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从李元芳开始 > 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能让无敌的林义勇上场,还不是将辽人彻底击溃的时候…

“长城的修建,是漫长的大工程啊!”

李彦骑在狮子骢背上,带着一队人马,巡视施工建设。

乡军在收服最精华的中原地区,他却根本没有南下。

因为不需要。

如果西军的统帅,还是折可适与种师道,外加功绩其实也十分辉煌,但背后没有武将世家支持,军事地位略逊的刘法、刘仲武等人支持,如果宋廷中央不拖这支军队的后腿,反倒给予全力的支持,那西军哪怕是久战之师,终究是老牌强军,与新兴崛起的乡军还是有一番龙争虎斗的。

当然,这种种“如果”全要达成,基本是天方夜谭,而现在别说全部达成了,恰恰是一条都不成。

折可适与种师道被押送入京,宋廷疯狂拖西军后腿,半点支持都不给,还临时抱佛脚操练起了水师,这样的敌人交给卢俊义、朱武和吴用,都是杀鸡用牛刀。

李彦自然不会一起去,他选择从燕云往北,来到了燕云与辽国中京道的边境,视察长城的重建工作,顺便与可能趁虚南下的辽军交锋。

光复燕云后,中原收回了抵挡草原游牧民族的屏障,但这屏障并不是凭空而生的,其实还是要靠山川地脉和修筑长城,所以之前卢俊义进攻中京道,不断将边境往外拓展,其实就是往后世研究的“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靠拢。

这条线听起来挺奇怪,其实是一条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森林植被与草原植被的分界线,也是长城修筑的那条线。

正如唐朝时期,大唐与吐蕃的分界就是海拔三千米左右,再往上就要出现高原反应的那条线,只要古代还处于农耕文明阶段,那么长城也必然建在这条“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上。

因为再往北边,降水和温度达不到作物生产的要求,农耕文明的那一套生存方式就不管用了。

这是必然的分水岭,不以人的意志为改变,中华民族的祖辈们将长城建在这条线上,不是机缘巧合,是在不断的探索中适应出来的自然规律。

而契丹人占据燕云的一百七十年,当然不可能在自家的地盘内,修建一条挡着自己的长城,而是能破坏就破坏,因此李彦接手后,选择重新修建长城。

他考虑过后世的明长城,但根据现阶段的财政,先在关键位置选择夯土墙,后面再以青砖砌墙。

或许有人觉得,没有那种高大耸立的青砖长城,如何抵挡外族入侵呢?不是一翻就进来了么?

这点不必担心,农耕民族的稳定性与文明性完暴游牧民族,反之游牧民族的利器是马匹和骑兵,而长城主要防范的,不是外族的人,恰恰是外族胯下的马匹。

夯土墙确实难以阻挡人的攀登,但大量的马匹就过不来了,那种极速狂奔,四蹄飞跃过障碍物的,只有千里马甚至狮子骢这种灵兽才能办到。

从这个功能上,可以将长城看成一条永久性的拒马桩,或者一条反向的壕沟,而坚固性方面,由于用的是夯土,把土极大力地压缩,往往比石头还要硬,真的不是随意打破的。

当然,真要从某个点突破,肯定也能办到,但如此一来,长城就能发挥了第二层作用,那就是迟滞敌人的入侵,给予己方示警作用,并且堵死退路。

游牧民族突破长城的一个点进来,那他们烧杀掳掠之后,携带战利品回去的路线也固定死了,必须从原来的缺口返回,如此一来,中原的军队就可以以逸待劳,堵在缺口,包个饺子,游牧民族最大的优势军队机动性就没了。

反之长城则让中原政权可以迅速运兵,相当于在崇山峻岭之间修了一条高速公路,再通过烽火台的示警,让有限的兵力支援各个地方,不需要像宋朝这样,只能暴个百万士兵防守边界,给国家造成沉重的压力同时,军队素质还不断变差。

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最致命的则是经济封锁。

如今辽国依旧有大量商人偷偷南下,绕过互市跟燕云内部的商贾交易,这就是没有长城被钻了空子,一旦修了长城,那些小股商贩无法随意进出,想要与中原王朝做贸易,那就只能走官方路线。

黑市和走私终究是避免不了的,所以历史上长城的边防军,除了防备外族的入侵外,还要抓捕内地的商人给外族走私,把盐和铁卖给对方,赚取暴利。

“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长城为什么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这里面实在孕育了太多农耕文明的智慧与象征。

所以李彦肯定是要修长城的,这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事情,与目前这一代强大不强大没有关系。

但工程量方面,也要考虑目前的政权承受力,不能学杨广那样兴头一起,不顾民工死活,透支国力。

“这些契丹降卒和被抓来的奚族人,一定要好好监管,不准刻意凌虐。”

之前在河北和山东击败辽军,对于投降的士兵,是砍断双手放回去,但自从燕京之战结束,降卒就不砍手了,押过来修建防御工事,李彦虽然早就下达了此类命令,此刻视察后,还是再度强调道。

负责都监长城工事,并且防止降卒作乱的陈达领命:“是!”

正在这时,远处快马而来,杨雄到了面前,神色凝重地道:“总教头,斥候传来军情,辽军压境了!”

“这群欺软怕硬的货色,终于来了……”

李彦施施然地调转马头:“走,去前线!”

当一杆大纛出现在阵前,乡军阵内顿时爆发出震天欢呼,远方徐徐推进过来的辽军则立刻停下。

无敌的林义勇再度驾临前线!

位于辽军中阵的耶律延禧冷声道:“又被太傅料中了,还真是林冲亲自来守燕云北境防线!”

萧兀纳轻轻咳嗽了一下,叹了口气:“这恰恰说明了乡军的强大,他们已经完全能够做到分兵两路了,林冲更没有沉浸于目前的功业之中,依旧是冲锋陷阵的无敌将帅!”

耶律延禧翻了个白眼,满是不悦。

不过仅仅一年的时间,这位兰陵王苍老的速度就快到不可思议,五十多岁的人就像是七十岁一样垂垂老矣,这也是耶律延禧至今忍耐的原因,如果这位能自己老死,倒也不用让他背负杀太傅的骂名。

所以此时,这位天祚皇帝看向另一边:“御弟觉得如何?”

耶律得重深吸一口气,他很清楚自己这位“御弟大王”自从盘踞中京道后,就成为了辽帝的眼中钉肉中刺,但女真族在东京道不断壮大,他终究还是不愿意被一群家奴翻身,在这个恰当的时机,选择与耶律延禧缓和关系。

此刻率军南下,正是看准了乡军去收服中原,要趁机夺回燕云,不料又遇到了这最不愿意面对的大敌,却又让他看到了希望:“林冲亲至前线,是我们的大好机会,此人还没有继承者,只要杀了他,麾下的势力立刻分崩离析,燕云重回,南朝的广袤土地也将任我们大辽的骑兵驰骋!”

耶律延禧皮笑肉不笑地道:“说得很好,御弟麾下兵多将广,人才济济,朕就拭目以待,你如何收下林冲首级,一雪前耻了!”

这几乎是毫不掩饰,就是为了借敌人之手削弱国内大敌,偏偏加上了一句一雪前耻,耶律得重不得不被架上去。

他倒也早有了心理准备,开始点将:“琼妖纳延,你作为先锋部将,阿里奇,你……咦!”

然而还不待他布置完毕,对方乡军阵营奔出一将,就让辽军这边炸开了:

“怎么会是他?”

……

“兄长不必亲自出手,看我们如何杀败这群面和心不和的辽狗便是!”

就在辽军高层忌惮地看向这边时,乡军阵中,花荣来到李彦身边,也有些紧张地道。

毫无疑问,虽然对于兄长的武艺信服不已,但一个还没有继承人的领袖亲临前线,给予上下的压力实在太大了。

真要出个好歹,谁有能力和威望统领接下来的乡军?他花荣和卢俊义都不行,更别提燕云、河北和山东的统治了,目前的大好局面,是真的会荡然无存的。

李彦明白这份顾虑,也不会说自己肯定不会有事那种话,颔首道:“放心吧,打目前的辽国,我能不上场就不上场,否则将对方击溃了,得利的不是我们,而是不断壮大的女真。”

“我现在考虑的,其实是让辽国败得不那么难看,继续将女真压在东北,暂时不得西进……”

众将如蒙大赦的同时,又面面相觑,觉得有些古怪。

但凡统帅将领,都是思考怎么让敌人大败亏输,死伤越惨重,越是一场辉煌的大胜。

他们的总教头,则烦恼于怎么让敌人败了,又败得不那么惨……

这听起来有些荒谬,从战略大局考虑,却必须要这么做,所以李彦在权衡了三种办法后,选了最稳妥的一种:“将兀颜光带上来。”

命令传达,很快一匹快马上前,上面端坐着的,正是曾经在辽军中被称为第一勇士,在燕云之战中被李彦生擒活捉的兀颜光。

李彦看着这个气数的研究品:“还记得我们的约定么?”

兀颜光身材依旧魁梧雄壮,对于乡军其他将领也高昂起脖子,唯独面对这个可怕的总教头,眼神里有股掩饰不住的畏惧之色:“记得!”

李彦吩咐道:“那就去吧,我信守承诺!”

兀颜光沉默片刻,握紧了手中的方天画戟,拍马而出,来到两军阵前叫骂:“兀颜光在此,辽狗受死!!”

(sdingdiannn/ddk56895872/70313064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