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从李元芳开始 > 第五百九十二章 扫平无忧洞的英雄,成了朝廷通缉的要犯

“第一步就失败了?”

看着小黑在地上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郭开遭到前后堵截,急中生智下将衣带诏藏好,然后跳湖自尽的大致过程,李彦再将衣带里藏有的密诏取出,看着上面那颓然无力的笔锋,摇头叹息。

向太后还是了解时局的,不直接召集群臣议事,而是将密诏传于最有决断力的章惇,让他来奉诏废立,这个判断很正确。

可惜的是,执行过程太拉胯。

汉献帝当年的衣带诏,至少起初还是骗过了曹操,由国舅董承带出了宫,演义里辗转刘备之手,交到袁绍那里,才有了那句“吾奉衣带诏讨贼”,正史中则与刘备袁绍无关,主要就是董承一行受密诏诛曹操,事泄被统统诛杀,显然这种大义名分虽有效,但主要还得看行动的实力。

而到了现在的向太后和郭开,直接倒在第一步,连密诏都没能带出宫……

当然,就算郭开能带出宫,这个时机也不对,官家之前母慈子孝的名声立了起来,现在又是天宁节,宫内宫外都喜气洋洋的操办,在这个大好的气氛中,突然以不孝之名行废立之举,肯定会让人错愕抵触,从而联想到谋逆宫变,再对理由诸多怀疑。

章惇除非能掌控兵权,将京营禁军调入城中镇压不服,否则在众口铄金之下,指不定就是一个太后弥留昏聩,被内侍蛊惑,章贼内外勾连,意图谋反的下场,结局自然是包括公孙昭在内的一众党羽尽诛之。

真到那个阶段,之前李彦安排的退路,也帮不了公孙昭。

所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第一步失败了,未尝不是救了章惇和公孙昭的性命。

当然衣带诏落在他手里,更是好事。

李彦抱起小黑,撸着那柔顺的毛儿,心情愉悦:“你又立大功了!”

小黑喜滋滋划拨着爪子,做出询问。

李彦道:“此物对现在的我来说,没什么作用,先放你那里,将存放链子刀的那个盒子取来。”

小黑点点脑袋,叼着衣带诏,跃了出去。

李彦走到窗边,看向汴京的天空。

即将西下的太阳,拼尽最后一丝气力,努力地挣扎着,久久不肯落下。

而当它发觉一切都是徒劳时,才会将霞光撒向无尽的苍穹,缕缕如烟如雾,层层如纱如幔。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啊——啊啊啊——”

里面传来行刑的惨叫声,杨戬背着双手,走来走去,眉宇间满是焦虑。

郭开已经被处理掉了,这位内客省使一心求死,打捞上来的时候,已经是一具尸体。

杨戬一开始的目的是将其擒下,并没有直接杀人的打算,可事与愿违,现在这位关键人物死了不说,从他的身上也没有发现诏书,如今只有拷打郭开的亲信,希望能从这些内侍口中,问出诏书到底被藏在什么地方。

正在这时,手下的小内侍来禀告:“杨都知,蓝押班似乎在宫外有了收获!”

杨戬闻言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名字:“蓝从熙!”

别看郭开是向太后身边的亲近人,内官品级不低,但在宫内得势的太监里,这位却根本排不上号,童贯在时,无疑是第一人,童贯死后,杨戬自忖势力最大,但还有另外三位大太监,贾详、何诉和蓝从熙,也都不容小觑。

尤其是内侍省押班蓝从熙,更是大敌。

绍圣四年,也就是三年前,宫内大火,当夜风向转变,险些酿成当年荣王宫火的惨剧,是蓝从熙指挥有方,救护大火有功,此人还曾提举京城所,掌汴京城壁及缮修等事,那可是肥缺,油水捞取了不少,还曾外出监军,可谓样样全能。

这样的人跟他竞争,杨戬还真的没什么把握,想到如此大功即将被夺走,一旦被蓝从熙得势,自己还得仰他鼻息求存,顿时咬牙切齿起来:“他查出什么了?”

内侍见他如此震怒,惊惧地道:“奴不知,只知蓝押班与皇城司人有往来……”

杨戬恍然大悟:“皇城司!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快快快,去联系皇城司公事,不,我亲自去!”

赵匡胤设立皇城司监察群臣,但又怕皇城司监守自盗,于是其公事职位,常常由内侍都知和押班兼任。

由太监任情报头子,东西厂直呼内行,这也是之前童贯去找丁润的理由,他们之间确实能扯上关系。

杨戬很清楚,竞争者不止一个蓝从熙,自然不敢有丝毫怠慢,第一时间往皇城赶去。

进了冷清的皇城司,杨戬先是为那一个个神情麻木的吏员暗暗皱眉,这等精神面貌怎么办事?

直到气定神闲的丁润印入眼帘,那高大的身材和扑面而来的凶横气质,让杨戬不惊反喜,拱了拱手:“可是丁公事?”

丁润还礼:“正是在下,没想到杨都知大驾,真是蓬荜生辉!”

换成以往,杨戬会好好客套几句,但此时他心急衣带诏的下落,开门见山地道:“此来是有要事拜托,宫中有贼**乱,还望丁公事出面追查。”

丁润摇头:“宫中之事该由内侍省负责,不归皇城司受理……”

杨戬正色道:“不瞒丁公事,此事还有外臣参与,这正是皇城司之责,如此立功的机会,寻常时候可是盼也盼不到的,丁公事可不要错失良机啊!”

在杨戬看来,这个落败的皇城司里,能抓到这样的机会,应该是激动得无以复加,然而丁润挠了挠脑袋,却依旧是漫不经心的模样。杨戬皱起眉头:“丁公事,你这是何意?”

丁润道:“杨都知恐怕不清楚,之前童都知也来做出过相似的许诺,结果我奔波良久,却是白忙活了一番,现在却是不敢轻信的,如果杨都知要我效力,也不是不行,只是需要答应我一件事。”

杨戬心头不悦:“说吧!”

丁润道:“我想得官家召见。”

杨戬明白了:“看来丁公事野心不小啊!”

丁润摩挲着下脑门,笑道:“谁不想抓住升官发财的机会呢?杨都知是豪爽之人,我也不拐弯抹角,若能在官家面前出头,丁某定不忘杨都知提拔之情!”

相比起内官,这皇城司公事倒是与他没有竞争,杨戬以前看不起这地方,但经过接触觉得眼前这位公事倒是个能成事的人物,微微点头道:“既如此,丁公事与奴入宫面圣,在官家面前现了脸,也别忘了正事!”

丁润龇牙一笑:“那是自然!”

……

“……有人看到了开封府衙的公孙昭……必与郭开之逆有关……”

当杨戬领着丁润,来到延福宫时,赵佶身边,正立着一位长相富态,白白净净的内官,正是押班蓝从熙。

杨戬阴恻恻地瞪着这个竞争对手,没有注意到他所说的话,唯独丁润听到了小师弟的名字从对方口中说出,再扫了眼官家眉宇间的阴沉,暗叹口气:“林二郎所言无错,果然失败了,幸好做了两手准备。”

两人上前行礼:“臣杨戬……臣丁润……拜见官家!”

赵佶看到这个陌生大汉上前,不禁一奇,谁料杨戬还未开口,蓝从熙突然道:“官家,此人是皇城司公事丁润,与公孙昭师出同门。”

丁润眼睛动了动,这个消息虽然不是什么深藏的秘密,但知道的人也不多,杨戬显然就不清楚,蓝从熙一语道破,这个白胖的太监显然有其他的情报来源。

而赵佶脸色剧变,立刻高呼起来:“护卫!护卫!速速将这贼子拿下!”

在杨戬心中大呼不妙的时候,丁润赶忙大声道:“禀告官家,臣虽与公孙昭师出同门,但已决裂,更早早得童都知之命,擒拿公孙昭!”

赵佶一怔,这才明白,童贯解决公孙昭的方法,居然是让其师兄出手,却依旧怒道:“你既受命除去公孙昭,这逆贼为何又会出现在京师,还派人蛊惑太后,意图谋反?”

听到公孙昭被称为逆贼,丁润觉得很是刺耳,但也按照李彦所教的话语道:“臣冤枉,是童都知不让臣下杀手,而是要将公孙昭关押在秘密之地,臣只得奉命照办……”

杨戬刚刚吓了一大跳,毕竟是他带着丁润入宫的,如果丁润真出了事,他可脱不了干系,此时也赶忙帮着开脱:“这位丁公事一心为公,绝不会与公孙逆贼勾结,还望官家明鉴!”

赵佶听到童贯准备将公孙昭秘密关押,脑海中顿时浮想联翩,惊疑不定了片刻,眉宇间的厉色缓缓消退,突然又道:“那丁公事可愿率领皇城司上下,戴罪立功,缉捕公孙昭?”

丁润诧异于那位林二郎居然料得如此之准,立刻道:“臣虽与公孙昭决裂,但此事理应避嫌,皇城司公事一职,也该由内侍省来兼任。”

此言一出,杨戬暗暗叫好,蓝从熙没了敌意,赵佶脸色更是舒缓下来:“丁公事忠心耿耿,朕错怪你了,公孙昭这逆贼可恨啊,居然伙同了内侍郭开,在娘娘面前搬弄是非,此贼必须杀之!”

丁润点头:“正该惩奸除恶!”

杨戬眼珠转了转,突然道:“官家,现在既然确定了外臣是公孙逆贼,何不令开封府衙发布通缉告示,重赏以擒之?”

赵佶立刻明白,通缉还在其次,主要是要污公孙昭的名头,让他接下来再说什么,不会为臣民所信,连连点头:“这个主意好,立刻列出此贼罪名,发出通缉,若能缉拿,重重有赏!”

丁润抿了抿嘴。

他即便早早觉得,小师弟的下场不会好,可听到这里,也不禁感到凄凉。

扫平无忧洞的英雄,成了朝廷通缉的要犯?

呵!

而赵佶的眼神看了过来,突然道:“丁公事,你在皇城司任职多久了?”

丁润道:“禀官家,臣在皇城司已有十五年了。”

赵佶目光闪烁:“丁公事劳苦了,你这般人才,确实不该在那里蹉跎,可愿去开封府衙,任判官一职?”

丁润怔了怔。

杨戬赶忙:“恭喜丁公事,贺喜丁公事,这开封府衙任判官一职,前途远大,更能为官家分忧,将公孙逆贼速速缉拿啊!”

丁润反应过来,拜了下去:“臣定不负官家信任!”

一如小师弟在向太后面前一席话语,穿上了绯袍,他曾经梦寐以求的事情,就是升官。

现在成功跳出皇城司那个泥沼,成为了开封府衙的二把手,却莫名的不是滋味。

走出延福宫后,丁润仰头看着天边红艳艳的晚霞,啧了啧嘴:“没想到啊没想到,连我都不能适应这个世道了吗?”

------题外话------

感谢书友“笑妖使者”“喵呜啾”“罗格奥塔里佛斯”的打赏。

(sdingdiannn/ddk56895872/713960493.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