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宋成祖 > 第440章 未曾设想的道路

宋成祖 第440章 未曾设想的道路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01 18:20:46 来源:顶点小说网

曲端这人的毛病和优点同样鲜明,才情不弱于其他人,私心也最重,做事唐突,却也心细如发。

面对官家的嘱托,曲端却是没有立刻大包大揽,而是躬身诚恳道:“官家,高丽差不多和大宋一路相当,这么大的地盘,民情也相当复杂。臣不过一介武夫,只能开道而已,要想治理高丽,却非臣之所能,官家还是派遣一些德高望重的文臣吧!”

赵桓眉头挑动,良久之后,突然道:“你不怕他们掣肘?”

“不怕!”

曲端正色道:“官家,朝中诸公之所以犹豫迟疑,实在是他们犬牙交错,彼此勾连,不忍下手,却不是他们才力不及,看不出问题所在。如今的高丽和他们风马牛不相及,高丽压榨之狠,世家之猖獗,又远胜大宋万倍。臣以为他们只要去了,必定会大刀阔斧,绝不姑息养奸,手段霹雳,便是官家都会瞠目结舌……当下的高丽,不光要杀戮,还要大兴教化,训导百姓,高丽不同于大宋,百姓远没有到大宋的程度,正是朝中诸公大显身手的时候啊!”

赵桓又是一阵思索,终于点头,“行了,就冲着你这番奏对,郦琼兵败的事情朕就不追究了。不过兀术死灰复燃,以后还有战事,你要拟一个对付金人的方略出来……现在的御营需要调整了。”

曲端突然瞪大眼睛,惶恐之后,复又躬身恳切道:“官家,只是调整吗?”

“哈哈哈!”赵桓笑道:“你啊,心思还真是机灵……确乎只是以增强军力,抗击金人为主,懂了吗?”

“懂了,懂了!”

曲端连连答应,转身退出了宫中,微微擦了擦汗,竟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果然要处理御营了。

赵桓打出了重整乾坤的口号,在别的地方那么下力气,没有道理放过最重要的御营,还好只是为了增强军力,还好是在压制了文官之后。否则的话,所谓整军,就会像当初张浚提出那样,变成了裁军……而裁军的结果,通常都是裁掉能打仗的,留下一堆空领军饷的。

官家的用心,还真是深,先后顺序也是深思熟路,既然官家都想通了,对他来说,也就只剩下好好干活了。

要不怎么说曲端这人赵桓离不开呢……因为只要压力足够,就像当初进军关中一样,曲端总能整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好活儿。

根据郦琼战败的教训,曲端上了一道反省的万言书。

御营脱胎于禁军,虽然选拔猛士,严格训练,考评升迁,都不是禁军能比,但有一点,那就是编制上和禁军大同小异。

而且骑兵配比也差不了太多。

其实这也不是宋朝的问题,往上追溯,后周的禁军便是如此了,甚至从安史之乱以后,就是如此趋势。

这个趋势是什么呢?

先看看安史之乱以前,盛唐的兵马以对外战争为主,辽东,西域,西南……几乎都是外线作战,要到远离国土核心区域的地方折腾。

说白了,就是去别人家打。

长途远征,最考验的是后勤能力。

所以需要的是尽可能的精兵……人越少越少,战力越强越好,就像后世非常看重的怛罗斯之战,唐军也就派了两万多人。

不是不想派更多,实在是后勤不允许。

少而精的兵马配置,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唐军能装备昂贵的陌刀……因为必须要让每一个人,都发挥出以一当十的威力,外线作战,人命最贵!

而自从安史之乱以后呢?

藩镇割据,战斗越来越变成自己人的厮杀。

这时候由于距离的问题,后勤压力降低了,征召兵马也多了。随便一个节度使,弄几万人马,拉出去厮杀,就跟玩似的。

到了这一步,人命变成了廉价的东西。

既然如此,以陌刀为代表的昂贵武器,自然会被淘汰。便宜的长枪,朴刀这一类的武器,成了首选。

一路延续到了宋朝,本来中原一统,就该增加军备,往外面打……很可惜的是赵家人不争气,就连最重要的战马产地都没了,就算有再多的钱,也别想打造一支以骑兵为核心的外线作战力量了。

没法子,宋军只能在增加人数这条邪路上,一条道跑到黑了。

八十万禁军,八十万眼泪!

说多了都想哭,曲端这人厉害就厉害在这里,他已经感觉到了其中的差别。

因此曲端建议,自山海关向西,一共成立五个军镇,依次为辽东镇、蓟镇、大同镇、延安镇和兰州镇。

每一镇配属兵马两万上下,其中骑兵五千,步卒一万五千人。

平时以这些兵马戍守边境,就已经足够威慑敌胆,然后朝中编练十万到十五万的精兵。

这些精兵包括不少于五万铁骑,还有相当数量的精锐甲士……即便是步卒,也要求配属战马,是骑马步兵。

这一支精兵充当禁军,主要的任务有三项,宿卫京师,救援边关,还有主动出击大漠。

同时,为了兼顾海外,水师兵力不能低于三万五千,水师步卒不低于一万五千。

当曲端这份计划送上去之后,整个朝野都是震惊的。

不只是文官,也不知是武将。

因为曲端开宗明义,直接讲了,情形变化了,大宋的国策也要改变,国策变了,军制也要调整。

“荒唐,着实荒唐!曲端自己打了个败仗,损失了郦琼所部,他不思反省,回头倒要朝廷改革,他这是把罪名怪在了我们头上不成?”

不出意外,整个政事堂都炸了锅。

除了赵鼎、李若水和徐徽言等人还能保持平静之外,其余人都绷不住了。

道理很简单,因为这么大举调整军制,带来的影响难以估计,便是文官这块,也没有谁可以幸免于难。

更何况曲端说得明白,如此整军,就是为了以后往外面用兵,要大举出征……这又要耗费多少国帑民财?

边庭流血成海水,赵皇开边意未已。

难不成又要走到这一步吗?

“赵相公,事到如今,咱们该有个态度了。”

面对下面恳请的请求,赵鼎微微长叹。他心知肚明,躲不过去了。从设立武学,到阐释气理,再到整顿军制……赵官家越来越亮出了底牌,

再造乾坤,所言非虚。

只是朝野上下,该如何承担官家的雄心,赵鼎也着实没有把握。

“老夫会上奏官家,后天就是大朝会……大家伙回去之后,都好好思忖权衡,认认真真想想,不要党同伐异,不要意气用事,君臣一心,上下一体,这就是我的态度!”

赵鼎再一次以首相权威,敲打了沸沸扬扬的百官。

可尽管如此,老赵也丝毫没有把握。

返回住处之后,唉声叹气。

凑巧的是,儿子赵汾也在。

这个年轻人正在读着邸报,同时在纸上画来画去,嘟嘟囔囔,连老爹回来他都没注意到。

“你干什么?莫非中邪了?”

赵汾一愣,慌忙赔笑道:“是父亲啊,孩儿正在琢磨着怎么替您老挣一笔大钱呢!”

赵鼎一愣,突然怒道:“逆子!你想害死你爹不成?”

赵汾摇头,“瞧您说的,孩儿可是堂堂正正,在琢磨着如何验证‘气力’,这可是官家在邸报上写的,能验证成功,就给十万贯!”

年轻人眼睛都冒光了,“您老当了这儿么多年官,也没挣到这么多俸禄吧?”

赵鼎愣了片刻,终于明白过来,知道儿子在弄什么……老赵却是不以为然,“你也就是做梦!天下那么多能工巧匠,轮不到你来破解,更别想领赏了。”

赵汾却是笑道:“领不领赏倒是小事,关键是要弄清楚官家的这套气理新说,这可是往后的朝堂显学,不懂不行。没准科举还要考这个哩!”

赵鼎听到这里,忍不住狂翻白眼。

“你也信日后就学这个?还显学?你把孔孟之道放在哪里?”

赵汾不慌不忙,“那您把官家放在放在哪里?”

“这……”赵鼎瞠目结舌,良久之后,他突然道:“你,你们年轻人真的这么信官家?”

赵汾一笑,“爹,八年前金人兵临开封,举国上下,又有几个有胆气和金人战斗的……偏偏官家的论持久战,就告诉了所有人,这一战该怎么打。现在回想起来,是不是半点不错?父亲,官家做事,智虑深远。早晚有一天,必定兑现的。只是父亲不要成了当年的旧臣就好!”

赵鼎深吸口气,还真没想到,官家在年轻人的心目中,竟是如此了得!

“兔崽子,你竟敢教训你爹,你反了天了!”

赵汾还是丝毫不怕,“孩儿只知君父罢了!”

赵鼎:“……”

大朝会之期转眼到了,朝廷诸公悉数赶来,包括军中诸将,竟然也来了。

还没等群臣谏言,赵桓竟然主动出击了。

“朕知道最近议论很多,朝廷人心浮动,大家伙都有颇多的争论。今日朕索性就把话说明白了,大宋要走一条新路……包括你们所有人在内,都需要做出改变!”

(sdingdiannn/ddk265256/206363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