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二友小说 > 军事 >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 > 第九百三十九章 开源节流新定义

刘备听完怆然,喃喃说道:“是朕异想天开了,连子玉都无计可施,江山永固岂有定法...”

“虽无定法,但有延缓之计。”蓝田郑重地回答。

“哦?快快教朕。”刘备盘起双腿,马上就来了兴致。

蓝田坐正身子面对刘备,手指榻间小案的瓜果举例,“陛下,您看这盘中瓜果,我们分而食之,可充饥否?”

“呃?”刘备先是纳闷,旋即知道蓝田在打比方,便点头附和:“案上瓜果充沛,充饥自是没有问题。”

蓝田点点头补充,“如果陈将军请来同食,臣以为也是没问题的,但若将今日宴上百官都叫来,这些瓜果就不够分了。”

“人多食少,自不够分,子玉想说什么?”刘备皱起眉头。

蓝田望着瓜果正色回答:“陛下之前说的王朝兴衰,其实和眼前分果有同样道理,百姓有一口吃的就不会暴动,如果百姓口粮都不能保证,与其饿死还不如揭竿而起?他们就成了有心人手里造反的刀,国家衰败就会成为必然结局,因为国家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盛世的时候人口会突飞猛涨,民多田少、遇上灾年就要出问题。”

刘备点点头,然后反问:“朕知黎民之疾苦,但听子玉这么说,难道和平盛世不对?需要抑制人口增长?”

蓝田摇摇头,“天下各郡人口算在一起,最终也不过数千万人,我大汉疆域幅员辽阔,现有土地养活他们绰绰有余,便是二三十倍也不在话下。”

“二十倍...”刘备倒吸一口凉气,心说如此多的人口,需要多少个盛世才能实现?大汉真能到那样的人口规模,都不知是几千年后的事了,似乎土地不成问题。

刘备追问:“子玉到底想说...”

“要解决人口增长,带来的土地问题,一是开源二是节流,开源除了向外扩张,增加现有的国土面积,还可以培养高产农作物,不断提高粮食的亩产,这样可以有效利用耕地。”蓝田伸出两个手指,说到这里停顿让刘备消化。

“向外扩张?那塞外苦寒,南方荒芜多瘴气,将士们辛苦得来的土地,未必是什么好地方,倒是子玉提到高产粮很关键,你这些年都在做这件事吧?朱崖农学院办得太好了。”刘备满脸欣慰。

蓝田肯定地回答:“陛下说得没错,臣打算为您种出万里江山,只不过有限的土地有肥有贫,即便农学员们薪火相传,一代代都坚持做这件事,亩产终有一天会到尽头,陛下别看不上塞外、南方的土地,塞外不但有草原、牛羊,地下还有大量矿藏,而南方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瘴气随着人多就消除了。”

刘备听得频频点头,“子玉让朕茅塞顿开,但朕现在年龄大了,开疆拓土的事只能交给后人去做,子玉生了两个好儿子,他们定能辅佐太子成功,卿的节流又当怎么说?”

“开疆拓土、培育粮种,后辈们自会去做,关键就是这节流,陛下最好想办法解决,否则早晚会埋下祸根。”蓝田满脸严肃。

“有这么严重?子玉快讲。”刘备注意力更集中。

蓝田正色说道:“历朝历代,人口土地,皆没饱和,但是暴动、叛乱频发,究其原因还是分配问题,勋贵宗室会侵占大量资源,长期累积导致土地兼并严重,再加上灾年官府横征暴敛,有田百姓卖田当佃农,无田百姓卖儿卖女,结果就是黄巾之乱...”

“可是打天下需要爵禄重赏,朕也不能下令宗室勋贵少生吧?”刘备明白其中利害关系,可惜在他这里成了无解难题,其先祖中山靖王生一百二十子,几百年时间刘姓皇族数量庞大。

“所以臣建议不要实封土地,否则天下良田皆被勋贵宗室拿走,百姓总有一天会无田可耕,陛下可用别的赏赐代之,比如按爵位等级统一由朝廷奉养,这样也能避免地方瞒报人口税收。”蓝田提出自己建议。

刘备听后一琢磨,突然沉重地说:“子玉你这大司农还没上任,就已在为朝廷的财税考虑了?只是这阻力实在太大,卿在交州办学触动士族利益,如今又要去打勋贵主意,就不怕万劫不复?”

“要想延缓王朝寿命,勋贵宗亲的问题必须尽早解决,否则终会有改天换日的时候,另外这件事也没那么悲观,不给封地可以用其它东西代替。”蓝田捋须回答。

“用什么代替?”

“契约。”

“什么?”刘备睁大眼睛。

蓝田点头回答:“世间的一切财富,都是百姓一点点创造的,陛下可以成立一个衙门,专门负责勋贵宗亲的爵位财富,简单来说由国家出面赚取财富,最后按照爵位等级来分配。”

“这...”刘备听得目瞪口呆,他知道蓝田在广州鼓励商业,没想到把经商这事搬到朝堂来,连忙追问:“怎么赚取财富?学贩夫们行商?还是雇人种田?”

“伐冰之家,不畜牛羊。这衙门不做与民争利的事,最好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比如海上远洋贸易,把域外的奇珍美玩带回中原,卖给勋贵宗亲自己人或者士族豪强,又比如帮助朝廷出资修路、修桥、建蓄水库等等,总之办法总比困难多。”蓝田解释道。

“办法比困难多?这话朕爱听,我怕看这衙门就设在大司农府,既然是子玉的提议,当然由你负责到底,朕全力支持。”蓝田从未让他失望,刘备觉得可以一试。

君臣两人谈到深夜,连刘备都想了几个赚钱的门路。

次日清晨,刘备召来太常赖恭,两人陪同蓝田到大司农府上任。

由于大司农悬空未置,府上的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等属官都没配备,蓝田只有宋谌一人可用。

“朕知子玉用人有方,所以府上的属官没预先配备,你在京城或外地郡调人都行,京中不懂之事可问德顺,大司农府有宋卿相助,早晚会做得风生水起。”刘备环视赖恭、宋谌直点头,他对蓝田充满信心。

“大司农府需求数术人才较多,臣可以找蒋公琰要些广州书院出身的官员么?”蓝田抱拳请示。

刘备笑着点头,“只要蒋公琰放人,朕当然会应允。”

“臣让德顺、士元、孝直推荐些,再让蒋公琰给臣调拨些人来,一定会让大司农府履职尽责。”蓝田面给刘备保证。

“卿之才,朕深知。”

蓝田至此每日忙着选人,偶尔入宫面圣但很少留宿,转眼之间就到了年末岁初,大司农府已选了些僚属在做事。

一日,宋谌焦急地敲门而入,传达召蓝田入宫的消息。

“何事如此急迫?”蓝田诧异地问。

宋谌抱拳回答:“前日三将军攻下潼关,听说陛下要御驾亲征,与关将军会师洛阳,大概是想邀先生同行?”

(sdingdiannn/ddk32323987/70101853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nn。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n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