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宋成祖 > 第508章 富民之策

宋成祖 第508章 富民之策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01 18:20:46 来源:顶点小说网

赵桓说出让几个人商议的话之后,这三位好半天都没动弹,包括首相赵鼎在内,就那么傻傻坐着,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咳咳!”赵桓轻咳了一声,赵鼎骤然一惊,慌忙道:”官家,臣,臣似乎有些糊涂……官家的意思,可是要下放一些田赋土地?”

赵鼎的声音竟然有些颤抖,要知道自从赵桓登基以来,一直不断收权,尤其是对待兵粮两项,更是从来没有放松过。

这位竟然会松手,莫非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赵桓沉吟道:“朕的确有这个意思,只不过地方情形还要仔细斟酌,不只是给些土地,朕要通盘考虑,拿出一个最终结果来。”

赵鼎见官家的确有这个意思,也是心中感慨,他为相时间也不短了,算是干了一些事情,可有什么了不起的政绩,也远远达不到。

说句不客气的,这一次的事情,很有可能成为赵鼎任内最大的政绩。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赵鼎整个人都有点沸腾了。

强忍着激动,返回了政事堂,赵鼎立刻布置,派遣精兵强将,弄清楚地方情况,准备拟定出一整套的方略……

赵鼎忙活,赵桓这边却也有他的办法,赵桓交代刘晏,让他把牛英叫到京城来。

“官家,臣给官家磕头了。”

赵桓看着这个二百多斤的大力士,也万分感慨,让他赶快坐下,又给他弄了碗热乎乎的莲子羹。

“从一个知府变成了县尉,心里头没有怨气吧?”

牛英慌忙摇头,“没有,真的没有!”他感叹道:“臣,臣知道自己是什么东西,别说知府了,就连这个县尉臣都当得很不好。”

赵桓笑了,“好不好朕心里有数……你这几年一直在东明县(兰考),那块就在五丈河下游,几次黄河决口,都会淹到东明,这块的百姓苦啊!朕把你派过去,是想让你照顾百姓,给大家伙一条活路。这也有几年的时间了,你能说说心得不?”

“能!”牛英毫不犹豫道:“官家,要让臣说,臣觉得只有一样,税太重了。”

赵桓顿了顿,问道:“是税重?还是徭役摊派太多?”

牛英犹豫少许,咧嘴道:“都有!”

赵桓轻叹了口气,有些话还真不是谁说都行的,文官抱怨税重,赵桓肯定不信,可牛英说了,赵桓就不能不信。

君臣两个一问一答,赵桓神色凝重,渐渐的,有了明悟……东明县离着开封很近,算是均田落实非常好的地方了。

可即便如此,太平年景,老百姓也仅仅是饿不死罢了。按照当下的田赋,当地百姓需要交纳三成产出,再加上免役钱,一些徭役摊派,平均负担在五成左右。

“官家,夏税和秋税之前,百姓都极为艰难,有人要卖粮换钱,交纳田赋。可这时候粮价最低。如果是交纳粮食,又要雇佣车马……偏偏此刻车马价钱最高……臣,臣一怒之下,发配了好几个车马行的东家,结果别人知道臣不好惹,都跑到其他州县去了,在百姓那里,臣也没落下好。”

牛英竟有些低落。

本意再好也不管用,老百姓还是要看实实在在的利益。

眼下的税率其实要比丰亨豫大的时候高很多,老百姓的负担也不轻……所幸是没有地主在中间盘剥,加上土地又是自己的,老百姓还能忍受,可要说民生多好,那也未必!

“百姓就只能种田吗?没有别的办法?”

“没有!”牛英摇头,“官家,除了粮食之外,别的东西朝廷也不认啊!”

赵桓又是一惊,旋即又叹了口气。

地方上民生艰难……除了税率沉重之外,还有一点更为重要,那就是当下的硬通货只有钱和粮食,最多加上南方的丝绸。

如此一来,就逼着老百姓拼命种粮食,不敢放过一寸土地……结果就是黄河两岸,尽是农田,根本没有别的东西。

“你瞧着,这几年的水灾可算严重?”

“严重,每年雨季,泥水就跟土龙似的,往黄河里面灌,大块大块的土地,还有不少庄稼,都被洪水冲走了,等水退了,老百姓就坐在地头哭……臣,臣也没有别的办法。”

牛英痛心疾首,竟然忍不住要哭了。

赵桓眉头微皱,大宋的农村出了什么问题呢?

用个很让人糟心的词汇,那就是人口陷阱!

从立国到现在,一百多年,加上不抑兼并的国策,使得土地的承载已经到了极限……大户兼并了七成的田亩,百姓沦为佃农,只能终年劳作,拼命种粮食,交地主田租,承担苛捐杂税,最后剩下的一点,连口粮都不够。

整个大宋境内,几乎把能开垦的土地都给开垦了。

除此之外,人口增加,需要的柴火也与日俱增,结果就是森林覆盖率迅速下降。

失去了植被保护之后,水旱灾害变得更加严重。

农田产量下降,不得不开垦更多的田地……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人口增加,土地兼并,超出承载能力,生态破坏,统治崩塌,起义遍地,大肆屠戮……人口下降,生态恢复,重新进入稳定周期。

很多人都讲王朝周期律背后是人地矛盾……这个说法有些简略了,或者说不够精准,真正的矛盾是人和生态承载能力的矛盾,不是简单的人口土地对比。

赵桓推行了均田清丈,硬生生靠着改革,截断了土地兼并……可生态的破坏已经超过了极限,人口还在增加,大宋的崩溃依旧会到来,只不过稍微推迟一些时间罢了。

“朕所谓的励精图治,还只是裱糊罢了。”

赵桓轻叹口气,随后对牛英道:“如果朕减少了一些税赋,百姓能松口气,他们会怎么办?”

牛英稍微迟疑,就说道:“臣,臣以为百姓会种些桑麻,毕竟衣食住行,衣还在食前。”

“那除了桑麻之外,还有别的吗?”

牛英沉吟道:“要看有多少余力了。”

赵桓想了想道:“你看这样,百姓每家要有十棵桑树,十棵果树,再有一片菜地,还要能养一些鸡鸭牲畜,需要留出多少田地?”

牛英听到这话,先是一喜,老百姓能达到这个程度,大多数人都会满意的。牛英认真算了算,“官家,每户至少要给留三两亩地,甚至还要更多才行。臣唯恐会影响朝廷的岁入啊!”

赵桓摇头,“岁入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光是盯着收上来多少钱,岂不是成了盘剥百姓,敲骨吸髓了?”

赵桓语气轻松,“咱们辛辛苦苦打跑了金人,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让百姓过得更好吗?总不能舍本逐末吧?”

牛英听懂了赵桓的意思,顿时大喜过望,这位官家从来都不会让人失望的。

“臣代百姓叩谢天恩!”

……

农村不只是给朝廷提供粮食和民夫……农村本身是复杂的,多样的,百姓的生活也是可以多姿多彩的,同城市一样,农村也有百工百业,不能把农民全都局限在农田里,除了种庄稼,要有更多的选择!

赵桓直接在邸报上面抛出了看法,熟悉赵桓的人都清楚,官家这一次绝对是认真的。

民生是个很复杂的事情,绝不只是粮食产量一个标准……在金人大军压境的情况下,饿不死人就是最后的底限,可现在情况变了,老百姓也需要更多的享受。

家家户户除了种田之外,还要有自己的菜园子,有桑树,能够织布,要穿好看的衣服,要养殖家禽家畜,隔三差五,要能吃上肉蛋。

在刚刚击败金人的时候,赵桓就提出过,要让老百姓能吃上猪肉。

可当时只是说说,想落实并不现实。

此刻赵桓却是找到了思路。

要在农田之外,给老百姓留出更多的空间。

“国家富裕与否,不是只看岁入……现在朝廷岁入超过了两亿缗,可地方民生依旧艰难,这是我们需要正视的问题。不要忘了,隋朝府库丰盈,积累无数,可天下百姓却一起造反,落了个二世而亡的下场,教训不可谓不惨重。”

“朕可以接受岁入暂时降低,尤其是中原地区,田赋要削减至少一半以上……还要鼓励百姓种植果树,种植桑麻,表现突出的,可以给予奖励。”

“还有,地方上百姓要进行经营,朝廷可以提供贷款,利息一定要低,甚至可以无息。”

赵桓说到这里,突然有人站出来,胡铨惊慌道:“官家,莫非要重新推行青苗法不成?”

“不只是青苗法!”赵桓很干脆道:“要向民间增加货币供应……只有民间的钱财充裕了,老百姓才不会因为急着变现,受到盘剥。这个借贷的事情,可以让康国银行参与其中,避免强迫。”

胡铨见赵桓语气坚决,只能把剩下的话咽回去……只要不是强行摊派就好。

御史台都没话说了,政事堂这边自然是举手赞成。

赵鼎甚至心领神会,对着赵桓道:“官家,这一次不只是减少田赋,还要给百姓分配一些菜地,这部分土地不用计入粮田,不用缴税。是不是可以把族产义田,也这么分了?”

赵桓欣然点头,赵鼎果然是明白自己的心意。

“可以分,但是也要保留一些,可以用这部分土地办作坊,开铁匠炉一类的。至于地租,可以算计地方收入,由百姓决定去留。”

(sdingdiannn/ddk265256/2086907.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