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从李元芳开始 > 第七百四十三章 危急时刻,还是要高青天挺身而出

辽国。

春捺(nà)钵。

今年二十七岁,刚刚登基的天祚皇帝耶律延禧,正在召开契丹内外臣僚和汉人宣徽院所属官员,共同商讨出兵事宜。

辽国分有五京,东京辽阳府、西京大同府、中京大定府、上京临潢府和南京析津府,不过与大宋的四京相比,这五座京城更像是五座首府,也就是五京道的核心,辽帝往往是不住在里面的。

而辽国虽然有封建王朝的许多特性,但契丹人的外族特性并没有消磨,历代辽主都保持着一个习惯,就是带着文武百官,在国中分四季逐水草而居。

所以辽帝的真正皇宫,被称为“捺钵”,是契丹语的译音,意为辽帝的行营,引申指辽帝的四季渔猎活动,所谓“春水秋山,冬夏捺钵”,合称“四时捺钵”。

简单的说,春捺钵设在便于放鹰,捕杀天鹅、野鸭、大雁和凿冰钩鱼的场所;夏捺钵设在避暑胜地;秋捺钵设在便于猎鹿、熊和虎的场所;冬捺钵设在风寒较不严酷而又便于射猎的场所。

这种类似于游牧的行为,绝不是荒于政事,恰恰是国情不同,辽帝通过“四时捺钵”来议政治军、号令天下,反倒更方便震慑和拉拢四方异族。

当然有时候也会玩脱,辽国的发动叛变内乱时,辽帝往往是死在外面的。

耶律延禧不认为他会如前人一般,恰恰相反,他此时坐镇于春捺钵中,看着毡车为营,硬寨为宫,贵戚为侍卫,武臣为宿卫,亲军为禁卫,百官轮番为宿直,再对比宋人,胸膛豪气顿生,这正是完成前人未有功业的大好时机。

所以他穿着孝服,眼睛拼命挤,硬生生挤出了几滴泪水,哭嚎道:“南朝宋主无道,弑杀我母,弑杀我母啊!”

宋辽之主为兄弟,两国为兄弟之国,这仅仅存在于国书中,并没有人放在心上,但耶律延禧真要披麻戴孝,为向太后哭,还真的符合礼制。

这叫什么啊?

这就叫师出有名!

不是我单方面撕毁澶渊之盟的盟约,而是你这无道昏君弑母,我为母复仇,南下入侵都是名正言顺!

百官分列两旁,不少契丹将领听得此言,也嗷嗷兴奋地叫囔起来:“报仇!报仇!”

在这群魔乱舞的气氛中,一位相貌威武,霸气不凡的男子上前:“臣愿率三万铁骑,为我大辽先驱,挥军南下,纵横宋地,予取予求!”

耶律延禧看向这位最宠爱妃子的兄长,外戚萧奉先,顿时赞许地大笑起来:“有此勇武之气,何愁南朝不败?”

见到这位新君又哭又笑,一位老者看不下去了,出列谏言:“陛下,列阵而战,再强的骑兵,也难以攻破身着铁甲,手持神臂弓的南朝禁军步卒,若要兴师南下,决不可有丝毫大意!”

耶律延禧顿感扫兴,不过此人乃是南院枢密使,兰陵王萧兀纳,威望极高,他登基不久,对待这等老臣还是要礼让几分的,解释道:“宋人只是工匠手艺出色罢了,上阵厮杀,还是要看将领调度,士卒武勇,这点南朝如何,诸位都该清楚!”

宋辽两国和平,是大范围而言,边境的劫掠可不止一回,有时候前脚刚拿了岁币,后面就去宋境劫掠,但只要上面不追究,就没人理会,大名府依旧是一派歌舞升平。

北军懒得为那些边境百姓出头,久而久之,辽人也看出了这份好欺,愈发肆意。

萧兀纳当然清楚宋人的北军确实糜烂了,可他着眼全局,仍旧觉得出兵不是明智之举,劝谏道:“陛下,兴兵不仅要师出有名,更要有利可图!”

“大宋高城深池,难以攻克,若不谋其地,单纯的掠夺,我等所获甚至不及两朝闭市带来的损失,途自毁约,岁币不得,又是为了哪般?”

一听到闭市,两国中止交予,不少契丹臣子脸色微变,他们可是习惯了南朝的茶叶、丝绸、香药,现在突然没了,那且不说自身的享受,所做的生意也要大打折扣。

耶律延禧脸色也变了,却是掩饰不住恼怒,他的真实目的正是要夺地,甚至杀入开封,覆灭南朝,但如今扣住忠孝主题,却是不好直接明言,这萧兀纳揣着明白装糊涂,实在可恶!

正想着如此驳斥,一道身影陡然冲出,扑倒在地,发出悲戚的声音:“辽帝陛下,我主愿尽起党项勇士,牵制宋人西军,只求重夺横山,宋境所获,全为大辽所取!”

“好!有此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耶律延禧大喜,然后双目圆瞪,凝视着萧兀纳:“兰陵王是否还觉得,此战我契丹的勇士,会败于宋人之手?”

萧兀纳迎着这位辽帝的凶光,暗暗叹息,赶忙退了回去。

不过经此一来,原先有些动摇的辽国臣子,也觉得此战大有可为,毕竟西夏此次是真的会出死力的。

因为这个国家如今真的到了危急存亡之秋,横山要保不住了。

横山之地原为宋有,真宗时连同灵、夏二州并授德明,自此党项人才真正拥有了立国的根基,这块地方不仅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还是农业畜牧的基础,重要的盐铁出产地,里面还有西夏最精锐的部队横山羌。

打个直接的比方,横山对于西夏,就相当于幽云十六州对于辽国,进可攻,退可守,同时还是重要的农业、经济基地。

失去了横山的大宋,在战略上也极度被动,西北许多州县时刻处于西夏军的威胁之下,由于机动性差不利救援,只能分兵驻守,给了西夏军逐个击破的机会,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这三场著名的败仗,无一不是被李元昊发挥机动优势,以多围寡而造成的。

而现在,经过五十年时间,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再到如今五朝,无数名臣大将的努力,宋军终于快要拿下横山了。

一旦给宋人彻底占据横山,那么西夏的灭亡就只是时间问题,党项人自然要拼死反扑,耶律延禧说的也很直接:“西夏无力反攻,只要把南朝最精锐的西军,拖在西北,横山之地,便许你取回!

西夏使臣大喜过望,连连叩首:“大辽圣主!大辽圣主!”

耶律延禧的优越感油然而生,又大笑起来:“哈哈!好!好啊!”

他倒也不是被几句好话一捧就忘乎所以,而是因为如今的西夏国主李乾顺幼年继位,一直是小梁太后手中的傀儡,后来正是他父亲遣人至夏,鸩杀小梁太后,命李乾顺亲政,说如今的西夏国君是辽人扶持上位的,都不为过。

此时再看西夏使者百般哀求的模样,耶律延禧有种牵着自家的猎犬,磨刀霍霍向猪羊的快感,大手一挥,乾纲独断:“发国书予南朝,此番出兵伐宋,实因昏君无道,宋人若愿将赵佶送入我大辽上京,那便作罢,不然我大辽铁骑将直取开封,为母报仇!”

……

“荒谬!!荒谬!!”

汴京皇宫,赵佶将国书狠狠甩了出去,气得浑身发抖,血气上涌,嘴中腥甜,险些再吐出血来。

之所以没有真正吐血,倒不是他情绪控制得好,而是愤怒之后,就是恐惧。

热搜出国了啊,居然被契丹蛮夷这般利用,简直是奇耻大辱!

赵佶完全能够想象,这份国书一旦宣告天下,会引发怎样的轩然大波。

从民间议论一下子升为两国开战的借口,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士大夫阶层,都接受不了这种丑闻。

他不关心百姓如何,但士大夫阶层掌控着实权,如果联合起来行伊霍之事,那真的是能将他从皇位上揪下来的!

值得庆幸的是,哲宗没有留下遗诏,神宗之子中,除了他和之前的简王赵似外,还真的没什么合适继承皇位的,而如果去找赵氏宗亲,连年党争之下,又没有一位臣子有能扶新君登基的绝对威望,新党如果选了一位,旧党肯定不同意,反之同理。

“谁……谁能为朕分忧?”

但即便如此,他的地位也岌岌可危,尤其是在外族入侵的情况下,所以赵佶强行把血咽下去,喃喃低语着,然后第一时间找到了皇后王氏。

夫妻一体,无论如何,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尤其是皇后又生下了嫡长子,不为他也要为了自己的儿子。

来到后宫,他见到了憔悴了不少的王氏。

皇后管理后宫,如今宫内的宦官被大肆诛杀,但并没有平息风波,那些内侍宫婢表面上胆战心惊,背地里依旧议论纷纷,让皇后焦头烂额,可听到这位夫郎所求,她也不免花容失色,然后第一个反应就是:“陛下,此事应招高提举前来商议啊!”

赵佶沉默下去。

自从简王政变的事情后,他总觉得心里扎了一根刺,后来高俅屠杀内侍的行为,更让他警惕不已。

但真正到了危急时刻,赵佶突然发现,自己如今所能依仗的,还真的只剩下了这个蹴鞠的玩伴,被民间称为高青天的大忠臣!

“招皇城司高俅入宫!”

(sdingdiannn/ddk56895872/707519808.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