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终宋 > 第1051章 和解

终宋 第1051章 和解

作者:怪诞的表哥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3 00:52:51 来源:顶点小说网

如今还敢用“喂”来喊李瑕的人已不多了,他一听便知是谁,回头一看,果然见赵衿站在廊下。

二月中旬春寒料峭,她手里虽抱了个铜炉子,两颊和鼻尖却还是冻得有些红,似乎在这站了一会了。

“喂,你过来。”

李瑕没过去,但也没走开,问道:“有事?”

赵衿只好抱着铜炉子小跑到他面前,道:“早上我看到你了,你去小巷子里探视百姓了吗?刀。”

“嗯,别说出去。”

“这么说来,你是爱民如子的好皇帝?”

“你不是说我不配当皇帝,是卑鄙无耻的山贼头子吗?”李瑕随口应道,似乎觉得山贼头子更轻松些。

“还挺记仇。”

赵衿侧过头往某个方向看了好一会,似乎透过院墙又看到了江陵城中那些尸体,那些梗在心头的压抑、恐惧,以及她对于这乱世的感触,各种情绪杂乱如麻,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其实我都懂的,我赵氏享国三百余年,国祚将倾。我可不是事后诸葛亮才这么说的,你知道前几年有人在宫门上写下‘阎马丁当、国势将亡’吗?刀。”

李瑕当然知道,那是他第一次去临安之时,临安城正因为这一句话而闹得满城风雨。

似乎也正是由那一年起,川蜀战云再起,宋朝堂上党争趋于激烈……如同拉开了亡国的序幕一般。

若从后世来看,正是那一年闻云孙、陆秀夫入仕,像是来陪宋王朝走完最后一程。而就在当世,又何尝没有人早早就预见到这“国势将亡”0。

“是你写的?”

“不是我,那时候我才多大啊,是舅舅写的。”

“嗯。”

李瑕当时便知道那是贾似道找人写的。

赵衿悠悠叹了一口气,道:“我昨夜进了江陵看到那许多尸体,就在想端平入洛之后是怎样,若没有你们这些边军浴血奋战又会怎样。祖宗基业交到你们手里,就当是太祖皇帝从柴家拿的又给了出去,总好过亡在外寇手里,总好过万一再有一次靖康之变。总之,谁当皇帝对天下人好,我看得出来。”

这一番话说完,她似乎有些泄气,且显出了失落之态。

孪瑕却是道:“倒不必这样你大可还骂我是乱臣贼子。”

“我是骂了你,那我生为赵氏之女不骂你我也不知道怎么办。”

赵衿话到后来,声音渐轻,显露出了她的忧郁。

她知道阎容关心她,不愿在阎容面前表现出悲伤难过的样子来。可寄人篱下,每日听她们都是在谈论李瑕,她想要显得活泼些,结果却笨拙地弄成了这样。

“无妨。”李瑕道:“偶尔有人不当我是皇帝也好,反正你也无足轻重。”

“哼。但该承认的我得承认。”赵衿抬头看向李瑕眼神渐渐郑重起来,煞有其事地又说道:“你是一个明君。”

“我知道。”

赵衿更为认真,道:“我是以大宋理宗皇帝之女的身份与你说的,比起如今坐在临安皇位上的赵襻,我更有资格代赵氏承诺你的帝号。”

李瑕听了微微一愣。

赵衿顿时便失去了自信,低下头来。

今日在这院子里转来转去,足足等了一个下午,她本来觉得这些话不吐不快,觉得这是身为赵氏嫡女应有的担当。

至少在她这一介女子看来,赵氏子孙没有人能敌得过李瑕了。她肯定不行,也不可能寄望于赵谌。那么,她唯一能做的就只有让赵氏失江山时与太祖皇帝得江山时一样“兵不血刃,市不易肆”。

但真的说出口,却远远没有她预想中那样荡气回肠,反而像是在吹牛皮,底气马上便虚了。

“反正,你是一个好皇帝,我认了。”

“我是你的仇人。”李瑕道:“赵昀算是死在我手上的。”

赵衿问道:“如果……我是说如果,那夜你计划顺利,到了我爹面前,会杀他吗?刀。”

“会。”

“你就不能说不会吗?也许我爹只是被奸臣蒙蔽,你见到他了,解释清楚,他能重用你收复中原呢?”

赵衿似乎有些气急,甚至在李瑕面前还跺了跺脚。

“你说一句忠于我爹又能怎么样?我不想再恨你了,我也很累啊!兄长刺杀了爹爹,表姐下毒害我,舅舅包庇他们、行公田法弄得民不聊生。坏女人也很坏,可是我一直以来都是和她在一起……我很累了,国仇家恨我想要算了。那你只要说一句话让我能心安理得地算了都不行吗?你说一句会死吗?!9。”

孪瑕没说话。

他看着赵衿,看到她说着说着哭了出来,好大一颗泪水挂在脸上……觉得她有点莫名其妙。

公务还没办完,却跑到这里来与一个无知的小女子掰扯这些。

赵衿抹了抹眼泪,又道:“我知道我没用,救不了社稷,报不了家仇。也知道你讨厌我,没理由顺着我的意,但……但……”

“但”了老半天,想不到什么理由能让李瑕迁就她,才抹掉眼泪的她又哭出来,最后道:“但我也讨厌你。”

“我不是讨厌你,只是认为你应该恨我。”

“我恨你什么啊恨你。”

赵衿抹着泪背过身去。

“我外祖父制置淮东的时候,被人弹劾气急而亡,年仅四十六岁。后来舅舅得势,寻了弹劾外祖父之人报仇……我母亲却庇保了对方,她说……她说许参议家亦有老少,子女年幼……她说破家之恸她经历过了,又何苦要让旁人再经历一次……”

说到母亲,赵衿说着说着已抽泣起来。

“她说外祖父已经走了,世上能多一个人过得好就多一个人过得好……我没有忘记我母亲……我恨你们什么啊?’”

李瑕倒是没想到,以贾似道那般心胸狭隘的性子,能有这样一个宽仁大度的姐姐。

如此看来,赵昀当年独宠贾贵妃,甚至想要立其为皇后不是没有理由的。

这般站了一会儿,等到赵衿情绪稍稍平复了一些,李瑕才问道:“承认我是个好皇帝,能让你心里轻松些是吗?”

“嗯。”

“我暂时还不是个好皇帝。”李瑕随意地在长廊边坐下,道:“我能当好一个军阀,但还没学会当皇帝。”

赵衿转过头看了他一眼,道:“你还要怎么样?我爹登基三十年还说当不好皇帝。”

李瑕也转过头,迎上了赵衿的目光,道:“好吧,实话告诉你。我那夜并未想要弑君,而是想要兵谏,请先帝废掉赵襻,从宗室选一子弟为储君。”

“真的吗?”

当然是假的。

但李瑕还是道:“信不过我,你信吴潜吗?”

赵衿一愣,点了点头。

“那便是了,若我真是弑君之贼,吴公岂会帮我?算了,我懒得解释这些。”

李瑕转头去看天上的月亮。

他知道自己变了。

更虚伪,脸皮更厚。

他明确地知道自己想当好一个皇帝,如果作为皇帝需要一点厚黑,那他愿意加一点厚黑。

赵衿问道:“之前问你,为何不说?”

“不在乎你怎么想。”

“现在为何又说?”

“你太烦了。”

赵衿偏了偏头,也不知是信他还是不信他,转身打算离开,但走了几步之后却又回来。

她把手里的铜炉子往廊凳上一放,看向李瑕,问道:“虽然我国破家亡了,可是我不想每天活得很难受,我想活得自在、高兴。你觉得我错了吗?”

“为何问我?”

“你觉得我烦,我偏再烦你一次。”

李瑕默然了片刻,道:“你方才说的这句话,是我告诉阎容的。”

阎容准备收留赵衿时询问了他的意见。

当时他说的简略,此时面对赵衿,倒是将他对赵氏的观感仔细说了。

“我要改朝换代,要的是天下一统、四海升平,这才是目的。把赵家从皇位上赶下来只是过程中的步骤之一,而非以把赵氏赶尽杀绝为目的。人做事不能舍本逐末。”

赵氏有千般万般不好,也有好的地方。至少它的宗室管理比历朝历代都好,封爵严格,宗室子弟三五代之后几乎与平民无异,可科举入仕、可经营工商,可从事农耕,有宋一朝未曾因宗藩而给百姓造成严重负担。

赵氏这些皇帝,大多是差劲的,能让我敬佩的,一个都说不上来。但在赵氏嫡系以及那一只手能数得过来的几个王爵特权被抹掉之后,朕希望天下间那些平民一样的赵氏子弟可以在朕的治下过得自在、高兴。

“比如,朕想让赵孟频在往后依旧能成为一代书画名家……你们家,确实是有这方面天赋的。”

这一番话李瑕是边想边说的,赵衿在长廊上坐下支着脑袋听了,心绪也渐渐安宁下来。

“赵孟频是谁?”

李瑕随口道:“一个宗室的小孩。我当年兵谏,便是想请先帝收他为继子。可惜失败了。”

“哦。”

赵衿想了想,又问道:“那,我也可以当你的子民吗?自在高兴地活着。”

李瑕苦笑。

原本在赵衿这个最不可能会认他帝位的人面前,他有种轻松,倒没想到她也想当他的子民。

“自在高兴是你自己的事。朕能做的,便是尽力使臣民活在太平盛世里。”

“我也可以?该愧疚吗?”

“人一生那么短暂,该活得好。”

赵衿点了点头,捧起铜炉子准备走了,起身忍不住又问道:“去了长安,我能蹴鞠吗?刀。”

“我不管你,那是你的事。”

赵衿走了几步,又想起一事,却是转过头,向李瑕行了一礼。

她神情既没有欢喜也没有悲伤,只有释然。

“陛下万福,民女告退。”

李瑕犹坐在那里看着赵衿的身影走过小径。

他素来知道自己改变了很多,天下必然有很多人的命运已偏离了原来的轨迹。

唯独有一点点遗憾的是太多太多人在青史上都是籍籍无名,只有少数几个人能让李瑕具体地说出他们的命运因自己而变好了,具体变好在哪里。

比如张珏,比如李曾伯。李瑕虽然不清楚他们原本是怎样的命运,但能很清晰地确定因为自己,他们实现了抱负。

昨天夜里,他坐在福儿他娘的家里,一直在想的是,若没有自己,这个老妇人的儿子会死吗?也许原本的时空里,元军南下是兵不血刃取了江陵。

这种不确定才是最消磨情绪的。

今夜他却可以确定赵衿因他而过得更好了,毕竟赵氏之女生在亡国之际原本又能过得多好呢。

相比于芸芸众生,赵衿并不重要。只不过是这种具体、明确、清晰的改变偶尔能抚慰他的情绪而已。

至于对于当皇帝这件事,他开始自信起来。

“对了。”

小径那边的赵衿回过头来,问道:“你麾下是不是有个将领叫陆小酉啊?就是那时候送王翠回去的那个……”如今还敢用“喂”来喊李瑕的人已不多了,他一听便知是谁,回头一看,果然见赵衿站在廊下。

二月中旬春寒料峭,她手里虽抱了个铜炉子,两颊和鼻尖却还是冻得有些红,似乎在这站了一会了。

“喂,你过来。”

李瑕没过去,但也没走开,问道:“有事?”

赵衿只好抱着铜炉子小跑到他面前,道:“早上我看到你了,你去小巷子里探视百姓了吗?刀。”

“嗯,别说出去。”

“这么说来,你是爱民如子的好皇帝?”

“你不是说我不配当皇帝,是卑鄙无耻的山贼头子吗?”李瑕随口应道,似乎觉得山贼头子更轻松些。

“还挺记仇。”

赵衿侧过头往某个方向看了好一会,似乎透过院墙又看到了江陵城中那些尸体,那些梗在心头的压抑、恐惧,以及她对于这乱世的感触,各种情绪杂乱如麻,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其实我都懂的,我赵氏享国三百余年,国祚将倾。我可不是事后诸葛亮才这么说的,你知道前几年有人在宫门上写下‘阎马丁当、国势将亡’吗?刀。”

李瑕当然知道,那是他第一次去临安之时,临安城正因为这一句话而闹得满城风雨。

似乎也正是由那一年起,川蜀战云再起,宋朝堂上党争趋于激烈……如同拉开了亡国的序幕一般。

若从后世来看,正是那一年闻云孙、陆秀夫入仕,像是来陪宋王朝走完最后一程。而就在当世,又何尝没有人早早就预见到这“国势将亡”0。

“是你写的?”

“不是我,那时候我才多大啊,是舅舅写的。”

“嗯。”

李瑕当时便知道那是贾似道找人写的。

赵衿悠悠叹了一口气,道:“我昨夜进了江陵看到那许多尸体,就在想端平入洛之后是怎样,若没有你们这些边军浴血奋战又会怎样。祖宗基业交到你们手里,就当是太祖皇帝从柴家拿的又给了出去,总好过亡在外寇手里,总好过万一再有一次靖康之变。总之,谁当皇帝对天下人好,我看得出来。”

这一番话说完,她似乎有些泄气,且显出了失落之态。

孪瑕却是道:“倒不必这样你大可还骂我是乱臣贼子。”

“我是骂了你,那我生为赵氏之女不骂你我也不知道怎么办。”

赵衿话到后来,声音渐轻,显露出了她的忧郁。

她知道阎容关心她,不愿在阎容面前表现出悲伤难过的样子来。可寄人篱下,每日听她们都是在谈论李瑕,她想要显得活泼些,结果却笨拙地弄成了这样。

“无妨。”李瑕道:“偶尔有人不当我是皇帝也好,反正你也无足轻重。”

“哼。但该承认的我得承认。”赵衿抬头看向李瑕眼神渐渐郑重起来,煞有其事地又说道:“你是一个明君。”

“我知道。”

赵衿更为认真,道:“我是以大宋理宗皇帝之女的身份与你说的,比起如今坐在临安皇位上的赵襻,我更有资格代赵氏承诺你的帝号。”

李瑕听了微微一愣。

赵衿顿时便失去了自信,低下头来。

今日在这院子里转来转去,足足等了一个下午,她本来觉得这些话不吐不快,觉得这是身为赵氏嫡女应有的担当。

至少在她这一介女子看来,赵氏子孙没有人能敌得过李瑕了。她肯定不行,也不可能寄望于赵谌。那么,她唯一能做的就只有让赵氏失江山时与太祖皇帝得江山时一样“兵不血刃,市不易肆”。

但真的说出口,却远远没有她预想中那样荡气回肠,反而像是在吹牛皮,底气马上便虚了。

“反正,你是一个好皇帝,我认了。”

“我是你的仇人。”李瑕道:“赵昀算是死在我手上的。”

赵衿问道:“如果……我是说如果,那夜你计划顺利,到了我爹面前,会杀他吗?刀。”

“会。”

“你就不能说不会吗?也许我爹只是被奸臣蒙蔽,你见到他了,解释清楚,他能重用你收复中原呢?”

赵衿似乎有些气急,甚至在李瑕面前还跺了跺脚。

“你说一句忠于我爹又能怎么样?我不想再恨你了,我也很累啊!兄长刺杀了爹爹,表姐下毒害我,舅舅包庇他们、行公田法弄得民不聊生。坏女人也很坏,可是我一直以来都是和她在一起……我很累了,国仇家恨我想要算了。那你只要说一句话让我能心安理得地算了都不行吗?你说一句会死吗?!9。”

孪瑕没说话。

他看着赵衿,看到她说着说着哭了出来,好大一颗泪水挂在脸上……觉得她有点莫名其妙。

公务还没办完,却跑到这里来与一个无知的小女子掰扯这些。

赵衿抹了抹眼泪,又道:“我知道我没用,救不了社稷,报不了家仇。也知道你讨厌我,没理由顺着我的意,但……但……”

“但”了老半天,想不到什么理由能让李瑕迁就她,才抹掉眼泪的她又哭出来,最后道:“但我也讨厌你。”

“我不是讨厌你,只是认为你应该恨我。”

“我恨你什么啊恨你。”

赵衿抹着泪背过身去。

“我外祖父制置淮东的时候,被人弹劾气急而亡,年仅四十六岁。后来舅舅得势,寻了弹劾外祖父之人报仇……我母亲却庇保了对方,她说……她说许参议家亦有老少,子女年幼……她说破家之恸她经历过了,又何苦要让旁人再经历一次……”

说到母亲,赵衿说着说着已抽泣起来。

“她说外祖父已经走了,世上能多一个人过得好就多一个人过得好……我没有忘记我母亲……我恨你们什么啊?’”

李瑕倒是没想到,以贾似道那般心胸狭隘的性子,能有这样一个宽仁大度的姐姐。

如此看来,赵昀当年独宠贾贵妃,甚至想要立其为皇后不是没有理由的。

这般站了一会儿,等到赵衿情绪稍稍平复了一些,李瑕才问道:“承认我是个好皇帝,能让你心里轻松些是吗?”

“嗯。”

“我暂时还不是个好皇帝。”李瑕随意地在长廊边坐下,道:“我能当好一个军阀,但还没学会当皇帝。”

赵衿转过头看了他一眼,道:“你还要怎么样?我爹登基三十年还说当不好皇帝。”

李瑕也转过头,迎上了赵衿的目光,道:“好吧,实话告诉你。我那夜并未想要弑君,而是想要兵谏,请先帝废掉赵襻,从宗室选一子弟为储君。”

“真的吗?”

当然是假的。

但李瑕还是道:“信不过我,你信吴潜吗?”

赵衿一愣,点了点头。

“那便是了,若我真是弑君之贼,吴公岂会帮我?算了,我懒得解释这些。”

李瑕转头去看天上的月亮。

他知道自己变了。

更虚伪,脸皮更厚。

他明确地知道自己想当好一个皇帝,如果作为皇帝需要一点厚黑,那他愿意加一点厚黑。

赵衿问道:“之前问你,为何不说?”

“不在乎你怎么想。”

“现在为何又说?”

“你太烦了。”

赵衿偏了偏头,也不知是信他还是不信他,转身打算离开,但走了几步之后却又回来。

她把手里的铜炉子往廊凳上一放,看向李瑕,问道:“虽然我国破家亡了,可是我不想每天活得很难受,我想活得自在、高兴。你觉得我错了吗?”

“为何问我?”

“你觉得我烦,我偏再烦你一次。”

李瑕默然了片刻,道:“你方才说的这句话,是我告诉阎容的。”

阎容准备收留赵衿时询问了他的意见。

当时他说的简略,此时面对赵衿,倒是将他对赵氏的观感仔细说了。

“我要改朝换代,要的是天下一统、四海升平,这才是目的。把赵家从皇位上赶下来只是过程中的步骤之一,而非以把赵氏赶尽杀绝为目的。人做事不能舍本逐末。”

赵氏有千般万般不好,也有好的地方。至少它的宗室管理比历朝历代都好,封爵严格,宗室子弟三五代之后几乎与平民无异,可科举入仕、可经营工商,可从事农耕,有宋一朝未曾因宗藩而给百姓造成严重负担。

赵氏这些皇帝,大多是差劲的,能让我敬佩的,一个都说不上来。但在赵氏嫡系以及那一只手能数得过来的几个王爵特权被抹掉之后,朕希望天下间那些平民一样的赵氏子弟可以在朕的治下过得自在、高兴。

“比如,朕想让赵孟频在往后依旧能成为一代书画名家……你们家,确实是有这方面天赋的。”

这一番话李瑕是边想边说的,赵衿在长廊上坐下支着脑袋听了,心绪也渐渐安宁下来。

“赵孟频是谁?”

李瑕随口道:“一个宗室的小孩。我当年兵谏,便是想请先帝收他为继子。可惜失败了。”

“哦。”

赵衿想了想,又问道:“那,我也可以当你的子民吗?自在高兴地活着。”

李瑕苦笑。

原本在赵衿这个最不可能会认他帝位的人面前,他有种轻松,倒没想到她也想当他的子民。

“自在高兴是你自己的事。朕能做的,便是尽力使臣民活在太平盛世里。”

“我也可以?该愧疚吗?”

“人一生那么短暂,该活得好。”

赵衿点了点头,捧起铜炉子准备走了,起身忍不住又问道:“去了长安,我能蹴鞠吗?刀。”

“我不管你,那是你的事。”

赵衿走了几步,又想起一事,却是转过头,向李瑕行了一礼。

她神情既没有欢喜也没有悲伤,只有释然。

“陛下万福,民女告退。”

李瑕犹坐在那里看着赵衿的身影走过小径。

他素来知道自己改变了很多,天下必然有很多人的命运已偏离了原来的轨迹。

唯独有一点点遗憾的是太多太多人在青史上都是籍籍无名,只有少数几个人能让李瑕具体地说出他们的命运因自己而变好了,具体变好在哪里。

比如张珏,比如李曾伯。李瑕虽然不清楚他们原本是怎样的命运,但能很清晰地确定因为自己,他们实现了抱负。

昨天夜里,他坐在福儿他娘的家里,一直在想的是,若没有自己,这个老妇人的儿子会死吗?也许原本的时空里,元军南下是兵不血刃取了江陵。

这种不确定才是最消磨情绪的。

今夜他却可以确定赵衿因他而过得更好了,毕竟赵氏之女生在亡国之际原本又能过得多好呢。

相比于芸芸众生,赵衿并不重要。只不过是这种具体、明确、清晰的改变偶尔能抚慰他的情绪而已。

至于对于当皇帝这件事,他开始自信起来。

“对了。”

小径那边的赵衿回过头来,问道:“你麾下是不是有个将领叫陆小酉啊?就是那时候送王翠回去的那个……”如今还敢用“喂”来喊李瑕的人已不多了,他一听便知是谁,回头一看,果然见赵衿站在廊下。

二月中旬春寒料峭,她手里虽抱了个铜炉子,两颊和鼻尖却还是冻得有些红,似乎在这站了一会了。

“喂,你过来。”

李瑕没过去,但也没走开,问道:“有事?”

赵衿只好抱着铜炉子小跑到他面前,道:“早上我看到你了,你去小巷子里探视百姓了吗?刀。”

“嗯,别说出去。”

“这么说来,你是爱民如子的好皇帝?”

“你不是说我不配当皇帝,是卑鄙无耻的山贼头子吗?”李瑕随口应道,似乎觉得山贼头子更轻松些。

“还挺记仇。”

赵衿侧过头往某个方向看了好一会,似乎透过院墙又看到了江陵城中那些尸体,那些梗在心头的压抑、恐惧,以及她对于这乱世的感触,各种情绪杂乱如麻,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其实我都懂的,我赵氏享国三百余年,国祚将倾。我可不是事后诸葛亮才这么说的,你知道前几年有人在宫门上写下‘阎马丁当、国势将亡’吗?刀。”

李瑕当然知道,那是他第一次去临安之时,临安城正因为这一句话而闹得满城风雨。

似乎也正是由那一年起,川蜀战云再起,宋朝堂上党争趋于激烈……如同拉开了亡国的序幕一般。

若从后世来看,正是那一年闻云孙、陆秀夫入仕,像是来陪宋王朝走完最后一程。而就在当世,又何尝没有人早早就预见到这“国势将亡”0。

“是你写的?”

“不是我,那时候我才多大啊,是舅舅写的。”

“嗯。”

李瑕当时便知道那是贾似道找人写的。

赵衿悠悠叹了一口气,道:“我昨夜进了江陵看到那许多尸体,就在想端平入洛之后是怎样,若没有你们这些边军浴血奋战又会怎样。祖宗基业交到你们手里,就当是太祖皇帝从柴家拿的又给了出去,总好过亡在外寇手里,总好过万一再有一次靖康之变。总之,谁当皇帝对天下人好,我看得出来。”

这一番话说完,她似乎有些泄气,且显出了失落之态。

孪瑕却是道:“倒不必这样你大可还骂我是乱臣贼子。”

“我是骂了你,那我生为赵氏之女不骂你我也不知道怎么办。”

赵衿话到后来,声音渐轻,显露出了她的忧郁。

她知道阎容关心她,不愿在阎容面前表现出悲伤难过的样子来。可寄人篱下,每日听她们都是在谈论李瑕,她想要显得活泼些,结果却笨拙地弄成了这样。

“无妨。”李瑕道:“偶尔有人不当我是皇帝也好,反正你也无足轻重。”

“哼。但该承认的我得承认。”赵衿抬头看向李瑕眼神渐渐郑重起来,煞有其事地又说道:“你是一个明君。”

“我知道。”

赵衿更为认真,道:“我是以大宋理宗皇帝之女的身份与你说的,比起如今坐在临安皇位上的赵襻,我更有资格代赵氏承诺你的帝号。”

李瑕听了微微一愣。

赵衿顿时便失去了自信,低下头来。

今日在这院子里转来转去,足足等了一个下午,她本来觉得这些话不吐不快,觉得这是身为赵氏嫡女应有的担当。

至少在她这一介女子看来,赵氏子孙没有人能敌得过李瑕了。她肯定不行,也不可能寄望于赵谌。那么,她唯一能做的就只有让赵氏失江山时与太祖皇帝得江山时一样“兵不血刃,市不易肆”。

但真的说出口,却远远没有她预想中那样荡气回肠,反而像是在吹牛皮,底气马上便虚了。

“反正,你是一个好皇帝,我认了。”

“我是你的仇人。”李瑕道:“赵昀算是死在我手上的。”

赵衿问道:“如果……我是说如果,那夜你计划顺利,到了我爹面前,会杀他吗?刀。”

“会。”

“你就不能说不会吗?也许我爹只是被奸臣蒙蔽,你见到他了,解释清楚,他能重用你收复中原呢?”

赵衿似乎有些气急,甚至在李瑕面前还跺了跺脚。

“你说一句忠于我爹又能怎么样?我不想再恨你了,我也很累啊!兄长刺杀了爹爹,表姐下毒害我,舅舅包庇他们、行公田法弄得民不聊生。坏女人也很坏,可是我一直以来都是和她在一起……我很累了,国仇家恨我想要算了。那你只要说一句话让我能心安理得地算了都不行吗?你说一句会死吗?!9。”

孪瑕没说话。

他看着赵衿,看到她说着说着哭了出来,好大一颗泪水挂在脸上……觉得她有点莫名其妙。

公务还没办完,却跑到这里来与一个无知的小女子掰扯这些。

赵衿抹了抹眼泪,又道:“我知道我没用,救不了社稷,报不了家仇。也知道你讨厌我,没理由顺着我的意,但……但……”

“但”了老半天,想不到什么理由能让李瑕迁就她,才抹掉眼泪的她又哭出来,最后道:“但我也讨厌你。”

“我不是讨厌你,只是认为你应该恨我。”

“我恨你什么啊恨你。”

赵衿抹着泪背过身去。

“我外祖父制置淮东的时候,被人弹劾气急而亡,年仅四十六岁。后来舅舅得势,寻了弹劾外祖父之人报仇……我母亲却庇保了对方,她说……她说许参议家亦有老少,子女年幼……她说破家之恸她经历过了,又何苦要让旁人再经历一次……”

说到母亲,赵衿说着说着已抽泣起来。

“她说外祖父已经走了,世上能多一个人过得好就多一个人过得好……我没有忘记我母亲……我恨你们什么啊?’”

李瑕倒是没想到,以贾似道那般心胸狭隘的性子,能有这样一个宽仁大度的姐姐。

如此看来,赵昀当年独宠贾贵妃,甚至想要立其为皇后不是没有理由的。

这般站了一会儿,等到赵衿情绪稍稍平复了一些,李瑕才问道:“承认我是个好皇帝,能让你心里轻松些是吗?”

“嗯。”

“我暂时还不是个好皇帝。”李瑕随意地在长廊边坐下,道:“我能当好一个军阀,但还没学会当皇帝。”

赵衿转过头看了他一眼,道:“你还要怎么样?我爹登基三十年还说当不好皇帝。”

李瑕也转过头,迎上了赵衿的目光,道:“好吧,实话告诉你。我那夜并未想要弑君,而是想要兵谏,请先帝废掉赵襻,从宗室选一子弟为储君。”

“真的吗?”

当然是假的。

但李瑕还是道:“信不过我,你信吴潜吗?”

赵衿一愣,点了点头。

“那便是了,若我真是弑君之贼,吴公岂会帮我?算了,我懒得解释这些。”

李瑕转头去看天上的月亮。

他知道自己变了。

更虚伪,脸皮更厚。

他明确地知道自己想当好一个皇帝,如果作为皇帝需要一点厚黑,那他愿意加一点厚黑。

赵衿问道:“之前问你,为何不说?”

“不在乎你怎么想。”

“现在为何又说?”

“你太烦了。”

赵衿偏了偏头,也不知是信他还是不信他,转身打算离开,但走了几步之后却又回来。

她把手里的铜炉子往廊凳上一放,看向李瑕,问道:“虽然我国破家亡了,可是我不想每天活得很难受,我想活得自在、高兴。你觉得我错了吗?”

“为何问我?”

“你觉得我烦,我偏再烦你一次。”

李瑕默然了片刻,道:“你方才说的这句话,是我告诉阎容的。”

阎容准备收留赵衿时询问了他的意见。

当时他说的简略,此时面对赵衿,倒是将他对赵氏的观感仔细说了。

“我要改朝换代,要的是天下一统、四海升平,这才是目的。把赵家从皇位上赶下来只是过程中的步骤之一,而非以把赵氏赶尽杀绝为目的。人做事不能舍本逐末。”

赵氏有千般万般不好,也有好的地方。至少它的宗室管理比历朝历代都好,封爵严格,宗室子弟三五代之后几乎与平民无异,可科举入仕、可经营工商,可从事农耕,有宋一朝未曾因宗藩而给百姓造成严重负担。

赵氏这些皇帝,大多是差劲的,能让我敬佩的,一个都说不上来。但在赵氏嫡系以及那一只手能数得过来的几个王爵特权被抹掉之后,朕希望天下间那些平民一样的赵氏子弟可以在朕的治下过得自在、高兴。

“比如,朕想让赵孟频在往后依旧能成为一代书画名家……你们家,确实是有这方面天赋的。”

这一番话李瑕是边想边说的,赵衿在长廊上坐下支着脑袋听了,心绪也渐渐安宁下来。

“赵孟频是谁?”

李瑕随口道:“一个宗室的小孩。我当年兵谏,便是想请先帝收他为继子。可惜失败了。”

“哦。”

赵衿想了想,又问道:“那,我也可以当你的子民吗?自在高兴地活着。”

李瑕苦笑。

原本在赵衿这个最不可能会认他帝位的人面前,他有种轻松,倒没想到她也想当他的子民。

“自在高兴是你自己的事。朕能做的,便是尽力使臣民活在太平盛世里。”

“我也可以?该愧疚吗?”

“人一生那么短暂,该活得好。”

赵衿点了点头,捧起铜炉子准备走了,起身忍不住又问道:“去了长安,我能蹴鞠吗?刀。”

“我不管你,那是你的事。”

赵衿走了几步,又想起一事,却是转过头,向李瑕行了一礼。

她神情既没有欢喜也没有悲伤,只有释然。

“陛下万福,民女告退。”

李瑕犹坐在那里看着赵衿的身影走过小径。

他素来知道自己改变了很多,天下必然有很多人的命运已偏离了原来的轨迹。

唯独有一点点遗憾的是太多太多人在青史上都是籍籍无名,只有少数几个人能让李瑕具体地说出他们的命运因自己而变好了,具体变好在哪里。

比如张珏,比如李曾伯。李瑕虽然不清楚他们原本是怎样的命运,但能很清晰地确定因为自己,他们实现了抱负。

昨天夜里,他坐在福儿他娘的家里,一直在想的是,若没有自己,这个老妇人的儿子会死吗?也许原本的时空里,元军南下是兵不血刃取了江陵。

这种不确定才是最消磨情绪的。

今夜他却可以确定赵衿因他而过得更好了,毕竟赵氏之女生在亡国之际原本又能过得多好呢。

相比于芸芸众生,赵衿并不重要。只不过是这种具体、明确、清晰的改变偶尔能抚慰他的情绪而已。

至于对于当皇帝这件事,他开始自信起来。

“对了。”

小径那边的赵衿回过头来,问道:“你麾下是不是有个将领叫陆小酉啊?就是那时候送王翠回去的那个……”

(sdingdiannn/ddk88179823/767092588.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