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从李元芳开始 > 第六百一十三章 岁安书院开办

从李元芳开始 第六百一十三章 岁安书院开办

作者:兴霸天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2-06-24 12:51:11 来源:顶点小说网

“太学不公!”

“严查舞弊!”

卢俊义端着一杯香饮子,正有滋有味的喝着,远远就听到前方传来声嘶力竭的吼声:“这是怎么了?”

他的身后跟着一位眉清目秀的年轻人,闻言立刻踮起脚往那边看:“阿郎,我们要不要过去瞧瞧?”

卢俊义身材高大威勐,鹤立鸡群,只是目光扫了几眼,就看到不远处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人,又听了听大概的事情,摇头道:“走吧,还是开武馆的事情重要,别凑这热闹了……”

年轻人眼珠转了转:“阿郎准备开武馆,林工资却要办书院,到底以谁为主呢?”

卢俊义不假思索地道:“当然是听哥哥的,甭管是开武馆,还是办书院,只要兄弟们能一起练武,热热闹闹,就是舒坦!”

年轻人嘴动了动,不再多言。

卢俊义却看了过来:“李固啊,你也是汴京人士,老是跟着我也没个身份,何不回家去呢?”

李固赶忙做出悲伤之色:“阿郎这是哪的话,若无小郎搭救,小的早就冻毙于野,这份大恩大德是绝不敢忘的,还望阿郎不要驱赶小的……”

卢俊义失笑:“何时要赶你了?我只是觉得你留在我身边,也没甚出息,刚刚那太学……算了,都舞弊了,进去更没出息!对了,你也可以来书院念书,指不定将来能考取功名呢!”

李固嘴角闪过一抹不屑,赶忙压住:“林公子武艺超群,医术高明,可也是武人出身,这开办书院实在让人难以信服……其实还是该听阿郎的,开一家武馆!”

卢俊义信心十足:“我哥哥这般人物,放眼天下也没有几位,别人办不成的事情,他都能成,开个书院又算什么?”

“再说书院里面就不能练武了么?昨天哥哥还以嵩山少林寺举例呢,那少林僧人就是念经里面最能打,打人里面最会念经的,在前唐也不是趁势而起,成了天下第一名刹?如今周总教头的武艺也是承袭于少林一脉呢!”

“你大可放心,入书院好好听哥哥的,说不定也能习文有成!”

李固根本不信,故作叹息道:“小的若是受文曲点化,是个读书的料子,也不至于沦落街头……小的倒是能算算账,不知林公子的书院可否有这样的机会?”

卢俊义道:“原来倒是有的,现在却是用不到你了……蒋二郎!”

蒋敬正好从御拳馆走出来,闻言看了过来,微笑道:“卢少郎,这么早啊!”

卢俊义道:“不早了!实不相瞒,我昨夜心情振奋,都未入眠,就期待着这一刻呢!”

蒋敬倒是没怎么激动,他对于开办书院其实也不看好。

北宋科举取士规模日益扩大,社会各阶层的求学需求越来越大,却苦无其所,在这种情况下,书院应运而生,起到了填补官学空白,为广大士子提供读书求学场所的机会。

社会背景是一方面,具体的推行者也功不可没,比如范仲淹,他不仅推崇古文运动,摒弃那些华而不实的骈文,还注重教育,走到哪儿,就到哪儿开办书院,邠州、邓州、杭州、青州、泰州等地区,都深受范仲淹办学思想的影响,这些地区也成为了后世出进士相对较多的重要地区。

正因为北宋的教育,普及到了民间,使得获取教育资源再也不是贵族官僚子弟的特权,才有了寒门子弟的屡屡及第。

但渐渐的,各地的书院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除去早已名声在外的八大书院,剩下的有名儒坐镇,才能屹立于士林之列,才能让那些权贵富户,愿意将孩子送进去读书,并且奉上丰厚的束脩(xiū)。

送“束脩”投师的礼俗,早在孔子的时候已经实行,当时是十条腊肉,随着时代的发展,送给老师的见面礼不一定就是十条腊肉,也可以用其他礼品来代替。

如唐朝时期,就有人送酒肉或者丝绸,到了后来,给先生送的学费、酬金或者工资,也都称为“束脩”了。

热门的书院生源不愁,单靠每月的束脩就是一笔庞大的收入,过着名利双收的生活。

而剩下来的书院,只能靠着较低的学费,吸引那些平民家的孩子入书院,积少成多。

所以究其根本,书院的关键还是学生。

学生多了,多出几位进士,立刻名声大噪,扶摇直上,学生少了,连续几届颗粒无收,那就算是八大书院,也会跌下神坛。

人总是追逐成功的。

而在北宋,教出进士的先生,就是成功,其他说一千道一万,都是空话。

蒋敬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后,对于兄长也极为崇拜,他觉得兄长如果去考进士,是大有希望,但开办书院是要教出进士来,这个难度就大不一样了。

别的不说,他就很想当进士,能满足不?

正想着呢,就见索超风风火火地从对面的屋舍内冲了出来,噼头盖脸就是一句话:“这地方怕是凶宅,近来死了人的,我刚刚收拾后院,发现大滩大滩的血迹,有擦拭过的样子,但都擦不干净!”

蒋敬皱了皱眉,十分忌讳:“这可不吉利啊,京师今年真是乱,怎的这么多凶宅?”

卢俊义倒是完全不怕什么死人不死人,但也不悦地道:“那牙人当时可不是这么说的,我去找他!”

索超道:“要不我们劝劝兄长换个地方,反正有丁判官在,外城这一圈地方都能租到房子,何必在这地方呢?”

卢俊义看了看对面肉眼可见的御拳馆,有些惋惜:“这里可真不错,但还是书院的前程更重要,实在不行换了吧!”

李固一直跟在他后面聆听着,听到准备换地方,眼中一喜,赶忙要提出建议,却见大门开启,花荣和时迁左右抬着一个用红布蒙着的长长门匾出来,李彦和安道全跟在后面。

“哥哥!”“兄长!”

众人上前招呼,卢俊义更是上前帮时迁抬住。

时迁原本有些龇牙咧嘴,见了也不逞能,笑嘻嘻地点头致谢。

李彦对着他们微微一笑:“你们来的正好,一起挂门匾吧!”

蒋敬愣了愣:“兄长,这挂了门匾就是正式开办了,我们不邀请各方人士前来庆贺么?”

卢俊义也道:“是啊,兄长在京师内可是大名鼎鼎,理应遍邀好友,大伙一起热闹热闹!”

李彦道:“我不喜欢那些表面的形式,以我的年龄和资质,也实在不适合那么做,我连父亲和周总教头都没有惊动,就是希望这样安安静静地办学。”

蒋敬之前不看好书院的前景,但此时见到如此冷清,又有些叹息:“话虽如此,终究有些可惜啊……”

李彦笑道:“你们觉得遗憾,就记得现在冷清的这一幕,等到书院在各地州县开办时,说不定就是风风光光,大办一场。”

众人被其豪气打动,纷纷点头:“兄长所言甚是!”

李固缩在后面,暗暗撇嘴:“就这破书院,还想开到其他州县?怕不是半年不到,就关门了……”

无人在意他,此时左右架起梯子,卢俊义和花荣两人抬着门匾上去,时迁将之固定好。

李彦身形跃起,伸手揭开那红布。

上书亲笔所写的四个大字——

岁安书院!

“这名字……”

众人一怔。

跟医馆一样吗?

岁安医馆,岁岁平安,祝福进来医馆看病的人身体健康,十分贴切。

但书院起岁安的话,是祝福所有在这里学习的学子身体健康,岁岁平安么?

无论如何,这一幕都很有纪念意义,即便是有了医馆的安道全,都莫名涌动出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正当李彦、安道全、时迁、蒋敬、卢俊义、索超、花荣,一起仰首看向门匾,打量着这个完全属于他们的第一个地方诞生时,一道声音从后面传来:“来的正巧,林公子,恭喜恭喜啊!”

众人回过头,就见丁润笑吟吟地站在不远处,身边还站着一位高瘦的学子。

李彦微笑道:“还要多谢丁判官,将租借契约拿下,否则冬至之前,这书院是肯定开办不了了。”

索超嘴动了动,想要说这后院血迹斑斑的,但蒋敬对他微微摇头,他还是忍了下去。

丁润并不知道院子内的情况,咧嘴笑道:“区区小事,林公子也要谢,未免是不把我当朋友!我倒是一直把林公子当成好友,今日来也是有事拜托!”

李彦顺着他的目光,看向身侧的朱武:“这位朱学子……你怎么带出太学了?”

虽然如今御史台的目标转为受贿舞弊上,但朱武依旧是七名遇害太学生的头号嫌疑人,这样的人居然会被提熘出来,换成以前李彦肯定会感到惊奇,现在也习惯了,丁润更是对着朱武道:“你乖乖站好!”

朱武并不服气,撇过脑袋,看着门匾,又有些不屑之色。

现在什么人都能开办书院,这个林冲也不过是凭着一个过目不忘的天赋,也敢来充当先生?

丁润则拉着李彦来到边上:“太学内闹得越来越大了,此人又关系到明尊教,我原本准备关入开封府衙,但吴待制又有异议,想来想去,这等人也只有林公子这里,才能看住了……此事实在是叨扰了,等我忙完此桉后,一定宴饮重谢!”

李彦稍稍沉吟,颔首道:“也罢,就让朱武留下吧,我们会盯住的。”

丁润大喜抱拳:“林公子当真是古道热肠,若能多几位林公子这般的人物,何愁京师不太平?”

(sdingdiannn/ddk56895872/71304071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