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终宋 > 番外篇·萌芽(为盟主“两手插袋谁都不爱”加更)

建统四年,长安。

“不好,要迟到。”

天刚刚亮,江苍匆匆跑出家门,向长安格物院的方向跑去。

跑过街巷处的一间茶楼,只见里里外外都挤满了人。

“听报听报,我们连夜从开封取的大唐时报到了,比长安报社发报还快半个时辰!”有茶博士站在二楼喊道:“要听报的这边付了茶资,待老夫读报。”

“快报快报!”

江苍扯着嗓子大喊了一声,提前将今日的大新闻剧透掉。

“王师已取保州,恢复中原指日可待!”

他就是看不惯这茶楼连座位都不够了,偏还要买茶听报,站着喝茶不成?

“这小后生!”

果然,茶楼老板气得跳脚,当即便追了出来。

如今王师北伐,同一个新闻传出来让各路刊印,肯定是有时间差的,不少商人便借此赚钱。他也是花了一点钱买回来的消息,不想却被这小子搅了。

好在,大部分茶客都没因此而走掉。

江苍回头看了一眼,得意不已。

这年他二十岁,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

他家满门都是高官,父亲是京兆尹,长姐刚迁为三司副使,姐夫任工部侍郎。他还有个义姐乃是贤妃,至于义姐夫,自然是当朝天子了。

就这般家世,此时他却是一身青衫,身后也不带随从。

没走多久,前方有个风尘仆仆的女子正背着行囊站在街边,四处环顾。因与江苍对到了眼神,便上前问道:“这位郎君,那边是在做什么?”

“听报。”

那女子没听懂,又问道:“那是什么?”

江苍急着赶路,匆匆答了一句便想走开,但转头一看,却发现她那满是尘土的脸……其实很好看。

是北方少见到的美貌。

江苍便没方才那般轻佻了,问道:“听你口音,是川蜀来的?”

“是,小女祖籍是川蜀井研。”

“这么巧,我母亲也是井研人,但我从小是在叙州长大。”

“小女在江州长大,因遇到荒年,逃荒回了川蜀,后来听说唯一的亲人到长安来了,因此来寻亲。盘缠快用完了,想找个事做。不知那边在做什么?”

“那是这两年兴起的营生,读报人。不用别的技能,只要识字,每日给人读报就能赚不少的钱。哦,也搜集历年报纸,给一些消息闭塞的或是到关中的人读,有人也会冲着上面的连载故事找他们,买上一壶茶再付二十文,便能听一个时辰。”

“只要识字便能做?”那女子眼神一亮。

江苍道:“你若识字,多的是事做。怪了,来了个才女,应该在城门口就被聘走才对。”

“许是我进城太早?”

江苍目光看去,见她笑起来眼睛微弯,很是漂亮。

他也跟着笑,抬手一指,道:“你从这条街往西走,就能看到招文吏、先生、帐房的棚子,有官府的,也有别的什么商铺。”

“好,多谢小郎君。”

江苍继续向长安格物院走,忽有些懊恼。

也不知是懊恼因搭理这女子而耽误了时间,还是懊恼方才没问她住处。

但他今日有颇重要的事要到格物院,因此拍了拍脑袋,继续往前赶。

“咚。”

钟声响起,格物院的公房中,众人已各自开始做手头上的事。

如今军械坊、武研院等衙门已从格物院中分出去,这边研究的学术技艺已多偏向于民用。

江苍资历浅,还只能在格物院的外三院任事。

他走进公房,只见一张大案上放着个两轮车,两个年轻人正在埋头调整着上面的链条。

“你们都看报了吗?”

“看了,显然,等不到我们把两轮车造出来,王师就要打败蒙元。”

江苍道:“你们还真指望将士们骑着你们造的这颠死人不偿命的东西穿越燕山,又不是没有能喂马的草料了。”

“奇怪的是,我们始终没能找到这个橡胶。”

格物院有刊印一本册子,记载着许多发明、原理、材料,包括一些畅想,据说是陛下召集天下贤士一同商议而成书的,名为《未来格物方向图鉴》。

它是厚厚一本,里面有文字、有图画。

这些年来,格物院实现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证明上面的内容有些是可以实现的,因此常常能成为他们的指导。

江苍探头看了一眼,道:“材料篇第十页,橡胶,取自海外某地某树,软而韧。”

不是他不记得,而是上面就是这么写的。

“你都背得下。”

“嗯。”江苍又问道:“你们都看报了吗?”

“说了,看过了。”

“哈,你们看报只看头版不成?”

“还有什么比格物更值得讨论的吗?”

“呵呵。”江苍取下挂在墙上的报纸,翻到后页,点了点,摆在他们面前。

有同僚探头看了一眼,念了一句。

“‘学术之道在于百姓日用,而非仅限于圣贤’?时报还真是,每日都拿一版刊些无聊的议论呢。”

江苍恼道:“你都没看,怎知无聊?”

“不能学以致用,尽日骂战,当然无聊。”

“你看清楚,是前日那假道学先刊了他们的文章,这位……乐山居士才刊文反驳他们的。你们看,假道学自诩圣人,要规定天下愚夫愚妇的准则,乐山居士便以上天降中于民,本无不同,人人皆可读圣学反驳他们。”

“好吧,我看看。”

江苍指点着,又道:“你看,假道学之前说妇人见短,不堪道学,当三步不离闺房,乐山居士便问他们,既三步不离闺房,又岂知不堪道学?再看这几句,‘譬江淮湖汉皆水,万紫千红皆春,则甲乙丙丁皆人也’,岂不振聋发聩?”

“你投的?”

“什么?”

“你投的文章?”

江苍一愣,反问道:“不好吗?”

“文采真差。要如何往这报上刊文,明日且看我来骂那些假道学……”

“你们。”

有年长些的同僚转过头来,道:“做些有用的事吧?北伐当前,谁要看你等争辩?江苍,把运粮车改进的图纸给拿来。”

“哦……”

~~

半年后。

“‘学无贵贱,医学、农学、筹算、格物,皆治世之首,岂有杂学?’”

江苍仔细读着报纸,暗自道了一声“好”。

这一年来,他时常给长安各家报纸投文,与那些假道学们争论,渐渐也遇到不少观念相合之人,尤其是这个号“杵山先生”的,挥斥方遒,常常能说到他心坎上。

当然,如今北伐正到了如火如荼的时候,世人大多数并不关注报纸背面末版的一些学术争执。

屋外有人敲了敲门,江苍收起报纸,拿起一封公文,去曲池书院找李冶。

因李冶今日在曲池书院讲学。

这日,学堂里生员很多,但多是年纪较小的。因关中青年有很多都已赶赴北方战场。

江苍见过李冶,转身出去时却在廊下被人撞了一下。

“啊。”

对方手中一叠文书掉落在地上。

“是你?”

那是个女子,一见江苍便惊讶起来。

“你是?”

“我刚到长安时,向你问过路。”

“想起来了,你竟在这里做事?”江苍俯身替她拾起掉落的文书,道:“我姓江,单名苍,字青寥。”

“号乐山?”

“啊,你怎么知道?”

“时报的一位长吏与我说过。”

那女子说着,接过江苍递来的文书,从里面拿出一叠纸稿递给他,笑道:“久仰了,乐山居士。”

“你是……杵山先生?”

江苍又是惊讶,又是窃喜,一时有些失态。

~~

建统五年,春。

“她名叫沈惜,川蜀人,自幼随家到江州,博学多才……”

“博学多才?”孙德彧听到这里,应道:“那要么是书香门第,要么就是青楼名伎,她是哪种?”

“沈娘子卖艺不卖身的。”

“哦。”

“小道士,你别瞧不起人。因她有才,未出阁就自赎了。”

“这般了得?”孙德彧倒是十分惊讶,道:“我怎么就瞧不起人了,我说什么了吗?你是与人辩道辩疯了是吧?”

江苍道:“一会她过来,你莫欺负她。”

“美吗?”

“嗯。”

“那个,恕我直言,这样的小娘子不适合你江大衙内。”孙德彧理了理袖子,道:“不如引见给我吧。”

“别闹,揍不死你。”

孙德彧遂摇头叹息,道:“别怪我没提醒你,长安城爱慕你的小娘子许多,莫寻个最能让江京尹发怒的,打断了你的腿。”

“你这般一说。”江苍沉吟道:“她真是与众不同啊……来了。”

江苍遂迎了过去。

孙德彧目光看去,只见前方一个着男装的女子向这边快步赶过来,与江苍说说笑笑。

“这是我最好的朋友,孙德彧,你叫他小道士就可以。”

“孙道长好。”

江苍笑道:“说吧,今日难得休沐,去哪玩?”

孙德彧道:“我打算去长安城郊。”

“为何?”

“我掐指一算,一个时辰后要打雷下雨。”

江苍这才反应过来,问道:“你有办法弄到电了?”

“试试。”

沈惜站在一旁,没有半点忸怩,仿佛与他们是多年好友一般,还向江苍问道:“你们在说什么?”

“我们认为,电是能用的,问题在于怎么能控制电。”

“控制电?”

“小道士总有办法的。”

“……”

孙德彧让人制作了许多风筝,在上面贴了小铁片,狂风起时,他把这些风筝都放飞,且将挂风筝的棉线接到他制作的各式各样的物件上,有奇怪的瓶子,有一团团的铁丝,有竹炭丝,甚至还有火药。

“小道士已经试过很多次了,但雷雨天不是常常能有。”

江苍与沈惜站在一旁,解释着前方的场景。

“大开眼界。”沈惜道:“我们为何不带伞?”

“忘了。”

狂风吹来,沈惜显得很期盼,却道:“我好害怕,我们会被雷劈到吗?”

“不会吧,应该不会……”

忽然,天边有闪电落下。

沈惜尖叫一声,一把拉住江苍的手。

“轰!”

一声雷响,大雨滂沱。

“跑开!”

孙德彧忽然大叫一声,转身就跑。

江苍与沈惜跟着他跑,之后趴在地上。

只听身后“嘭”的一声响,泥水飞溅。

等三个年轻人再爬起来,已完全成了落汤鸡。

“哈。”孙德彧却是笑了一下,拍掌道:“我捉到了!我刚才捉到电了,你们看到了吗?”

“看到个屁。”

“我看到了?”沈惜却很兴奋,道:“水瓶子里,白闪闪的,那就是能被控制的电吗?”

“对,就是那个。”孙德彧重重一挥拳,很是高兴。

江苍不由一抹脸上的水,摇头笑起来。

沈惜也笑得很开心,紧紧搂着他的胳膊,自然而然的。

……

但也就是在这一年夏天,时任京兆尹的江春将独子赶出了家门,而等江苍转身要走了,江春竟还能更加发怒。

“敢走?!我告诉你,你踏出这个门一步,我再没有你这个儿子!我……往后我所有的家产留给荻儿,你看看她,再看看你。”

“你现在知道姐夫好,当年还不是反对。”

“你,你个混帐!”

~~

年底,王师北定燕云,班师回朝。

几个年轻人在李昭成家中聚会。

“给你引见一下,这是俞德宸,我也不知他在军情司中任何职,机密。你随我叫他木鱼就好。”

沈惜落落大方地行了一礼,道:“见过俞兄。”

俞德宸拍了拍江苍的肩,道:“一转眼,连你都长这么大了?打算何时成亲?”

“就明年。”江苍嘿嘿笑道:“正好战事结束了。”

“那可未必。”李昭成道:“朝廷很可能是一鼓作气灭了赵宋。”

俞德宸听到这句话,稍微眯眼看了沈惜一眼,却没多说什么。

唯有孙德彧留意到了师兄神情的变动。

宴后,师兄弟二人独处,孙德彧便问道:“师兄,有何不对吗?”

“见到她之前听你说起,我便奇怪,如何有女子能是这般磊落大方的性情?”

“有甚奇怪?”孙德彧道:“江荻也是这样啊。”

俞德宸脸色黯然了一下,道:“问题在于,沈惜是江南来的。”

“你怀疑她是……”

“还不好说,我去舆情司走一趟吧。若没事最好。”

“哦。”

孙德彧由此开始担心起来。

~~

转眼到了建统六年,王师已在攻伐江南。

官府的报纸都增到了五类,时报、军报、农报、文报、商报,但江南攻城掠地的消息来得太快,往往难以细表。

于是越来越多的民间报社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江苍、沈惜还在文报上发文,与世间的假道学们争论不休。

他们甚至开始抨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主张民间男女可自主婚嫁,引得许多大儒盛怒。

只是天下一统在即,时人都在期待着这久违的大一统,这些报上的争论只限于那个小小的版面。

孙德彧一直忧心忡忡,担心沈惜是江南派来的细作。

但直等到临安朝廷投降的消息传来,舆情司都没有捉拿沈惜。

而就在这年十一月初六,江苍没能等到江春的谅解,却还是决定与沈惜成亲。

“她真不是细作吧?”孙德彧翻看着手中的请柬,道:“这么久了,若是细作,舆情司不会查不出来。”

“此事越琢磨越蹊跷。”俞德宸道:“她与江苍的相识太巧,那些观念也……”

“江荻说,江苍之所以有那些想法,是从小在陛下身边耳濡目染。可沈惜怎就同样生出那般想法?”

“除非她故意附和,他是故意接近江苍的。”

“哇,师兄你猜了这么多,也许全是错的。”

“也许是舆情司太过无能。”

不论俞德宸如何说,到了初六,江苍与沈惜还是如期在他们的宅院里成了亲。

孙德彧喝完江苍的喜酒,到最后都没见舆情司来人。

“啊,师兄果然猜错了。”

孙德彧醉得趴在林子肩上,道:“林哥哥,你怎么能重用我师兄呢?他眼光不行的,不行……”

~~

新房中,红烛摇晃。

江苍掀了盖头,坐在榻边,有些紧张。

“官人。”

“嗯?”

沈惜犹豫着,道:“大姐让我不必告诉你,但……前些日子,舆情司找我谈过一次。”

江苍一愣。

“我确实是未出阁就赎身了,但不是自赎的。”沈惜低下头,道:“是宋廷官员赎的,他们让我北上,偷火器的图纸、打听朝廷的意图、收买朝廷的官员,但我什么都没做,我一开始是想接近你。你带我见小道士那次是我离武研院最近的一次。但那天……那天我握着你的手,是因为真的不想再回临安……我在长安,见到了你姐姐,见到了严相公,还有你,我很想要留下来。”

红烛照着江苍的脸,他似在发呆,没有回答。

沈惜有些紧张,道:“一开始,我是在故意附和你的观念。但你说‘人无贵贱’,说到我的心里,我……那时就真的仰慕于你。对不起,我不该瞒你,因为我很怕……”

她紧紧攥着红绸,害怕江苍生气而起身离开。

很久之后,江苍握住了她的手。

“我很小的时候就随在陛下身边,旁人都追随他建功立业,但我却更留意他闲聊时说的一些话,应该说是……思想。”江苍低声道:“认识你之前,我很孤独,他们都上战阵,仿佛我是懦夫。”

“你不是懦夫,你也不会孤独,我相信总有一天世人会理解你的。”

~~

建统二十六年,京城。

李瑕看着手中的辞呈,道:“朕本以为,你能任一届宰执。”

“陛下缺的从不是能处理政务的宰执。”江苍是四十出头的年纪,正值壮年,长须翩翩,在殿下一揖到地,应道:“陛下神姿天纵,有无尽抱负,有无穷英略……”

“说人话吧。”

“如今这天下,有人守国,有人开疆,却少有人像臣这样从小就在琢磨陛下的思想,臣觉得陛下的思想是个宝藏。臣想游历天下,观察民俗,再回乡办报、写书,为后世将这个宝藏开采出来。”

“那朕要不要把脑袋打开给你看看?”

江苍吓了一跳,道:“陛下一定是在与臣说笑。”

“你确定格物院无你,不会有影响?”

“陛下不可小瞧了年轻人的才智,臣已不能应付他们,才是臣告老的原因。”

~~

建统三十九年,川蜀,庆符。

“卖报,卖报,最新的民学报,天花疫苗详解、新大陆物产介绍、符江书院扩招……”

骑着二轮车的妇人一边吆喝着一边驶过长街。

城门处,有老儒怒气冲冲地挥手大骂道:“江乐山在哪?老夫要与他当面辩论!”

一对五十多岁的夫妻从城外采药回来,见此情形,绕道走开。

“吴伯清既然真来了,你不与他辩一辩?”沈惜问道。

江苍一手柱着拐杖,从容而行,道:“这些程朱理学的大家要的是世俗皆按他们的主张,那只要时人眼界开阔,思想百花齐放,他们便算输了,还辩什么?”

“真理越辩越明嘛。”

“你这老妇。”江苍笑了笑,最后道:“境界比我还高了。”

“可见学无贵贱,只看用功于否。”沈惜道:“我比你用功,境界当然更高。”

夫妇俩就这样缓缓走进城中,那边吴伯清还在怒骂。

“江乐山,你宣扬异端,不怕被问罪抄家吗?”

沈惜便对江苍道:“他说我们宣扬异端呢。”

“你知陛下是怎么和我说的吗?”江苍道:“他从不害怕开民智,相反,他相信只要不桎梏民间思想,我华夏必能永远屹立于世界之林。人之寿命有止尽时,社稷亦有止尽时,但传承无止尽,民强、思想强,国就强,世世代代。”

说到这里,他拐杖一指,又道:“所以当年我向陛下辞官时说,种土豆的人多,种思想的人少,得有人种……”

为盟主“两手插袋谁都不爱”加更,感谢盟主打赏~~

(本章完)

(sdingdiannn/ddk88179823/751600258.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