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从李元芳开始 > 第七百九十四章 有那样的南朝皇帝,议和岁币,一个都不能少!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洛阳皇城,富丽堂皇的宫殿内,传来了瓷器破碎和歇斯底里的叫声。

近来愈发失宠的萧奉先惶惶而逃,看着快步走过来的萧兀纳,如同溺水者见到了救命稻草:“兰陵王,你一定要劝劝陛下啊!”

萧兀纳同样脸色铁青,直接就是高声呵斥:“若不是你们当时向陛下进谗言,岂有今日之祸……滚!!”

萧奉先脸颊肌肉抽了抽,泱泱地退了下去,而不待他完全离开,就听到后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天祚帝居然主动冲了出来:“太傅救朕!太傅救朕啊!”

萧兀纳看着眼前这位神情惶恐的天祚帝,脸色更加难看。

他刚刚呵斥萧奉先,正是说给刚愎自用的耶律延禧听,实际上进攻南朝,是耶律延禧表现出了十足的兴趣,那些谗臣才一窝蜂的附和,现在将责任撇给臣子,是因为萧兀纳准备哄好天祚帝,好让这位听自己接下来的挽救之法,让辽军主力平安回国。

没想到对方竟然直接慌了神,与之前那个自信满满、一意孤行的独夫判若两人。

“胜不骄,败不馁,才能成大事,这位倒是恰恰相反,偏偏还要御驾亲征!”

“如果我军主力不是继续南下,而是在攻打大名府不成后,就转回燕云,那林冲便是再英勇无敌,也只能保河北不失而已……”

“大好局面,毁于一旦啊!!”

萧兀纳心头叹息,深吸一口气,将耶律延禧扶回宫内,喝退左右护卫,不让旁人看到这位辽帝的狼狈后,才缓缓地道:“陛下,为今之计,只有与南朝议和,才能有转圜之机!”

耶律延禧瞪大眼睛:“议和?怎么议和?燕云被夺,他们无论是封住三关,还是守好雁门,我们大军的退路都已被堵住!如今所造的那些船只,又根本没法过长江天险……那赵佶再是懦弱,也不会与我们议和了啊!”

萧兀纳沉声道:“若单看军事,我辽国虽然处于下风,但大军实力尚且完整,又夺取洛阳,有了充足的粮草补给而宋人虽然攻下燕云,却只是初占,不是没有再度易手的可能……”

“而我军昨日已经攻下扬州,如今工匠皆入造船厂,扬州与金陵也只是一江之隔,对于南朝国都可再行逼迫之策!”

耶律延禧皱眉:“话虽如此但之前朕书信赵佶,他也承诺将北上军队招回,两国罢战,重回和平,可燕云仍旧被夺,可见宋人卑劣,不守信诺,这个时候再乞许通和,更无希望了啊!”

两个国家白天打仗,百姓生灵涂炭,晚上两国君王派遣使者往来,在信件里“乞许通和”,请问这是什么操作?

是的,这是当年大宋的真宗和辽国的萧太后、辽圣宗之间的操作。

对于辽国一方而言,萧太后和辽圣宗那个时候是孤军深入,冒的凶险极大,所以每当战事不顺,他们就派遣使者入宋营,以作谈判。

对于宋廷一方而言,则是终究担心不敌辽人,想要给自己留条后路,哪怕对方的军队在自己的国家烧杀抢掠,也开启互舔模式,最终才顺理成章地促成澶渊之盟,两国成为兄弟。

正因为有了前车之鉴,在萧兀纳的主持下,辽军一边攻汴梁,破洛阳,烧杀抢掠,一边派遣使者,往金陵和谈。

不出意料赵佶和昔年的真宗一样,毫不迟疑地接受了使者,也派遣使臣来辽军营地商谈,双方的关系一下子变得和睦,甚至已经开始具体拟定退兵条约。

而萧兀纳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让赵佶命北上的乡军退兵,绝不容许这样破坏两国友谊的行为,才有了八百里加急的金牌手谕。

可此一时彼一时,那时别说辽军上下,就算是宋廷也没什么人相信,乡军真的能收复燕云,在他们看来,那更像是一个围魏救赵的策略。

既然辽帝愿意议和,说明策略奏效,自然没必要闹得鱼死网破,所以令高俅退军,是大部分官员都赞同的。

结果“魏”真的被攻下来了……

在乡军已经夺取了燕云的情况下,连耶律延禧都知道,除非宋廷是真的愚蠢到极致,否则怎么都不可能再与辽军和谈!

萧兀纳反倒不这么认为,他分析道:“陛下,我等派入金陵的谍细,传回来一个关键的消息,南朝的朝局震荡,有不少臣子提议,让原宰相章惇回归,主持大局!”

相比起大宋的皇城司成为摆设,辽国极为重视谍报工作,为了探明金陵的情况,也派出了大量的谍细,但耶律延禧却不太明白:“此人朕也听过,确实是能臣,但太傅现在提章惇,又有何用?”

萧兀纳道:“当今的南朝天子本不是太子,是因为前任官家猝亡,没有留下遗诏,由太后指定继承人选,当时选到这位端王时,那宰相章惇就有言,‘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

耶律延禧冷声道:“南朝的臣子真是大胆,若换到我大辽,这样的臣子岂容他活着?”

萧兀纳看了看耶律延禧,接着道:“章惇是知兵之人,更曾大败西夏,在西军中素有威望,想要他回归朝堂的,显然是主战一派,希望将我辽军主力彻底留在宋境!”

“可章惇一旦接过兵权,将我辽军打得大败,那下一步,就该轮到那个弑母杀兄,迁都南逃的皇帝了……”

耶律延禧很是聪明,一点就透:“太傅之意是,章惇如果回了朝堂,败了我军,下一步就是废了那南朝的赵佶,另择明君,所以赵佶就算知道燕云被夺,为了遏制臣子的权势,也会愿意议和?”

萧兀纳点头:“不错,南朝皇帝是绝不会在自己犯了大错的情况下,给与一个明确反对过自己的臣子表现机会的,他此时虽是一国之君,却会为了保住皇位,而出卖国家的利益,何况陛下还将给予对方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

耶律延禧做出恭敬之色,如昔日的学生般恭敬一礼:“请太傅赐教!”

萧兀纳见了眼睛微微眯起,不喜反惊,深吸一口气道:“陛下此次宣战,是以南朝皇帝弑母为由,现在则要承认,此事是我辽人谍细散布的假消息,南朝的太后是自然病故,绝非天子所害!”

耶律延禧神色剧变,他之前把话放得那么满,如果真的这么做,不是自己狂抽自己的脸么?

但迎着萧兀纳的凝视,再想到如今的局势,怒火刚刚浮现于眉宇之间,就消散开去,只能咬牙道:“好,就这么办,让那赵佶得意便是!”

萧兀纳接着道:“再让大宋为兄,大辽为弟,岁币如旧……”

耶律延禧听得前半句继续皱眉,听到后面却觉得不可思议:“这样的和谈,还能有岁币?”

萧兀纳道:“必须要有,如果连岁币都直接省去,只会暴露出我们渴望和谈的胆怯,但也不能过于逼迫,名义要变一变。”

“澶渊之盟是‘助军旅之费’,是南朝这个弟弟孝敬我们大辽这位兄长的,现在我大辽在名义上要吃些亏,如西夏那般,让宋以‘岁赐’的名义赐予岁币,钱财数目还是每年三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有那样的南朝皇帝,议和岁币,一个都不能少!”

耶律延禧啧了啧嘴,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然后突然想到了重中之重:“燕云之地呢?岁币倒也罢了,一定要让宋廷还回来,重新以白沟河为界!”

萧兀纳赶忙道:“不可!千万不能直接提出归还燕云,那样肯定会惹得朝野沸腾,南朝天子也难以压服群臣,反倒于和谈不利!”

耶律延禧失色:“太傅之意,难道是要把燕云划归给南朝?”

萧兀纳道:“陛下在盟约之中,可要求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这些盟约,都是为了降低宋廷警惕,谈到燕云之地时,也不妨让南朝臣子认为,我们欲割舍燕云,对方才会愿意答应……”

“最关键的一条是,是开放雁门,让我军回归!”

耶律延禧脸上立刻露出狰狞之色:“此计甚妙,等我大军入了雁门,还怕夺不回燕云?”

萧兀纳点头:“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百年和平,也可麻痹宋廷,让他们以为我辽国仍旧会信守盟约……”

“然燕云之地事关我大辽兴衰,不惜一切代价,不择一切手段,都要夺回!我大军一旦入了燕云,立刻撕毁盟约,发兵夺城,将乡军剿灭!”

“即便无法全部灭掉,让他们逃回河北,事后宋廷为了遮掩,肯定也会宣扬乡军不敌败退,那猛将林冲和残留的乡军自是怨恨非常,河北山东之地也对于宋廷愤恨非常,民心相逆,大乱自起……”

“若林冲造反,我大辽可助他割据河北山东,与宋廷自相残杀,若能激得更多的民愤,让南朝烽火遍地,自顾不暇,就更是无力北上!”

这位兰陵王最后总结道:“至此不仅可令我大辽主力全身而退,更可稳固边界,不损国威,只是要委屈陛下,跟那南朝弑母之徒虚与委蛇,和谈退让了……”

“不委屈,不委屈!朕这点忍辱负重的气量还是有的,便让南朝以为我大辽认输,又能如何?待得他日卧薪尝胆,再兴大军,定要南朝偿还此等羞辱!”

耶律延禧哈哈一笑,再度行了学生之礼,由衷地赞叹道:“太傅不愧是我大辽的国之柱石,此等劣势之下,还能有此良谋国策,朕太佩服了!”

萧兀纳见了再惊,赶忙拜下,叩首道:“万不敢当此番和谈困难重重,老臣这就去准备,定保陛下无忧,大辽无碍!”

“太傅也要保重好自己的身体啊,朕和大辽,全靠你了!”

耶律延禧赶紧将萧兀纳扶起,满脸恳切地看着这位老师一路退下,直至身形消失在殿宇之中。

这位天祚帝脸上的笑容和赞叹,才一点一点地消失,换成了咬牙切齿的屈辱和狠厉,然后喃喃低语:“这老物,不会是想做我大辽的章惇吧?”

相比起宫殿内那令人不寒而栗的声音,萧兀纳走了殿外,却也停下脚步,仰首看向天上的云朵,喃喃低语:“经此一役,老夫恐难得善终了,只望天神保佑,议和能顺利进行,我大辽不会因此次南侵,走向衰亡啊……”

(sdingdiannn/ddk56895872/705201708.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