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从李元芳开始 > 第八百一十七章 燕云:辽夏是弱国无外交!

“总教头!”

燕京的岁安书院中,杨兴和杨雄联袂走了进来。

李彦放下书卷,眼神恢复灵动:“坐!”

“多谢总教头!”

杨雄抱了抱拳,已经成为燕州知府的杨兴则更加恭谨,内心尤其兴奋。

实际上,如果是刚刚开始占据燕云的时候,让汉民官员知道乡军的后台不是大宋朝廷,那肯定要大为恐慌,因为没有一个强大的朝廷作为支撑,人心就不定,后勤问题更是老大难。

但他们发现的时候却已晚了,同时也意识到,乡军虽然与大宋朝廷并非一条心,却不是孤立无援,恰恰相反,近在后方的河北和山东,正是乡军的后盾。

而即便有大宋朝廷支持,实际上的后勤主要还是出自这两块地方,说不定各地衙门还会推三阻四,诸多掣肘……

如此一来,乡军没了指手画脚的愚蠢中枢指挥,镇守檀州的卢俊义更是勇猛绝伦,不等辽军杀过来,就主动带兵出击中京道,数度大破奚族部落,将众多被掳掠的汉民百姓带回燕云,人心越来越稳定。

到了如今,乡军占据燕云近一年,倘若这个时候他们忽然宣布,听命于赵宋朝廷,反倒要引发当地的大恐慌……

千万不要!千万不能啊!

老百姓的想法很简单,林义勇说话算话,将他们当成人看,他们终于有了好日子过,换个赵宋官员来,谁知道会变成怎样?

而燕云官员的想法也很实际,他们现在也得到提拔和重用,在时局已经稳定,乡军上下更是展现出文治武功的情况,怎可能去选择那个南逃迁都的朝廷中枢?

无论军民,无论是为了安宁的生活,还是锦绣的前程,都愿意紧紧跟随在乡军身后!

在这样的情况下,能进来这个书房,聆听总教头的教诲,杨兴心中岂能不狂喜?

李彦对于这位率先投靠的汉民官员,倒也满意。

他如今麾下就是文治型人才太少,教导也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倒是这群燕云汉民官员,在契丹人的压迫下,既有一定的治理能力,又十分乖顺,用起来挺顺手。

而且时间越长,这群人越不敢背叛,无论是北面还是南面,他们都难有好下场了,只能与乡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引为心腹还要逐步考察,但树立起几个平步青云的典型,作为激励表率,还是有必要的,杨兴就是其中之一,才有这次会面:“辽夏两国使臣如何了?”

如今加入总探机密营的杨雄道:“一切尽如总教头所料,两国使臣在途中互相残杀,都要置对方于死地,我们及时派人保护,才救了下来。”

杨兴道:“自从辽军主力借道西夏,却翻脸攻打,最后逼得西夏国君不得不割地于辽后,两国就反目了,如今两国使臣居然直接派刺客暗杀对方,更是彻底撕破脸皮。”

李彦对此再清楚不过,因为这就是他另一个身份促成的,发问道:“在双方刺杀的过程中,是不是西夏占了上风?”

杨雄立刻点头:“正是,西夏派出的使臣名为仁多保忠,是一位统兵的将帅,身边护卫也都是亲卫,不是辽国使臣可比,总教头真是明察秋毫!”

李彦考校道:“由此之中,你看出了什么?”

杨雄作为岁安五期的预备役成员之一,略加沉吟,开口道:“是不是西夏穷途末路了,将宝都押在外交上面?”

李彦微笑:“话粗理不粗,确实如此。”

“西夏的国君李乾顺年幼登基,一直被母族掌权,直到那位小梁太后被辽国派使者毒杀,才得以亲政,至今也不过三年时间。”

“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压服国内反对力量,挑唆辽帝出兵,再尽起国内三十万之军,兵压陕西,此人的英明决断相当了得。”

“但他并不能改变西夏在三国里最弱的国力,更不能挽回此前几场大战里,小梁太后折损的西夏精锐,所以此战其实没有什么容错的机会,如果单单是被西军击败倒也罢了,损失不会太大,结果这次被辽军在背后捅上一刀,就太伤了!”

“如今西夏真正的危机,不在于割地给辽,而是由此所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御驾亲征遭到惨败,之前的按压自然会反弹,若我所料不差,西夏国内的情况肯定大乱,党项人所辖的各羌族,肯定又开始见风使舵,各寻出路……”

杨雄听得连连点头,杨兴则隐隐明白了,这位是在教他们谈判时的技巧,目光动了动,略微大胆地道:“多谢总教头指点,我们会好好应付这两批使臣……倘若他们想见总教头,我们也会加以回绝!”

李彦赞许地道:“两国使臣在大名府等待金陵传召才是正途,却徘徊数月,最终北上燕云,自是图谋不轨,然我大国气度,也不会跟蛮夷腥膻斤斤计较,你们见了也是尽到礼数。”

杨兴心领神会,杨雄则请教道:“总教头,那辽国的情况如何?”

李彦微笑:“有天祚帝耶律延禧,辽国就好不了。”

“天祚帝打完西夏后,终于带着辽军主力回了国,但至今还停留在西京道,一方面是为了逼迫西夏履行条约,割让土地,他好回去向各部交差,另一方面则是中京道被耶律得重所占,东京道则有女真族异军突起,大败耶律得重讨伐的军队后,双方又罢手言和,眉来眼去。”

“原本天祚帝身边还有一位兰陵王萧兀纳,此次在宋境内转危为安,外交逼迫朝廷签订宝祐之盟,全靠这位老臣出谋划策,偏偏又功高震主,天祚帝容之不下,他迟迟不回上京,也是生怕萧兀纳拥护耶律得重为新帝,但想要杀这位老臣,现在又下不了手,就这般僵持着……”

“总结一下,辽国五京道,辽帝占着西京道,御弟大王耶律得重占着中京道,女真占着东京道,南京道也即是燕云被光复,如此国内局势,虽然还没到真正四分五裂的地步,但维持的平衡也极度脆弱了。”

“在这个内忧重重的时刻,辽国派出使臣来燕云,定是萧兀纳的谋划,就是害怕我燕云再出兵北上,为此都不见得有辽帝的圣旨与手谕。”

“因为刚愎自用的耶律延禧,在夺取西夏的地盘后,就愈发接受不了向燕云低头,你们可以由此进攻,能让辽使疲于应对。”

杨雄作为总探机密营的一员,许多情报是有获取的,却没有这般俯瞰全局的清晰,听得可谓醍醐灌顶:“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杨兴的心则更加安了。

作为从小仰契丹人鼻息生存的燕云汉民,若说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就把恐惧感完全逝去了,显然是不可能的,但如今的现实却告诉他们,契丹人不仅可以战胜,并且在一步步地滑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至此杨雄已经胸有成竹,但有个问题不太敢问,却又不得不问:“如何应付两国使臣,我等已经尽知,只是万一他们提出些非分之想,比如之前在大名府时,辽国使臣就四处宣扬,要将辽帝的妹妹与总教头结亲……”

李彦淡淡地道:“萧兀纳此人老谋深算,外交手段用得十分纯熟,所以我才让使臣在大名府待了三个月,现在这件事差不多也该沦为笑柄,你不仅要严厉回绝,在合适的时机,我们更会派出使者质问耶律延禧,让他彻底下不了台,到那时萧兀纳的死期就真的到了……”

杨雄暗暗心惊,外交相比起战争,真的是杀人不见血。

而李彦站起身来,还从书架取了本书递了过来:“将这本《前唐秘史》给辽国使臣,编著者很有才情,辽国不是以前唐正统自居么?也让他们多看看!”

杨雄双手接过书,有些为难:“总教头的好意我很明白,但这群契丹狗,恐怕不会对话本小说感兴趣……”

李彦微微一笑:“作为使臣,他们会感兴趣的,第一篇《滴血雄鹰》所讲的,就是太平公主为了夺权,欲加害女帝武则天的故事……”

杨雄怔了怔,手指下意识翻了一页,他自己都想看了。

弑母夺权,堪称天理不容,但安排到太平公主和武则天这对权欲母女上,顿时多出几分合理性。

关键是这妥妥的借古讽今啊,怪不得编著者能得到总教头称赞,确实有才!

李彦最后总结:“我燕云虽无广袤疆域,但后有河北山东的同胞支持,面对的又是两个内忧外患,危机重重的病弱国家,你们谨记一点,弱国无外交,自然能合理地应付这两国的使臣!”

两人精神大振,领命道:“是!”

等到出了书房,杨雄赞道:“居于燕云,稳定上下军民之心,又能足不出户,对天下大局了如指掌,这就是我们的总教头啊!”

杨兴搓了搓手掌,更直接了:“古往今来,欲成大事者,都是偏居一隅,默默发展,能在燕云这种两大国家必争之地崛起,已是闻所未闻,还能视两个大国为弱国,偏偏还有理有据,真是神了!”

杨雄大笑:“走!去见使臣去!”

还想用外交来跟我们耍心眼?

燕云现在就放出话,辽夏是弱国无外交!

(sdingdiannn/ddk56895872/704286882.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