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从李元芳开始 > 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京师之上,神龙现踪

“小天师请留步!”

“鄢少卿慢走……怎么又下雨了?”

鄢懋卿拱手行礼,进了轿子,陶世恩细致地吩咐轿子轻起慢走,又目送其离开,看着天上又下起的雨水,转回府中,不自觉地叹了口气。

以前应付这些权贵,都是郭弘经和王永宁负责的,那两位修为虽然浅薄,但在这方面很是拿手,流连于各大府邸,成为座上宾客。

现在郭弘经和王永宁的衣冠冢还未长草,风泽子又被那个人伙同锦衣卫谋害,范雪崖不知所踪,恐怕也是凶多吉少,陶仲文六位入室嫡传弟子,居然只剩下陶世恩和最小的典真嗣。

虽然还有大量的使唤弟子,可应付严党这种事情,就不得不由他这位小天师出面了。

对此,陶世恩感到了疲惫、迷茫和丝丝恐惧。

“那个人还没到京师,我们天师一道,居然就成这般模样了么?”

“而现在……他真的要来了!”

陶世恩怔仲半晌,举步朝着后院走去。

在权贵聚集,钟鸣鼎食的京城,陶仲文虽然已经位极人臣,府邸却谈不上多么富丽堂皇,远远比不上严世蕃那种单单城中就有四五处别院,城外还有避暑庄园的奢靡。

但当陶世恩脚踏奇步,深入后院时,一层无形的波纹荡漾,外界的雨水瞬间消失,里面竟现出一处福地灵区。

陶仲文有专门的修道之处,那里别有洞天倒也罢了,毕竟是道门魁首,神霄天师,然家中府邸居然也有福地,才是真正的奢侈。

陶世恩迈入其中,一眼就看到五个道人正在搬运内息,打坐练功,其中一位面如冠玉,相貌最为俊朗的,正是最小的师弟典真嗣。

此时那位小师弟却在教导另外四人,只因这四人是陶仲文近来从门中挑选出来的新进弟子,典真嗣正在代师授艺。

看到他走了过来,五位道人齐齐起身,恭敬地道:“大师兄!”

“我……我成大师兄了?”

陶世恩原来还没怎么体会,现在则猛然意识到,前面的死光了,自己可不就是大师兄了么?

“嗯!继续练功!”

但他根本不愿意坐上这种位置,更希望心无旁骛地修行,增进修为,只能僵硬地点了点头,继续朝着里面走去。

到了陶仲文修行的屋子前,陶世恩静立在外,恭敬地道:“父亲!”

里面传来一道若远若近的声音:“何事?”

陶世恩道:“孩儿近来心神不宁,想请教修行之惑……”

片刻之后,里面再度出声:“进来!”

陶世恩走了进去,就见一座八卦祭坛上,端坐着一位羽衣星冠的老道人,斑白长须,飘飘若仙。

这位大明天师,今年已经七十九岁了,比严嵩还大五岁,但相比起严嵩老眼昏花,精力不济,陶仲文却皮肤光滑,鹤发童颜,接近身前,更莫名地感受到一股清静之意。

陶世恩很清楚,这种清静之感,一方面是父亲功参造化,另一方面也与那天师宝珠有关。

只可惜宝珠从不轻易示人,便是他这位传人,也没有见过几次。

而看着这位儿子,陶仲文将手中的拂尘一摆,搭在臂弯上,淡然道:“大药修之有易难,也知由我亦由天,你历练不足,心境有缺,东海一役回来,又担起家门重担,难道还无长进么?似这般恐惧惊惶,神思不安,大道远矣!”

陶世恩闻言涩声道:“孩儿惭愧,有负父亲教导!”

陶仲文淡淡地道:“调和龙虎,捉坎填离,是修行,红尘滚滚,朝局相争,也是磨砺,坐下!”

陶世恩行了一礼,来到祭坛前的蒲团上坐下,再度聆听了一阵具体教导后,突然发问道:“父亲,修行如此艰难,敢问那……李时珍又是传承何门之法?”

陶仲文道:“法无高下,此人修的亦是金丹大道。”

陶世恩不解:“那为何如此厉害?就因为什么道医么,我却是不信,区区行医能够磨砺出来!”

陶仲文道:“或不止于今生,亦有前世宿慧启迪……”

陶世恩一怔,眉宇间露出羞恼之色。

这是今生比不过,开始往前生对比的节奏么,他的骄傲却是不容许的:“此人即将入京,陛下对其颇为期待,孩儿不信那前世宿智,有意与他斗法一场,父亲以为如何?”

陶仲文并无赞许,目光反倒锐利起来:“你去打探宫中消息了?”

陶世恩赶忙解释:“孩儿只是想知道,陛下对那人到底是何感想……”

陶仲文冷冷地道:“结果呢?”

他这位天师常常入宫炼丹,大内自然是有眼线的,陶世恩近来与严党往来的同时,也确实打听了不少宫中情况,沉声道:“陛下没有提及,但心情明显变好,显然是盼着李时珍来的,此人对我们的威胁太大了!”

陶仲文轻轻摇头:“陟罚臧否,圣心独裁,这天师之位本是夺不走的,现在这般一查,倒是落了下风……”

陶世恩自然希望天师之位不被夺走,却觉得近来没有一件好消息:“陛下撤下寿桃,严党阳奉阴违,锦衣卫虎视眈眈,就连正一道各宗都有不服,那蓝道行近来也连连为陛下炼丹……父亲,不是孩儿杞人忧天,实在是局势已经很坏了!”

陶仲文看着他:“所以你想与李时珍斗法,挽回我陶氏一族的声誉?”

陶世恩目露坚定:“孩儿道行不足,难有必胜把握,却也要试上一试,至少探一探他的底!”

陶仲文凝视片刻,眼神里的锐利消散,淡淡地道:“恐怕你难以与李时珍较量,反倒会与那孽子交手。”

“陶隐?”

陶世恩这段时间尽量回避那个私生子的话题,此时瞬间回忆起沉重的往事,咬牙道:“这妖人投靠了李时珍?”

陶仲文纠正:“你不该这般称呼。”

陶世恩反应过来,陶隐在道门的印象里,一直是陶氏的私生子,若真的把其身份揭露出来,岂不是连自家都攀扯进去了?

而初次见面时,他也正是忌惮于陶隐向官府自首,才满足其要求,结果被步步紧逼,一退再退,最后彻底失去了……

陶世恩抽了抽鼻子,勉强压下翻腾的情绪,沉声道:“李时珍敢把陶隐收在身边,就不怕其妖人身份暴露,触怒陛下?”

陶仲文道:“陛下不在乎。”

陶世恩有些尴尬,想到别说嘉靖不在乎,父亲能跟妖族生子,不也是不在乎么,不敢再在这个问题上深究,顺着话题道:“那陛下在乎的,就是李时珍的医术和丹道,他能为陛下延寿长生?”

陶仲文的语气终于重了:“当然不能!能也不能!”

陶世恩先是一怔,眼睛渐渐瞪大,喃喃道:“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嘉靖对于道教的看重,其根本目的是想要得道成仙,至不济延年益寿,远超常人,所以寒暑不侵是这位道君皇帝特别喜爱的一点,大冬天的开着门窗,穿着单衣在精舍里面转悠,以此显耀出与**凡胎之人的区别。

嘉靖对于李时珍的期待,同样应在这里,一个能为神仙治病,让沉寂许久的神道渐渐复苏的神医,自然更有可能助他成仙得道……

陶仲文是不会让那种事情成真的,他等的正是那个机会,证明李时珍也办不到。

如果双方都不能让嘉靖长生,嘉靖为什么又要撤了他这位天师,换一个并不乖乖听命,特立独行的道医来做呢?

顶多打一打,再拉一拉而已!

究其根本,嘉靖无论行事多么变化无常,喜怒不定,其极端自私的本性都不会变,陶仲文能有这般权势,正是始终抓住这点,才有了“红铅丸”“行宫主火”“二龙不相见”等举措,每一步都极为精准地拿捏住那位道君皇帝的喜恶。

相比起来,这个儿子就显然看不清局势,对此陶仲文不得不叮嘱道:“你若不想与陶隐那孽子纠缠,就别顾着外面,先将道门之事安稳下来,严党那边虚应着,更要多防着些锦衣卫,明白么?”

陶世恩前面都明白,唯有最后忍不住问道:“父亲,外面都在传,陆都督在东南遭了谋害,是我们指使,故而深恨父亲,这是……李时珍的嫁祸么?”

陶仲文道:“对外可以说是,对内不必自欺,棋差一招罢了。”

陶世恩脸色变了:“如此说来,我们真跟陆都督……陆炳成了死仇?”

陶仲文神情淡然:“于朝堂之事来说,确有麻烦之处,但也不必过于忧虑。”

“怎能不忧?”

陶世恩接受不了:“除非在深山老林中潜修,否则只要与世俗接触,都免不了与那些锦衣卫打交道,陆炳真要处处与我们作对,比起李时珍的威胁都要大啊!”

陶仲文微微皱眉,但最终还是拂尘一转,指向不远处的架子:“去将那金匣取来。”

陶世恩起身,来到架子前,取下一个浑金匣子,来到陶仲文面前。

“打开!”

听到父亲的吩咐,他有些期待,深吸一口气,将匣子打开。

一股扑面的寒气涌了出来,里面却非想象中的宝器,反倒是一沓厚厚的银票,样式颇为古怪。

陶仲文道:“这是冥票,专为幽冥地府所用,执此可收买九幽使者。”

陶世恩只是有所耳闻,但从来没接触过,轻轻触摸,感受着那森森鬼气,疑惑道:“父亲之意是?”

陶仲文淡然道:“你不是害怕陆炳么?这盒子里的冥票,足够他六年寿数的,而陆炳的阳寿,本就只剩六年了,这位大都督一死,锦衣卫立刻衰败,朝局又有改变……”

陶世恩倒吸一口冷气:“父亲三思!陆炳大权在握多年,多少因果汇聚,业力之重,若是害了他,劫数岂非立刻临头?”

陶仲文道:“修改阳寿是在幽冥地府的生死簿上,与我等何干,你担心什么业力?”

“可是……可是……”

陶世恩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如果真能这般轻描淡写,那什么事情办不到,但他也知道这位不会信口雌黄。

“父亲与地府的关系肯定大不一般,才能有此能耐……”

想到可以改阳寿,这位小天师的眼睛又是一亮,急匆匆地道:“父亲何不让李时珍折寿,直接入不了京呢?”

陶仲文道:“折损一位修行者的阳寿,与一位凡俗之辈是完全不同的。”

“早在李时珍治愈了杭州土地时,我就尝试过,可惜办不到,他福德深厚,陆炳则执掌锦衣卫,恃强逞威,多业报纠缠,早年又被白莲教所咒,合该早逝。”

“这位都督若是再咄咄逼之,就让他早早转世投胎,也可清静!”

陶世恩觉得有些遗憾,又振奋起来:“请父亲放心,孩儿一定尽责,好好执掌门下!”

陶仲文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眼见这位自信满满地走了出去,目光转回浑金匣子里的冥票,眼神阴了阴,想到一个早该被宫内遗忘的人。

“那才是最大的祸患啊!”

……

“明天就是约定的最后一日了……这雨下多久了?”

谨身精舍的丹房内,嘉靖来到窗边,想着约定之期终于到了,看着雨水绵绵,眉头又皱了起来。

这位道君皇帝依然是宽袍大袖的便服,不同的是,冬季穿一身薄薄的丝绸单衣,到了临近夏季,反倒换成了印九龙暗花的淞江棉布。

那厚厚的布料看着都热,但他却无丝毫汗渍,只是凝视着雨水,露出烦躁之色。

明朝处于小冰河时期,冬天奇寒,夏天却相继出现大旱与大涝。

历史上最严重的是万历年间,特大水涝就发生过数次,万历十五年、十六年、三十六等年份,严重到连北京皇宫的城墙都被大水冲塌,河北河南多地更是因暴雨成灾,各地被大水冲走、淹死的百姓不计其数。

本朝没那么严重,但这般连天下雨,也绝不是什么好兆头,想到越来越亏空的国库,嘉靖自然很不喜欢这降得太多的甘霖。

不过他也没有办法,在屋内转了转,目光陡然落在丹炉之上:“开炉!”

内侍和道童立刻准备,然后就听到晴天霹雳的一句话传来:“此炉丹药,朕会赏赐下去!严嵩……还有你们都有份!”

除了吕芳外,其他内侍或多或少地浑身一激灵,起居郎则麻木地提笔写下了一行字:“帝谕嵩,近获仙方,制成丹粒,依神仙意旨,赐予服之……”

后面会再录下反馈,内侍的反应不用说,着重于严阁老,肯定是“嵩捧读圣谕,不胜感戴天恩之至,择良辰饮服,以验其性味”。

这种情况前几年比较频繁,直到去年大年初一,嘉靖又赐给严嵩新炼的丹药五十粒,作为新春贺礼。

谁知严阁老服用之后,遍身热气不散,燥痒异常,无法忍受,不得不用滚汤浇洗,其痒才少息,然后又腹泻不止,发为痔疾,痛下瘀血二碗,其热始解……

反正堂堂首辅,一整个过年,都在床上被折腾得生不如死,嘉靖终于良心发现,从去年到今年,没再赐下丹药。

没想到今日雷霆雨露又来了,瞧着陛下那暴躁的模样,这炉丹药的品相嘛,只能说懂的都懂……

起居郎庆幸不已,好在他只用记,不用……

“也赐给你!”

正暗爽呢,一道敏锐的目光就落了过来,嘉靖看着这个臣子,发出恩赐。

起居郎的笔杆轻轻一颤,赶忙停笔出列,拜下谢恩。

包括吕芳在内,其他内侍都舒服了。

这下一视同仁了。

不过很快,令他们大喜过望的转折来了,刚刚准备开炉,就有侍卫前来禀告:“陛下,城中多有百姓禀告,有一物在云中飞腾……”

嘉靖停下投药的手:“何物?”

“似是神龙!”

(sdingdiannn/ddk56895872/76538153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