致用啊!”

吕本中眼前一亮,“老爹总结的到位!”

“什么到位!这是断了咱们家几代人的辛苦!推到一切,要重新来过!”吕好问气哼哼道。

吕本中只是讪讪一笑,不敢言对。

过了一会儿,吕好问突然以手击额,怒道:“你给为父说清楚,是不是有人指点你的?凭你的本事,还想不到这些,不想挨家法,你就给我说清楚。”

吕本中扛不住,只能道:“这些时候,官家不断下手谕,询问孩儿办差情形,又跟孩儿讲了不少想法……”

“懂了!”

老吕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这个结果不出预料,却又让吕好问心中凛然,看起来官家是早有准备,全都算计到了。

所谓再造乾坤,必定是要重新洗牌,改天换地的。

名门大族,如李太师,那是以卵击石,自然会被淘汰……像什么桐木韩氏,梅花韩式,已经被官家碾碎。

九牧林家倒是聪明,林景贞的前程基本无忧。

现在又到了他们吕家头上了,是该下本钱了。

“我明白了……对了,前些时候是不是太上皇得了官家的要求,正在修书?”

吕本中点头,“确实如此,太上皇万事皆可,唯独不能为君啊!父亲,你能胜过太上皇吗?”

吕好问翻白眼了,笑话!

赵佶那是文采,你爹的强项是治学,懂不?

吕好问背着手,反复思忖,渐渐的心中有了定计。

不日,吕好问面见赵桓,官家很是热情,给吕好问准备了座位。

“吕卿,令郎在真定府做得很不错,朕打算将真定经验推广两河,择机向全国推广……你可教了个好儿子。”

吕好问连连点头,又道:“官家,老臣以为推行教化的事情可不简单,必须要思虑周全才行。”

赵桓眉头挑了挑,笑道:“吕卿有何高见?”

“官家,老臣以为兴学之后,读书学子会增加十倍,甚至更多……这么多人读书,总该有个规范……就拿最基本的字来说,天南地北,各地方言不同,读法也不尽相同。本朝在仁宗年间,修了《集韵》,是按韵编字,后来又修了《类编》,是按照部首编排,两本书合在一起,是许多学子必备之物。只是如今又过了几十年,且要通行天下,是不是该重新编一本书,规正文字,一统读音?”

赵桓眼前一亮,好一个老吕啊,你发现了盲点。

“吕卿,你既然提了,那就由你来修,如何?”

吕好问躬身道:“老臣责无旁贷,只是老臣还想请官家赐一个名号,臣才好办事。”

赵桓一笑,“你这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好,名号吗,就叫字典如何?”

吕好问点头,“好,臣这就去筹备……这个字典臣打算以部首和笔画两个方法查字,部首查普通的字,笔画查难以分辨的生僻字……臣粗略估算了一下,差不多能收录四五万个字,如果顺利编成,必定是每个学子,人手一本!”

赵桓含笑,“如此人人识字,教化大兴啊!吕卿……朕要给你提个建议。”

“官家请讲。”

“你要修字典,先修一个常用字版的,保证在一万多字就够了,尽量简化,准确,便于寻常学子使用,至于复杂的部分,再修一部大书,留给需要进一步钻研的学子使用。”

吕好问连连点头,“官家思虑周全,臣五体投地。”老吕毫不犹豫答应。

赵桓又道:“还有一件事,就是这个字典的稿费。”

“稿费?”老吕哭笑不得,“官家,臣是为国修书,可不敢奢望发财啊!”

“不发财也不能受穷。”赵桓沉吟道:“这样吧,让礼部出面,跟你签个约书,每本字典给你一文钱。”

赵桓道:“吕卿,你可别嫌少,日后每年要是有一万个年轻人入学,你就有十贯,一百万就是一千贯……除了学子之外,市面上买卖,也是如此。算不上太多,你就当做功德了。”

吕好问简直大喜过望,这算什么做功德,这是捡便宜好不好?

老吕可是知道有不少人写书,为了让自己的想法流传出去,甚至不惜冒用他们名义,倒贴钱也不是不行,只要能有人看,能扩大影响力就够了。

他这一次盯上了字典,就是想通过这一本人人必备的工具书,抢占先机……却没有了得,竟然是个名利双收的局面!

“官家,这,这笔钱只是给老臣的?”

赵桓一笑,“是给你们吕家的,能够世代传承……你看还满意吗?”

(sdingdiannn/ddk265256/205819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