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宋成祖 > 第561章 衍圣公西游记

宋成祖 第561章 衍圣公西游记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9-22 16:04:09 来源:顶点小说网

随着孔夫子的圣象,一同到达君士坦丁堡的还有一些儒生,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位叫做孔玠,他的名气不算大,但是他爹可非同小可,正是上一代的衍圣公孔端友。

提到了孔端友,他当年背负三宝,去见赵桓,得到了赵桓的重赏,又留在身边,改良儒学,著书立说,堪称孔子之后,孔家的小圣人。

孔端友死之日,天下震动,赵官家亲自撰写悼词,百官宗室恭送安葬,规格之高,超凡脱俗,人们都怀疑,有朝一日赵桓驾崩了,能不能这么隆重!

按理说天子重视孔家人,这不是挺好的事情吗?

只不过熟悉赵桓的人都应该清楚,这位皇帝陛下最大的特点就是心黑,他可没有必要给孔家这么多好处。

果不其然,就在安葬了孔端友之后,赵桓就下旨,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自然是万世师表,衍圣公之号,承袭孔夫子,以圣为号,非大德大智大功之人,不能担当……

简单说,想继承衍圣公的名号,首先要人品过硬,其次还要学问极好,又要对国家有贡献,做不到这三点,凭什么受封衍圣公啊?

基本上就是立德立功立言,要做到三不朽,才能成为新一代的衍圣公。

可问题是做到了三不朽,还在乎衍圣公的封号吗?

索性把事情说明白了,赵桓就是打算自孔端友之后,把衍圣公这个封号高高挂起来,虽然还有,但是却没人能得到了。

不废而废!

赵桓的作为堪称卸磨杀驴,坦白讲,有点对不起死去的孔端友。但是话说回来,考虑到这么多年,孔家的种种行为,赵桓也算是帮了他们。

断了衍圣公一脉,省得不肖子孙坏了圣人名声。

只不过赵桓有点低估了孔家人的执著,或者说孔端友这一脉和北宗比起来,还是不一样的。

孔玠在父亲的坟前发誓,一定要凭着本事,拿回衍圣公的名号。

官家不想给,这位偏要争,属于勇敢牛牛,不怕困难了。

孔玠首先整理他爹的著作,从赵桓讲的气理之学出发,又继续阐发……总结日出日落,星辰运转,他发展了浑天说,认为我们生活的地球浮在气中,而且气体牵引,是的日月转动,星辰罗列,大地并非一动不动,反而是不停运转。

坦白讲,到了这一步,孔玠的天文学主张已经走出了古代的局限,和后世颇为接近了。

凭着这本书,也足以当半个圣人。

只不过他运气不好,在同时期,天文学的主张非常多,干脆就有人提出了日心说。

随后又有人总结出了力学规律。

也有人建立起算学体系。

还有人把物理和化学分开,开设学科,传播思想。

总而言之,这是个能人辈出的时代,整个大宋,都是如此。

这种情况并不单纯是赵桓开了外挂,给人们点了智商点数。

其实从很早开始,赵桓就在推行教化。

从靖康十年之后,不断有年轻学子,充实到社会的各个阶层。

赵桓随便引导一下,或者光是社会上的需求,就促使了很多学问涌现……比如会计,保险,银行等等,又比如纺织带动的机械制造,采煤挖矿带来的冶金,航海催生的天文……有太多的新奇学问涌现。

孔玠见光是整理父亲的学问已经不够了,他又跑去山海关,租了一大片土地,开始研究种田和畜牧。

孔玠觉得要是能多种出一些粮食,取得大丰收,绝对可以震惊天下。

坦白讲他的思路没错,想法也很好,唯一的问题就是选错了地点。

山海关,离着北方太近了。

一场寒风之后,大雪飘飘,孔玠饲养的几十头牲畜全都冻死了。

在农业的努力结束了。

孔玠是不是就该知难而退了?

没有!

这位继续坚定巡道,他坐船跑去了高丽,随后又去了倭国,回来还写了一本游记。孔玠认为这两国都深受大宋影响,属于儒家文化圈,能归附大宋,纳入版图,是九州归一的盛举。

他又拍了一顿赵桓的马屁,这本游记还成了年度热销书。

孔玠一时间名声大噪,只不过距离受封衍圣公,距离还是太远了。

不少亲朋,乃至孔家的人都劝说孔玠。

“别折腾了,你还能逆天不成?”

孔玠倒是不服气。

“能不能逆天我不知道,只是当初夫子周游列国,也未得到时人重用。还要数百年后,儒家才能成为显学。我今日一心求道,走的是祖宗的路,又有什么不妥的?”

这位真是好大的气魄,还要学孔夫子。

家人也不知道该称赞他有志气,还是该笑话他不自量力了。

孔玠也不搭理这些人,他沉寂了半年,突然做出一个决定,他要随着王中孚出海。

没错,孔玠打算来一次周游列国,比孔夫子还要大许多倍,毕竟孔夫子就是在山东河南转了一圈,孔玠可是要出海的。

万事俱备之后,他们果然行动了。

王中孚这几年周游各地,可是有了许多新发现,光是各种岛屿,就不下几百个之多,极大地丰富了地图。

而且被王中孚灭掉的国家,也不在少数。

他还喜欢写一些见闻,介绍风土人情……比如他就告诉大家伙,有一块堪比大宋的岛屿,那里干旱荒凉,陆地上尽是毒蛇。但是就在紧邻海域,却有数量众多的海参,不但个大肥硕,而且还唾手可得,就在海地,俯拾皆是。

类似的介绍相当多,人们根据王中孚的指引,发了不小的财。

王中孚喜欢用重阳为笔名,因此世人喜欢尊称为重阳子。

毫不夸张讲,王中孚已经是当世最好的航海家。

他带着孔玠漂洋过海,路途虽然遥远,但波澜不惊,登陆之后,到了君士坦丁堡。

就在街头,孔玠看到了竖起来的孔夫子雕像,在万里之外,看到了老祖宗的雕像,那种震撼不言而喻。

孔玠突然有种顿悟的感觉。

他一心憋着气,想要拿回衍圣公的名号。

可事实上,孔夫子周游列国,兜售治国理念的时候,想的是自身的荣华富贵吗?

或许是吧,但绝对不是主要的。

孔夫子,还有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无数圣贤,他们游走天下,开坛讲学,兜售思想,著书立说……这些思想不断碰撞,最终撞出了天下一统的念头,秉承诸子百家的道统,又凝聚出强大的认同。

此后千百年,在中原大地上,就出现了一群傲视天下的华夏子民。

在春秋之前,彼此视对方为蛮夷,隔阂冲突也相当多吧!

可春秋战国之后,秦汉一统,中原就成了汉家天下。

或许自己也可以化夷为夏,让他们归附孔孟道统……孔玠不奢望能立刻见效,或许在几百年之后,才能有收获吧!

不过总要有人开始,一如当初的孔夫子,在许多人的眼里,就是个执着迂腐的老头罢了。

就在孔玠到达君士坦丁堡的第十天,他登坛讲学,开始了第一次的讲课。

面对陌生的环境,甚至连语言都不一样,能讲什么呢?

孔玠披着大氅,欣然登台。

万里之遥,山高水长,彼此隔绝,面目长相,差别强烈……可生而为人,不管是谁,都有二目一口,都有四肢手脚,都能言谈话语,彼此交流学习。

故此天生万千之人,皆是一般不二!

孔玠的话,经过通译转述,听课的众人几乎都大吃一惊。

这位讲的是所有人都一样,难不成我们也和大宋的人一样?

我们配吗?

孔玠又继续道:“人和人固然相同,可彼此差距,天地之间,何哉?学也!一个普通人可以通过潜心学习,完善自我,达到圣贤之境,掌握自己的命运!”

孔玠所讲,有不少是他的所想所悟,他的确想通过求道之旅,发现圣人的奥秘。

只是这些话听在这帮西夷的耳朵里,简直是大逆不道!

一个人可以改变命运……貌似是理所当然的。

可是在西方的教廷之下,却是万万不可能的。

人生下来,一切都是上帝安排妥当的,只要老老实实,救赎罪过,等到死后,能升入天堂就是。

居然想改变命运?

你们要清楚,改变命运,就是和上帝对抗,是要下地狱的!

“什么上帝,什么事圣贤?这个人!”孔玠指着孔夫子的雕像,对所有人朗声道:“夫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圣人并非高高在上,并非无所不能。圣人只是德行至善能够,不断修持的普通人,由此可见,人人皆有圣人之心,人人皆可成圣!”

翻译过来,每个人都有闪光点,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上帝。

疯了!

彻彻底底疯了!

这已经是撼动了整个西方的根基……科举是从实务层面告诉所有人,通过考试,可以改变命运。

而孔玠则是从理论上下手,主张人人皆可成圣。

这种冲击,绝对是颠覆式的。

咋听之下,没人能够接受……我们不过是上帝的羊羔,羊怎么能和神相提并论?

光是这么想,就该死了。

不行,一定要忘了!

可是不行啊!

谁又不想当圣贤呢?

孔玠讲道……每天都比前一天翻倍,到了最后,几乎半个城市的人都来了。

一共讲了九天,结束之后,孔玠就说不出话了,嗓子里流血。

但是很显然,他的努力有了非常好的效果,每天都有人主动皈依儒家门下,君士坦丁堡就是一个心脏,不断将带有东方文明的血液,泵向四周。

毫无疑问,如果继续下去,整个西方都会陷入崩溃之中……不行了,必须出动十字军了!

(sdingdiannn/ddk265256/2118522.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