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从李元芳开始 > 第八百五十一章 希望你们从实力和地位出发,好好看一看在跟谁谈判!

“总教头,辽国兰陵王到了!”

作为使臣的萧兀纳被带了进来,李彦起身相迎,双方见面。

萧兀纳仔细看着这位闻名已久,却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之人,按照汉人的礼节拱手道:“总教头大义大勇,老夫久仰威名了!”

李彦回礼:“兰陵王乃辽国的肱骨之臣,鞠躬尽瘁,赤胆忠心,即便分处敌我,我亦是十分敬重……请!”

李彦以“佐命”的身份,曾经与这位兰陵王有过一番交流,这位宰相级的契丹老臣确实难得,是有几分敬重的。

毕竟刚愎自用的天祚帝,对于这位功高盖主的太傅,早就起了杀心,而此人直到现在还能活着,这就是本事,想要捋顺那种皇帝的毛,太难了。

当然,如果李彦想要辽国速速灭亡,第一个杀的就是萧兀纳,其优先程度还在耶律得重之上。

现在嘛,则希望对方活得长久些,对辽国尽到最后的贡献。

萧兀纳并不知道这位担心辽国还能活多久,坐下后趁势接着刚刚的话题道:“其实我们并非敌人,老夫此来,更是为了与乡军议和,停息兵戈,重开互市。”

堂内众人有些诧异,有些人则暗道高明。

这个局面下,与其遮遮掩掩,不如将自己的弱点摆出,故意让对方看到,以显示自己的坦荡,也让接下来的话语更加有力。

果不其然,萧兀纳就开始了:“我大辽上承唐制,久慕汉化,自太宗起,就确立了‘蕃汉分治,因俗而治’的国策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澶渊之盟后,与赵宋维持了百年和平可见信誉……”

李彦微微一笑,予以附和:“不错,相比起其他游牧、渔猎文明的野蛮,辽国确实是一个特殊的统治政权,而草原上总归会有一个统治政权,与其跟那些毫无信誉的蛮夷打交道,还不如与贵国来往,兰陵王是这个意思么?”

萧兀纳微不可查地顿了顿,抚着苍白的胡须微笑道:“总教头深明大义,正是如此!”

李彦道:“兰陵王是能臣志士,此来本该由麾下使臣谈判,却是亲自出面,可见诚意,我们汉人向来讲究‘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我也是带着诚意,与兰陵王见面的。”

两国互市其实就是投桃报李,互相交易,萧兀纳仔细地琢磨着这位的每句话、每个字眼,立刻道:“两国战火纷争,生灵涂炭,总教头爱民如子,想必也不忍心吧?”

李彦道:“燕云之地,百姓安居,商户乐业,所谓生灵涂炭是看不到的,只是如今的太平日子,确实是上下将士卖命拼来的,故而格外珍惜,若是贵国愿意罢战,不再妄图入侵燕云,我自然是乐于见得!”

萧兀纳脸不红心不跳:“当然,我主本就有平息干戈之意,否则在宝祐之盟中,也不会将燕云十四州直接划归中原所有……”

辽国自以为兵强马壮,不可一世的时候,谁管你什么盟约哪怕一个名义上的兄弟之称,都能以为母报仇的荒谬理由,用作南下入侵的借口。

一旦发现打不过,顿时想起来宝祐之盟里面签订的,燕云之地归还给中原王朝的约定了。

然而李彦一句话就给否了:“昏君赵佶签订的宝祐之盟不作数,我们从最初就没有认可过!”

萧兀纳胸口一闷,但对方并没有说错,从雁门关前拒绝辽军入内,乡军一直都是针锋相对,现在更是直接起兵造反了。

可他提起宝祐之盟,也不是故意恶心人的,主要是为接下来的地盘划分起个铺垫,毕竟这段时间,乡军一直在往外推进,蚕食辽国的土地。

早在一年前,乡军收复的,其实已经不止是当年石敬瑭割走的燕云十四州了。

比如梁山最早由水路登陆的营州、平州、滦州,同样关乎到中原的屏障防线,自然不可能还回去。

甚至卢俊义三番五次地率军出战,为的同样是不断北扩,将“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那条边界囊括进去不说,为了修筑长城时不受干扰,自然是越往上越好。

在这种混乱的战争年代,国家边境往往如此,强的咄咄逼人,弱的节节后退。

现在辽国悲哀地发现他们居然属于弱的。

所以萧兀纳才准备认可燕云十四州,其他未明确的领土则还要争一争,反正不能让乡军那么痛痛快快地修筑长城。

真要长城修好,那战略主动权就完全易手了,换成了乡军随时能出塞寻求大战,塞外的辽国则很难进逼,能否互市就要看着对方脸色。

坚定了这一点,萧兀纳沉声道:“总教头此言差矣,我大辽认可乡军的实力,然中原正统仍是赵宋王朝,宋辽宝祐之盟是两国签订的盟约,岂能说不认就不认?这于礼不合,亦难以服众!”

言下之意是,你还没有称王建制,就要取代赵宋发号施令,是不是太早了些?

李彦却没有行口舌之辩的意思,直接转向蒋敬:“将昨日送至的户籍拿来。”

蒋敬领命下去,很快带着一群书吏上来,每个人手中都捧着一摞高高的户籍文册,整齐地摆放在桌上。

李彦拿起最上面四本,递给萧兀纳:“这些都是从河北和山东汇总过来的部分户籍副册,没办法全部抬过来,但归纳的总本是齐全的,兰陵王可以过目一下。”

听到户籍,萧兀纳心头就是一惊,赶忙接过,翻看起来。

越看目光越是凝重,哪怕他城府极深,强忍住情绪波动,脸色的变化都遏制不住了。

因为这些总本实在惊人,上面详细记录了四路的人口面积情况——

河北东路(334万人口):治所大名府,下辖瀛、沧、冀、博、棣、莫、雄、霸、德、滨、恩、清等州,该道面积90274665亩,户数668757户,人口334万,每户平均占134亩田地(非耕种地),人口密度为稠密。

河北西路(263万人口),治所真定府,下辖相、浚、怀、卫、洺、深、磁、祁、保等州,该道面积95105145亩,户数526704户,人口263万,每户平均占180亩田地,人口密度为中等。

京东东路(408万人口),治所济南府,下辖青、密、沂、登、莱、潍、淄等州,该道面积143991135亩,户数817355户,人口408万,每户平均占176亩田地,人口密度为中等。

京东西路(263万人口),治所应天府,下辖济、徐、单、濮、拱等州,该道面积85667925亩,户数526107户,人口263万,每户平均占163亩田地,人口密度为中等。

“是虚张声势?还是乡军真的如此快地将河北山东全占了?”

萧兀纳想到乡军募兵的地点本来就是这两地,这支军队的出现,帮两地赶跑了辽军,然后一直维持和平至今,其实已经知道,恐怕后一种的可能性更大。

当然,即便乡军的根基再稳固,想要真正消化掉这些地方,使得各地完全归属于新的政权,肯定还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

可这种统计已经足够令人心头悸动,甚至不知道这四个道的面积,是怎么算出来的。

实际上,面积是根据北宋末年的史料,再换算成这个时代用的亩,与真实的肯定有所出入,但差距不会太大。

户口方面则是早早就做好的准备,蔡京在河北时就统计了,梁山泊也早在山东进行这些汇总,主要是由出身济州的金大坚和萧让负责,这两位的能力也让蒋敬都有了不错的印象,准备提拔。

总而言之,这份户籍归纳不说完全正确,肯定有缺漏遗失的地方,但大体的准确度还是可观的。

如此一来,单单是河北和山东两地,就有一千两百万人口,而燕云之地本来有近两百万人口,这就一千四百万了。

而辽国巅峰时期,总人口也只不过一千两百万……

当然,由于游牧民族的特殊性,往往全民皆兵,辽国千万级人口,都能拉出百万级军队,还算不上穷兵黩武,毕竟他们不打仗掠夺,基本就是活不下去的。

反观中原王朝这边,宋朝暴兵百万,就险些把自己弄垮了,现在李彦麾下一千四百万人口,却准备只养十万乡军,只求精兵强将,与民生息。

所以李彦让蒋敬取出这份户籍总本,目的干脆明了:

希望你们从实力和地位出发,好好看一看在跟谁谈判!

萧兀纳放下总本,气势不自觉地弱了下去,努力保持的笑容,都多了几分谦和:“其实宝祐之盟确实有颇多不实之处,但我大辽与贵方定盟,却要有所名号……”

堂内众人的呼吸都轻轻一屏,因为这或许就是将来的国号了。

李彦早有考虑:“此番与辽国定盟的,是‘燕’!”

他在燕云起事,都城燕京,往前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国,建都在“蓟”,不过到了如今,蓟州往东偏移,是为同样重要的蓟州,燕州则成为燕京,对应到后世,都是北京的位置。

反正无论怎样,以“燕”为名都是最合适的,现在也可以看成是与燕云签订的盟约,省得打扰自己后续的节奏。

“唉!”

萧兀纳的算计落空,心中暗暗叹息,却也知道,对方称王建制,乃至立国,都已经避免不了,顿时以最郑重的态度开始谈判。

说是谈判,就是互相扯皮。

任何盟约都是如此,不可能三言两语间定下,都是在不断的讨价还价之间确定对方的底线,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不过无论是历史上宋辽澶渊之盟,双方白天打仗晚上谈判,亦或是之前的宋辽宝祐之盟,双方眉来眼去,各取所需,这次李彦都要硬气太多,直接定下两点:

“废除兄弟之称,我不喜这一套,相信辽帝也不会接受当我的外甥。”

“岁币我不多要,每年十万两就可以了,但我要马匹良驹,一次**付,不会年年索取。”

……

七日之后,双方使者在边境武州城中,签订盟约。

第一,宋辽宝祐之盟废除,中原王朝不再与辽国互称兄弟,仅为同盟,燕辽两方罢战言和,不起兵戈之事,盟友遇难,将起兵支援;

第二,燕云边界线重订,双方沿边城池,不得干扰创筑城隍;

第三,辽国向燕进献良驹五千匹,羊一万头,每年进献银十万两作为岁币;

第四,两国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第五,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

此次盟约,史称燕辽武州之盟。

当这个消息传入河南,大宋的京畿之地,沸腾了!

(sdingdiannn/ddk56895872/703051772.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