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从李元芳开始 > 第五百七十三章 公孙判官可是我的挚爱亲朋,手足兄弟啊!

当公孙昭好不容易在百姓的欢送下,进入宫城,抵达福宁宫外时,里面的争吵声已经激烈到外面都清晰可闻了。

公孙昭聆听,听得出那个帮自己说话的,是首相章惇,心头一暖。

在派系对立,党争激烈的朝廷大局下,就没有一个官员能逃得过质疑乃至诽谤。

他就算以正常的方式剿灭无忧洞,都可能遭到非议,更别提现在了。

但至少能看到百姓那发自内心的喜悦,朝堂之上又终究有人愿意支持他,这就很好了!

公孙昭深吸一口气,走入殿内。

印入眼帘的,是泾渭分明的两方。

一方以章惇为首,另一方以陈瓘为尖刀,正在吵的白热化。

而更多的官员,则是默默垂首,保持中立。

这并不代表支持他的人多,实际上支持的就是章惇一行十几位官员,剩下的都是反对敌视乃至仇恨。

只是言官有质疑的权力,甚至可以名正言顺的“骂权”,不会损失名声,而那些官员又要掂量一下公孙昭目前的民心民意,是否能挡得住千夫所指了。

因此从那些人忍不住瞥过来的目光中,还真的是一副咬牙切齿,又奈何不得的模样,公孙昭的心情不禁变得更好。

“没想到我们争斗三朝,居然在这个小小的武人身上,栽了这么大的跟头!”

虽然公孙昭面无表情,一派冷肃,但曾布、蔡卞等人还是敏锐地察觉到这位的好心情,顿时更为恼怒。

他们一直视章惇那样级别的存在为对手,公孙昭这种顶多是一枚搅弄局势的棋子,结果棋子跳起来,在脸上狠狠抽了个巴掌,偏偏还无法反抗,心头憋屈到了极致,手掌都忍不住轻轻颤抖。

公孙昭嘴角扬起一抹微不可查的弧度:“臣拜见太后!”

向太后此时有了新的打算,心情也变好了,再看这位为她争脸的判官,又露出和蔼的笑容:“公孙判官免礼,老身、官家和群臣,都对无忧洞诛贼颇感兴趣!”

在一群言官愤恨的注视下,公孙昭泰然自若地立定,禀告道:“我与禁军提辖官林元景、禁军马军教头张伯奋、御拳馆总教头周侗、民间义士林冲等人,不负太后所托,诛灭无忧洞贼子八百,擒贼近千数,只是囚车押送之时,被群情激奋的百姓打死了近半贼子,如今只有五百贼子押送牢狱,等候处置,还望太后恕罪!”

向太后叹了口气:“不怪罪,当然不怪罪,百姓深受其苦啊,没想到这无忧洞如此嚣狂,贼众竟不足两千……”

群臣也不禁窃窃私语起来。

本以为无忧洞内至少也得数千之众,结果不足两千贼子,就令朝廷焦头烂额至今,最后还被区区一个判官搞定,实在是颜面无存。

但即便只有两千,公孙昭一人率五百兵士,还是当天整队的禁军和捕快,无论如何谈不上精锐之师,是如何在洞内那漆黑复杂的环境下,将贼人一网打尽的?

赵佶就开口询问道:“不知是公孙判官如何以少胜多,扫荡群贼的,朕十分好奇。”

一位十八岁的年轻官家,询问这个问题十分正常,别说群臣立刻竖起耳朵,向太后也道:“公孙判官仔细说说,老身也好奇着呢!”

公孙昭知道兄长为人低调,淡泊名利,不欲过于凸显自己,按照约定好的说辞道:“厚将行会被查,铁薛楼、桃夭坊等地被封,断去了无忧洞的食粮,贼首性情暴虐,作威作福已久,又与民间义士起冲突,恼怒之下纵火焚烧了巢穴,弃洞而去,我等抵达深处之前,众丐头为争首位,自相残杀,再见官兵天降,顿时士气崩溃,直至全无战意,跪地求饶……”

群臣这才恍然。

原来群贼无首,自乱阵脚,怪不得百年未解决的顽疾被对方一朝扫平。

在章惇等支持派的眼中,这绝不简单,是公孙昭敢打敢拼,能令无忧洞内讧,也是其查封行会,当有此功。

在反对派的心里,则是暗暗咒骂,真是走了好运,被其歪打正着。

唯独向太后先是愣了愣,然后脸色变了:“公孙判官,依你之意,只拿了那些普通的贼人,贼首反倒逃了?那残害两位郡王的凶手呢?”

公孙昭道:“回禀太后,臣一定缉拿贼首,将郡王遇害之案调查清楚!”

太后眼神已经凌厉起来,一句更为诛心的话到了嗓子口,又硬生生咽了回去:“老身那么支持你,你没抓住杀害郡王的凶手,反倒是急着为百姓作主,收买人心去了?”

话虽未出口,但这位的太后,已经由好心情变得十分恶劣。

对于无忧洞的恶劣行径,向太后也是憎恨的,却认为凡事必须分清主次,此次灭无忧洞,首要目标显然是抓住杀害永阳郡王和永嘉郡王的凶手,然后再是将贼人剿灭,为百姓作主。

结果这位倒好,贼人杀的杀,抓的抓,极有可能是凶手的贼首跑掉了,难道她这位一国太后的至亲被害,深仇大恨,还要排在平民百姓之后?

眼见太后的不悦之色溢于言表,之前反对的臣子顿时大喜过望,立刻有言官道:“贼首遁逃,有纵容之嫌,此事颇多疑点,必须明察!”

章惇喝道:“一派胡言!之前你们疑虑公孙判官如何诛贼,如今真相已明,还敢偏私?”

“难道那贼首为了暗通公孙判官,连自己苦心经营的势力都不要了?你若真的诸多怀疑,公孙判官不是擒了那么多贼人在么,自去审问便是!”

那个言官哑口无言,退了下去,左司谏陈瓘微微凝眉后,也开口道:“如今看来,无忧洞被灭的关键,是贼首遁逃,此举有禁军作证,而后公孙判官活捉了大量贼人,亦是不怕问证,确实没有养贼自重之嫌……”

公孙昭这才知道这些人居然准备污蔑他养贼自重,简直荒谬,对其毫不理会,看着向太后道:“请太后放心,如今贼首虽然遁逃,但线索已经留下,臣推测与之前提议招安的官员有关,根据贼首所言,内侍省的都知……”

他话刚刚说到这里,赵佶突然对着向太后道:“请娘娘放心,无忧洞那么多贼人,都被公孙判官在区区三天内拿下了,贼首也不在话下,此次的风波终将平息!”

公孙昭神情一动,不禁有些奇怪起来。

如果按照分析,官家不会帮他说话才对,难道说是自己疑神疑鬼了?那反倒是大好事……

只是这个念头刚刚扶起,他突然发现,向太后的脸色再变。

刚刚陈瓘主动否定嫌疑,言官集团在事实铁证面前偃旗息鼓,已经令向太后感到不妙,现在她更是害怕事情太快解决,又要面临如何平衡各方,控制朝局的难点。

因此得纯孝的儿臣提醒,向太后立刻道:“公孙判官,你灭无忧洞群贼虽然有功,但纵走了贼首,亦是大过,那贼人若是重回洞内,难保不会再出大祸,此番你一定要徐徐图之,切不可再急躁了!”

公孙昭脸色首度变了:“太后,贼首遁逃,正是要抓紧时间缉捕,岂能等待?”

向太后更加不悦,她倒也相信公孙昭能拿住凶手,之前已是迟了,现在怎么又急切起来,太不会揣摩上意了,声音明显沉下:“公孙判官,凡事要戒骄戒躁,不可气盛误事啊!”

这话说得已经很重,果然言官集团脸色好看了不少,一直默不作声当死人的曾布、蔡卞等官员,也险些笑出声。

换成以往,公孙昭的脾气肯定是据理力争了,但他现在知道,就算是说了也是无用,只能垂首道:“请太后恕罪……臣……遵旨!”

在低下头的一瞬间,他特意留神。

然后将赵佶脸上稍纵即逝的得意之色,看得清清楚楚。

一颗心。

彻彻底底地沉到谷底。

……

宫内的消息传得极快,仅仅是半天,殿内发生的一切,就几乎活灵活现的传入每个关心的官员里。

有的官员认为,公孙昭骄狂自大,一朝立功,就忘乎所以,所以遭太后厌恶。

也有的官员认为,太后是真的将这位引为心腹,故意呵斥,是为了削减群臣的敌意,让他的路走得更远。

而在皇城边缘,一处寻常官员避之不及的地方,赤膊大汉正在办公。

他此时已经穿上了官袍,遮住了刺青,只是那身市井气质不变,反倒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正查看着文书呢,脚步声响起,然后雄浑的声音传来:“皇城司公事,丁润丁公事?”

大汉抬起头,呦了一声,起身行礼:“内侍省童都知,稀客啊,今个儿怎么有空来皇城司啊?”

童贯道:“皇城司公事今有十位,内侍都知和押班,其实都能充任皇城司,我来看看,难道很奇怪么?”

大汉笑道:“童都知这大好前程,来我这破旧小庙,难道不奇怪么?

童贯环视一圈,叹息道:“皇城司昔日何等风光,没想到如今竟落败至此,与我的处境也很相似啊……”

大汉摆了摆手,附近的吏胥立刻悄无声息地走出:“童都知有话请讲,下官听着。”

童贯眼中闪过一丝欣赏,凑近了道:“久闻丁公事洒脱,果然名不虚传,我也就开门见山,我与开封府衙的判官公孙昭有些误会,不知丁公事能否帮我解决一下?”

大汉闻言眉头一扬:“童都知的‘解决’,与我所想的‘解决’,是不是同一种呢?”

童贯凝视着他,点了点头道:“随你怎么想。”

大汉笑了起来:“我之前都觉得这世道不对了,现在童都知这般一来,顿时发现这还是我熟悉的世道,心里踏实多了……”

童贯听得脸色沉下:“丁公事是拒绝了?”

大汉咧了咧嘴:“童都知莫要疑心,我没有讽刺你的意思,只是你难道不清楚,公孙判官是我的小师弟么?居然来找我?”

童贯冷笑道:“我已经仔细调查过了,你师父当年可是对他颇为偏爱,连先帝赐下的紫金剑,都传给这位最后入门的弟子,现在这位阎罗公孙声名远播,你却守在这毫无前途可言的皇城司,恐怕对他也颇有些微词吧……”

说到这里,童贯又话锋一转:“当然,我也只是想与公孙判官澄清误解,只要丁公事能办到,我还有些钱财,定不吝啬!”

大汉连连摇头:“童都知太小看我了,公孙判官可是我的挚爱亲朋,手足兄弟啊……”

就在童贯瞳孔微缩之际,他话锋一转,看似突兀,又极其自然地提出了要求:“得升官!”

(sdingdiannn/ddk56895872/714720918.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