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从李元芳开始 > 第八百零一章 挑起战争的西夏,也该受报应了

宋辽战事至今,已有大半年,吸引了天下各路州县的关注。

尤其是燕云之地被光复后,更是让无数人奔走相告,紧接着迎来的又是耻辱的和议盟约,导致群情激愤……

但在这些大事件的背后,似乎大家都忘了,大宋的西北边还在和西夏打着呢!

而且天祚帝此番南下,最初挑事的,正是西夏派去辽国求援的使臣。

原因之前也提过横山之地要丢了。

横山是宋夏交界的要地,哲宗朝时,曾布就说过“若得横山、天都,亦非常不世之功也。朝廷出师常为西人所困者,以出界便入沙漠之地,七、八程乃至灵州,既无水草,又无人烟,未及见敌,我师已困矣……西人之来,虽已涉沙渍,乃在其境内,每于横山聚兵就粮,困以犯塞,稍入吾境,必有所获,此西人所以常获利……”

这段话将横山的要害说得十分清楚,横山对于两国的战略重要性,就相当于另一个燕云十六州,哪国占据了横山,就能对另一国造成战略上的巨大压制,大宋西军之前的连连进逼,自然让西夏朝野惊惧。

所以如今的西夏皇帝李乾顺,在派遣大量谍细入宋,了解到弑母风波后,果断让使臣出使辽国,说动天祚帝派兵南下,他则同时御驾亲征,牵制西军。

“尽起全国十五岁以上,七十岁以下男丁,号三十万,进攻陕西。”

“这俨然是当年大梁太后与神宗朝全面开战时的场面,对于现在的西夏来说,是真的十分勉强,也是豁出全力了……”

“李乾顺在三国君王里面,年龄是最小的,目前看来,却是最有决断的一位皇帝啊!”

此时李彦坐在踏雪千里红上,耶律延禧被他随意地放在并排同骑的另一匹马上,看似双方还隔了些距离,也没有什么绳索狗链之类的,但没有辽人敢营救自家的天子。

毕竟这位的强大,之前已经展示得淋漓尽致,别说咫尺之隔,就算是百米之内,都不敢说绝对安全,就连耶律延禧都不敢表现出丝毫异状,以免激得这狂徒凶性大发。

只是听到李彦对于西夏李乾顺的评价,他嘴角微扬,眉宇间还是露出了明显的不屑。

李彦见了转头,看向被指名要求同行,落后一个马位的萧兀纳和萧奉先:“两位辽国重臣,觉得这西夏的第四位君王,表现如何?”

萧奉先沉默着,不敢回话。

之前西夏使臣来辽国请战时,给了一大笔贿赂,所以他当时也是积极请战的一份子,如今伐宋伐到了这个局面,不仅燕云丢失已成定居,连辽帝都被人生擒,他可不敢做声。

萧兀纳则道:“国君死社稷,这样能为国家的存亡奋起抗争的君主,自是臣民之幸!”

这句话出自《礼记》,李彦微微点头:“国君死社稷,大夫死众,士死制,兰陵王一口汉话不仅说得极为流利,更是对于我汉人文化极为精通,怪不得能有如此韬略。”

萧兀纳脸色微沉:“过奖了,不比阁下这取道西夏,一石三鸟之策,来得狠绝可怕!”

耶律延禧和萧奉先竖起耳朵,没明白两人具体说的是甚么,李彦则淡然道:“辽国崇信佛教,当知佛门强调,十方迷悟,不外是因果,此次三国大战,由西夏而始,当由西夏而终。”

萧兀纳冷冷地道:“这倒是不巧了,老夫不信佛,也不信什么因果报应!”

李彦道:“这世上多有滔天大恶而寿终正寝者,佛门的因果报应,更多的还是普通百姓笃信,在统治者手中不过是工具罢了,萧枢密是这么觉得么?”

萧兀纳语气微扬:“从阁下的语气里对于佛门也无敬畏,因果之说不也是借口罢了?”

李彦摇头:“这倒不是,我对于佛门虽有许多不满之处,但佛经里的不少道理,还是认可的,因果报应之说不可盲信,但在百姓受教育并不普及的基层,善恶观念也是完全可以推行的。”

萧兀纳凝视过来:“阁下如此威仪气度,昔日定是身居高位之辈,然南朝官员里,老夫想不出哪一位有此能耐……”

李彦道:“那就别想了,多多考虑一下西夏军不愿让道时,你们该怎么办吧。”

耶律延禧终于找到机会插话:“他敢!以西夏如今的国力,倘若没有我大辽的支持,早就被南朝所灭了,他还敢不借道?”

萧兀纳沉默下去,眼神里露出深深的忧虑,李彦则道:“西夏在三国里面确实最为弱小,但也未到仰宋辽鼻息求存的地步,何况那位西夏皇帝既然是有作为的君主,他或许会担心一件事。”

耶律延禧下意识地道:“什么事?”

李彦道:“陛下此番御驾亲征,损失不轻,尤其是燕云要地丢失,回去辽国后恐受上下非议,然辽军主力尚存,还有一战之力,万一借道西夏,是行假途灭虢(guó)之策,要从他们身上割下一块肉来,弥补此次南下的空手而归,又该怎么办呢?”

耶律延禧先是一怔,然后眉头扬起,目光闪烁起来。

萧奉先一看就知道,这位辽帝竟是大为意动,而萧兀纳不看也知道,这位学生是肯定会心动的。

如耶律延禧这般好大喜功之人,假使进了雁门关,夺回了燕云,那还好说,回国上下也都有交代,可现在这样狼狈回逃,他是万万接受不了的。

所以这位天祚帝很快把自己说服了:“这不光是为了朕的名声,如今搜刮自中原的财物丢在了雁门关前,我辽军士气低到了极致,如果就这般空手而归,回国后如何安抚各部,就成了大问题!”

“何况此战是西夏使臣引朕南下的,现在从西夏身上找回来,正是因果报应,又有何不可呢?”

短短半刻钟的时间,他就对于西夏升起了不可遏止的贪婪,苦一苦盟友,骂名因果来担,然后下达命令:“萧统领,召集各部将领,商讨事宜!”

萧奉先不敢迟疑,立刻领命:“是!”

当各部将领围过来,听到耶律延禧下达的命令时,也同样没有多少错愕,更不在乎是不是“佐命”逼迫的,反倒是喜上眉梢。

显然在丢弃了财物后这段时间他们压服手下极为勉强,小心翼翼地生怕炸营,此刻得陛下许诺,能去西夏境内大肆掠夺一番,可算是解燃眉之急了。

李彦看着一个个辽军将领散去,分辨可用之辈,发现数目真是少得可怜,不禁暗暗摇头,萧兀纳的背部佝偻下去,就连萧奉先都觉得在外人面前丢了脸。

倒是耶律延禧兴致盎然,看了过来:“‘佐命’阁下如此武艺,已近神明,南朝不能用你,西夏小国,想必是肯定看不上的,那效忠我大辽如何?”

“咳咳咳!”

萧兀纳实在听不下去了,剧烈咳嗽起来,萧兀纳也被这位天祚帝的自信给弄懵了,倒是李彦早就知道他是什么德行,有时候想想,低血压待在这样的皇帝身边,恐怕一两日就能痊愈,倒也微笑道:“辽帝谬赞了,我这人只选潜龙,扶持的也是潜龙。”

耶律延禧眼睛一眯:“扶持潜龙?”

但凡这等人物,要么自己造反当皇帝,要么就效忠现有的天子,既要冒天大的风险,自己又不当皇帝,那图的是什么呢?他不理解,也不相信!

萧兀纳则开口道:“阁下虽为大逆,但如此藏头露尾,显然不利于将来举事造反,扶持潜龙上位,老夫是信的……只不过老夫没料到,在三国君主中,阁下最为看重的,竟是那西夏的李乾顺!”

李彦道:“兰陵王这话就不是发自真心的了,辽国天子不必说,想必大宋天子,阁下也有过间接的接触,换成你自己,难道不会最看重西夏的李乾顺么?”

萧兀纳沉默下去。

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是,如今这个年代的宋、辽、西夏三国皇帝,执政的时间相隔不超过一年,也都是年纪轻轻就成为一国的主宰,寿命还都比较长,结局却大不相同。

而赵佶和耶律延禧是亡国之君,还统统被金人活捉,在《大宋宣和遗事》里面,记载了两人被俘后在金国见面的场景,十分讽刺。

同时根据这里面的记载,金帝完颜亮,命令宋钦宗,也就是赵佶的儿子赵桓,和耶律延禧一起去比赛马球,宋钦宗从马上跌下来,被马乱践而死,天祚帝善骑术,企图纵马冲出重围逃命,结果被乱箭射死,野史杜撰的可能性较大,但被掳后的日子也可以想象。

相比起来,李乾顺却成为了西夏的中兴之主,他或许也不是特别厉害,但由于生在的时代太好,跟这两个货一比,顿时显得那么出众……

而李彦和萧兀纳的交谈,让旁边的耶律延禧火冒三丈。

身为堂堂辽帝,礼贤下士,想要招揽一个行刺自己的人不成,还被自己的老师公然议论,不如那区区的西夏小王,顿时感觉人格受到了侮辱,冷冷地道:“两位既然这么看重那李乾顺,朕倒要看看,他如何抵挡我大辽的精锐铁骑,又如何做到国君死社稷!”

萧兀纳疲惫地闭上了眼睛,李彦的语气里多出了几分认可:“我拭目以待!”

(sdingdiannn/ddk56895872/70491345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