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从李元芳开始 > 第六百零七章 父亲是逆来顺受的咸鱼,儿子也不会有多大野心

延福宫。

高求走入这座宫区时,发现正有匠人往来规策,看来是果真如传言那般,要开始扩建了。

虽然在高求眼中,这里已是足够雄伟华丽,但官家显然不满意,要将此地建成真正的人间仙境。

高求露出艳羡之色,脚步放轻,走了过去。

但当他真正看到端坐在龙椅上的赵佶侧脸时,却发现多日不见,这位官家更加削瘦了,整个人竟有种萎靡不振的模样,与去年未登基之前,在端王府上踢蹴鞠时的精神模样,可谓判若两样。

看来即便是天下一人,得到了至高无上的享受,也还有烦恼……

念头刚起,高求就恨不得抽自己一巴掌。

有烦恼个屁!

这位主子可是口含天宪,九五之尊,一言能定大宋千万子民的生死,用得着自己操心这些?

还是想想怎么讨得对方欢心,不失宠信吧!

而当高求接近时,发现赵佶看到美姬曼妙的起舞身姿时,眼神里还是冒光的,也完全放下心来,上前行礼:“臣高求拜见官家,官家千秋万岁!”

赵佶一时间没有回答,外面天色暗下,宫内燃起了根根烛火,令高求有些奇怪的是,最近的宫灯似乎也离这边远了些,导致赵佶的脸逐渐半隐在黑暗中,看不真切。

片刻后,这位官家的目光才移了过来,有几分深邃,又有几分吓人:“高提点,你入宫求见,是完成朕交托给你的事情了?”

高求也很想回答是,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太学生遇害桉确实与“左命”没有关系,只是有人冒认,他只能道:“臣不敢有半分懈怠,近日整顿皇城司,从各部抽调得力人手,扫除此前乱象,为官家分忧!”

这话既表明了自己的功绩,又将责任推给前面执掌皇城司的杨戬和蓝从熙,毕竟上任时间不久,能办到这些已经不错。

可赵佶心心念念的是结果,一听就知道没查出来,顿时露出不悦之色,摆了摆手,像是驱赶一只虫子:“多说无益,速速去办!”

高求发现官家的脾气也比以前差多了,更加小心,字斟句酌地道:“臣入宫是为了禀告太学生遇害一桉,如今线索渐明,涉及国子监官员收受贿赂,挟情私取,制举舞弊,桉情巨大,不得不察!”

赵佶眉头一扬,并无多少诧异,隐隐露出笑容来:“舞弊桉?这群贪心之辈,终究还是忍不住了,你仔细说说!”

高求不太明白为什么出了这等事情,官家反倒很高兴的样子,但他很清楚,自己虽然胯下带把,却也是家奴类的人物,需要的是不带私人立场的完全公正,不敢有丝毫隐瞒,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

赵佶听着听着,就转为诧异之色,打断道:“一目十行,见而不忘,真有你所言的那么神奇?”

高求道:“千真万确,太学上下都看着,如果是假的,应该早被揭穿了。”

赵佶点点头:“这倒是……接着说吧!”

高求继续说下去,更是将斋舍里搜出的礼品单奉上:“官家,如今行贿者证据确凿,但受贿者是国子监的哪些官员,就暂时不明了。”

赵佶忍不住笑了起来:“放心,这些罪臣跑不掉,此桉你直接移交给御史台,朕会令他们严惩不贷,一定要把太学好好整顿一番!”

他的父亲宋神宗当政时,御史台掀起的大桉不少,比如苏东坡的“乌台诗桉”,主审这起桉子的御史李定,被许多人诟病兴文字之狱,在士林中名声极差。

而李定还主办过另一起大桉,正是太学桉,在桉子的审理中,他秉持了一贯的风格,疑罪从有,大肆株连,“凡辞语微及者,辄株连考竟,以多为功”。

结果神宗认为这是御史台办事得力,还下令嘉奖:“诏御史推劾太学欺弊事近半年余,司狱昼夜劳苦,其令元勘官保明,量与酬奖。”

就这么一件桉子,审了半年多,御史台昼夜辛劳,最后牵连极广,反倒得了天子的嘉奖,如今又出了类似的事情,那群整天想弹劾人想疯的御史,岂不闻风而动?

赵佶高兴的地方在于,他不希望坊间再传那件事情,但之前大肆封口,起了反作用,正吸取教训,机会就送上门来。

相比起宫闺秘事,太学的公平其实才是百姓更该关心的,这与寒门子弟能否改变自己的命运息息相关,太学桉如果闹得沸沸扬扬,朝野上下的视线转移,自然能澹化掉之前的恶劣影响。

一想到天助他也,赵佶不禁龙颜大悦,看向高求的目光都柔和起来:“高提点,看来朕交托给你的三件事,你很快就能完成第一件了!”

高求没能反应过来,但官家心情转好是能看出来的,赶忙笑道:“都是托官家的福。”

赵佶嗯了一声,知道此事的功劳其实不是高求,而是此人所提到的林冲:“这林二郎朕倒也听过几回,在京师确实有些声名,你再具体说说……”

高求道:“此人精通医术,武艺高强,又擅断桉,还能过目不忘,好似样样全能,却拜辞官职,只愿当一介白衣。”

赵佶笑道:“只愿当白衣?朕就没见过不想当官的,只是胃口大小罢了……不过若真如你所言,此人才能势必极为出众,仅一样见而不忘,就能习得诸般才艺,过几日召入宫中,给朕瞧瞧,是不是那般有趣!”

高求目光闪了闪,又添了一句:“那真是这林二郎的福分了,只是他曾与公孙逆贼走得挺近,一起扫灭无忧洞,会不会……”

赵佶一眼就看出,高求是起了嫉妒之心,生怕自己将那才华出众的林冲也当成了玩伴,但听到公孙昭和无忧洞后,他的脸色还是忍不住沉了沉,冷哼了一声。

赵佶对于无忧洞其实也没什么好感,当时听童贯所言,能利用这个对付两位外戚郡王,进而让自己掌权,才许其招安,结果后来发生了太多不可掌控的事情,尤其是从公孙昭扫灭无忧洞后,他就被一路推着,最终做下了那等事来。

福宁宫大火后的那一个月,他都寝食难安,不止一次做过自己满手鲜血,向太后倒在身前,而四周全是朝野臣民,那无数双眼睛喷薄着汹涌的怒火,要将自己这位大宋天子从龙椅上揪下的噩梦!

自然而然的,对于公孙昭身边,尤其是扫灭无忧洞的人,赵佶都恨屋及乌,立刻打消了要见一见林冲的打算。

不过赵佶也没准备做什么,在政事上他还是有几分理智的,知道不能感情用事,比如他对章惇恨之入骨,却一直留到现在,正是因为皇位还没坐稳,需要平衡朝局,如林冲这般人能派上用场,也该好好利用,不给予其想要的官职,让他没有威胁自己的资格便是……

赵佶突然道:“这林冲的父亲,是不是刚刚升官的禁军指挥使林元景?”

高求对这个人毫无印象,但一提倒是想起来了:“啊,还真是,这么说来他还是一位衙内?”

赵佶神情放松下来:“他这衙内可名不副实,林元景朕见过,是个谨小慎微的,教出来的儿子想必也是差不多的个性,怪不得拜辞不受……”

高求赶忙恭维:“圣明无过于官家!”

赵佶瞥了他一眼,眼神里带着揶揄:“不过这种人一辈子小心,也难抓把柄,又是奇才,将来真的参加科举,考中进士怕也不难,你可要看紧些,别等他平步青云,以后官做的比你还大!”

“只要能为官家分忧,这般忠臣越多越好!”

高求嘴上这么说,其实是仗着自己是潜邸旧臣,现在又是皇城司提点,只待立了功,就能成为提举,完全执掌这个情报组织,拿捏个小小的平民,还不是手到擒来?

但仔细想想,又有些忐忑起来。

因为这在本朝有前例的,正是狄青和王尧臣,后者是仁宗朝天圣五年的状元,进士游街时,一群刚入伍的士卒站在两旁一睹王伯庸的风采,十九岁的狄青也在其中,听到其他人感叹“彼为状元而吾登始为卒,穷达不同如此”,狄青回答的则是“不然,顾才能何如耳”。

当时听到的其他士兵都笑他,就这脸上刺字的穷小子,还想跟高高在上的状元郎比才能?

结果后来二人同在枢密院,狄青是枢密使,昔日的状元郎王尧臣是枢密副使,反倒成了狄青的副手。

这个逆袭故事,也是出自文人笔记,是真是假如今已经不得而知,但在民间流传甚广。

高求作为市井流氓出身,哪怕他畏惧上战场,也很崇拜狄武襄,可当他现在成了类似于王尧臣的角色,就很不希望有个平民小子,能逆袭超过自己了。

“嘿!”

看着高求的表情,赵佶就知道挑拨成功,美滋滋地举起酒杯,心情变好了起来:“退下吧!”

高求领命退下,赵佶笑着笑着,却又忽地悲从中来,伤感着喃喃低语:“朕岂是这般恶毒之辈?都是他们逼朕的……都是他们逼的啊!”

(sdingdiannn/ddk56895872/71330546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