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从李元芳开始 > 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严党:等促成了父子相认,陶真人还要说谢谢呢!

钱塘江。

长长的车队浩浩荡荡地来到江边,中间的八抬大轿落下,一位面色白润,衣袍华贵,尽显养尊处优气派的中年男子,走了下来。

此人正是赵文华,嘉靖八年进士,初在国学时,严嵩为祭酒,他果断地认了严嵩当义父。

那个时候的严嵩,还没有入嘉靖的眼,升官基本也在南京一系,本身都在卑躬屈膝地讨好夏言,赵文华能在严嵩低谷时投靠,自然比起入阁后再依附要强得多,因此才能在毫无政绩的情况下,任正三品的工部侍郎,巡视东南防倭事宜。

想想同样是进士出身的胡宗宪,又是剿匪、又是平乱,至今还是七品小官,就知道《我的首辅义父》,有多么重要了。

当然,越没有什么,就越渴望什么,赵文华人如其名,文学上的才华不俗,但政事能力不足,入仕以来,自己没立过什么功劳,偏偏还喜欢抢别人的功劳,让这样的人巡视前线,除了坏事外,几乎想不出第二种可能。

朝堂之上,个个人精,很清楚背后的意味。

万岁爷心生不满了,催促张经尽快获得胜利,哪怕不能一劳永逸,至少也要来一场辉煌的大捷,别再小打小闹。

但了解张经脾气的,也都清楚,前线的战略布局,没那么容易改变。

张经任兵部右侍郎时,总督两广军务,镇压瑶民起义有功,后来又平叛九土司及琼州黎民起义,再进兵部尚书。

嘉靖朝北虏南倭十分著名,其实乱的远不止这些,南方的蛮族土司多有反抗,只是明军固然弱到连此时的蒙古和倭贼都拿不下,对付土司还是大多可行的,所以出名程度远不如前两个祸患。

而这几次关键平乱中,张经都是稳扎稳打,老成持重,碰上更难缠的倭寇,当然更不会轻敌冒进,由着后面那些不懂兵的君臣瞎指挥。

明确了核心任务,赵文华临行之前,严党内部也经过了一番讨论。

嘉靖向来政不由己出,这道旨意也是内阁和司礼监下发的,做对了,便认可,做错了,责任永远是下面的,到时候严嵩首当其冲。

毕竟第一任抗倭统帅朱纨,就是严党搞下去的,如果再把第二任张经拿下,万一东南倭寇真的一发不可收拾,那万岁爷的板子,绝对朝着他们打下来。

不用说,严嵩最终又是听那位鬼才儿子的,而关起门来,小阁老说的也很直接,在战局还没到万分紧要之前,必须顺着万岁爷的心意,有些事情严党不做,又有谁来做呢?

赵文华得了准信,此时来到堤边站定,江风拂面,想到自己奉旨抢功,回去后指不定就是六部尚书了,不禁升腾起一股火热。

他在这边畅想美好的未来,身后又有落轿声响起,很快一胖一瘦,一高一矮,两位道士走了过来:“赵侍郎!”

赵文华收敛笑容,拱手道:“郭高士!王高士!祭海大典,就要拜托两位高人了!”

郭弘经,王永宁,正是神霄天师陶仲文的弟子,被敕封为“高士”,平日里也是出入权贵府邸,地位尊崇,此时齐声应道:“贫道定尽全力!”

除了严嵩试丹试得有些辛苦,由衷地希望嘉靖别老在陶仲文的传授下,信心满满地炼丹了,双方一个在世俗,一个在道门,交集很少,互不得罪。

此时打个招呼,也就过去了,走个过场,互不干涉。

后续的工作,郭弘经和王永宁还要留在钱塘江边上,准备祭典的具体流程,赵文华则重新钻回轿子里,朝着杭州城内而去。

来到早已准备好的府邸,入了堂内,七八名婢女上前捶背揉腿,香风环绕,这位享福惯了的干儿子舒了口气,漫不经心地道:“去看看拜帖!”

管家领命,开始清点拜帖,重点自然是随着帖子奉上的礼单。

要拜会严党,不奉上长长的礼单,那就等着被清算,这是朝野的共识。

听着一个个消息灵通的当地富绅奉上的礼品,赵文华颇为满意,但听了一遍后,却奇道:“没有胡宗宪的拜帖?”

管家重新点了一遍,低声道:“没有。”

赵文华面色沉下:“真不懂事!”

他的首辅义父都已经夸赞了一句,这位有功不得升迁的七品小官,还不得屁颠颠地巴结上来?

严党也看重有能力的官员,胡宗宪只是其一,论重要性并不起眼,若不是此次巡视东南,浙江又是抗倭的第一线,他都懒得关注。

没想到如此通天的阶梯摆在面前,居然还有人敢怠慢,简直不知所谓!

赵文华心中将胡宗宪的仕途判了死刑,又询问道:“含章啊,近来此地有没有什么大事?”

这个不是问随行的管家,而是不久前投靠严党的一位幕僚,名罗龙文,字含章。

此人本是制墨的行家,家资丰厚,死乞白赖地靠上严党,还真得了严世蕃青睐,此次随行。

罗龙文本就是安徽人,早先一步来了杭州,置办府宅,探明消息,此时眼珠转了转道:“禀告侍郎,杭州城内前几日倒是有一件大事,那位上缴了五十个真倭人头的陶隐,又杀了百名真倭,交到县衙,引发轰动。”

赵文华先是一怔,然后反应过来:“照这么说,他一个人的赏银,有三万两?”

罗龙文作为富商,都为这赚钱速度感到眼红,故意道:“当真是一夜暴富!”

赵文华顿时觉得身边的婢女不香了,头一顶,猛地直起腰来,指着拜帖:“快点点,此人有没有来拜访我?”

好家伙,他由于没能去地方捞钱,至今贪污的数额都不足十万,这位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噶人头噶出三万两白银……还有没有天理?还有没有王法?还有没有拜帖?

清点之后,管家摇摇头,罗龙文则道:“侍郎,这位陶隐深居简出,从不与人攀扯关系。”

赵文华唔了一声,恶狠狠地瞪了过去:“那你废话什么?”

这事别让我知道啊,三万两白花花的银子,被一个毫无背景的贱民得了去,自己还不能分润一杯羹,得多难受?

罗龙文却早有准备:“侍郎,这位恐是民间异士,应让两位高士出面,审查此人背景,看是否有通倭嫌疑!”

赵文华眼睛一亮:“好主意!你现在就去,快快审查,别给他跑喽!”

由于道教大兴,如今民间的奇人异士,甚至佛门僧侣,都在道门的管辖内,这件事确实可以拜托陶仲文的两位徒弟。

罗龙文领命而去,足足数个时辰才返回,神情却有些异样,到了面前禀告道:“侍郎,这陶义侠身份或有古怪。”

赵文华问:“怎么说?”

罗龙文道:“我提及此人,郭高士的脸色突然变化,王高士更是明言此人与他们绝对无关,让我不要再去烦扰,以免阻了祭海大典。”

赵文华眉头扬起:“这倒是有意思了……那人也姓陶,又有杀真倭的本事,是陶家的远亲族人么,生过嫌隙的?可真要是陶家的,不该这般不懂事吧?”

国库空虚,嘉靖捏着鼻子提高赏银,是为了激励底层士气,结果被疯狂薅羊毛,如果真是陶家人为之,天师都要吃挂落的。

罗龙文本来是妒忌这位抗倭英雄的名利双收,想要让贪婪的赵文华盯上此人,也没想到会有这个发展,他如今还不是严党的核心人物,不太敢节外生枝,沉默下去。

然而赵文华却不是那么轻易放弃的,开口道:“既然这位与陶氏不清不楚,那就更好办,直接派人去他家,本官巡视东南防倭事宜,必须要个说法,否则休想从官府拿到一锭赏银!”

……

三日之后。

赵文华和罗龙文屏退左右,看着桌上的五毒丹药瓶,陷入沉思,长久不发一言。

这就是陶隐给的说法。

五毒丹。

冷场了许久,还是赵文华先开口:“含章啊,你觉得此事有几成把握?”

罗龙文紧锁眉头:“侍郎,毒杀倭寇,不比寻常交战,必遭骂名!那陶隐是民间之人,不受官职,都未明说他是靠毒杀了倭寇,只是给了丹药,我们更要三思!”

赵文华当然知道利害关系,却又按捺不住其中巨大的诱惑:“万岁爷心心念念想要一次大捷,我们若能真正灭了倭寇,以后前途就无忧了,更不怕各方查证,到时候人头一割,尸体抛入海中,谁又知道倭寇是怎么死的?关键是此事能不能成?”

罗龙文轻声道:“陶隐确是能人异士,依属下看来,有六七成把握。”

赵文华咧嘴道:“那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若能成了,张经都被我们比下去,陛下龙颜大悦,义父更是面上光彩,若失败了,我们还是按照原定计划便是!”

罗龙文觉得无论成功与否,想要按照原计划抢功,都会变得不太现实,但看到赵文华兴奋的模样,就知道劝不动:“那陶隐的要求?”

赵文华笑道:“不就是私生子么?不得入门墙,无奈下杀倭寇博取名声,银两拿了后也要进献给万岁爷,那就是懂事的……满足他的心愿,宣扬宣扬,等促成了父子相认,陶真人还要谢谢我们呢!”

(sdingdiannn/ddk56895872/768272467.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