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从李元芳开始 > 第六百九十章 丁润:正月十五前不抓人?老子正月初一还要杀人呢!

除夕夜。

月穷岁尽,除旧迎新,无论外界有什么纷扰,在绝大多数人看来,这一日都该家人团聚,开开心心的度过。

而皇宫内,在可容纳数万人的大庆殿中,正在举行隆重的正旦大朝会。

按照礼仪,一大清早,身为大宋天子的赵佶就起身上朝,虔诚祭天,是为“为苍生祈百谷于上穹”。

在繁复的祭天礼仪后,应该给太后拜年:“元正启祚,万物惟新,伏惟皇太后陛下,膺时纳佑,与天同休。”

正常情况下,太后会回皇帝:“履新之祐,与皇帝同之。”

但赵佶没妈,这个步骤就省掉了,直接进入下一步,文武百官向天子拜年:“元正令节,不胜大庆,谨上千万岁寿。”

赵佶脸色略带苍白,双手平举:“履新之吉,与公等同之。”

而后是各国的使臣祝贺,包括辽国、西夏、高丽、交趾、大食、阇婆、三佛齐等等,进行“排正仗”。

相比起前唐惠泽四海的影响力,宋朝是远远不及的,但维护华夷秩序的主观意愿依然存在。

或者可以这么说,在对外战争中没有占到什么便宜的宋廷,更寄望于通过海外朝贡,来壮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

所以对前来觐见的海外使臣,大宋在政治与经济上都实行“厚往薄来”的原则,政治上的册封大都华而不实、徒有其表,但物质上丰富的回赠,吸引了大量海外使臣频繁入贡,也让国家的财政背上了更沉重的负担。

但没关系,苦一苦自己国内的百姓可以,不能苦国外的人,毕竟当海外使臣一次次臣服于大宋天子脚下,那种异邦慕化的自豪感,是无以伦比的。

只是以往面对人傻钱多的宋廷,各国使臣都是顺服至极的,可今年这些使臣的神色,未免有些怪异。

尤其是西夏使臣,瞟向端坐在龙椅上的九五之尊时,流露出几分戏谑之色。

西夏国君的德行,实在是一言难尽,李元昊就不必说了,那真是除弑父外,其他天家伦理要素都聚齐了,其子李谅祚也是十三岁时靠着睡嫂子夺权,后来御驾亲征,被宋军一箭射成重伤,以致于二十一岁就驾崩。

在宋人口中,对于西夏君王向来是不齿的,结果现在,你们的官家也不怎么样么~

眼见各国使臣表情古怪,对于坊间流言也有了解的大臣们,面色也不禁难看起来。

以致于到了饮酒赋诗,拍彩虹屁的环节,今年的诗词都明显少了许多。

所幸接下来,是由上厅行首带队,教坊司精选的官妓,开始表演歌舞杂剧等文娱节目。

在春节联欢晚会的氛围下,气氛才渐渐变得自然,看到精彩之处,官家抚掌称赞,臣子们也跟着叫好。

以前身为端王时,赵佶对于这种节目,其实是最感兴趣的,也喜欢偷偷带着侍从,去勾栏瓦市观看,但此时他只是呆板的做出回应,引导气氛,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观察旁人身上。

比如除了简王赵似外,还有三位亲王,都是神宗所出,现在这三位好似根本不敢看自己……

可恶!不会真的认为,简王是被他谋害的吧?

再看着以韩忠彦、曾布为首的群臣,这些臣子的视线表面上放在歌舞上,但眼神交流得异常频繁。

可恨!不会在谋划着伊霍之事,年后就要逼迫自己退位吧?

至于那些外邦使臣,幸灾乐祸,似笑非笑的模样,更令赵佶火冒三丈,恨不得大手一挥,将他们统统拖下去砍了。

可惜砍不得……

放眼望去,每个人的目光都令他感到居心叵测,唯独一道看向自己目光,满是忠诚。

那个人是高俅。

高俅以前位卑权重,在大朝会这样的场合,席位是相对靠后的,赵佶都根本看不到这位,但自从升任提举皇城司,又特赐绯袍后,所坐的就靠前了。

这反倒令赵佶更难受起来。

怪罪吧,人家忠心耿耿,不怪罪吧,自己心口又堵得慌……

下意识的,赵佶冷冷瞪了眼高俅,然后移开视线,思索起来:“高俅与皇城司只能吸引文臣的敌视,略加制衡,想要朝局稳定,朕需要一位手段高明,真正能压制群臣的相公!”

且不说赵佶做贼心虚的反应与沉吟,天子的一举一动,其实都在群臣的关注中,尤其是坐在前排,能够观察到神色的重臣。

对于赵佶瞪了高俅的细节,韩忠彦有些奇怪,曾布不动声色,蔡卞轻轻抚须,吴居厚和赵挺之目光一动,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蠢蠢欲动。

转机来了?

等到守岁结束,群臣鱼贯走出大庆殿,分散着出宫,回归自家府邸。

而在一处小巷中,吴居厚和赵挺之的马车默默地停靠在了一起。

寒风里,两位紫袍老者走了下来,暗暗商议。

赵挺之率先开口:“官家对于高俅的态度转变了,饶是此人大奸似忠,包藏祸心,终究还是露了破绽,被官家所厌。”

吴居厚微笑道:“扬清抑浊,官方有序,多士聿兴,此乃圣明之举。”

皇城司是皇权的延伸,自然需要官家的大力支持,此前几起几落,都是与官家的直接态度有关,其中不乏向文臣集团的妥协。

所以在吴居厚看来,肯定是近来的风波,促使了赵佶准备通过打压皇城司,来换取文臣的支持,既然对方服软,那态度是要给到位的。

赵挺之同样是作此猜测,但还是询问了关键:“开封府衙处,可有高俅的罪证?”

吴居厚皱了皱眉头。

那高俅虽然居心叵测,沽名钓誉,可所作所为,确实挑不出毛病来,近来皇城司甚至都开始抓捕敌国暗谍……

所以吴居厚思索片刻,还是不改初心:“高俅行事谨慎,罪证难查,依老夫之见,依旧要从丁润处下手。”

赵挺之有些不乐意:“丁润乃小恶,高俅才是大害,何必打草惊蛇?”

吴居厚摇头:“丁润虽是小恶,却是高俅臂膀,此人已决意卸去判官一职,重回皇城司,可见本性难遏!”

赵挺之露出厌恶:“既同流合污,那便拿下!”

吴居厚没找到高俅的罪状,丁润的黑材料早就准备好了:“此人制造的冤假错案,按律当诛,若是能定高俅罪证,倒也可以网开一面,刺配流放!”

赵挺之颔首:“正月十五之前,不宜动手,元宵节后,即刻除贼!”

“好!”

两人约定之后,马车分开,向着各自的家中而去。

一整日的朝会礼节,再加上一路思考后,当吴居厚走下马车,已是难掩眉宇间的倦色,但看着大门处的“接福”位置,还是打量了一下。

逢年过节,会有亲朋好友前来投刺贺年,人数多了难以接待,便会在大门旁挂一个红纸袋,上书“接福”二字。

此时吴府的“接福”设立了五处,前四个都被塞得满满当当,第五个还是半空的。

吴居厚看了,很不满意,但想了想,又期待起来。

早在厚将行会会首叶季长抄家的那一晚,他和赵挺之就达成了对付高俅的同盟。

一方面是文臣绝对不会容许皇城司这种监察百官的机构壮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两人都到了一个不进则退的关键位置上。

距离宰相只有一步之遥,但偏偏就是这一步,往往是咫尺天涯,永远也迈不出去。

而相比起其他政绩,高俅和皇城司无疑是更大的靶子,只要拿下高俅,打压下皇城司的气焰,在士林中的威望就能大振,到那个时候,吴府的府门前,接福怕是设十个,也不够放了!

想到这里,吴居厚走入府内,面对成群的妻妾和十一个儿子的欢迎,露出团团圆圆的笑容。

……

“吴居厚和赵挺之就说了这些?”

丁润手持乌木棍,歪着脑袋,打量着眼前之人。

那人正是吴居厚的马车车夫,战战兢兢地回道:“丁判官,小的绝无虚言,阿郎和赵中丞说的就是这些,求求你把我家人放了吧……”

丁润摩挲了一下大脑袋,打量着这个车夫:“宰相门前七品官,吴居厚近来得势,你也没少纵容家人四处侵田,区区一个车夫,在乡内可是横行霸道啊,你家人早就在狱中被收拾了,你下去陪他们吧!”

说罢棍影一闪,车夫吭都没吭一声,直接飞了出去,脑浆迸裂,鲜血蔓延。

丁润也不处理尸体,将一个箱子抬出,里面是早已换成交子的财物,还有师父传下的物品。

“老头子,对不住了!”

他叹了口气。

丁润很清楚,自己和师弟公孙昭不一样。

公孙昭办案注重证据,没有证据哪怕再是怀疑,也不会胡乱抓人,所以许多官员虽然厌恶公孙昭,却抓不住把柄,莫须有的套路还不至于对个小小的判官使用。

而丁润的断案就全凭主观了,再加上有些权贵的亲属豪奴犯事,收受起好处起来,亦是毫不客气,所以对于老百姓的阎罗之称,他自觉是受之有愧的。

但阎罗另一方面的含义,倒是能够贯彻一下。

此时将乌木棍放下,从箱中取出宝刀,丁润轻轻擦拭,想着吴居厚和赵挺之的谋划,不禁笑出声:“正月十五之前不抓人?真是迂腐……”

笑着笑着,雪亮的刀身上,就倒映出一双煞气毕露的眼眸:“老子正月初一还要杀人呢!”

(sdingdiannn/ddk56895872/70975313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