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宋成祖 > 第545章 宰相之忧

宋成祖 第545章 宰相之忧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01 18:20:46 来源:顶点小说网

赵桓和赵鼎谈了很多,今天的赵鼎头脑格外清醒,说话也很流畅,没有半点迟钝……要说对大宋的了解,没人比赵鼎更深刻了,这一点上,连赵桓都要甘拜下风。

“官家,这些年间,臣别的不敢说,单就休养生息这一块,臣自问做得还不错……”能直接说出来,赵鼎的信心自然是十足的。

众所周知,河北路,河东路,包括部分的京东路和陕西路,还有京畿路……黄河流域,悉数遭到了金人的荼毒,就连燕云都不例外。

等赵桓收复燕云之后,河东路、河北,加上燕云之地,一共的人口也就一千万出头,损失的人口达到了骇人听闻的六成五!

诚然,这里面有相当一部分,迁居黄河以南,但是死亡数字依旧骇人听闻,几乎把北方打残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赵桓才容忍了大辽国的存在。

要是大宋的人口爆炸,压力如山,赵桓也早就翻脸了。

北方凋敝,内部连可用的壮丁都没有,大量土地撂荒,草原上的部族时时想着南下,当时大金国的残余力量还在。

赵鼎身为首相,着实太过艰难了。

面对这个局面,首先就是迁都。

迁都燕京,仅此一项,就给北方增加了五十万人口。

顺带着还吸引了不少商贾云集北方……当然了,这还只是治标不治本。

赵鼎干了什么呢?

简单说,就是鼓励生育……谁家生得多,就有奖励。

自第二个孩子开始,每多生一个,就额外给一亩田,超过三个孩子之后,学费由朝廷负责,还给提供免费午餐。

赵鼎的政策公布之后,着实引来了相当大的争议。

给田要怎么算?

免费午餐,朝廷有钱吗?

对于这些疑问,赵鼎丝毫不惧。

这事情本就不复杂,不是想让多生吗?譬如说,一个村子每家五十亩田,一家只有三个孩子,另一家却有七个孩子,那孩子多的就多给四亩田。

这个田也有个名头,叫“后代”田,不管男孩女孩,待遇都一样。

至于给孩子午餐吃,赵鼎觉得更简单了……各地的学堂普遍占地很大,完全可以鼓励师生,在学校周围种菜,然后辟出一处,充当牲口棚,养一些鸡鸭鹅,多养几头肥猪。

朝廷只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些粮食补贴也就够了。

诚然,这个要花不少钱,消耗不少粮食……可问题是以前养士能养得起,养孩子就不行了?

赵鼎不是推动过备荒吗?

他就从每年采购的粮食中,划出一部分,交给地方。

至于粮食缺口,就从海外进口,反正高丽、占城这些地方,都是要往大宋卖粮食的。

赵鼎的这一番政令下来,最直接的效果,整个黄河以北,家家户户,几乎没有低于五个孩子的。

个别人家,孩子能超过十个。

比生孩子更可怕的是孩子的存活率。

这也是赵鼎着重做的一件事,从农村征集有经验的稳婆,总结经验,编写小册子,刊行天下,多培训人才。

而且生产之后的妇人,还能得到一笔津贴,或是给一些钱,或是给百十个鸡蛋……虽然算不上多,但也足以表示朝廷的态度。

这一番折腾下来,北方人口直接爆炸,从原来的一千万,猛增到三千万,而且还有一半以上,是十五岁以下的年轻人。

北方生机勃勃,竟然比起昔日还要繁华。

只不过赵鼎有另一个担忧。

“官家,如此北方人丁繁衍,势头正盛。再有几年,那些在驱逐金贼之后出生的孩子,也要成家立业。到时候北方的人口怕是还要暴增……老臣的这套鼓励措施,怕是要改了。不如官家就趁着这一次也给废掉吧?”

赵鼎不无担忧道:“老臣的确是担心,日后不好收拾。”

这件事情赵鼎也格外纠结,人丁兴旺,户口大增,自然都是好事……可这些年来,赵鼎也接受了官家的看法。

或者说整个大宋的思想也升华了,至少人地矛盾这件事,成了许多人的共识。

这么下去,大宋的人丁爆炸,如何是好?

“赵相公,你知道以往面对此情此景,又该怎么办?”赵桓反问。

赵鼎寿眉紧皱,他不是不知道,而是有些迟疑,可到了今天,差不多是君臣最后交换治国意见,赵鼎也不敢隐瞒。

“官家,其实在从前,有许多人是没法娶亲的。”

“哦!怎么讲?”

“官家请想。以前那么多的大户豪门,丫鬟仆妇是少不了的,就算是寻常富户,也有两三个小丫鬟。一个村子,大凡长得好一点,家境差一点的,多数都会伺候富户去。本来女子就少于男子,如此一来,自然更加捉襟见肘了。”

赵鼎说得还客气……岂止是捉襟见肘,简直就是捉襟见肘了,有些比较惨的地方,差不多有三成以上,娶不到媳妇。

所以说对于很多穷人来说,真的别想太多。

这是历代的顽疾,一方面是重男轻女,一方面是女人大量进入豪门……男女的比例差距瞬间被放大。

三成娶不到媳妇,还不算极端,在某个没有昏君的圣朝治理下,这个数字超过了一半,甚至更多!

前面的大宋朝表现也不算好,许多豪门能把女人当做礼物来赠送,穷苦人却是求而不得。

赵桓推行均田,打压豪门,弄出了摊丁入亩……这一套措施下来,除了税赋问题之外,由于财产平均,家家户户都有了依靠。

光顾率直接下降到了一成以下,有好些村子,个个都能娶到媳妇。

百姓们感谢天子,自不必说。

只是快速膨胀的人口,让赵鼎着实发愁,生怕有朝一日,均田瓦解之后,大宋无以为继,到时候宋江方腊遍地,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北方的情形如此,南方损失人口不多,自然增加的也不如北方剧烈……可南方现在露出了土地兼并的苗头,商人四处寻找土地,想要大肆兼并。老臣不能不忧心忡忡。”

“当下的大宋,正在一个紧要的关头,以财税来看,虽然有地丁银,可商税依旧大大超出了田赋……要发展工商,回过头又势必触及均田。土地乃是一国根本。老臣真怕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皱着眉头的赵相公,露出了凄苦的神色……他想退下来,除了审时度势之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真的有心无力了。

作为一个传统的士大夫,赵鼎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了不起了。

再往下怎么走,他茫然无措,甚至是一无所知……他惶恐,害怕,不知道未来怎么样,赵鼎甚至担心,有朝一日,他会成为大宋的罪人。

“赵卿,要说朕有什么妙策,也是欺人之谈……不过朕以为发展工业,吸纳众多的人口,才是正办。”

“那,那就能悉数吸纳?”赵鼎迟疑道。

赵桓一笑,“自是不能的,像是先前,朝廷就扶持福建百姓,移民高丽,倒是缓解了不少压力。”

赵鼎一愣神,随即道:“官家要对外用兵了?”

赵桓淡然点头,“我已经得到了消息,我的那位亲家母,已经把君士坦丁堡给围困起来了。”

赵鼎瞠目结舌,当真是一个女中豪杰,比男子汉大丈夫还要爷们!

“不只是大宋在翻天覆地,整个世界也都在剧烈改变,朕不变不行啊!”赵桓微微叹了口气,这才道:“此时区分工商,鼓励工业,朕也是有谋算的。”

……

苏州,太子行营。

赵谌见到了陆九思,两个人很快相谈甚欢,颇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他们简直是知己。

“当下对大宋最有用的是什么?就是最好的工匠,最丰富的商品……西辽不断进军,一个前所未有的商机摆在咱们面前。生产多少东西,就能出售多少,利润丰厚,不可想象。这些利益,难道要落到那些昔日的商贾手里?让他们收买朝臣,为所欲为吗?”

陆九思连连点头,赵谌慷慨激昂,态度鲜明,似乎比起高深莫测的官家,还要让人振奋。他思索了再三,终于有胆子说话了。

“殿下,西山有煤矿,蓟镇有钢铁,天津有造船……各地的发展潜力还相当惊人,走工业的这条路,足以让大宋的百姓都过上富足安逸的日子。”

陆九思激动道:“想要做这些事,就离不开投入。既然殿下说了,对外贸易有巨大的利益,那就不能将利益交给不思进取的人。”

“对!”赵谌立刻道:“那些人就是不思进取,挣了钱他们也只会想着大肆享受……买土地,盖豪宅,玩女人……真是一群蠹虫!”

跟一群蛀虫,自然是没法治理好国家的。

赵谌在得到了父皇的支持之后,顿时有了底气。

“韩元吉,凌景夏,樊光远,沈清臣……这几个都是在背后怂恿,跟朝廷斗法的,先把他们都拿了!”

赵谌顿了顿,又问陆九思,“你看要不要什么借口?”

陆九思忍不住一笑,“殿下,他们随便关停作坊,违背约书,仅凭这一点,办一个商业欺诈,一点不为过……更何况只要把他们抓了,就不愁没人站出来举发!”

赵谌愣了一下,看起来这个人也不是那么书呆子啊!

“好,现在就去抓人!”

(sdingdiannn/ddk265256/210894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