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 > 第九百零七章 舍他其谁任驰骋

刘备听到两人对话愁眉不散,插话又问:“数万大军若都以肉为食,那得需要多少头牛羊?只怕集雍凉两地所有的牛羊,也不够大军吃几个月吧?孝直的想法虽然不错,但具体施行却不太现实。”

法正笑着解释:“陛下不要着急,粮食可以种植收获,牛羊自然也能蓄养增加,雍凉两地羌胡百姓擅放牧而不擅农耕,我们可以用其所长。

黄河北岸虽然水草丰茂,但连年征战让牧者绝迹,现在可把羌胡迁些去草原,不出两年就能形成大牧场,这期间再存储一些粮食制成压缩粮,准备充分再远征武威不迟。”

“孝直原来打的这个主意,也不知道迁羌胡是否容易,如果激发民变就得不偿失。”刘备表情依旧凝重。

庞统拱手进言,曰:“马将军在羌胡中威望甚高,天水、陇右、金城三郡放牧比不上草原,但要警惕曹真派兵来袭扰,以及那些散乱的匈奴人。”

“士元说得极是,高平(固原)离黄河三百余里,周边连个像样的城池都没,一旦遇到敌袭岂不危哉?如果整体迁移至灵州附近,首先离武威就更远了,其次与朔方的匈奴离得太近,难免会引放牧引发矛盾。”刘备看着沙盘分析。

“灵州位置太偏的确不合适,而高平(固原)与武威中间缺城池补给休整,陛下可在此处(现中卫以西)选址建城,一则可作为远征武威的据点,让筹集的粮草可以囤积在此地,二来可以保护迁移过去的牧民,也能解决曹真和匈奴人袭扰的隐患。”法正抛出自己的想法。

“此计甚妙,待收复西北诸郡,此城再设立驿站、码头,接驳过往商队、信使,简直一箭数雕也。”庞统拍案叫绝。

虽然两个军师达成一致,但刘备看上去没这么乐观,迟迟没有拍板定案。

法正见状追问:“陛下还有顾虑?”

“孝直之谋不可谓不全面,然而建城所需人力、财力、物力无法估量,雍凉人口不知何时才能恢复,若因对付曹真频繁向内使力,咱们何时才能东出潼关?”刘备担心被曹真耗得太久,自己攻入中原遥遥无期。

“陛下想复杂了,昔日蓝将军修建广州城,也是边建边慢慢补充,并没有一蹴而就,而且还发动了将士筑城,我们何不效仿子玉之法?”庞统悠然一笑。

“士元说得明白些。”刘备来了兴趣。

庞统对法正轻轻点头,然后捋须解释:“此城规模不必太大,城墙也不必如长安般高耸,能够抵挡草原上的风沙足矣,所以建设难度不高,建设时间也不会太久,子龙征募那些百姓估计都够了,陛下只需要保证粮食就行。”

“士元这么一说茅塞顿开,看来此计真的可以?”刘备惊喜地看向法正。

法正笑着附和:“臣就是这个意思,劳师动众肯定不行,另外筑城、屯田、放牧需要时间,将士们也就没必要全留在前线,陛下可以撤回长安一部分,若中原有战事还能出兵策应,待时机成熟再发兵河西(河西走廊)不迟。”

“善。”刘备点点头,“黄老将军年迈,还是不能久留边塞,朕得把他撤回来。”

“陛下准备留下谁哪位将军主持西征?”庞统见刘备要撤回黄忠,马上追问西征的统帅为谁。

刘备正色回答:“子龙是镇西将军、凉州刺史,舍他其谁?朕在蜀中对他有所亏欠,就把西凉战场交他驰骋好了。”

“既然如此,臣建议翼德和孟起也可逐步召回长安,留邓士载在金城屯田即可。”庞统建言。

刘备轻轻点头,“翼德可和黄老将军一同召回,孟起还要动员羌胡牧民北迁草原,待事成之后再回京不迟,只是士载新婚不久就离京,现在把他留在金城屯田,孝起(陈震)怕是要埋怨朕呢。”

当时刘备提起邓艾婚事,庞统、法正分别推荐陈震、黄权的女儿,因为邓艾是蓝田的弟子,联姻有结交外戚的意味,加上黄权与蓝田并不熟,被刘备询问时略有犹豫,所以最终把陈震女儿赐婚给邓艾。

陈震与邓艾都是南阳人,本就对务实的邓艾很欣赏,并没有太考虑蓝田的关系,与刘备的谈话中表现欣然,愉快促成了这桩婚事,但邓艾新婚不足一月,便奉命押运粮草去天水报道,女儿则被接回卫尉府居住。

“男儿国事为重,孝起(陈震)那边臣去解释,他们父女应该会理解陛下,士载在金城屯田不知要多久,孝起完全可以等到穿暖花开,派人把女儿送去金城去团聚。”这在庞统看来都不是问题。

“还是士元想得周到,既然士载屯田归期未定,金城便一事不烦二主,郡中军政都交给他去料理,朕明日便下诏任命邓艾为金城太守。”刘备心说邓艾毕竟是蓝田高足,治理区区边地小郡当不在话下。

赵云、张飞这几月收复雍凉大片领土,各郡各县的郡守、郡丞、长史、县令等要职空缺,刘备临时从长安挑了些官员的去填补,造成京城各衙门人员变得紧张,他寻思等东吴的那批官员进京,缺人情况应该能得到缓解。

关中粮食丰收,雍凉双线战事顺利,让刘备重新续命的汉朝,迎来了一个祥瑞的新年,长安居民在正月走街串巷、好不热闹,有不少百姓自发来到未央宫外,朝着宫墙向皇帝叩首,感恩国泰民安。

相较汉都长安的喜悦氛围,东边魏国都城洛阳则笼罩在压抑中。

国外刘备悍然称帝,东吴孙权被蓝田灭国,除了依旧帮不上曹真,魏国国土还失去了南乡郡。

国内好几个重臣在去年相继离世,分别为大司马曹仁、太尉贾诩、侍中温恢、太常邢颙、越骑校尉荀纬,以及死讯没传回中原的凉州刺史张既。

魏帝曹丕近来比较烦,特别是精神支柱贾诩的离世,让曹丕连个问计的人都没有,而那个传说的‘武侯’司马昭已成废人,即便司马昭真能够力挽狂澜,但这孩子不过十二三岁,短期内很难挑起大梁。

(sdingdiannn/ddk32323987/70237240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