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终宋 > 第1275章 前线

终宋 第1275章 前线

作者:怪诞的表哥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15 00:50:41 来源:顶点小说网

马车缓缓停了下来。

「老丞相,到开封了。」

车夫连接唤了两声,却见前方一个穿着褚色官袍的年轻男子走了过来,摆了摆手,道:「不急,让老丞相多睡会。」

「那哪能成哩?额听说皇帝亲自在前面接。」「不打紧,先卸东西吧。」

「好吧,按理说,额也不知道你是谁,但就还是听你一回吧。」

这些对话声传入耳朵里时只剩下隐约的细碎声音,韩承绪睁开眼,注意到马车停了便坐起身来,拿手帕擦了擦脸,准备下车。

手才扶到车厢的壁沿,有人扶住了他。

抬头一看,韩承绪微微一愣,道:「陛下?」「韩老来了,看看这开封城。」

韩承绪遂缓缓下了马车,只见杨果已拄着拐杖站在李瑕身后,他不由自嘲了一句。

「收复开封的情形想了无数遍,谁曾想,到跟前竟是睡着了,还劳陛下过来扶。」

「还能睡得着,可见你还没老透。」杨果故作淡然道:「当年我之所以出开封,便是知道总有回来的一天。」

三人都笑了笑,往路边的十里长亭走去,打算稍坐一会,等待进城的队伍安排好。

要谈的东西很多,关于北伐,关于后勤,关于朝中情形,韩承绪沉吟着,却是先说道:「听闻陛下又纳了一位康妃。」

李瑕难得有些心虚,问道:「皇后生气了吗?」

「老臣不知。」韩承绪笑道:「但想必皇后是否生气,陛下可从家书中看出来。」

其实高明月的来信中说的是阎容对此十分生气,李瑕却不知气到何种地步,故而随口一问。

「朝中反应如何?」

「有人喜,也有人忧,总之正值北伐,朝中众臣倒也顾不上这些。老臣是想说,陛下若还有移风易俗之事,可趁如今办了。」

「韩老是懂朕的啊。」

「陛下不喜拘束,又有许多古怪习惯。老臣担心往后劝谏的入多了,到时招陛下烦。」

「以后再说吧,不急。」李瑕一时也想不到自己还有什么要破除的古代陋习,道:「巧儿还说呢,过几日陪韩老到归德府老家走一趟。」

韩承绪连忙摇手道:「不去了,不去了,等这一仗打完,北方定了,才能安心回老家。」

闲聊得差不多了,韩承绪换上了些郑重的表情,道:「有几桩公务还得当面禀奏陛下,军中缺的棉甲、火器、药材等物,开春前必然是赶不出来的。此事请陛下不必怪军械坊与各造坊的官吏,要降罪则老臣一人当。」

杨果道:「老臣可向陛下担保,相关官吏俱已尽了全力。然供给二十余万大军,终究得循序渐进。」

「那是朕要求太严苛了。」「绝非此意。」

韩承绪忙道:「老臣以为,只需待到开春再攻燕京,一则棉甲棉衣不需如此大数目,二则到时其余物资也可补足。」

「说到难处,朕都明白。」李瑕道:「但这一仗等不到开春,必须现在打。」

「可论天时地利,燕京寒冷,于我军并不有利。」

「冷比饿好挨。情况韩老与杨老都明白,只是看如何衡量,今年靠缴获、军屯再向赵宋讨点赔偿,勉勉强强供应了大军粮草,再等到开春,谁能保证暖阳什么时候出?形势又有什么变化?我们的将士都是农民,到了二三月就担心家里的田地,他们的士卒都是强盗,到时反而没有心理负担。忽必烈宁肯收缩防线不肯决战,等的就是我们最虚弱的时候。他是一只在向后退的豹子,蓄力等着扑上来,我们既然确定越往后越饿,就得趁着有力气时一棍子打死它。」

韩承绪、杨果都是随李瑕最久的一

批人,此时对视了一眼就知道李瑕心意已决,便不再劝,只提要解决的麻烦。

「臣等会再催促物资,没有棉甲便备棉衣。」

「若没有棉衣,那就裘衣、皮货、布匹往北面送,有什么就送什「是。另外,朝中有许多人判断这一仗要等到冬天过去。」

「人之常情,遇到难事就想往后放一放。让他们打消这种念头朕会亲自到燕京坐镇。」

「陛下又要北上?」韩承绪吃了一惊,旋即便明白,李瑕之所以调他到开封坐镇,为的就是能抽身北上,只好问道:「陛下何时启程?」

「快了,朕还在等几个消息才能放心。」

其实李瑕心里已经在着急北上了,但奇怪的是他还没收到贾似道退兵的消息。

按道理而言,宋廷生变,必然会断掉粮草、召回征蜀大军。贾似道显然还没有到能煽动大军造反的地步,而粮草不足也不可能继续作战。李瑕推算无非有几种可能。

或是贾似道所携粮草还能再支撑两三个月,故意在给他施加压力;或是贾似道已在偷偷退兵,只是骗过了川蜀的守军;或是贾似道还能在韩震死后用别的办法稳住宋廷;甚至还有一种可能,如今距离韩震之死才过两个月,贾似道的消息太慢,此时还没做好决策.

这些李瑕也说不准,只能等着。

但他先等来的却不是来自川蜀的消息,而是一个匣子。

这匣子的风格有些奇怪,刻着非常复杂的花纹,上面还镶着几颗红的、绿的、蓝的宝石,而开匣的把手则是皮的。

林子走上前,亲自打开了匣子,仔细看了一会儿,才递到了李瑕面前。

殿中隐隐弥漫着一股腐烂的气味,好在还不算太浓。匣子里是一个涂满了石灰的头颅。

「他便是勘陀孟迦?」

「禀陛下,是,大帅说他为与忽必烈的友谊而付出了代价。」李瑕点了点头,向林子吩咐道:「装好,朕要带到燕京去。」「是。」

李瑕又转向高长寿派回来的信使,道:「说说具体的情况。」

「是,大帅与刘相公得到旨意后分两路行军,刘相公领两万人走唐蕃道,而大帅则领三万人沿着当年兀良合台攻大理的路线向朵思麻进军,才入蕃不久便有许多士卒伤亡,行到一个叫霍炉的地方,遇到了磨些蛮部的伏击,我军拼死反击,俘虏了酋首唆火脱因......」

李瑕一边听着这些,一边从案上翻出了一本诗集。

这是刘秉忠的诗集,其中有他随忽必烈南征大理时描绘沿途景象的诗词数十首,已成了李瑕了解吐蕃形势的重要情报。

此时再次一看,大部分动乱的地方都是当年忽必烈、兀良合台两路兵马行军所经过之处。

「据唆火脱因所言,勘陀孟迦召集了朵思麻、哈答、朵甘思等地部众近三万人,打算分别从松潘、金川、木雅、金汤等地进入川蜀。大帅担心等到敌兵分散了,不好围剿,率我等急行军赶到盘陀寨。集中兵力猛攻勘陀孟迦主力。去年年底,收服了诸部之后,大帅继续向萨迦行军,与刘相公合兵,击败了公哥藏卜并俘虏了墨卡顿....

「伤亡大吗?」

「禀陛下,伤亡......恐逾半数,所携带牛羊马匹损失八成。」

牛羊马匹倒是还好,都是贺兰山之战所缴获的,损失了就损失了。伤亡却是有些太大。

李瑕缓了缓末了,又问道:「回师到哪里了?」

「末将出发时,大帅与刘相公也已出发,想必快则一月,慢则年节前可赶回成都。」

李瑕点点头,让人安排信使去歇了。

他写了一封长信,招过

林子吩咐道:「派人将这封信递给高长寿,让他尽快赶往汉中。」

「汉中?」

-

做了这个安排,李瑕决定不再等贾似道的消息。该往燕京了。

~

这次,李瑕没有带别的随行人员,只有五百选锋营骑兵。

但从开封到燕京的一路上,正在络绎不绝行进的全都是他的将士。

路边的枯草上已结了霜,每当急促的马蹄声传到唐军士卒们耳中,总有将领回过头准备问一问是哪路友军。

他们看到的却是一面飞扬的龙旗。「那是......陛下?」

须臾之间,这支小股骑兵已由远及近,迅速消失在更北面的风雪之中。

(sdingdiannn/ddk88179823/75698171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