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从李元芳开始 > 第一千一十五章 逃过两个世界的鬼子,还是撞上来了!

“阁下是……李大夫?”

两人起初都以为换人了,但转了个角度,看到侧脸,才发现这位气质卓绝的人,居然是那个贱工医生,不禁更加露出不可思议之色。

李彦并不理会,正在默默运功,吸收天地元力,打通眉心泥丸宫,照生神识。

和晚上的晦暗污浊相比,白日里的气息要相对好上不少,尤其是烈日照耀下,一股暖融融的光辉渗入身体,将前几日被压的阴气驱散,气血也随之水涨船高,真劲在体内飞速生出。

一切按部就班的修炼。

而另一边,女鬼则躲在了阴影之处,显然在白天不需要执行必须盘在他身上的命令,但也不能离开,就垂着头,默默飘着。

运功一个小周天后,李彦才将心神转向两个监视者,淡淡地道:“正是在下,不知两位高姓大名?”

这两人一位戴着软翅幞头,两翅飘飘下垂,正是明人喜欢的唐巾,一位戴着乌纱帽子,前短后长,叫飘飘巾,因其质地较轻、遇风会轻轻飘动而得名。

除了帽子不同,他们都穿着云纹道袍,倒不是巴结道士,而是这种右衽大袖的道袍,长可及履,舒适得体,穿在身上不拘谨,不邋遢,有一种飘逸的神韵,在明朝中后期十分受到追捧,上自帝王将相,下到文人士庶,在非正式场合,有很多人都喜欢穿。

当然也要能穿得起。

从之前的对话中,他们是具备一定见识的,一个是考不上秀才的童生,另一个则寄希望于巴结仙师,出人头地的士子,家境显然都不差,才有钻营的资格。

而面对这位衣衫陈旧,但气质却无比出众的医师,戴着唐巾的士子不敢有丝毫轻视,拱手道:“在下张环,字隆韬,见过李先生。”

秀才是可以称先生的,当然是尊敬的情况。

另一位戴着飘飘巾的童生就敌意深重了:“在下何竟,没想到李郎中居然自己醒了,看来仙师还是宽宏,高抬贵手了!”

李彦看了看他:“是么?”

何竟被这轻描淡写的目光一扫,只觉得自己好像与对方根本不是一个层次之人,顿时恼怒起来:“如何不是?仙师可是神霄派高徒,此番对你小惩大诫,你若再执迷不悟,下次就不是昏睡了事了!”

“神霄派……”

李彦语调平静:“阁下之意,是那位陶道人,敢明目张胆地加害一位朝廷生员?”

张环面色微变,手轻轻拉了拉,希望同伴闭嘴,但何竟显然怒气上头,冷冷地道:“阁下虽有生员功名,但此番陶仙师炼丹,乃是压制疫病,拯救苍生,你胡言乱语,扰了仙丹出炉,怕是陶真人都不会容之!”

李彦眉头微扬:“阁下之意,这位陶姓道人真要胡作非为,会惊动朝上的陶真人?”

张环彻底变色,这要是给锦衣卫听到,那可不是小事,在场的自己都脱不了干系,赶忙道:“李先生慎言,何兄绝非此意,陶真人是天上的神仙下凡,辅佐万岁爷的,岂会在意这点小事?”

何竟也意识到自己的炫耀,涉及到了何等人物,脸色苍白下来。

嘉靖一朝,宠信道士,这人人皆知,但不了解这段历史的恐怕不知道,那些受皇帝宠信的道士,其实很少得以善终。

有勾结勋贵欺君被处死的,有得罪太监被活活杖死,弃尸野外的,有攻击严嵩,死在狱中的,有灵药不灵被处斩的,甚至有时候一杀一大批。

甚至连电视剧大明王朝提到的蓝神仙,都在死亡名单上。

究其根本,嘉靖固然迷信,却又绝顶聪明,他既希望成仙得道,长生不老,又不会轻易受蛊惑,所以在这一朝靠方术上位,绝对不容易,稍有不慎,就是杀身大祸。

这些方士中,只有两位得以荣华富贵,寿终正寝,一人叫邵元节,另一人就是陶仲文。

邵元节出身正统,是龙虎山上清宫正一道士,又在嘉靖三年就入京,早期就得到重视,以道教养身之术为那时还体弱多病的嘉靖调养身体,再加上此人“无他方求,祗因帝好斋醮而元节勤事不懈,遂眷顾不衰”,不过明史还是把他入了“佞幸传”,史书对于这种靠方术上位之人,一向不喜。

陶仲文则是邵元节引荐的,此人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二龙不相见”,皇帝是真龙,太子是潜龙,不预先立太子,并且父子不相见,才能保持无恙。

历朝历代那么多皇帝太子都能相见,到这里不能相见了,嘉靖起初也半信半疑,平日里不见,但太子的加冠礼总要去吧,结果见了一面,十六日太子加冠,十七日突患疾,没多久就死了,嘉靖大为后悔,对此深信不疑,后来一直不见裕王。

而陶仲文做出了不少预言,比如嘉靖南巡时,说是一股怪风绕着御驾盘旋,认为“主火”,结果当夜行宫大火,差点把嘉靖烧死,还是锦衣卫陆炳冒死冲入,将嘉靖背了出来。

如此种种,嘉靖对于陶仲文恩宠更甚,封他为真人,礼部尚书,拜少傅、少保、少师,一人兼领三孤,今年祈雨成功,更进封为恭诚伯,封了爵位,位极人臣。

相比起邵元节在十几年前就死了,七十五岁的陶仲文,正是当今道门最有权势的人,又得皇帝恩宠,一个同姓陶的道士,号称出身神霄派,确实会令人联想,两者之间会否是亲属……

但这种事情是心照不宣的,毕竟这种通天的关系,除非当事人承认,别人根本不能提及,否则就是朝那位真人脸上抹黑。

相比起张环,何竟更是想到在刑部任职的族兄,都在无孔不入的锦衣卫密探下不敢胡言,双腿一软,竟是险些栽倒在地。

“告辞!”

李彦轻松得到情报,也不再停留,拱了拱手,带着女鬼走出院子。

他靠边走路,脚步不急不缓,女鬼悠悠地飘在身后的阴影中,看向南京城。

上次来这座六朝古都,还是以“佐命”的身份,率众围堵大宋皇宫,拯救青天高俅。

现在自是大不一样了,且不说两个世界不同,即便是同一个世界,悠悠四百多年岁月,都是沧海桑田。

而最令李彦注目的,是街上行人的脚步匆匆,眉宇间的愁容,还有交谈里面最常出现的两个词汇,“鞑子”“倭寇”。

宋朝时期的南方民众,对于遭受异族侵略的北方,有一定程度的关心,但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生活,赋税名目会不会增多,会不会变得更加严苛……

而这个时代的南方民众,已经不得不关心北方局势了,因为与自己的利益切身相关。

就在两年前,北部边军粮饷不继,兵部就拆东墙补西墙,把本该供应南京的粮饷优先转运给边军,导致南京仓储严重不足,后面还会削减军饷,最终在历史上的十年后引发兵变,反抗的士兵将兵部侍郎当街吊死,南京的文武百官吓到狼狈逃窜的地步。

这是内部压力,外部压力那就更大了。

倭寇!

以前南方没有外敌的侵扰,现在倭寇的出现,则让南方各城镇也连年陷入战火之中,并且不比北方有明长城,从海边登陆的倭寇往往防不胜防,令沿海地区的百姓苦不堪言。

所以北方鞑子打进长城,南方人听到消息后,也是很慌的。

稍微有些见识的,都清楚经过这次大乱,接下来的战略目标恐怕又要转向北方,对倭寇的防范力度会更低,靠近海边的城镇被烧杀掳掠的机会更大了……

“日本……逃过两个世界的鬼子,还是撞上来了!”

李彦听着听着,目光冷肃。

唐朝时期,日本还近乎是一个没有开化的蛮夷之地,大唐文明轻而易举地入侵,一个移民政策,就足以让小日子过得不好的岛人自相残杀,乖乖挖掘银矿,毋须发动战争。

宋朝时期,日本正在闭关锁国,存在感极低,大燕立国后,开始着重发展海军,等到海龙号那样的大船不断改良,形成足够规模的舰队,就可以拿这个小国先练练手,用大炮轰开国门。

明朝时期,日本这次是撞了上来。

李彦其实清楚,倭寇主要责任在明朝的海禁政策,倭寇头目也多有大明自己人,但身在南京,听闻鬼子上岸,烧杀掳掠,无恶不作,这种既视感,顿时令人拳头捏紧。

当然,这个世界目前还是迷蒙一片,事情要一件一件事做,他很快收敛了冷意,循着记忆,来到自己坐诊的地方,百草厅陈家老号。

“李郎中……李郎中回来了!”

看着这道挺拔潇洒的身影,医馆伙计先是怔住,仔细辨认后反复确定了,才一溜烟地冲了进去通传。

李彦走进,不出意外地发现,一路上招呼之人表情都很克制,可还是流露出疑惑和避之不及的感觉。

疑惑的是这位被那道人带走,怎么没有受到折磨,反倒变得更加出众了……

避之不及的,自然是不想得罪那位被南京要员奉为座上宾的陶仙师!

李彦并不着急,来到自己的位置,默默等待。

不多时,一位掌柜匆匆而至,上前行礼道:“李大夫,我刚刚通知了少东家,他马上赶来。”

李彦开口道:“不必了,此次的风波连累了贵馆,我想拿回药箱,并辞去坐堂医之职。”

掌柜怔了怔,如蒙大赦,也不敢客气挽留,立刻道:“好!好!”

一刻钟后,李彦提着药箱,带着女鬼,走出百草厅,挺拔的背影在注目中逐渐远去,直至消失在街头。

(sdingdiannn/ddk56895872/769621847.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