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终宋 > 番外篇·武士(为盟主“喵啊在猫呜”加更)

建统十七年,正月二十。

海东路,尚庆府,昌原县。

离海边不远的山村中有一座茅屋,残破的土墙,茅草盖成屋顶。

屋门口晒着些黑乎乎的野菜。

这日,茅屋的门却是紧闭着的,入门处摆着一张破木桌。但木桌上放着的却是一袋干粮,旁边还有一大串铜钱。

更里面的榻上,呻吟声响了好一会儿之后停下。

过了一会,有个女子从榻上爬起来,收拢着头发,道:“我去打水给你洗洗。”

她说的是高丽语。

史恢拉住了她,同样用高丽语答道:“不洗了,我一会就要走了。”

“你下次什么时候过来?”

“不知道,也许一年,也许两年,也许不再来了。”

“能带我走吗?”

女人很温柔地倚到史恢怀里,把嘴凑在他耳边,轻轻挠他的耳朵。

史恢没有马上回答,留恋地抚摸着她光滑的背。

他已经是快六十岁的人了,还愿意冒着风险到女人这里来,并不是因为好色。更多的反而是留恋她的敬仰与爱慕。

这里实在是太穷了。

初见时,这女人身上的布料连胸脯都不能盖住。因此,他能理解她想要与他一起离开的心情。

“这次不能,得打仗了。”史恢道,“但打下了东瀛,我会再回来。”

“倭人吗?”

“你也知道倭人?”

“倭人很凶狠的,你要小心。”

史恢听高丽的官员说过,倭寇一直在高丽沿海打劫,五十年前,高丽派使者到东瀛要求禁断倭寇之后,稍有收敛。到了三十年前,倭寇再兴,高丽无奈,只好筑城于金州以防备倭寇。

这正是他们这一年来驻守高丽所做的,寻找向导,打探情报。

此时低头看去,史恢能感觉到女人的担忧是出自真心,不由笑了笑。

“没关系,我是文职。”

“文职是什么?”

“我走了以后,桌上的钱你藏好。如果有人欺负你就去找官府,你放心,至少尚庆府的官员都是朝廷刚委派的。真遇到解决不了的麻烦,可以到港上去找驻守,报我的名字,但尽量别这么做,会给我惹麻烦。”

女人老老实实听了,应下。

史恢有些艰难地支起身,看着自己松弛的皮肉,开始穿衣服。

女人很担心他走了以后自己的生活,又贴了上来,晃动着她年轻的躯体。

“等我回来。”史恢叹息了一声,拍了拍她的肩,道:“如果钱用光了,你就嫁人吧。”

他出了茅屋,耳边还尽是女人那语调温柔的“思密达”在回响。

走到海边,他登上一艘小船,摇摇晃晃划回了合浦港。

“老史,去哪里了?”有校将热情地打招呼道。

“与县城交接些军务。”

将士们没人能想到他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还能出去找女人,转头又说起征东瀛之事。

“都看了军报了?大唐建国以来,还没受过这样的轻视。”

“我想不明白,倭人真敢拒绝使者入境?”

“不仅拒绝,还打起来了,直接对我们使者拔了刀。”

“都打探清楚了,一个叫宗资国的倭将,狂得没边了。”

“……”

唐使者与东瀛的冲突发生在对马岛。

对马岛就在高丽与东瀛之间,离釜山只有一百余里,离九州岛也只有不到两百里。

唐军正月二十二日从合浦港出发,正月二十四日便抵达了对马岛。

~~

“地头,唐寇来了!”

听到战报时,对马岛的岛主宗资国正与几个将领们跪坐着讨论国事,闻言并不惊慌。

“武士们,守卫神国的时刻到了,请诸君抱定必死的决心!”

“嗐!”

一个个披着胴丸铠甲的武士们纷纷用力答应。

虽然他们经常纵容海盗抢掠高丽,但遇袭时还是能显得正气凛然。

宗资国起身,穿戴好铠甲,挂上旗帜,翻身上马。

武士们汇聚过来,渐渐汇集成了八十人的大军,向海边冲去。

港口处,千余艘唐军战船将海面围得满满当当。

已经下船的唐军士卒至少有三千人,正在分批向对马岛腹地进行,眼见一支不到百余人的队伍冲了过来,一时却没有太大反应。

似乎是唐军主将愣住了。

“为神国辞命,在所不惜!”宗资国再次激励士气。

八十武士大吼着,纷纷张弓。

他们很矮,手里的弓却很长,举起来时仿佛有两个人高。

“射!”

“砰砰砰砰……”

数千人持火器围杀八十武士,战斗并没有持续多久。

甚至显得有些荒谬。

但子弹射透了倭军的铠甲,他们一个个倒在地上,却没有人转身逃。

似乎是明知寡不敌众,特意来展示他们悍不畏死的决心的。

“为神国辞命,在所不惜!”

随着最后一声嘶喊声响过,留下满地的血泊。

八十武士,包括宗资国与他的儿子在内,已尽数战死。

……

大船上,史恢放下望筒,不由皱了皱眉。

“大帅,看来倭人确实悍勇。”

张贵却是与身边的通译又说了两句,道:“他真是自称‘神国’?什么夜郎自大的狗东西。”

其后,摇了摇头,以颇厌嫌的口吻啐了一句。

“脑子有病吧,打仗就打仗,哇哇哇的吵死了!哦,你刚才说什么?”

史恢笑了笑,道:“倭人确实是吵死了,吵得我瓜脑子疼。”

张贵点点头道:“拿下对马岛不难,稍作休整,后日继续出发,攻南面的壹岐岛。”

“喏!”

~~

就在这天夜里,一艘小船在风浪中抵达了壹岐岛。

“什么人?!”

“别杀我,我乃兵卫次郎是也,奉命来告诉守护代,唐寇已经入侵了对马岛。地头率所有武士战死了,就是来我来通知守护代。”

很快,平景隆便得到了消息。

他同样显出了愿为国战死的凛然之色,赞道:“宗资国的壮烈值得铭记!吾亦愿挥动手中太刀守卫国门,尔等速将消息传递给执权,准备国战!”

“嗐!”

就是在这样一声声“嗐”的应诺声中,武士们迅速将消息传递而出,一直传递到了镰仓……

~~

这是东瀛弘安四年。

如今的天皇是后宇多天皇,镰仓幕府的执权者则是北条时宗。

这一年,北条时宗刚刚三十岁。

回首他这三十年的人生,有八个字可以形容,即“平流进取,坐至公卿”。

从他出生起,他的一生就已经被他父亲安排得明明白白。他虽不是长子,却是继室所生的嫡子,所以别名“太郎”。

十岁,他担任幕府要职;

十一岁,他父亲借着制作鹤冈八幡宫供奉人名簿,明确了儿子们的地位排序以防有人心存非分之想。他排在最前,其后是他的同母弟。至于他的庶兄北条时辅,也就是那个有可能心存非分之想者,则排在第三位;

十三岁,他父亲出家,但已对权力交接做了妥善安排,让人暂时出任执权并在他成年时交还最高权力;

十四岁,他担任连署,学习执权;

十五岁,他被授予相模守之职,代表着京都朝廷承认他是幕府的继承人;

十六岁,他开始听断国事;

十八岁,高丽使者携蒙元国书抵达,他正式接任,成了所谓的战时执权。

这样按部就班的人生并没有什么的挫折,却很容易让人以为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一步一步努力挣来的。

北条时宗很傲。

他崇尚武力,继位之后,他处理政务往往采用最简单的办法——杀。

八年前,得知名越教时有谋反的意图,北条时宗第一时间派人把名越教时、及其兄名越时章杀死在宅邸之中。

之后,查明名越时章是无辜的,北条时宗于是处死了五名武士,以堵悠悠之口。

仅在四天后,他又派人杀死了他那个也许有非分之想的庶兄北条时辅。

他认为,直接从**上消灭敌人是最直接的办法。

外交?

亦是如此。

从拒绝了蒙元的国书开始,北条时宗便早下令备战。可惜,距离蒙元的战争威胁已过了快十二年,那所谓的大军并没有出现。

蒙元早已经灭亡了,取而代之的又是个国号为唐的王朝。

再次武断地拒绝了新唐的诏谕,北条时宗早就知道这一战不可避免。

当收到了壹岐岛的消息,他骨子里那好战的血液已经开始沸腾。

……

“可笑的中州人,明知道大唐的强盛早已不复存在。却还沿用这个国号,后唐、南唐,乃至这个新唐也罢,终究不能长久。”

北宗时宗正襟跪坐在席上,武士刀放在一边,面对臣下,正做着最后的战前动员。

“如今的中州人坐着胡凳胡椅,他们的土地已陷入了割据与衰败,他们的文明凋敝。而恪守礼仪、发扬国风的是我们日出神国,可见春樱与秋风易逝,只有日月长留。中州人却还不明白这点,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新唐皇帝比蒙元皇帝还要狂妄,蒙元只要朝贡,新唐却还要东瀛称臣。面对这样无礼狂妄的要求。武士们,你们该怎么做?”

“以吾之太刀,守卫神国之盛世!”

众臣依旧正坐,一丝不苟的样子,声音却很大。

北条时宗很满意,下令道:“传吾命令,九州各国武士停止大番役,改为异国警固番役,轮流去北九州沿岸的筑前、肥前等要害地区守卫。”

“嗐!”

北条时宗站起身来,最后喝道:“武士们,此为公战,神国兴废,在此一战,望尔等热血奋战!”

虽贵为执权,他的脸庞却十分瘦削。

“为公战而死,在所不辞!”

这是武士当权的时代。

执权一声令下,各国武士迅速往九州岛汇聚。

仿佛要以热血打败强大的、拥有先进武器的、兵力充沛的敌人。

~~

二月初四,唐军出征后的第十天。

壹岐岛,庄三郎城。

攻岛的战事只持续了不到一个时辰,火炮与火铳声就已经平息了。

壹岐岛的守护代平景隆麾下的一百武士战死,临时征召来的一千兵力也已被击溃。

不少唐军将领甚至连海岸线都来不及看到便收到了战事结束的旗令……

“这是天罚。”

平景隆以沉郁的语气说着,再次强调道:“那雷声是天罚,不是凭武勇就能战胜的!”

他已退回了城中,卸掉了盔甲,跪坐在干净的青色榻榻米上。

头盔放在了一边,露出剃了个半秃的额头。

他手里拿着一把扇子,做着切腹的准备。

先是饮了几口酒,已聚起勇气。

其后,他煞有介事地擦了擦扇子,回过头,向身后的三人道:“动作务必要快,一死了之,匹夫可为!”

“嗐!”

平景隆于是深吸了两口气,大喝一声,将手中的扇子往腹上插去,用力划动。

他身后三人则是介错人,是协助他切腹,以免他遭受太多的痛苦。

扇子在平景隆腹上划了两下,大介错人当即挥刀,“噗”的一下,迅速地砍下了平景隆的头。

赤红的鲜血洒出,象征的是武士的尊严与对家国的忠诚。

平景隆虽没能守护他的领土,但以他的血守护了他的面子。

头颅却没有落在地上。

介错人的刀法极好,还给平星隆留了一块颈皮没有断。因为武士们受佛教影响,认为头与身子分开是不孝的。

之后,小介错人上前检查了平景隆的尸体,大声喝道:“守护代已经殉国了。”

“当死则死,这才是真正的武士!”

助介错称赞了一句,开始收拾。

……

“报,这里的岛主也已经自尽了!”

有唐军士卒赶到他的校将面前禀报道,语气显得有些敬佩。

那校将正站在一间阁楼上,却是放下手中的望筒,摇了摇头。

“自尽个屁,他明明怕得要死,啐,虚伪!”

说是这么说,不一会儿,平景隆的头颅还是被他拎在了手上,带到岸边去见张贵。

~~

“占据了对马岛、壹岐岛,我们的辎重便可从这条线路运来。”

张贵已在与将领们商议下一步的战事。

他其实是觉得一战可以平定东瀛,直接登陆抢夺倭人的粮草也可以。

但出征前的战略上已经交代得很清楚了,未虑胜而先虑败,因此不敢大意,先说后勤。

其后才是进攻。

“依照计划,先攻九州岛。”

张贵指点着地图,道:“我们在肥前沿岸登陆,我的兄长与吕师夔则会在博多登陆。其后,集中兵力攻打太宰府……”

史恢不由问道:“大帅,我在麻将军麾下时,听说姜元帅也会率水师前来,他在哪里登陆?”

“姜元帅的事,你问我?”张贵难得在军议时开了个玩笑。

史恢皱眉沉思,看着地图自语道:“怎么看,也都只能在九州岛登陆,九州岛最近。”

“目前还未收到消息。”张贵四下看了一眼,漫不经心道:“琉求终究是太远,也许姜元帅的消息还没传来,我们先攻九州岛。”

“是。”

“休整一日,初六出兵,我们先攻打肥前沿岸的松浦半岛。”

“喏!”

……

二月初六。

这是唐军登陆九州岛的第一仗。

松浦半岛的守卫代佐志房率五百武士迎战。于唐军而言,与八十、一百武士也没有太大区别,依旧是轻易击败了倭军。

但唐军这次终于是俘虏了代佐志。

“不自尽了?”

张贵得到消息有些诧异,道:“看来并不是所有倭国武士都不怕死。”

史恢道:“我这就去审。”

“一起去吧。”

“大帅请。”

史恢以六十高龄还想学会倭语,可惜时日尚短,还不能致用。

当然,军中并不缺通译。而佐志房也很配合,很快便招出了重要消息。

“十万人?”

史恢倒是吃了一惊,讶道:“你们倭国凑得出十万兵力?”

佐志房又开始叽里咕噜,道:“执权早就下了守卫的命讼,臼杵、户次、松浦党、菊池、原田的武士都已经赶来了,还有神社与佛寺的僧兵,总兵力据说是有十万人。”

张贵问道:“说清楚,十万披甲?还是十万又瘦又矮的民夫?”

“武士也不会少的。”佐志房郑重其事道。

史恢不由失笑,问道:“既然早有准备,为什么我打到这里就没看到几个像样的兵?”

“执权的命令上说,登陆以后都是山地,你们补给不足,行进不易。到时武士们就能凭借勇武击败你们了……”

听说了这样的消息,张贵是否被十万倭军吓到这估且不提。

他首先是拿出地图又看了一会,再想到前两日史恢提的问题,心中不由沉思道:“整个倭军的防线都是集中在九州岛。所以,姜才绕过九州从别处登陆吗?”

想来,九州岛处在东瀛的最西边,唐军水师从西边攻过来,肯定是在九州岛登陆,敌我双方都是这么想的。

张贵心中恍然,收起了地图,暗道自己只需打好自己的仗就好。

他起身,拍了拍佐志房的头。

“好,本帅就去会会你们的十万倭军。但,到时要是没有这么多兵力,我切了你的头。”

“大帅,我说的都是真的!”

~~

大海茫茫。

几艘巨船正在海上航行。

为首的是一艘五千料的大福船,以福建盛产的优质柏木为材料,侧面有铁皮护板,除了防护还有压舱的作用,增强船的稳定性。

大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共有四层。

第四层上,摆着火炮、巨弩、猛火油桶等等一应武器。

大大的船帆底下,姜才正昂首而立,抬着长长的望筒往前看去。

他怀里放着一封从北平寄来的战略图。

战略图是李瑕画的,他与包忠邦沙盘推演,终究是有作用,比如最终战略便是出自他当时问包忠邦的一句话——

“镰仓亦临海,何不在镰仓登陆、直取倭人执权中枢?”

(sdingdiannn/ddk88179823/75231657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