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从李元芳开始 > 第九百六十四章 雄主之怒

从李元芳开始 第九百六十四章 雄主之怒

作者:兴霸天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2-10-25 18:13:59 来源:顶点小说网

“砰!!”

听着大殿里面的响动,内侍和宫婢吓得屏住呼吸,大气也不敢喘一口。

都说前朝官家对待宫内人仁慈,尤其宋仁宗,简直平易近人,但那些轶事是真是假,他们并不清楚,倒是亲身体会过这位君上的仁厚,尚且是首次见到他发这么大的怒。

相比起殿内的下人,明德殿内的气氛,更是令人窒息,除了起居郎由于要记录天子一言一行,还在案桌前外,一直有赐座的两府六部重臣,都拜倒一地,噤若寒蝉。

尤其是礼部侍郎韩嘉彦和特意受到召见的四位司长,斗大的汗珠自额头流下,身子都微微颤抖起来。

李彦沉冷的声音响起:“我一向不喜跪拜,更不喜犯了错就跪拜,是不是你们跪了,就能免罪?”

群臣跪也不是,起身也不是,只能齐声道:“君上息怒!君上息怒!”

李彦道:“起来!”

群臣这才缓缓起身,双手贴身,头微微低垂,准备挨训。

但李彦并没有直接就山海关外的事情发表意见,反倒是说起了金国的情况:

“金人至今所辖人口,不足三百万,高丽遗民不服其统治,动乱连连,那完颜阿骨打是有雄心壮志的,不愿穷兵黩武,走休养生息之策,只动用三万精锐。”

“此前辽阳一战,根据战后尸首判断,折损近万,便是其祖地出兵,完颜阿骨打亲率士卒夺取黄龙府,也是得不偿失。”

“如今金国唯一的机会,就是辽境的动乱,他们终究曾是辽国之民,天祚帝又是昏聩无道,一旦辽国四分五裂,金国势必能侵吞其国力,得以壮大。”

“但如何统治,仍旧是难题,而任用汉民官员,无疑是明智之举。”

“辽国从建国初始,就一直追慕汉化,虽然入主中原的梦想,到辽圣宗时期就已破灭,但从辽太祖到辽兴宗,一百五十年的汉化改革,终究使得辽国成为北方最强的霸主。”

“辽国的官场,也涌现出大量的汉民身影,他们或出于无奈,被辽兵掳走成为辽人,或是科举无望,仕途受挫,进而投奔北地,出将入相,行卧榻之谋,缱绻王事,终辅臣之托……”

“这项基本国策,直到辽道宗才被打破,辽道宗过于重视契丹汉人之分,与他之前的辽帝实行完全不同的民族政策,刻意抬升契丹贵族的身份,又过度压榨限制汉民,间接致使辽国今日之祸!”

“现在金人是在吸取辽国的教训,你们还敢有半分懈怠?”

众臣聆听,卢俊义、朱武等人自动代入昔日上课的节奏,他们除了臣子外,本来也是学生。

礼部官员则听得冷汗涔涔,这是上升到国家发展层面了,偏偏说得半点没错。

金人作为一个本族稀少的国家,必须要学会驾驭其他民族,协助女真人统治,如果士大夫北上,确实是巨大的威胁。

感到眼光聚集在自己身上,韩嘉彦率先开口道:“君上息怒,此番只是金人掳掠士人,已被我军所阻,贼人所言,只为了挑拨离间,士大夫忠贞气节,绝不会叛国投敌!”

听到包括任申先在内,被金人掳走的士大夫死伤殆尽,他们第一反应是责问燕军,岂能如此痛下杀手,现在则战战兢兢,只想着如何将这件事揭过去。

然而李彦一句话就令他无言以对:“任申先刚往山海关服牢役,金人就能掳他,并且点名道姓,如何解释?”

韩嘉彦目光闪动,这点实在太巧合,任氏子如果真的卖国投金,那就太令人失望了。

明明小命已经保下,只待牢役服完,未尝没有科举及第的机会,怎能这般短视,行此不忠不义之举?

当然,无论任申先到底有没有暗通金人,都不能承认。

因为这位关系到了太多士人的声名,如果任申先定为叛国,那太多人要跟着一起倒霉……

虽然此次韩氏是站在反对的立场上,但士大夫集团的利益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这点必须为大局考虑,就像党争得再厉害,在打压武人这点上,文臣是高度统一的。

所以韩嘉彦只能为之开脱:“回禀君上,金人轻骑往来,消息灵便,或许正是得知任氏子要往山海关受罚,又见有其他士人出现,才会想出此等毒计!”

李彦看着他:“韩卿正好说到,我倒是有一疑,不得其解,那些士人去山海关见一囚徒,所为何意?若要感恩宽恕,何不来王宫之前呢?”

韩嘉彦顿了顿:“君上息怒,他们也是有感于任氏子孝心,才会作此荒唐之举。”

李彦声调扬起:“自汉朝以来,我中原王朝向来以孝治天下,然孝道并不能遮掩是非!”

韩嘉彦赶忙道:“君上所言极是,此番教训相信天下士人都会铭记,再也不敢造次!”

这话的意思就是士大夫团体即将退让。

宋朝士大夫和官家确实是这样的,官家进一步,士大夫们退一步,过不了多久,士大夫进一步,官家则开始退让。

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宋仁宗一心要让狄青当枢密使,文官们不愿,最后实在挡不住皇帝的旨意,还是捏着鼻子认了,其后仁宗不愿立太子,天灾频频,群臣就借势以谋反之罪将狄青给弹劾下去,你来我往,君臣博弈。

可李彦恰恰最是讨厌,那种令忠臣良将遇害的政治交锋,语气再度沉下:“这群士人若说全部投奔金国,本王是不信的,但从任申先诅咒军事开始,到如今山海关外的冲突,此事无疑影响恶劣,若不详查,恐人人自危!”

礼部群臣大惊,韩嘉彦急切地道:“君上三思,金人此举,正是为了动摇我大燕的国本,若是一味深究,必定令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

李彦拂袖:“出了这等事,再装聋作哑,岂非笑话?留着奸佞,本就是对忠贞报国之人的不公,此事本王心意已决,不必多言……”

韩嘉彦却还要再劝,就在这时,侍卫传来通报:“时都督请求觐见!”

“传!”

时迁入殿,第一句话就让韩嘉彦的脸色止不住地剧变:“禀告君上,臣已查明,秦淮士子秦桧有重大嫌疑!”

“立刻缉拿,相关人等,严惩不贷,决不轻饶!”

李彦断然道,然后看了过来:“韩卿,你莫非识得这位士子?”

韩嘉彦几乎下意识地就想不承认,但想到他们与秦桧的关系确实不为外人所知,但也不是密不透风,何况一旦秦桧被抓,交代出韩氏,岂不是自招嫌疑,只能低声道:“此人颇有才华,臣确实见过……”

唰!

顿时间,殿内的视线都聚集过来,连礼部那些跟他共进退的官员都不例外,韩嘉彦如坐针毡,后背的衣袍彻底被冷汗浸湿。

后面的事情,这位侍郎基本听不清了,只知道最后群臣告退时,自己也步履缓慢地走了出去。

当殿外的冷风灌入衣襟,他下意识地打了个寒颤,突然怀念起李格非来。

如果那位国丈还在礼部任尚书,此事就还有转圜的余地,可惜那位尚书也致仕了……

浑浑噩噩地回到府上,就见韩忠彦和韩锦孙齐齐迎上:“六弟,你们没有再触怒君上吧?”“父亲,可否为那些不幸遇害的士人正名?”

韩嘉彦定了定神,将殿内的情况复述了一遍。

听到秦桧的时候,韩锦孙面色剧变:“秦会之?他是金贼奸细?”

韩嘉彦满嘴发苦:“我也不敢相信,然时都督曾为总探机密,所言应是有的放矢……”

韩锦孙想了想,脸色惨白下来:“是了,提议让任申先去修长城,正是这秦桧,孩儿当时就觉得有些古怪,没想到此人居心叵测到了这般地步,居然让金人掳掠士人,安一个通敌卖国的罪名!”

韩嘉彦想到自己被士大夫免死打动,力主推动这件事,惨然道:“君上这次是真的怒了,一旦秦桧被抓,我韩氏的嫌疑就更大了,我当时真是鬼迷心窍,现在该如何是好?”

韩锦孙想了想,咬牙道:“父亲莫不是忘了,真正为任申先奔走的,不是我韩氏,而是曲阜孔氏!”

韩嘉彦瞳孔涨大:“依你之意,要拖圣人之家下水?”

韩锦孙咬牙道:“只有孔氏在前面顶着,我族才能降低损失,请父亲三思!”

韩嘉彦并没有多么迟疑,立刻道:“好!你去准备,先将消息散出,孔氏子还在燕京停留……”

“是!”

韩锦孙快步离开,韩忠彦直到这时才慢吞吞地道:“我韩氏安阳有万籍堂,将之捐给各地的岁安书院吧!”

韩嘉彦动容:“兄长,那是我族百年积攒,你最喜爱的古籍都在其中!”

韩忠彦叹了口气:“若是家族没了,这些古籍最后还是保不住,现在将它们进献给君上,或许还能为族内留有一条退路。”

韩嘉彦眼眶大红:“都是弟弟无能,累及家族,累及兄长!”

韩忠彦缓缓地道:“你的才能实在老夫之上,只是还未适应,不知进退,始有雄主之怒……旧朝的那些风光早已是过眼云烟,放下吧,否则会流很多很多的血……”

(sdingdiannn/ddk56895872/69899851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