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终宋 > 第829章 政战

终宋 第829章 政战

作者:怪诞的表哥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2-08-14 06:58:45 来源:顶点小说网

”跟我们不是一路人。张珏看着堂外,如此评述了一句。

杨大楫、郝天益被带下去之后,他感到畅快了许多似乎连空气都不再似方才那般浑浊。

李瑕似像是还在思忖若什么,漫不经心道∶"不是一路人,但你可给他引路。"

"引路我二十多岁时,还是杨大渊教我忠君报国。"好吧。"”你在想什么”

”在想杨大楫说的那些话…忽必烈将改国号,许衡到了陕北杨文安赐佩金虎符。

”对面确定是杨文安统兵了”

"不明白吗? 是忽必烈先选中了杨文安, 才有杨文安杀杨大渊一事。而非杨大渊死后,再决定由谁统帅。

”你这么一说,更显得杨大楫垂了,人家都定好了,他还要争。”张珏在乎的是陕北这一路敌方换帅。

李瑕则更在乎别的,对这个话题只是点点头,"嗯"了一声。张珏又道”我赌对了,果然是杨文安动的手。"嗯你不是赌的杨大楫吗"

"你忘了我换了个答案,换作杨文安了。""押三份,还有意思吗?"”不论押几份,我确实赌赢了。”“赌注都没说.”

原本是朋友间玩笑的语气,可话到这里李瑕想到了甚么,语气踌躇起来。他轻轻敲着扶手,斟酌道∶“你说,忽必烈改了国号,想必会开始大肆加官进爵了,我们的人可羡慕? ”

张珏收了笑容,摆了摆手,认认真真道“我不是在借机和你讨要官爵。””我知道。”

”不过是开个玩笑罢了,难得你过来,我太高兴,忘了分寸。”张珏从没说过他戍边的苦闷。

他的苦闷全都只表现在这过于欢脱的玩笑里。

李瑕道“我知道,我是问你,觉得我们这边的将领是否也羡慕世侯们加官进爵"

”自是羡慕。“张珏坦然道,“杨文安才多大年岁,持金虎符称都元帅,往后什么上柱国将军、太尉、公侯,也难怪他死心塌地为忽必烈效命。”关中这一战我们打得不容易,士卒们有军赏或许能满足,但将领们的军功要如何封赏却是个难题。

”忽必烈能给人封世袭的都元帅,你封不了。你还只是大宋的平陵郡王,只有举荐之权,没有封官之权。”嗯,这方面劣势太大了。

"但有些事你能做到,忽必烈做不到。"张珏抬手一指北面,又道∶"我与那些人不是一路人,求的也不是这些。”我知道。”

”你不知道,这一年来,北面遣使来招降我五次。我若点头答应,杨文安想要的,我早便有了。但我到这延安府来,不是来求个鼓古世侯当的。你我早便说好了,要恢复汉唐雄风。’

张珏语拙,念叨若"汉唐雄风"四字,像是品酒一般地品味着,最后道∶"-家一姓据一小城,也称甚军民总管,也称甚世侯,土财主罢了,有些人一辈子眼界也只在那可怜可笑的土财主,也配与我们万万汉家男儿的志向相比?他还在气方才郝天益的讥讽。因郝天益就是连讥讽他的资格都没有。

李瑕看着张珏,笑了笑,道“不是每个人都这么想。“你可以给他们引路,不是吗“也是。”

"这种胡虎肆虐的世道,我信天下间一定有很多很多人,像我们一样有志于振兴。

李瑕自语道"需要我们给他们更多的信心。

张珏道∶“我只管打仗。至于怎么给别人信心,你慢慢想。”"是,这是政治仗。你管打仗,我管打政治仗。李瑕应了,又思忖了片刻,说起更实际的话题。"你轻视杨文安吗"

”不会。“张珏道∶“不得不说忽必烈选将是有眼光,杨文安不仅继承了杨大渊的战略之才,还更加勇猛。年轻人锐气足,我怎敢轻视杨文安“”我是说,你可以轻视他。”李瑕道∶“若想家了,趁若这几个月可以回去看看。让他觉得你轻视他。"

张珏打起精神,想了想,道”那小子怕不会轻易上当。”

”未雨绸缪,若一年半载你都是一副轻敌的样子,他再不信也会习惯。还有,今日我们对杨大楫并无优待,他或有可能反复.."”我懂,但暂时还要杨大楫来招揽人心。“嗯,不急。

”他们只怕不会想到,我们这么早就开始布局。”

”只要耐得住性子,哪怕他把那些城寨筑成乌龟壳,总会有反击的机会。”蜡烛换了两次,堂上两人谈到最后,李瑕者了一眼天色,道∶"差不多了。张珏问道“这就走了”

"夜里你偷袭塞门寨时,我收到封急信,得回去处理。"蒙军反攻了潼关

李瑕对张珏也不瞒着,沉吟道∶"重庆那边.....朝廷的援兵到了。""援兵支援重庆这种时候""正在慈门与我们对峙。

张珏的脸色遂难看起来,道”朝廷这是何意”

"很正常,李理叛乱之时,朝廷也接管了海州、连州。同样的道理,这次想接管戴州、万州,算是没有厚此薄彼,此事你不必管。””好吧,那你真就走了不再歇一觉”"不了,备辆马车吧,路上歇也是一样的。""能颠到你骨头散架。"没事。

李瑕已起身出门,心想路途再辛苦也就是几天,苦也苦不过这些戍边的将士。张珏出城相送,脸上少了这些天常带着的玩笑之意,多了几分风霜。两人谈了一整夜,一路上也没甚要说的。只在城门打开时,正好看到一轮旭日从东面缓缓升起。“真是大好河山。

“我辈无能,大好河山犹沦落胡尘。"这次胡虏没能打垮我们,我们早晚能北伐。"

张珏停下脚步,道“昨夜忘了说,在我这里,北伐,比什么高官厚都有用。”

”好,但我们得再等等。”这话,一点都不霸气。

他们有志向,但离成功还远,还得要隐忍。李瑕抬了抬手,止住张珏再送,径直上了马车。

车厢内被褥铺得很厚,但颠簸还是有的,李瑕枕着头,心里回想着这次延安之行。

延安之行,看似没有吃亏,但李瑕是亲自来的,依旧不能争取到杨大渊及其兵力。

而忽必烈只下了一道改国号的召令,竟是已把出师不克、仓促撤兵之后人心浮动的情况稳定下来。

那在别的地方,忽必烈受士庶仰望的程度怕是要不降反升。因为他马上要建立元朝了。

不论南边承不承认,在金国之后,中原又会有一个有法理的王朝。这对李瑕的势力其实会有很大的影响和打击。

金国遗民一直是李瑕势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韩承绪与杨果便是他最初的助力,包括他们招来的亲朋故旧,还有廉希宪、张弘道、刘元振等人也算是金国造民。

中原汉人对蒙军的残暴深有体会,一部分人其实比宋人更憎恶蒙古的凶残,只是不得不屈服。他们受的苦难更多,对天下一统的盼望也比偏安享受太平的宋人高。

但另一方面,他们祖辈生活在辽、金治下,对于汉化的异族王朝接受程度又很高。

他们不像张珏这些宋将出身的能最坚决地抗击胡虏。

忽必烈改国号,既是稳住中原汉人,不给李瑕趁机搅动人心的机会,也是对李瑕势力的一次反攻,政治上的反攻。

本是李瑕要瓦解”漠南蒙古政权”,却成了”大元王朝”与“宋国臣子”争取中原人心的较量。

忽必烈都不需要求胜,在这双方都无力出兵进攻的情况下,他只要保持稳定一两年间能够平定阿里不哥,待回过头来依旧能以国势压住李瑕。政局稳定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一个动荡的政权什么都做不成既是两国之争,战场上不能输,政治上更不能输。

必须要做出应对,但具体如何应对,在延安府是议不出的,故而要尽快赶回长

必??

更让李瑕头痛的问题在于,忽必烈马上要建立大元了,宋廷反而趁势开始夺取莪门。

外虏才退,还在虎视耽助;内患又起,正在咄咄逼人。

(sdingdiannn/ddk88179823/706736462.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