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宋成祖 > 第549章 把握命运

宋成祖 第549章 把握命运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08 00:41:06 来源:顶点小说网

赵谌从老爹这里,讨来了发展纺织业的大权,他没有半点得意,相反,赵谌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站在父亲的角度上,别说皇帝这种特殊生物,哪怕是一般有成就的家族企业,也没有这么顺滑交接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那是寻常操作,夫妻掰头那也是稀松平常。

唯独赵桓,他很干脆告诉了赵谌,想要发展,就要面对后果,你有本事扛得住,就走下去,赵桓完全授权,没有半点掣肘的意思。

能做到这个地步,着实让人叹服。

可越是如此,赵谌肩上的担子就越重,压力就越大。

如果成功了,一切好说,甚至他都有胆气,接掌这个天下……但是失败了,那可就不堪设想了。

所以赵谌思前想后,他把虞允文要来,同时还有好几位年轻的文臣学者,聚集到了他的麾下,其中就有朱熹。

赵谌跟着他们,反复商议,半点不敢马虎。

而在这几个人当中,朱熹的地位很特殊……众所周知,赵桓手底下有一大批笔杆子,第一代就是衍圣公和吕好问。

如今这两位都作古了。

而第二代则是胡寅等人,他们也步入了政事堂。

虞允文算是第三代,不过他很快跟了赵谌,因此朱熹就是第三代的领军人物……他年纪很轻,但是学问端得不错,尤其是博览群书,不管什么事情,都能找出历史依据,在赵桓的身边,堪称一本活的百科全书。

不管是不是认同朱熹,这位毕竟统治了思想界几百年,后世之人,都不免受到他的影响,单纯从这点来看,朱熹就是个天才。而且他的私德还是相当不错的,至于后世流传他干的那些伤风败俗的事情,都出自政敌的攻讦,是不能作准的。

当然了,光是弄出理学这么个丧心病狂的玩意,朱熹就该千刀万剐了。

不过当下的朱熹却是在科学的大道上,一骑绝尘。

他整理先秦的著作,尤其是墨家的东西,又把沈括的《梦溪笔谈》重新再版,结合官家的气理主张,重新阐发,忙得不亦乐乎。

天赋是老天给的,至于往哪个方向努力,则是要看现实条件,一句话,时势造英雄吧!

其实朱熹更愿意在故纸堆里徜徉,只是殿下相召,他不敢不来。

“殿下,要让臣说,当下的要务不在作坊如何,丝绸多一些少一些,乱不了大宋的江山,真正要命的是粮食。”

赵谌微微颔首,他当然清楚这一点,这时候在旁边的陆九思就道:“朱学士,这件事殿下早就有所准备,已经从各地采购粮食,甚至还派了船只出海,总而言之,粮食是够用的。”

朱熹脸上含笑,“粮食够用,跟老百姓挨不挨饿没什么干系。”

陆九思一皱眉,“这,这是什么话?粮食够了,自然不会挨饿啊!”

朱熹笑容不减,摇头道:“这些日子,官家让我整理历代的财税,重新编撰货殖列传……说起来,还真有点心得体会。”

赵谌也知道这事,他很是关心,,忙问道:“朱学士,财税是一国的根本,你有什么高见?”

朱熹道:“殿下,谈不上高见,只是最近的情形有些变化,还望殿下能够细细思量。”

……

赵桓很早就关心财税,毕竟这是穿越者的看家本事,多少穿越前辈,可都是理财圣手,一个个活财神,赵桓也不愿意落后。

只是当赵桓真正开始从宏观角度来看货币经济的时候,赵桓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众所周知,中原一直以来,都缺少贵金属,别说金银了,就算铜也不够。

在汉唐之前,商品经济还不是那么发达,能够勉强维持。

到了赵宋之后,情况就变了。

严重的钱荒逼得朝野上下,挖空心思,在李元昊作乱的时候,仁宗朝的诸君子们就弄出了铁钱。

那一拨铁钱造成了严重的物价上涨,民怨深重。

可是大宋朝上了邪路,哪里下得来,最后更是弄出了交子这个恐怖的玩意。

没有储备金,又没有发钞节制,最后的结果不言而喻。

货币崩塌,信用荡然,百姓怨声载道,朝廷党争不断……其实在金人南下之前,大宋朝就已经是一个摇摇欲坠的破房子了。

到了赵桓这里,他是怎么办的?

首先,自然是成立银行,尽量稳住货币,同时赵桓干了最重要的一件事,他以常平仓来给纸币背书。

也就是说,一贯钱引或许换不到一千文铜钱,但是绝对可以换到两石粮食。

有了这个基础,才有了十多年的币值稳定。

“殿下,现在要大力发展纺织,采买原料,支付工钱,销售成品……哪一样都需要数量惊人的钞币,远不是现在这么一点啊!”

赵谌点头,“没错,父皇也说过了,朱学士,这里面可有问题?”

“自然是有。”朱熹沉吟道:“到了这一步,光是常平仓已经不足以维持币值稳定……殿下请想,有人经商赚了大钱,眼见得市面粮食上涨,他们会干什么?”

赵谌也不是傻子,尤其是刚刚经历一场商人掀起的风暴,自然猜得出来。

“朱学士是说有人会趁机囤积粮食?”

“不止。”朱熹道:“殿下,有些人作恶,大可以直接抓了,如果有人在钞币这块下手,殿下该怎么办?一样抓人吗?那就是不承认官方钱引可以兑换粮食了?这个后果殿下能承担吗?”

陆九思拧着眉头,反问道:“那就承认呗,又能怎么样?”

“哈哈哈!陆御史,承认了,商人就能榨干常平仓,到时候天下都是他们的了。”朱熹可不是危言耸听,谁掌握了粮食,谁就掌握了天下,古往今来,都是成立的。

这一瞬间,赵谌几个都沉吟起来,眉头深锁,高兴不起来。

这个破事真让人无语,想要发展工业,首先就面临两个要命的难关,一个是原料问题,一个是货币问题。

原料牵连到了粮食,而货币和粮食也勾在一起,这可不是几个丝绸作坊停工那么简单,一旦出事了,赵谌的小身板,还真扛不住。

赵谌沉吟良久,这才道:“粮食缺口,从海外运进来,难道不行吗?”

这一次开口的不是朱熹,而是虞允文,事实上他才是赵谌的第一谋士。

“殿下,弄到了粮食,也要有法子发下去才行,这可不是简单的事情。”虞允文酌量道:“臣以为可以在常平仓之外,开设一个平价粮行。”

“平价粮行?”

“对,所谓平价粮行,就是依托常平仓,出售一些价钱相对低廉的粮食,针对一些极其贫困的百姓,可以半价,甚至更低……总之,不能饿死人。这是底线!”

赵谌神色凝重,点头道:“没错,我是想着富国强兵,但是有个前提,就是要让百姓活得下去,不然我就是大宋的罪人了。”

粮食这事情还算容易,可说到了货币,这就麻烦了。

该怎么办?

常平仓不足以给货币背书,还能有什么?

眼下大宋的金银缺口还是很大,铜倒是有了一些,但远远不够……货币不能捏在手里,如论如何,都不是什么好事情。

其实这几个人还不知道,历史上的两宋之后,尤其是明朝,就被这件事坑死了。

很多人津津乐道,说隆庆开关之后,大赚世界白银,使得中国彻底进入了银本位时代。

只是说这件事的人,多半一知半解,他们并不清楚,白银是流入了不错,可随着西班牙的霸权衰落,美洲白银流入大大削减……没有了美洲白银补充,东南的货物失去了海外市场。

而前面又弄出了一条鞭法,税收以白银为主。

一个更可怕的银荒出现了。

偏偏这时候要对外用兵,四处派遣税监,朝廷和地方的冲突也增加了,然后就是众所周知的五人墓碑记了……

作为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背后有着复杂的背景,绝不是官商勾结,东南的士人恶毒,或者是朝廷贪得无厌那么简单。

白银流入了几十年,朝野都习惯了使用白银……突然断了来源,东南的商贾百姓挣不到那么多钱了,朝廷的胃口却更大了,这要是没冲突就奇怪了。

更可悲的是,大明朝野,对此毫无觉察,没有人把注意力放在这上面。

一个至关重要的东西——白银货币……不能稳定供应,自己不能说了算,大明君臣居然没有感觉到威胁,不想着弄清楚来龙去脉,也着实离谱。

带英或许都不知道,他们击败无敌舰队的同时,竟然造成了另一个帝国的财政危机,进而在几十年后亡国,只能说带英真的赚大了。

在汉唐之前,是贵金属不足,把握不住,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宋明之后,是贵金属的开采权力不在手里,货币的多少操控在外人手里,结果更加要命。

“殿下,不管是钱,还是粮,都是最紧要的事,关乎生死,务必要捏在手里啊!”朱熹恳切建议道。

赵谌面色严肃,思前想后,最后才道:“看起来,要想发展工商,这第一步居然是对外用兵!”

“好,既然如此,就立刻下令,全都准备起来……我这就给父皇上书!”

赵谌也没有料到,为了发展工业的议论,竟然吹响了对外用兵的号角……其实开拓海外,赵桓也极力主张。

只是在头些时候的局面远没有今天这般水到渠成。

赵谌的命令下去,迅速得到了回应,东南的商贾,船厂,市舶司,许许多多的人,都动了起来……而就在这时候,有一封从西辽传来的旨意,也到了大宋。

辽国皇太后萧塔不烟第三度兵围君士坦丁堡,东罗马的皇帝成了瓮中之鳖,他的旨意从君士坦丁堡到伊斯坦布尔,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sdingdiannn/ddk265256/2111297.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