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从李元芳开始 > 第八百六十一章 章惇:请封林冲为王!

大宋都城,金陵皇宫,崇政殿外。

宋江脑海中将觐见天子的礼仪又仔细地过了一遍,然后小心翼翼地摸了摸自己身上那件绿袍,露出浓浓的爱惜之色。

这是官袍。

他的一片拳拳报国之心,终于得上赏识,在章相公的举荐下当官了,成为了一名右班殿直,俗称保义郎。

此事一定,宋江就迫不及待地传信给弟弟宋清,让他将父亲接入金陵,见证自己的儿子从吏到官的辉煌时刻。

令宋江欣然的是,不仅是他自己,身边的众兄弟,李逵、张青、王英、鲍旭、穆弘、穆春、邓飞,都穿上了官袍,也即是除了孙二娘是女子之身,将来只能求个诰命外,其他都成为了堂堂正正的朝廷命官,与国出力,光宗耀祖。

更令宋江狂喜的是,他此时还能带着兄弟,一同觐见官家。

按照章惇之意,他们这些能剿灭贼子的民间义士,都是可以面圣的,但出于自家兄弟的形貌考虑,尤其是李逵那厮的脾性,宋江是绝对不敢带着他入皇宫的,思来想去,还是让穆弘穆春跟了过来。

这两位在家乡,是与官府中人时常来往,见过世面的,长相倒也不差,换上官袍,还似个人样。

可真正到了皇宫里面,曾经为镇上恶霸的穆氏兄弟也僵住了,时不时地扭动一下身体,吞咽着口水的声音,都听得一清二楚。

宋江几次眼神示意,都压不下他们的不安,也就不再理会,毕竟除了他们外,另一侧的几个人更加不堪。

那是以郭康为首的反贼团伙,现在受了招安,同样穿上了官袍,却紧张地看着一队队来往的班直侍卫,好似这些守卫严密的禁军,下一刻就要扑过来,将他们压倒在地。

对于身后这些小动作,站在最前方的章惇视若无睹,腰杆笔直,气定神闲,只是花白的头发在长脚幞头下微微露出,平视前方殿宇的眼神里,也透出几分难以掩饰的疲惫。

“传章公、郭康、宋江……觐见!”

终于,内侍尖细的声音响起,殿外的众人一阵激动,章惇也强振精神,在内侍的引路下朝着殿内走去。

宋江跟在章惇身后,举步跨入殿宇,周围的光线随之一暗,忍不住抬起头来,就见大殿里面,已经站了十几位官员,个个都是朱紫之贵,心中一颤,赶忙垂下头去,迈着轻轻的小碎步往前走。

一路上,黑面木底的官靴在地上踏出清脆的声音,鼻子里嗅到的薰香不仅没有安宁心神的效果,反倒让身体愈发燥热,背后汗水涌出,湿透了衣衫。

“臣等拜见陛下!”

所幸跟着章惇亦步亦趋,终于到了阶前,章惇躬身行礼,宋江等人则全部跪下,其中以反贼郭康喊得最热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三跪九叩,直到站起后,他都是深深低垂着头,对于殿内布置不敢多看,至于官家本身,更是不敢贸然瞧上一眼。

宋江突然觉得很有趣。

郭康曾经造着这个人的反,但到了面前,却连正眼看对方一下的勇气都没有。

似乎很没道理,却又很有道理。

正在这时,一道年轻的声音响起:“免礼,给章公赐座!”

“谢陛下!”

章惇谢礼后缓缓坐下,看着赵佶,脸上并没有什么表情,好似之前的种种全然没有发生过。

虽然知道这是一位宰执应有的城府,赵佶也松了一口气,然后用期待的目光看了过来:“章公内有论道经邦之实,外有开疆复宇之休,此番回朝,朕心安矣……今天下纷乱,朝堂不宁,还望章公能定策社稷,护国安邦!”

这番话夸得很露骨,请求得也很直接。

何执中辞官回乡,为章惇复相找了个借口,但满朝文武都心知肚明,章惇能够回来,正是因为如今烽火处处,遍地反贼,朝廷权威一日不如一日,大宋的江山社稷已是岌岌可危了。

既如此,赵佶也不再遮遮掩掩,干脆直接询问,殿内的其他官员闻言神情各异,有的露出期待,有的则目光冷冽,但都露出聆听之色,想要看看这位老相公如何化解目前的种种难题。

章惇铿锵有力的声音很快响起:“今天下乱局,乃北虏撕毁盟约,南下入侵所致,兵戈战乱,令黎民失所,生灵涂炭,又有野心之辈乘势而起,犯上谋逆……”

“如荆湖方腊,与明尊邪教沆瀣一气,蛊惑民心,奸恶之行,罄竹难书,此等首恶,罪无可赦,当千刀万剐,以儆效尤!”

“又有朝廷贪官污吏横行,不知为民做主,反横征暴敛,致使官逼民反,如襄阳郭康,本为良民,却在重赋之下被逼作乱,后幡然醒悟,弃暗投明。”

“此等义士,虽有过错,然及时悔过,戴罪立功,情有可原,又得陛下降诏,赦免本罪,招安归降,朝暮朝觐,何等宽仁厚德……当再赐绯袍,封妻荫子,宣告天下,以示嘉奖!”

这番话一出,堂内隐隐骚动起来。

众多臣子哪怕知道章惇力主招安,对于这样的说辞还是难免露出不满之色。

若论时间,郭康在襄阳是第一批造反的,性质恶劣,鼎盛时期麾下更有十数万水师,吓得朝廷疯狂催促西军回防,就怕他一路打进江南来,反倒是荆湖的方腊迟了近一年,才崭露头角。

如今招安郭康,其实就有大部分臣子不同意,想要直接问斩,以儆效尤,章惇居然还要赐予绯袍,封妻荫子,宣告天下,就实在太过夸张了。

穆弘穆春的脸色微变,宋江心中也涌起一股浓浓的不适之感。

如果郭康得此赏赐,那真是杀人放火金腰带,官品一跃到他们之上,这怎能接受得了?

“章公此言……”

就连赵佶都皱起眉头,倒不是为了赏罚公正,而是他心中恨极了这些反贼,怎会愿意给他们如此好的待遇。

章惇暗叹,如果曾布、蔡卞、范纯礼还在,哪怕是韩忠彦,都会知道他的用意。

可惜这群人乃至他们的亲信,都被赵佶免得七七八八了,如今留在朝堂上身居高位的,多为江南一系官员,做好本职工作或许可以,一旦遇到这等大祸,终究还是格局不够。

既如此,他也就说得直白些了:“请陛下鉴于前唐王仙芝、黄巢之祸,安抚民意,不要寒了天下义士之心!”

堂内顿时一静,不少臣子都露出惊怒交集之色,宋江都是通体一震。

以王仙芝和黄巢举例,类比现在,这是明摆着说赵宋要亡国啊!

“这老物,莫不是回来看朕笑话?不对……他说得不无道理……”

赵佶心中先是惊怒交集,然后看了看瑟瑟发抖的郭康,想到王仙芝和黄巢的生平,倒是若有所思起来。

王仙芝和黄巢是唐末的造反头目,都是私盐贩子出身,家中财物丰富,善于骑射,后世有人粗略地将所有非官僚的造反都归于农民起义,但也有不少学者对于王仙芝、黄巢及其团伙的定义,是“盗匪集团联盟”。

“这并不是一支农民的军队,相反在乡间制造恐怖,武力掠夺农民的一切,从未致力于促进农民的利益,一旦条件有利,就急于接受朝廷的招安”,如此定性其实更加准确。

不要以为朝廷**,造反的就都是积极的农民起义,有时候黑的对立面还是黑,并不是简单的黑白对立。

不过这两人之间又有分歧,王仙芝是很乐意受招安的,黄巢则在蕲州阻止王仙芝降唐,与其分兵,独立作战,乍一看上去,这是一个坚定的反朝廷派,实际上不然。

黄巢早年一直科举,但屡试不中,最后在某次落榜后,一怒写下了历史上最著名的反诗《不第后赋菊》,听听这诗的名字,“不第后”的赋菊,然后起兵造反。

后来朝廷招安,朝廷对王仙芝的封官是“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听起来很不错,却是个八品的芝麻小官,王仙芝已经大喜过望,和兄弟们互相庆祝,然后黄巢爆发了。

道理很简单,招安封赏里面没有他,王仙芝上岸了,他被拉下了,造反时的口号是“天补平均”,怎么当官时就少了兄弟我呢?

史书里这段的记载是“仙芝喜,巢恨赏不及己,询曰:‘君降,独得官,五千众且奈何?丐我兵,无留。’因击仙芝,伤首。”

黄巢气得和王仙芝撕破脸皮,还直接打伤他的脑袋,分道扬镳,所以当时朝廷如果再多给个八品官,喜出望外的人里面就多了黄巢,那指不定就没什么“冲天大将军”了,老子要当官!

当然这也说不准,因为那个时期朝堂上党争激烈,两派臣子对于招安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就算名单里面有黄巢,估计后面还是会被搅了,毕竟王仙芝就是这样招安失败的,最终绕一圈,黄巢还是会杀进长安……

现在章惇以“王仙芝、黄巢”为例,用意很简单,就是要用招安的手段,阻止王朝掘墓人黄巢的出现,他刚刚一番话语,正是将反贼定性为了两类。

一类是方腊这种定了年号,又借助明尊教成势的,是“罪无可赦,当千刀万剐,以儆效尤”;

另一类则是郭康这种,是“情有可原,当封妻荫子,宣告天下”,南方的反贼头目大大小小,总数已经过十,显然那些人都可以这样安排,而只要封赏到位,他们也会像“王仙芝、黄巢”一般,愿意归降。

当然,这很卑微。

但很多事情,绕不过这个弯,可一旦绕过去了,就是这么回事。

朝廷弱小了,就必然卑微。

卑微后,就更不能顾忌颜面,而是要在一百多年统治的影响力彻底散完之前,尽可能地利用它招安分化敌众,以贼制贼,争取最后一点起死回生的可能,而不是如前唐一般,明明日暮西山了,还要扭扭捏捏,最终被反贼直接打进长安。

当然章惇还有另一个用意,吸取前唐灭亡的教训,在江山社稷风雨飘摇之际,万万不能党争了。

赵佶极为聪明,完全听明白了这位老臣的意思,心里倒也是持赞同态度的。

他现在慌得不行,就怕反贼什么时候打进金陵来,招安就招吧,大唐安史之乱后,各地节度使专权,不还是延续了一百多年国祚么……

章惇从赵佶的神色中,知道了自己的话起了作用,暗暗叹息,这位官家其实极为聪慧,可惜心性实在不适合为君,更可惜的是他现在没得选。

这个时候赵佶必须在位置上,如果再经历换官家的波折,那赵宋就是亡定了,谁都保不住。

所以章惇起身拱手:“以老臣之见,陛下当降圣旨,对各地义士好言抚谕,招安来降,共克方贼,此乃公私两便,保国安民之策,还望陛下明鉴!”

赵佶还未回答,反对派跳了出来,御史中丞陈瓘出列:“臣以为万万不可,此等以黑为白,混淆是非之举,一旦施为,各地反贼云从,以此为进阶之道,不仅天下大乱不止,朝廷更要徒留万世骂名,陛下圣鉴啊!”

“臣附议!”“臣附议!”

郭康本来都准备狂喜地拜下,咚咚叩头了,就见这群朱紫贵的臣子里面,站出来一道道刚正不阿的身影,全部予以阻止,脸色又变了。

不过没变多久,他又高兴起来,因为章惇对此的反应干脆而霸道:“陛下,值此国家存亡之际,陈瓘仍受清名之累,行党争之举,请斩之,以儆效尤!”

陈瓘闻言愣住,然后勃然大怒,御史弹劾乃天经地义,何时遭到过这等反击,顿时怒斥道:“章惇,你敢专权怙宠,窃弄国柄?”

任伯雨任右正言时,陈瓘就任左司谏,如今任伯雨的坟头草都长起来了,赵挺之又全家遇害,陈瓘接替其位,成为了御史中丞,更加不会惧怕章惇,眼见赵宋一百多年未曾出现的权相,居然要在此刻诞生,立刻跪下:“陛下,万万不可容章贼作乱啊!”

章惇腰杆挺起,直视赵佶,凛凛威仪:“陛下,值此国家危难之际,当以江山社稷为重,请斩陈瓘,不然老夫立刻辞官归乡,再不出仕!”

“章惇,你敢公然要挟天子!!”

“我大宋没了你,难道就会亡国不成!陛下,一定要将这等奸相拿下啊!!”

殿内哭喊怒骂一片,赵佶没想到刚刚说得还好好的,不禁露出慌乱之色:“这……这……”

宋江更是听得心惊肉跳,觉得不可思议:“这就是权力中枢的朝堂之争么,怎的跟铁牛似的,动不动就要杀人?”

但这份混乱没有持续多久,因为一向没有担当的赵佶,这次也不得不做决定了。

他勉强压制住慌乱,缓缓起身,双手往下按了按,等到殿内安静下来后,看着章惇,问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章公的招安之策,可解南方大小叛乱,然朝廷真正的大敌,是侵夺了北方的林冲与乡军,连汴京都被此獠所占,这等巨恶,当如何除去?”

群臣安静下来,郭康也立刻垂下头。

别人倒也罢了,如果朝廷敢让他去和那个逼着辽国签订城下之盟的林义勇交锋,他立刻叛逃,打死也不去。

而章惇深吸一口气,在赵佶期待、众臣敌视的注视下,说出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语:“请陛下以光复燕云为赏,敕封林冲为王!”

(sdingdiannn/ddk56895872/70268617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